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妙联想出华章》教案 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妙联想出华章》教案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妙联想出华章》教案 苏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妙联想出华章》教案苏教版
《精妙联想出华章》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运用联想,广泛选用材料,丰富文章内容。
2、学习联想的常用方法,注意运用联想的基本原则。
3、开拓联想和想象力,养成在事物之间寻找联系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把联想恰当运用到写作中,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2、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
二、【作前热身】
(一)联想类型:
a、《白杨礼赞》中由“不平凡”白杨树联想到同样“不平凡”的西北抗日军民,进而联想到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相似联想)
b、《沁园春 雪》中由“无数英雄”联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同类联想)
c、《海燕》由海燕联想到海面的风云变化。
(相关联想)
d、《白杨礼赞》由白杨树联想到“秀颀”的楠木,《紫藤萝瀑布》中由一树繁盛的紫藤萝,联想到十多年前那一树伶仃的藤萝。
(相反联想)
(二)佳作赏析:
要求每位学生写好不少于50字的总评
三、【精妙导入】
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
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
对此《文心雕龙》中也曾有精彩的描述: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凭借联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联系、结合起来,把平日积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头脑里融合、贯通、升华,形成一种新的思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因此,联想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不仅可以开拓写作思路,而且还可以唤醒我们沉睡的心智。
四、【选材聊天】
(一)预习反馈:
联想类型(校对答案,学生质疑)
(二)佳作点评展示(不同层次学生展示,教师对点评做好引导评价)
(三)讨论从这几篇佳作中得到什么启示(由学生畅所欲言)
(四)以上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联想的知识,要真正做到善于联想,还需要不断训练。
不过,第一步应该消除畏惧心理,先要打开自己思想的闸门,让思想和激情汩汩滔滔,奔流而出。
正像作家秦牧在《土地》这篇散文中所说“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
脑子里不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要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做到海阔天空,八面来风!
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练习:
1、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展开“绿的联想”,说说你从“绿”,想到与“绿”有联系的别的什么事物?
(小组合作讨论,展示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提示:
会想到水、植物、春天,也许会想到军人、生命、和平。
也许还会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
也许你从“绿”又想到了“金黄”,想到了收获。
也可能你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许许多多的唐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
我们的联想,往往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也就是说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要有目的地把联想与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为社会现实服务。
如:
“绿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
2、我们都熟悉“台阶”,请你以“台阶的联想”为题,联系实际,说说你联想到什么事物或事理。
提示:
要循序渐进成功的路是不平坦的台阶陡者级之,战胜困难前进
从零做起,永不止步打好基础,扎实提高赞“人梯精神”
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台阶”想到以上种种事物和事理呢?
(由学生思考总结,教师适当点拨)
因为我们抓住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也就抓住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点,这个联系点,我们叫做联想点。
它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桥梁。
如果没有联想点,或联想点不合理,就不会有科学的联想,只能叫胡思乱想了。
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来确定联想点。
一个事物的特点往往不是单一的,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以此找出事物的不同特点,产生不同的联想点。
如:
就下面的一个成语,根据提示,展开联想,说说你想到些什么事理。
(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水滴石穿”
A、从“水”的角度—
B、从“滴”的角度—
C、从“石”的角度-
D、从“穿”的角度-
提示:
A、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
B、不要轻视“小”
C、要敢于碰硬
D、顽石是可以攻破的
五、【写作指津】
联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那怎样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呢?
(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纵横联想,意蕴丰富。
联想要丰富,就是要把事物融入广袤的时空之中。
即将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聚合于视野之中,把在不同位置上的同一类事物链接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不仅如此,我们要想把抽象的情感、思想具体外化为客观事物,还要探究其“形似”,通过联想和暗示,着意追求“神似”。
因此,我们不妨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侧面烘托、联想和暗示,巧妙地完成“形似”向“神似”的飞跃。
只有这样,才能在独具创意的联想之中,让文章的意蕴丰富起来。
二、工笔描绘,抒发真情。
状物言情,一定要做到描摹精彩,情景交融。
如何达到此种境界呢?
首先要调动“五觉”,通过细心体验,获得对景物的形态、色泽、声音、质地、气味等明确具体的感受,然后精雕细琢,以一幅立体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是讲究方法。
状物之时,不妨按远近高低、四方中央、早晚四季、内外表里等不同的观察顺序来进行写作,还可采用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丰富内容。
再者就是要把自我情感融入于事物之中,达到“物中有我”之境,让笔下之景充满灵性。
三、丰富积累,展示才情。
刘勰说过: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可见,丰富的联想来源于同学们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同学们唯有积累丰富,才能睹物生情,浮想联翩。
此外,大家可运用夸张、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地描写,以准确的语言展现“物”的情态、人的个性,以此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并且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的语言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文章活力无限,美不胜收!
