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中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39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期中复习.docx

《八上期中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期中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期中复习.docx

八上期中复习

字音例题: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发绺(liǔ)书脊(jǐ)叱咤风云(zhà)

B、两颊(xiá)讪笑(shàn)人迹罕至(hǎn)

C、负荷(hé)秕谷(bǐ)泯然众人(mǐn)

D、半晌(shuǎng)拜谒(yè)童年骊歌(lí)

字音字形题

1、审察题干;2、读全四项;3、划出错处;4、确定答案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C)

A、桑椹不求甚解热忱高忱而卧

B、素儒孺子可教凶猛来势凶凶

C、遴选波光粼粼凄凉荒草萋萋

D、丰腴阿腴奉承搭理抽抽嗒嗒

词语辨析例题:

1、想词义---确切或轻重或范围2看用法---搭配或语法功能3辨色彩----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但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B)

A.相对于该片浓厚气氛的营造,影片在人物刻画方面明显薄弱粗糙了很多。

(虚弱)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休戚相关,缺一不可。

(息息相关)

C.气象工作人员每天定点观测风力,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有关数据。

(观察)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拍案而起)

句子排序例题:

1、找出提示性语段中的关键词;2、找出选填句中的关键词;3、找出选择项中的规律。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C)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

②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③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④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标点符号题:

1、结合语境看标点;2、联系规律找错点。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A.4月7日,中外联合科考队开始对“天坑博物馆”——广西乐业天坑群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B.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

C.吴山脚下的河坊街别具特色,有古色古香的美丽建筑、也有热闹繁荣的老号商铺。

D.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等。

关联词连句题:

1、找标识,排句序;2、辨关系,加关联;3、可删除,换词语;4、查标点,找错字。

6.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下列三句话组合成一个复句。

(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删去或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3分)

①玉兰花总是孤独地开放,没有绿叶相伴。

②玉兰花盛开时美丽无比,令人惊叹。

③“鲜花总要绿叶来陪衬”的说法不是完全正确的。

修改病句题:

1、读:

讲究节奏,不读破句2、划:

找出主干,注意枝叶

3、找:

确定错位,找出病因4、改:

调换增删,得出答案。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专家认为,这个家庭悲剧说明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关系的不沟通。

②在外打工的父母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如果做不到,一个父母至少要留在孩子身边。

③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应求教心理学家,根据专家的建议来矫正孩子。

仿写句子题:

1、仿写什么—对象或话题2、注意句式—单句或复句3、注意修辞—一种或几种

4、进行仿写—遣词仿写5、勿忘检查—找错字,查标点

仿写句子例题: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人生不在于成就多大的事业,而在于做好什么。

所以,见到无垠的蓝天,我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朵,也能装扮天空;

信息概括题:

一、摘录概括法

最为简单。

摘录中心句即可。

二、取舍概括法

提取主要信息,舍去次要信息。

耐心多读几遍材料。

三、变句概括法

内容零散重复,需要梳理、调整,以不改变、不遗漏为前提。

四、抽象概括法

无明显中心句或关键词,需要抽象概括。

8.用一句话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

(不超过20个字)

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先后到兴义市、兴仁县、安龙县,深入村寨,走访农户,慰问各族群众,到田间地头察看灾情,与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救灾大计。

这是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三下西南,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题

1、人——人名、字、号等;2、时——朝代或世纪;3、地——国别;

4、评——诗人、作家等;5、作——重要作品。

责无旁代(贷)满腹经伦(纶)真知卓见(灼)不径而走(胫)合盘托出(和)歪风斜气(邪)

翻了一翻(番)长篇累犊(牍)忠于职守(渎)势不可当(挡)轻歌慢舞(曼)非夷所思(匪)

迫不急待(及)犯而不较(校)要言不繁(烦)励行节约(厉)瑕不掩玉(瑜)莫衷一事(是)

陈词烂调(滥)同病相连(怜)不加思索(假)揭杆而起(竿)浑身解术(数)积毁消骨(销)

人才汇萃(荟)精神涣发(焕)留芳百世(流)至理明言(名)首曲一指(屈)起足而待(企

尔语我诈(虞)将功读罪(赎)一幅手套(副)抨然心动(怦)坐壁上观(作)一愁莫展(筹)

重蹈复辙(覆)前拒后恭(倨)厉精图治(励)言不及意(义)遗笑大方(贻)渊远流长(源)

兵慌马乱(荒)悬梁刺骨(股)鸦鹊无声(雀)严惩不怠(贷)鞭辟入理(里)远见灼识(卓)

