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93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docx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地质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遥感定义概念:

它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动力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广义遥感:

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遥感:

运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主动遥感:

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能主动发射电磁波,同时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所进行的探测。

被动遥感:

指传感器无辐射源,仅利用传感器被动的接收来自地物反射自然辐射源(如太阳)的电磁辐射或自身发出的电磁辐射,而进行的探测。

遥感地质学定义:

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影像信息获取,探测研究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辐射特性,以此为依据开展地质应用的技术学科。

1、请简述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答:

遥感地质学的性质是一门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边缘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法、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地学应用及研究新进展等。

任务是培养掌握21世纪遥感地质学知识的高级地质勘查专业人才,为地质科学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监测等工作服务。

2、遥感有何特点?

请作简单解释。

答:

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第四,经济性----;第五,对信息的获取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第二章

1、电磁波:

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磁场。

2、电磁波谱:

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所构成的数表或图像,称为电磁波谱。

3、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4、地物反射波谱:

将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

其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这样的曲线图称之为地物反射波谱。

5、电磁波的相干:

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位都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叠加时,某些部位处于振动永远加强,而另一些部位则处于振动永远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

6、多普勒效应:

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改变。

7、电磁波的衍射:

电磁被通过障碍物边缘所引起的使一些辐射量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8、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方面特征,称为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9、重访周期:

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

10、物体的发射波谱:

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发射波谱。

1、电磁辐射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电磁辐射有6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传播特征、叠加和相干特征、衍射特征、偏振(极化)特征、多普勒效应特征和波粒二象性特征。

3、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分为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有何特点?

答:

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黑体,它的发射辐射最大,发射率与波长无关;第二种是灰体,其发射率与波长无关,但它的发射辐射比黑体小;第三种是选择性辐射体,其发射率随波长而改变。

5、请通过遥感图像的亮度/灰度直方图说明直方图对于指示图像质量的意义。

答:

遥感图像的亮度/灰度直方图左偏表明图像偏暗,直方图右偏表明图像偏亮,直方图只呈一细尖锥状表明图像亮度过于集中,因而反差小,也不清楚。

当亮度直方图拉长分布于整个横轴区间上时,表明图像中每种亮度都具有同等的出现概率,故而图像清晰。

因此,通过对遥感图像的亮度直方图调整,就能使遥感图像达到增强效果。

6、大气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

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透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

大气散射有三种类型:

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

瑞利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是由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引起,对可见光遥感影响十分明显。

米氏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主要对红外遥感造成影响。

无选择性散射是当,大气中的粒子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由于可见光遥感依赖于太阳光的可见电磁波,故要受到这三种散射的影响,而微波遥感是采用波长1mm~1m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可以穿透各种大气粒子,包括云层,故具有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及穿透云层的能力。

7、什么是绝对黑体?

答:

α(λ,T)恒等于1.即α(λ,T)=1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8、请解释什么是地表的热平衡?

答:

地表的热平衡是指太阳辐射引起的地表增温热能从地表向地壳一定深度传导,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地壳向地表传递,两者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处所达到的热量平衡。

1、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磁场。

这些电场和磁场以光速传播并且彼此垂直,同时还与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辐射与大气相互作用,使得能够穿透地球大气的辐射,局限在某些波长范围内,通常将这些透射率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波谱特性差异是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基本出发点。

波谱特性差异在遥感图象上即为影象灰度(明暗程度)或色彩的差异。

4、电磁辐射有6个基本特征。

它们是:

传播特征、叠加和相干特征、衍射特征、偏振(极化)特征、多普勒效应特征和波粒二象性特征。

5、可见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

不可见的电磁波包括: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γ射线。

6、电磁波所以能够传递信息主要与4个基本参量密切相关。

这4个基本参量是:

波长(或频率)、强度、传播方向和偏振面。

7、波动性主要表现为电磁波有干涉、衍射、偏振、散射等现象。

粒子性主要表现为电磁辐射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

8、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波动性和粒于性表现的程度不一样。

较短波长的电磁波主要表现出粒子性,波长越短,粒子性表现愈明显;而长波电磁波则主要表现出波动性。

9、遥感器的特性参数包括:

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0、热惯量是物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灵敏性的一种量度,热惯量越大,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越迟钝。

11、各谱段的电磁波,由于波长范围不同,其性质就不同,探测记录它们的方法也不相同。

按此划分的遥感类型有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第三章

1、遥感器:

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称遥感器,也称传感器。

2、遥感地面接收站:

监控卫星运行,接收遥感和遥测数据,以及对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贮存的地面设施。

3、固体自扫描成像:

用固定的探测元件(常用为电荷偶合器件CCD),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进行扫描的成像方式。

4、微波遥感:

