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311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docx

五年上音乐新教案

教学内容

1朝夕《清晨》《晨景》

课型

综合课(一课时)

《清晨》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管弦乐《晨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1.能听辨出乐曲《晨景》中长笛、双簧管的音色

2.带着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

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3.乐于和同伴合作,用多种表现手段编创以“早晨”为主题的音乐(音响)

教师准备

电子琴、光盘、电脑

学生准备

教材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听《晨景》主题。

(情景导入法:

给学生想像空间。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启发法:

综合其它学科融入到音乐中。

复听要求:

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四、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自学法(让学生掌握自学能力)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6.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模仿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五、编创活动:

《早晨》

1.内容主题《早晨》是规定的,其表现形式是放开的,这样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自学:

培养学生独立能力。

2.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作为一个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创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画一幅表现早晨的画。

速度:

稍快情绪:

清晰的

清晨

教学内容

1、《晚风》《渔舟唱晚》

课型

综合课(两课时)

《晚风》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筝曲《渔舟唱晚》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二部演唱。

1.带着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晚风》,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

2.懂得6/8拍号的意义,掌握其强弱拍的规律,并能听辨出拍的旋律。

3.背唱《渔舟唱晚》2的主题旋律。

教师准备

电子琴、光盘、电脑

学生准备

教材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模仿法:

给学生一个主观的认识)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

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四、听辨活动:

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我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表演《晚风》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

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

(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我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四、课堂小结:

画一幅表现早晨的画。

速度:

中速情绪:

安逸的

晚风

教学内容

3、农家乐《丰收的节日》《丰收锣鼓》

课型

综合课(一课时)

《丰收的节日》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

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

《丰收锣鼓》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1.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

3.并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准备

电子琴、光盘、电脑

学生准备

教材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情景法:

启发学生的潜在认识)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

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初听乐曲,感受民族管弦乐器的音色效果。

(启发法:

培养学生想像力。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

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重点聆听2、4乐段。

当主题出现时可举手示意。

6.小结:

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四、表演《丰收的节日》

1.播放新疆人民在粮食、瓜果丰收时载歌载舞的图片或视频,感受、了解少数民族庆丰收的特有方式。

2.教师范唱歌曲《丰收的节日》,最好能边唱边做几个新疆舞的动作,增加范唱的表现力,吸引学生学习新疆歌曲的兴趣。

3.复习几个新疆舞的动作,鼓励学生随音乐一起即兴表演,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熟悉旋律。

4.学唱曲调,找出曲调的规律。

先学会基本节奏,在熟练地掌握节奏后再完整唱好全曲。

(教唱法:

让学生尽快掌握旋律。

五、“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

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六、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学习的优缺。

丰收的节日

速度:

小快板情绪:

欢快的

教学内容

3、《苹果丰收》《打猪草》

课型

综合课(两课时)

《苹果丰收》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

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符点节奏。

1.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地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

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2.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3.能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师准备

电子琴、光盘、电脑

学生准备

教材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打猪草》

1.初听乐曲,用曲名“打猪草”和教科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场景。

聆听提示:

①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景?

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教师简单介绍乐曲的故事。

3.复听乐曲,听出第2乐段出现的地方,并说出表现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再听乐曲时,可请男、女学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对话”,只做动作不发出声音,以免影响聆听。

4.再听乐曲,比较第1乐段和第2乐段的不同情绪。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三、表演《苹果丰收》

1.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

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2.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

先慢是为了后快。

3.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5.第二乐段的学习可分高低声部进行。

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6.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7.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8.配上伴奏。

9.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四、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五、课堂小结:

说说丰收的喜悦。

速度:

中速情绪:

优美的

苹果丰收

教学内容

2、足迹《雨花石》《嘎达梅林》《嘎达梅林》

课型

综合课(两课时)

《雨花石》这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台》的主题歌。

旋律纯朴、委婉。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这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歌曲《嘎达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长篇叙事体的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

全曲具有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曲调豪放流畅,深情感人,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黄荟根据安波记谱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改编的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

用马头琴演奏的赞美蒙古族民族英雄的乐《嘎达梅林》,旋律既抒情优美,又热情奔放。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

2.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

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3.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挥拍。

并能背唱歌曲。

教师准备

电子琴、光盘、电脑

学生准备

教材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歌曲《嘎达梅林》

1.以课题“足迹”作为话题导入,把“足迹”与“英雄”联系起来。

如设问:

看到“足迹”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

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有谁?

