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574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5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5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9考,分值98分

2015新课标Ⅱ,1、2,8分2015海南,21,10分

2014浙江文综,6,4分

2014江苏,28,14分

2013浙江卷,37⑶,8分

2013广东卷,41,28分

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必考本考点,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口、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直接考查本考点频率不高,以具体案例的图表资料和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甲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甲图乙

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图形解读】

【答案】⑴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⑵① ⑤ ⑥

⑶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⑷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

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考点透析】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们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来看,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城市化也会促进工业化。

相反,工业化超前或滞后于城市化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从而限制工业化的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

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发展条件明显不同: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发展历史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起步晚、发展快

工业中心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部门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国内腹地

小(受南岭影响)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3.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差异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多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等,但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并非没有差异,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模式。

模式

主要推动力

过程

珠三角模式

工业化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

工业化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东北模式

工业化

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

工业化

靠近大城市→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

边贸发展

边境贸易发展→城市化

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共性的,如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但是由于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关于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注意从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进行分析,与问题的具体问题相对应。

下表是珠江三角洲和江苏省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的对比:

珠江三角洲

江苏省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日益严重

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调整行政规划,加大城市的集聚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考点规律揭秘]

分析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

分析解答有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需要具备区域开发和整治的眼光,即熟悉其内容和步骤。

区域开发整治的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而言,探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综合开发与整治问题,首先要了解区域范围、区域特征和区域产业,其次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整治地带和重点项目等内容。

其步骤概况起来如下图所示:

【示例】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甲)。

材料2: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乙)。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________。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乙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

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

(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3)原料 煤炭开采业

(4)三类工业部门: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理由: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5)城市规划超前;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新课标Ⅱ,1~2,8分)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3.(2015·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

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4.(2014·浙江文综,6·4分)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人均GDP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5.(2013·浙江卷,37⑶,8分)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

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6.(2013·广东卷,41,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⑷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⑴“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⑵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⑶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⑷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

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

2.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

A.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2015·淮安市等四市联考】下图为辽宁省1978年-2007年三大产业产值构成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4.与图示产业结构变化相符的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B.单位产值能耗增加

C.农业产值下降D.传统工业企业增多

【2015·海淀区二模】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经济地带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2015·莆田市质检】下图示意江苏省2000年和2012年各县市产业结构分异。

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内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B.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C.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稳定D.全省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8.2012年江苏省内产业分布和经济特点是

A.农业集中在苏北,苏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B.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南地区落后于苏北和苏中地区

C.苏南以工业为主导,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D.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2015·洛阳市一模】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锰是制造干电池的重

要原料之一。

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下图为该县相关信息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郁南县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

A.消费市场广阔B.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D.科学技术水平先进

10.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

①环境质量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劳动力充足④土地成本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加剧就业困难,环境压力更大B.利于东西协作,实现经济共赢

C.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D.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2015·福建省质检)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

读图完成12~13题。

12.廊坊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水平较高B.离北京市较近

C.城市等级较低D.劳动力较丰富

13.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

“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房价水平较低B.就业机会较多

C.环境质量较高D.经济联系紧密

二、综合题

14.【2015·龙岩市考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

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一)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二)。

材料三:

长三角与珠三角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⑴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⑵比较M、N两地冬季气温,哪地更高?

并分析原因。

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A、B两种方案中为M地选择更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⑷与珠江三角洲比较,长江三角洲1992-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试分析其原因。

15.(2015·湖南省望城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1月无霜区的分布图

材料二:

材料一中甲区域经济结构

⑴分别说明甲、乙两区域没有霜情的主要原因。

⑵据表二概述甲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

⑶简要分析甲区域内两城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D2.D

3.【答案】基本特征:

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了;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解析】图像判断时第一步要根据图例弄清两曲线所代表的内容,判读曲线的变化时要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后微观;分析原因要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分析粮食产量减少,同时结合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导致供需扩大进行分析。

4.D

【解析】表中信息显示,四个省份中浙江省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科技水平较发达,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但人均耕地最少,故A、C项错误;河南省水资源压力最大,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故B项错误;黑龙江省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城市化水平较高,适宜发展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故D项正确。

5.【答案】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图示:

2007年-2010年舟山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有限,转移的人口较小;大量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6.【答案】⑴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⑵地形河流

⑶耕地:

比重下降。

原因: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原因: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⑷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4)读图可知,西宁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热力及火电)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因此导致的资源、能源消耗大;开采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工业生产排放酸性气体、粉尘、废水等污染环境;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端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基础,因此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创新预测试题]

1.A 2.D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波动上升。

第2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3.B4.A

【解析】第3题,产值最低为第一产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为第三产业,产值不断减少的为第二产业。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辽宁省1978年-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小,而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说明其城市化水平提高。

5.A6.D

【解析】第5题,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

第6题,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

7.B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例判断,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始终是均衡发展型,没有升级。

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均衡型增加,说明产业结构升级。

苏南地区第三产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

全省产业结构有明显变化。

第8题,读图,2012年,江苏省农业集中在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苏南是第三产业为主。

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南地区领先于苏北和苏中地区。

苏南以第三产业为主。

城市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9.C10.B11.D

12.B13.A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廊坊距离北京比石家庄近,故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石家庄是省会城市,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较多,故劳动力资源也丰富。

第13题,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紧张,城市房价较高;随着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在廊坊的燕郊买房,因为该地区房价较低,且距离北京近,交通便利。

14.【答案】⑴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地区,水热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南邻南海,海运便利;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⑵N; N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 N地距海近,冬季气温较高;纬度低,相对温暖(或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

⑶方案B原因是:

M地为山地丘陵(江南丘陵)地区,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⑷1992?

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增长,并超过珠江三角洲。

 原因是:

长江三角洲地区90年代后,对外开放;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更强;经济腹地范围更大

【解析】第⑴题,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低,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从海陆位置来看,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对外经济联系密切;从相对位置看,该地区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⑵题,从图中可以看出,N地纬度较低,且位于南岭南侧,属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加上该地距海洋较近,冬季受海洋影响大而气温较高,因此,该地受寒潮影

响较小。

第⑶题,M地地形为代山丘陵,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B方案更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同时该方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如可以更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农民收入等。

第(4)题,从题图可以看出长三角比重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加上该地区经济发展早,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经济腹地范围广,因此这一时期该地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长。

15.【答案】⑴甲地为四川盆地,周围(北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使盆地内温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气温高。

⑵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农业中种植业占优势;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⑶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水能、天然气等);水源充足;原有基础较好(三线建设);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