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5、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大小,即传感器成像的瞬间视场。

6、遥感图像的波谱分辨率:

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所能分辩的最小波长间隔。

7、多时相遥感图像:

同一地区但不同时间拍摄的遥感图像集合。

8、遥感平台:

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9、瞬间视场:

传感器上的每个探测器单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

10、高光谱立方体:

在同一视场里,以很窄的波段序列,同步拍摄的数十幅乃至数百幅影像,按从短波到长波的顺序紧密地叠置起来,所组成的遥感影像层叠集合体,称为高光谱立方体。

11、多波段效应:

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的DN值差异及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的DN值差异,构成图像的波谱特征信息(波谱信息)。

不同波段图像识别和区分地物的能力不同,具有各自的波段效应,称多波段效应。

12、遥感图像的多时相效应:

由于不同时期太阳辐射、气候、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地物电磁辐射的差异,地物在不同季节或日期的同波段影像色调也会有差别,这就是遥感图像的多时相效应。

13、热图像:

热红外扫描图像的简称,它是地物热红外波的热像,是地物发射辐射产生的影像,主要反映地物的辐射温度信息,可全天时成像。

1、遥感器主要有哪些特性参数?

答:

传感器主要特性参数有:

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共四类。

2、有哪些遥感器的类型?

答:

按所探测的波谱段分为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器;按信息记录的形式分为强调空间分辨率的成象遥感器和侧重时间、波谱分辨率的非成像遥感器;成像遥感器按成象方式可分为摄影方式和扫描方式,按探测的辐射源可分为主动式(有源)和被动式(无源)遥感器,等等。

3、什么是高光谱遥感?

答: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它是在电磁波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4、大气散射现象有哪些类型?

不同散射类型对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有何影响?

微波具有穿透能力的原理。

答:

大气散射有三种类型:

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

瑞利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即微粒半径r<<电磁波波长λ时的分子散射,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其散射强度与λ-4成正比,且有方向性。

在这种机制作用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

米氏(Mie)散射主要是由微粒半径与波长接近的烟尘、气溶胶等所引起的散射。

由于可见光都是短波电磁波,故由于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其穿透效果要受大气中的云层、烟雾影响,即当有云层覆盖情况下,可见光遥感将失去作用。

而微波遥感是采用波长1mm~1m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的遥感,是主动遥感,不仅不需要依赖太阳光就可以遥感成像,而且还可以穿透各种大气粒子——包括云层遥感成像,具有全天候的遥感能力。

答:

大气散射有三种类型:

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

瑞利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即微粒半径r<<电磁波波长λ时的分子散射,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其散射强度与λ-4成正比,且有方向性。

在这种机制作用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

米氏(Mie)散射主要是由微粒半径与波长接近的烟尘、气溶胶等所引起的散射。

由于可见光都是短波电磁波,故由于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其穿透效果要受大气中的云层、烟雾影响,即当有云层覆盖情况下,可见光遥感将失去作用。

而微波遥感是采用波长1mm~1m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的遥感,是主动遥感,不仅不需要依赖太阳光就可以遥感成像,而且还可以穿透各种大气粒子——包括云层遥感成像,具有全天候的遥感能力。

5、遥感有何特点?

请作简单解释。

答:

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第四,经济性----遥感的投入和效益比传统方法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第五,对信息的获取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6、为什么热图像对于区分岩性、地层,研究地质构造,寻找放射性矿、硫化矿、含煤岩系等矿产具有特殊的效果?

答:

因为热红外扫描图像是记录地物热红外辐射的图像。

在太阳的日周期变化中,热惯量低的岩石(页岩、火山渣),白天可达到相当高的表面温度,夜间则冷却到一个相当低的温度,热惯量高的岩石(玄武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在白天相对较冷,夜间相对较暖。

地物热学性质的这种差异致使热图像的热反差大于可见光图像上的反射率差异,在夜间成像的热图像上更为明显。

地质体由于不同类型、成因和产出条件等原因,热反差比较明显,故图像对于区分岩性、地层,研究地质构造,寻找放射性矿、硫化矿、含煤岩系等矿产具有特殊的效果。

7、请解释遥感器空间分辨率的含义。

答:

遥感器空间分辨率是指按地物几何特征和空间分布识别目标的能力。

它有两种含义:

一是遥感器的技术鉴别能力,即能把两相邻目标作为两个清晰实体记录下来的两目标间的最小距离,二是遥感器观察地面特征所需要的有效探测和分析的分辨率。

8、什么是波谱分辨率?

答:

遥感器的波谱分辨率是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即遥感器的工作波段数、波长及波长间隔(谱带宽度)。

波谱分辨率越高,区分具有微小波谱特征差异地物的能力越强。

波谱分辨率与遥感识别能力有和联系?