你最崇拜的英雄人物是谁?

等等。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

学生议一议,教师归纳和补充。

3.复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同时熟悉歌曲。

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听歌曲,边听边哼唱,并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

议一议演唱者是如何唱出英雄性格的。

从歌曲旋律的跌宕起伏中,启发学生思考和模唱。

四、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采用对比聆听法,在歌曲聆听的基础上,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让学生比较声乐曲和器乐曲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各自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

这两种表现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等。

2.简单介绍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图片,了解乐器的外形,再从乐器的外形让学生给乐器起个名字。

教师简单介绍马头琴以及有关马头琴的传说(见作品分析“小知识”)。

3.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

可采用表格提示,再次聆听,比较每次主题出现的不同之处。

 

4.反复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

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加深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自学法: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乐曲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三、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

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

4.填上歌词演唱,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6.结合学唱歌曲进行“二拍子指挥图示”的学习,可先播放二拍子的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感受、拍出强弱,然后进行按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练习。

练习过程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练或者通过“争当小小指挥家”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知道的革命英勇事迹。

速度:

稍慢情绪:

深情地

雨花石

教学内容

2、《我怎样长大》《歌唱二小放牛郎》

课型

综合课(一课时)

《我怎样长大》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

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炼,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

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个属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歌风味,清纯、朴实,建立在羽调式上的旋律,气息宽广,婉转起伏。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三拍子节奏。

1.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

积极地参与音乐情景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一个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2.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长大》其中一个声部。

3.从竖笛的外形上能分辨倍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超高音竖笛。

能按竖笛C调音阶指法表的要求吹奏音阶。

教师准备

电子琴、光盘、电脑

学生准备

教材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故事法:

吸引学生。

2.设问:

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

(启发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再听一次:

记着歌曲的情节。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

配角是谁?

4.师生讨论:

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

注意:

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四、学吹竖笛

1.用图片展示法认识欧洲竖笛及巴罗克式竖笛C调音阶指法。

2.在四年级学吹竖笛的基础上,完整吹奏C调音阶。

3.用低年级熟悉的歌曲旋律,进行C调作品的吹奏练习。

如:

《闪烁的小星星》等。

五、表演《我怎样长大》

1.故事导入。

歌曲是电影《烛光里的微笑》中的插曲,教师可讲述电影中的故事片段导入教学。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可通过反复聆听和联想,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唱歌谱。

歌曲的曲调比较简单,重点是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学习。

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1)视唱齐唱部分。

找出乐句的规律(两个乐句的节奏相同)。

(2)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

采用跟琴分声部视唱的方法(跟琴分声部视唱旋律的练习,要突出琴声,轻声跟唱旋律),并说出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

(3)合唱二声部旋律,可先分析比较齐唱和合唱部分的旋律,说说它们在节奏上的区别。

再从音程模唱开始,过渡到学生唱一个声部与教师弹奏另一个声部同时进行,引导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的同时,学会聆听琴声弹奏的声部。

逐步进入两个声部的合唱。

4.学唱歌词,处理歌曲。

歌词简单易学,但看似简单的歌词却含义深刻,富有哲理。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六、课堂小结:

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幸福。

我怎样长大

速度:

中速情绪:

优美的

教学内容

4、可爱的家《外婆的澎湖湾》《回家》

课型

综合课(一课时)

《外婆的澎湖湾》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回家》这首萨克斯管独奏曲就是表达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

乐曲共分三个部分。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

1.能哼唱《回家》的主题旋律,并能为旋律填上唱词。

能听辨出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2.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3.能按竖笛高音“mi1、fa1、sol1”的吹奏方法吹奏长音。

教师准备

电子琴、光盘、电脑

学生准备

教材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辨别乐器音色。

设问:

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还是西洋乐器演奏的?

是吹奏乐器还是拉弦乐器?

2.视听结合,认识乐器。

采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也可利用有此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