六、【小试牛刀】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学生讨论构思列提纲的时候,教师作点拨)
教师点拨:
题目要求选择“熟悉的事物”写,提供参考的事物有“树根”小草”海潮”“桥”。
同学们不要受所提供的事物的拘泥,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写便于自己展开联想的。
题目要求写“咏物抒怀”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展开联想”,要求同学们由跟前“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到自己真挚的“怀”的抽象的感情。
思路一:
“小草”——可以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联想到小草的优势不多:
可以从“草不知名随意生”和“无人知道”,联想到小草的平凡与朴实;可以从“从不寂寞,从不烦恼”,联想到小草的不戚戚于个人得失;可以从“草不谢荣于春风”,不择地形、土质,不择气温、雨水,想到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可以从“草不随风偃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小草意志力的顽强。
可以由小草想到树木或人类,
思路二:
“海潮”——可以从“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观天下无”,联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联想到海潮的坚守信义;从海潮奔腾,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联想到宏伟抱负,博大胸怀。
从横空跨越使壕堑变通途的勃发雄姿,联想到桥加强沟通的能耐;从长年累月立于冰冷或湍急的水中毫无怨言,联想到桥不畏艰难的精神,从挺直腰杆承载巨大压力从不退缩,联想到桥勇挑重担的品质。
七、【回味时空】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
2.你还有什么疑惑呢?
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吧!
(学生提问学生答疑)
课堂结语:
有了新的丰富的联想,还要善于选择,要选自己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的,这样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出“神游万仞,精骛八极‘的好文章来。
上面ABCD这几个联想,哪个是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就写哪个。
比方说“知识要融会贯通”就比较好,“博取才能敏思”和“打开思路,立体思维”也较好,“破除封闭状态,才会有高速度”可能不太好写。
这样说,不是说在选择时要避难就易,而是说要为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创造条件,不要自己与自己为难。
在以上基础上,应进一步做到善于选择意义深刻的联想。
附范文2篇
仙人掌
曹伟云
我见过许多种花:
笑容可掬的桃花,傲雪怒放的梅花,富贵耀眼的牡丹,温文尔雅的月季,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然而我对仙人掌更有感情,而且是那样的执著,那样的热烈。
那是一个早上,我一醒来就闻到一股幽幽的清香。
我迫不及待地问:
“妈,茉莉花开了吗?
”“不,是仙人掌开花了。
”仙人掌也开花?
我急忙穿好衣服,奔上阳台,一看,真的耶,仙人掌开花了!
在形如手掌大小的肉叶坳口间,一枝枝娇嫩的花蕾正在微微颤动,筒裙似的花托,拢不住丰润的白玉般的花苞,裂开了一条条白缝,雪白的花瓣片片绽开,成束的黄色花蕊探了出来,中间柱状的白芯高高翘起……一夜之间,这葱葱郁郁的仙人掌上缀满了花朵,悄悄散发着清香。
“真美呀!
”站在我身边的妹妹赞叹道。
她的话,使我深思,不禁吟诵起冰心的诗句: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听说,仙人掌的故乡在墨西哥的沙漠。
在远古时代,那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仙人掌和其他植物一样都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后来,地球的气候剧变,仙人掌故乡的雨水愈来愈少,最后竟成了干旱的沙漠。
许多美丽的花都悲哀而无奈地消失了;而仙人掌不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深深地扎根在那不毛之地,成为召唤生命的勇士。
它在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
它那像水缸一样能贮藏水分的肉质的茎,尖尖的针状叶不就是它顽强品格的明证吗?
然而谁又知道它曾在抗争中洒下多少牺牲的血泪,才开出这样明艳的花朵呀!
仙人掌在奋斗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精神,给我以生命的启示和意志的激励。
它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开放,没有在人前炫耀之意,更不会与其他花儿们争妍斗艳。
它只是为了那为期不长的绽放,迸发出全部的力量;它送出的缕缕清香,赶走了人们一天的疲劳。
它有莲花般纯洁的心灵,有白杨般质朴的性格,有枫叶般火红的热情,也有松柏般刚毅的精神,而且它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片茎块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我爱仙人掌,所以我赞美这四季常青的植物!
点评:
本文的亮点是插叙了仙人掌的来历,引用了冰心的诗句。
这使文章内容丰满起来,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作者在纵横联想之中,拓展了文章的内容,为热情讴歌仙人掌的高贵品质作出了有力的铺垫,并且在文中对其开花的情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对仙人掌精神的描写,让人对仙人掌不禁顿生敬意!
青苔赞
周丹
在大自然庞大的绿色家族中,我曾赞叹过山茶的娇艳,沉醉于玫瑰的馥郁;曾为兰的气质所倾倒,被竹的气节所折服;我爱古柏的苍劲,也爱野草的顽强。
而我最喜爱的却是那既无婷婷秀体,亦无艳色浓香,在峭壁悬崖、山间小径、隐匿角落无所不至的青苔。
一提起它,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那一片片可怜的绿色,可是人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它。
它是那样的热爱生命。
顽强的小草尚需一点薄土,而青苔除了几滴雨水,甚至没有再奢求一丝阳光,但它却永远活得那么旺盛!
一场新雨过后,只要有一个绿色生命萌发,紧接着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成千上万个。
一抹抹青苔紧挨在一起,就织成了一片绿色,自豪地宣告着它们的存在。
青苔不会开花,甚至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甚至一颗小小的果。
它几乎被人们忘却,但它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
它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装点着块块岩石。
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绿色,开拓出茵茵的一小块“绿洲”呢?
!
啊,朋友。
在你的人生之路上,请多想想那岩石之上的、蓬勃的、充满生机的青苔!
点评:
文章用对比联想,把青苔同山茶、玫瑰、兰、竹、古柏、野草作对比。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赞扬了青苔热爱生命,在艰苦环境中执著奋斗的精神,给人以启迪。
本文用词典雅,善于铺排,卒章显志,表现了作者较为成熟的写作技巧。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