9、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轨道倾角,用i表示。

对于i取不同时值,卫星轨道有不同名称。

请问:

有哪几种情况分别对应于哪些轨道名称?

答:

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轨道倾角,用i表示。

对于i取不同的值,卫星轨道有不同的名称:

(1)当i=0°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称赤道轨道,这种情况下,若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且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时,称地球静止轨道。

(2)当i=90°时,轨道面与赤道面垂直,称极地轨道,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3)当i=除0°和90°以外的角度时,称为倾斜轨道。

其中,当0°<i<90°,即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称顺行轨道;当90°<i<180°,即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时,称称逆行轨道。

1、陈述彭教授按时间尺度把遥感地学动态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长期和超长期。

短期-超短期是指一日或数日内的变化,中期是指一年之内的变化,长期是指若干年内的变化,超长期是指几百年以上时间的变化。

2、不同的物体由于其组成成分、内部结构和表面状态以及时间、空间环境的不同,电磁波的辐射性能也不同,即具有不同的波谱曲线形态。

3、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特征是地物电磁波辐射差异在遥感影像上的典型反映。

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目标地物特征可以概括分为“色、形、位”三大类。

4、卫星质心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称星下点。

该点在卫星飞行过程中在地面移动的轨迹称星下点轨迹或地面轨迹。

5、遥感器的特性参数包括:

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6、时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器为分析、识别动态目标所必须具有的最小时间间隔,也就是指对同一目标遥感器重复成像的周期。

7、扫描方式遥感器有5种类型,它们是:

电子扫辐遥感器、光机扫描遥感器、固体自扫描遥感器、成像波谱仪和天线扫描成像遥感器。

8、遥感地面接收站是监控卫星运行,接收遥感和遥测数据,以及对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贮存的地面设施。

9、为区别不同成像方式的遥感影像,常称光学摄影成像的二维连续的影像为像片,扫描成像的一维连续一维离散或二维离散的影像为图像。

10、遥感图像有三个重要的基本属性,即:

波谱特性属性、空间特性属性和时间特性属性。

11、波谱特性差异是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基本出发点。

波谱特性差异在遥感图像上即为影像灰度(明暗程度)或色彩的差异。

第四章

5.数字镶嵌:

将相邻且互有重叠的两幅或数景遥感影像数据,拼接生成一幅在几何形态和色调分布上协调一致的整体新图像(数据)文件的图像处理。

7.密度分割:

通过彩色编码变换,将单波段黑白图像的不同亮度值区间分别赋予不同的彩色,从而使黑白图像变为彩色图像的处理。

10.多源遥感图像数据融合:

将同一区域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按照某种规则或算法进行综合,使各种数据的优点得到充分显示而缺陷反映尽量减小,从而获得比单一遥感影像更精确、完善和更能满足应用的图像处理方法。

5.什么是遥感图像数据融合增强处理?

该处理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宜用这种处理方法?

请举例说明之。

答:

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按照确定的物理-数学模型进行综合信息数据处理,使输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都同时得到增强的图像处理方法。

该处理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数据取长补短,或者扬长避短,即,取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高之长和多光谱遥感影像波段信息较丰富之长,弃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波谱信息欠丰富和多光谱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不高之短。

实际工作中常需要既清晰又彩色丰富的遥感影像。

因此,在有条件获得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的情况下,宜采用融合增强处理方法。

例如,目前国内开展中、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和矿山环境调查,主要就是采用SPOT-5的融合数据和Quickbird-2的融合数据,从而使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的空间信息和波谱信息,同时都得到很好的揭示反映。

6.TM6是Landsat遥感的热红外波段影像,对于反映热辐射强的地物比较有效。

现通过TM6波段与其它两个TM波段组成的假彩色合成处理来揭示反映某地区的地热异常信息,并使地热异常点(或区)反映为红色,水体反映为黑色,请给出假彩色合成图像处理的设计方案及相应ENVI操作步骤。

1.遥感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

一个像素对应的地表面积是由传感器上瞬间视场角所决定的。

瞬间视场角在地表的投影面称像素的地面分辨率,或空间分辨率。

2.波谱特性差异是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基本出发点。

波谱特性差异在遥感图象上即为影象灰度(明暗程度)或色彩的差异。

3.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包括: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地球自转五个方面。

4.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变化的影响包航五种原因,即:

航高、航速、俯仰、翻滚。

5.遥感地质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恢复处理、图像增强处理、图像分类处理和图象复合处理。

6.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的实质,是逐像元地将其图像坐标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变换到地形图的地理坐标系中,然后再按照恰当的抽样方法对像元重新作亮度赋质。

7.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有反差增强、彩色增强、比值增强、卷积增强和变换增强。

