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825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docx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

专题复习:

改革得失

专题导语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看,有成功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有失败的: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考点梳理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洋务运动

  考点: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情感态度: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戊戌变法

  考点: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背景:

国内: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国际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

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4、主要活动:

序幕:

公车上书→发展:

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

百日维新→结束:

戊戌政变。

 5、“百日维新”的内容:

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6、作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8、地位:

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9、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情感态度:

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爱国救国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品德。

通过变法失败,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考点: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1、背景、目的:

略。

(一般性掌握)

 2、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①政治:

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经济:

赎买份地;③“村社”管理。

 4、实质:

俄国沙皇政府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双重压榨与掠夺。

 5、意义: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作用:

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局限性:

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总之,俄国近代化缓慢而沉重。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1、改革措施:

①政治方面: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②经济方面:

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④文化方面: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强制实行义务性教育(最深远影响)。

  2、影响:

①积极成果:

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了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

②消极影响: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使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3、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情感态度:

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罗斯福新政

  考点: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出现政治统治危机。

  2、目的:

度过经济危机,挽救政治危机,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特点:

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4、实质:

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5、核心和基础:

《国家工业复兴法》。

  6、影响:

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提高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

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实施新经济政策

  考点: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改革内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历史意义:

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苏东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考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1954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点: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背景:

①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②经济基础日趋衰弱,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2、改革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

 3、内容:

先经济改革,失败;转入政治改革,失败。

 4、结果:

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改革

  考点: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1、背景: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2、代表:

匈牙利改革。

 3、结果:

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考点: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

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改革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

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

  国有企业改革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

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2、影响:

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

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

  3、启示:

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

  情感态度:

认识改革在推动世界前进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深刻认识改革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

培养每个人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并树立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规律总结

 1、改革的基本要素:

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这成为进行两种或多种改革比较的比较项。

(1)根本原因:

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根本目的:

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

(3)领导力量和方式:

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4)过程:

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2、对改革持肯定或否定评价的依据:

(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

(3)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4)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其一,改革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如洋务运动尽管是地主阶级主持的改革,而且是失败的,但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符合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性,对此应该持肯定态度。

其二,改革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如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捍卫了美国民主制,因此它值得肯定。

(5)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3、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4、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如戊戌变法。

  5、改革的启示:

(1)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3)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

(4)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综合检测1

注:

带★题目有一定难度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自近代以来,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接踵而来,拥有强大的国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

沉重的历史教训表明,只有加强国防力量,才能使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据此完成1—3题。

 1、中国近代“洋务”中,为求“自强”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汉阳铁厂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京师同文馆

 2、皇帝以诏书形式发布“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撤旧军,加强新式军队训练”等事关国防建设的改革规定,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

 C.百日维新中 D.辛亥革命后

 3、近年来,国际社会上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

这里的“不争事实”直接得益于()

 A.解放战争时期的千锤百炼

 B.战争年代形成的光荣传统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鼓舞士气

 D.改革开放时期的科技强军思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文明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据此完成4—5题。

 ★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主要的学习对象是()

 A.唐朝 B.俄国 C.英国 D.印度

 5、近代中国维新派试图实现君主立宪制,下列哪个国家的成功改革成为了他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6、史学界普遍认为: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这次改革()

 A.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废除沙皇君主专制统治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中、日B.英、美C.法、美D.俄、日

 8、通过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俄国

 9、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中,试图通过改革方式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是()

  

 A   B    C   D

  在学习中,要学会运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可以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共性。

据此完成10—12题。

 ★10、以下具有改革特征的历史事件“中国洋务运动”“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在原有社会制度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B.都取得了成功,完善了原有社会制度

 C.都导致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两者的不同之处是()

 A.改革前都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B.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2、下列国家中,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有的国家抓住机遇,走上强国之路;有的国家痛失机遇,在历史发展中留下惨痛教训。

据此完成13—15题。

 13、追根溯源,为日本能够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的重大事件是()

 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甲午战争④抗日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追溯历史,为俄国能够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15、机遇对每个国家而言,都是公平的。

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推进、急速深入的发展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在进行的探索近代化的重大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下列改革中,给21世纪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带来希望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土地改革   D.改革开放

 17、有关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废藩置县,推行民主改革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18、有关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取消多余的衙门②创建北洋水师,训练新式陆、海、空军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发展农工商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④

 19、“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的历史现象出现是因为“百日维新”时哪项法令的实施()

 A.开放言论   

 B.创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办厂开矿

 D.训练新式军队

 人类在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艰辛探索。

据此完成20—22题。

 20、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为建立、巩固和完善本国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积极影响的史实包括()

 ①日本明治维新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罗斯福新政④德国法西斯专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对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史实包括()

 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尝试②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有人说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这两种看法的根本缺陷是没有看清这两种政策实施的()

 A.目的 B.特点 C.结果 D.前提

 23、建国以来,我国在农业领域对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和调整中,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④废除公有制,实行私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如果请你为《赫鲁晓夫的改革》这篇调查报告进行修改,你需要进行修改的内容是()

 ①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②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③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切弊端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④改革直接导致苏共下台、苏联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地名是    ;它和珠海、汕头、厦门都是我国在1980年设立的     。

(2)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A为代表的这些“窗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27、活动与探究题。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

 

(1)以下是几位同学讨论的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

 小军: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

19世纪60年代,  和  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是一样的,都是  的改革,而且改革结果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

 小燕:

我认为改革也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  ,其特点是  ,意义是  。

 小明:

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比如中国近代的  。

 

(2)除以上观点外,改革还有什么作用?

请你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

 材料三《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国家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

是怎样“坚持下去”并获得“新生和繁荣”的?

 (3)试比较、分析材料三中“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有何相同(相似)的地方?

 (4)探讨中外改革的成败得失,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综合测试1 

 一、1.B2.C 3.D4.C5.D6.C7.D8.B9.B10.A11.A12.D13.D14.B15.A16.D17.A18.D19.A20.A21.C22.D23.B24.A25.B

 二、26.

(1)深圳;经济特区。

 

(2)是我们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扩大了我们的国际影响(或者答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7.

(1)小军:

俄国;日本;自上而下;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小燕: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促进了经济的复苏,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

小明:

洋务运动或戊戌变法。

 

(2)本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提示: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

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

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28.

(1)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①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②都是立足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③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④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⑤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

(不求全,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4)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古代篇

考点梳理

  考点: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背景:

生产工具变革(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为了在频繁的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先后掀起变法运动。

  内容:

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其主要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耕功高,免徭役;战功高,赏爵宅);③建立县制。

  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各国变法运动的作用:

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统治逐步确立起来。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考点: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措施:

迁都洛阳,以利于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理解]孝文帝改革是黄河流域统一后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趋势和鲜卑族社会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考点: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概况: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大化改新。

  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

  意义:

大化改新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综合检测2

  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改穿汉服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奖励耕织

  2、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历史故事会”中,一位同学介绍了北魏时期一次重要改革的内容。

他的下列介绍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将都城迁到洛阳   

  B.大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严禁贪官污吏    

  D.农民不再承担徭役和兵役

  3、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