按步就班(部)穷兵渎武(黩)买牍还珠(椟)锐不可挡(当)貌和神离(合)原形必露(毕)

及及可危(岌)毛骨耸然(悚)顶力相助(鼎)带罪立功(戴)别出新裁(心)挺而走险(铤)

以逸代劳(待)变本加利(厉)一枕黄梁(粱)无耻烂言(谰)立杆见影(竿)名声雀起(鹊)

呕歌(讴)布署(部)编篡(纂)偶而(尔)范筹(畴)肆业(肄)烦燥(躁)必竟(毕)

吱晤(支吾)名子(字)枯躁(燥)惨忍(残)繁锁(琐)简炼(练)座落(坐)急燥(躁)

哀声叹气(唉)挤挤一堂(济济)坐无虚席(座)两全齐美(其)欢渡春节(度)斜门歪道(邪)

巧装打扮(乔)磨拳擦掌(摩)消声匿迹(销)挤身其中(跻)熙熙嚷嚷(攘攘)精神焕散(涣)

卑躬曲膝(屈)手屈一指(首)融汇贯通(会)遗人口实(贻辗转翻侧(反)笑容可鞠(掬)

轰堂大笑(哄)乔妆打扮(装)再接再利(厉)不可思义(议)凭心而论(平)虎居龙盘(踞)

一副油画(幅)抨的一声(砰)一幅笑脸(副)宏福齐天(洪,鸿)儒子可教(孺)渲泄(宣)

披星带月(戴)金钢钻(刚)人心慌慌(惶惶)题纲挈领(提)老生长谈(常)循私舞弊(徇)

开城不公(诚布)

3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丧心病狂蜂涌(拥)而上同舟共济相得益彰

(B)耳提面命招领启事仗义执言世外桃源

(C)牵强附会赏心悦目乌烟瘴气叹为观之(止)

(D)自顾不暇眼花撩(缭)乱矫枉过正未可厚非

4下列四组词语错别字最多的是()

(A)装潢标(彪)炳飞扬跋扈金璧辉煌

(B)布告宏扬各行其是蟾宫折桂

(C)打烊蓝图前仆后继蓬壁(荜)生辉

(D)涅槃清淅(晰)莫终(衷)一事(是)饮鸠(鸩)止渴

6下列成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餐露宿不论(伦)不类风尘仆仆姗姗来迟

(B)矢志不移响彻云霄锦秀(绣)河山络绎不绝

(C)坐收鱼(渔)利乌烟瘴气罪恶昭彰越俎代疱

(D)苍(沧)海一粟瞠目结舌相形见绌沽名约(钓)誉

7选出没有错误字的一项。

(A)弄巧成拙炯(迥)然不同迷惘臆测

(B)岌岌可危潦倒杜撰前仆后继

(C)负偶(隅)顽抗草莽耿直曲突徙薪

(D)即使阿谀功亏一匮(篑)走投无路

8选出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相辅相承(成)措手不及责无旁贷先睹为快

(B)忧心冲冲(忡)前后不符功亏一匮(篑)悍然不顾

(C)恍然大悟驾轻就熟娇(矫)枉过正不胫而走

(D)变本加厉黄粱美梦遍体鳞伤生死攸关 

9下列词语中,只有一组没有错别字,请挑出来。

(A)必恭必敬厉兵抹(秣)马瞠目结舌

(B)声嘶力结众口烁(铄)金游刃有余

(C)浅尝辄止怙恶不悛汗牛充栋

(D)气势汹汹(汹)斑驳陆离苦心孤诣

10下列词语中,只有一组没有错别字,请挑出来。

(A)装卸恐慌传染枢钮(纽)

(B)忌讳遒劲冗赘狼籍(藉)

(C)隽秀崔嵬蹒姗(跚)确凿

(D)掮客狙击蠕动藻饰

截题道之时间安排:

•基础15---20分钟

•现代文阅读30---35分钟

•古诗文阅读20---25分钟

•作文35---40分钟

现代文:

1、整体阅读,2、审清题干,3、认清题型,4、分清步骤,5、看分答点。

理解标题含义题:

1、托物言志者,写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2、未托物言志者,写出各段意,后分条概括

理解标题用意题:

1、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句中词语作用题:

(理解句中词义题)

1、从解释该词或修辞入手;2、写出句意理解词的基本意;

3、联系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写出词的深层意。

理解句子含义题:

1、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和该句的上下文概括表层意;

2、联系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写出句子的深层意。

赏析句子题(句子表达作用题):

1、找突破口——修辞,词,表达方式(描写),人称,语气,人物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和该句的上下文概括表层意;