8.K-L变换是多波段遥感图像增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也称作主组份分析或主成分分析。

在数学含义上,它是一种基于图像统计特征的多维正交线性变换。

经这种变换后生成一组新的组份分量,其是若干原图像的线性组合。

第五章

1.遥感图像解译:

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信息的过程,包括人工目视解译和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

2.地质解译标志:

能够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称为地质解译标志,包括影像的几何形状、大小、花纹、色彩、色调等。

3.遥感影像特征:

能够反映出遥感影像与实际地物对应关系的影像几何形态、大小、空间位置关系、色彩或色调等影像信息。

4.遥感地质解译:

根据地质工作的要求,用解译标志和实际经验,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特点,测算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也可简单解释为从遥感图像上获取地学遥感信息的过程。

问答题

1.何为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其包含哪些内容?

答:

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并且通过它们能够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象上的目标地物或间接现象的遥感标志,称为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其包含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判读标两类。

直接判读标志又包含色彩、大小、形状、色调与颜色、阴影、纹理、图型、位置等;间接判读标志主要是地形地貌特征,如:

河流边滩、沙嘴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标志,呈线状延伸的陡立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等等。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特征?

答: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主要包括8方面的特征,即:

图像的色彩与色调、地物的几何形态、阴影、水系特征、纹理特征、土壤特征、植被特征及人类活动标志。

.

3.地质解译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答:

地质解译的目的:

为了获取各种地学遥感信息,以加快地质工作的步伐,提高地质研究的质量,节省时间与经费。

地质解译的要求:

一,判明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形态特征与属性,它们的展布和延伸方向,并尽可能确定其边界;二,量测地质体的各种参数;三,推测和分析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的相互关系;四,编制各种解译图件。

4.遥感构造解译主要包括对哪些地质构造解译?

答:

遥感构造解译主要包括5方面的地质构造解译,即:

褶皱构造解译、断裂与线性构造解译、环形构造解译、隐伏构造解译和活动构造解译。

5.由于成矿地段的地球化学异常影响,异常区内的植物或植物群落会受到什么影响?

6.什么是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它们的内容是什么?

答:

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并且通过它们能够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象上的目标地物或间接现象的遥感标志,称为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其包含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判读标两类。

直接判读标志又包含色彩、大小、形状、色调与颜色、阴影、纹理、图型、位置等;间接判读标志主要是地形地貌特征,如:

河流边滩、沙嘴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标志,呈线状延伸的陡立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等等。

7.遥感影像上的阴影对于遥感地质解译有何利弊?

答:

阴影的存在遮盖了地表信息的正确判读,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

而在航片上,由于俯视成像而不易观察到地物的侧面形状,可借助阴影来加以判断,还可以借助阴影来测量地物的高度,判定航片的方位。

8.遥感解译对地质体色调的通常描述分为几类,试举例说明之。

答:

对地质体的色调描述常分为6类:

第一、白色调和浅色调,白色调如冰、雪、干燥砂子,反射率接近100%,浅色调如盐碱土和大理岩等;第二、中等灰色调,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层和浅色花岗岩等;第三、深色调,如含暗色矿物较多的岩浆岩,铁染的褐色砂岩,风化不深的煤层及煤系地层等。

第四、均匀色调。

第五、斑状色调,如地质体中与局部成分改变或含水程度变化有关的区域。

第六、条带状色调,如岩层、带状分布的植被和带状农作物区域。

填空题1.在遥感图像上能直接见到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花纹等影像特征,称作直接解译标志。

需要通过分析,判别才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存在,才能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称为间接解译标志。

2.本影是地物未被阳光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

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3.纹理是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

4.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主要包括八方面,即图像的色彩与色调、地物的几何形态、阴影、水系特征、纹理特征、土壤特征、植被特征及人类活动标志。

5.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特征是地物电磁波辐射差异在遥感影像上的典型反映。

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目标地物特征可以概括分为“色、形、位”三大类。

6.水系是非常重要的遥感解译标志,对地形、地貌、岩性、构造解译都非常有用。

遥感水系分析内容包括三方面,即:

水系密度分析、水系的均匀性和冲沟形态分析。

7、遥感地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遥感资料的相关分析法、交叉分析法、环境本底法、信息复合法、历史对比法、系列制图法、地理信息系统和其它地质学分析方法。

8.常见的影纹图案有:

条带状,如由岩层层理构成的条带状影纹;网格状,如与区域性两组或多组层理、裂隙、冲沟等地物组成的影纹;环带状,是由圆、椭圆形地物组成的影纹;垅状,坚硬岩层、垅岗、沙垅、冰碛堤组成;链状,新月沙丘链是典型链状;斑点状和斑块状,如局部变质或蚀变区。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