3、联系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写出句子的深层意。

段落的作用题:

1、开头的段落——点题,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中心。

2、中间段落——承上启下,点明中心。

3、结尾段落——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中心,或突出中心,或深化中心;

插叙的作用题:

1、概括插叙部分的基本内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概括插叙部的深层意思,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内容和内容之间的关系题:

1、概括前面内容;2、概括后面内容;3、辨明前后关系:

铺垫,衬托,对比

人物评析题:

1、概括材料(总述或分点概述);2、提炼品质。

作者表达观点题:

1、找关键词句或重点段落,在阅读过程中划出关键词句,如体现人物品质或事物特点的词;

2、运用“化小为大,化具体为抽象”的原则。

环境描写作用题:

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

探究性题:

1、表明观点,赞成与否;2、联系原文阐述;3、联系生活阐述;4、作出结论。

说明文阅读题题型

下定义题:

1、筛选信息,找出文中相关信息,整合信息;2、定好下定义的格式(什么是……什么);

3、在第二个“什么”前填入事物本质特征的词语

说明方法作用题:

1、概括本句意思;2、概括上或下句的意思;3、概括本段的意思;4、概括整篇的意思;

5、引出下文或为下文铺垫。

指代含义题:

1、找出指代词两肩或两边的相关信息;

2、注意转述:

代“人的”应用“……的人”的格式转述,代“物的”应用“……的物”的格式转述,代事的一般不用转述。

分点概括题:

1、着眼全篇,筛选信息;2、从不同角度分点作答。

标题作用题:

1、点明说明对象或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第一段作用题:

1、引出说明对象;2、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3、概括本段内容。

说法判断正误题:

1、立足原文找出相关材料进行印证;2、切忌脱离原文,凭经验答题。

作文题截题注意点:

1、看懂材料,认清题目或话题,明确要求

2、选择体裁:

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纯议论文

3、化大为小,拟好题目4、做到“六个一些”:

选材新一些立意深一些,写法巧一些篇幅长一些,卷面整洁一些语言美一些

向一棵树鞠躬(09杭州中考卷)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环境)。

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

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

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外形、品质)。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乌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

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环境),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外形)。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

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环境)。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

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品质),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外形、品质)。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

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

当初准备盖房子用。

儿子突然得病死了。

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

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

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

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

”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

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

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二段说: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

文意简要回答。

(6分)(筛选信息题)

1答题套路:

确定信息段(③④⑤段)2筛选关键句(内涵、主次)3提炼答题词

4检查答案句

答案:

①生长环境极其恶劣;②外形矮小、纤弱、朴实;③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句子赏析题)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

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确定位置(第⑤⑧段)2确定修辞(关键词)3确定内容(写什么表达什么)4检查答案

答案:

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

请简要分析。

(3分)(写法作用题)

1确定位置(⑥⑦⑧)2归纳作用(结构、思想)3检查规范(措词是否准确)

答案:

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第四段中说: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

(主题理解题)

1确定位置(⑧段)2深度理解(正反思考)4检查表述(原文依据、生活实例)

答案:

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

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

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答阅读题?

1确定段落(锁定答案位置)2抽取答案信息3审定答案

遵循原则:

1.原文意识2.全文意识3.规范意识

古诗鉴赏题解题指导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整首诗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花草飘香,春风吹拂,燕子、鸳鸯自得其乐的春景图。

用“丽”、“暖”等词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阳普照,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祥和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问题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问题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问题方式:

简析本诗在表达上的特点。

问答变体: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解答分析: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

(2)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hè):

驼毛制的上衣。

阑干:

纵横错落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简析本诗在表达上的特点。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绦(tāo):

丝带。

   “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zhào)歌:

船歌。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灵活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请作简要赏析。

(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高洁

田园诗:

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

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

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病句

1)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成分残缺

2)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

成分残缺

3)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搭配不当

4)在现代化事业建设中,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语序不当

5)庆祝元旦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语言重复

6)会不会感冒,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环境的卫生情况如何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句式杂糅

7)家乡的变化,对于本地的农民是十分熟悉的。

误用介词

修改原则

1)针对性原则——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

2)真实性原则——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万不要改变原意。

3)经济原则——改一处可以就不改两处。

常见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的中心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

语序颠倒重复累赘句子杂糅介词不当

修改方法:

增成分残缺删重复累赘、句子杂糅移语序颠倒换搭配不当、介词不当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第一届奥运会歌曲征集活动。

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五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

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①把“在”改为“从”②把“进入”改为“作为”③把“广泛”移到“传唱”之前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