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738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docx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

关于我国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计量模型

秦宛顺姚长辉

2012-8-1314:

35:

03  来源:

《金融研究》(京)1996年10期第9-16页

  作者简介:

秦宛顺姚长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外债一般通过三个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这三个渠道分别是投资渠道、财政收支渠道和国际收支渠道。

  外债是社会总投资的一个部分。

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四个部分,即财政预算内投资、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自筹投资和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又分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利用外债。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外债作为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由于外债的使用受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控制,外债的使用方向多是国家的瓶颈产业,其经济增长的乘数作用要大于一般投资。

另外,外债的借用,一般都伴随着一定水平的技术引进,较高技术的投资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因此,外债作为投资的资本产出系数较低,这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外债也是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外债的举借一般都伴随进口的增加,所以外债直接影响进口,从而影响贸易收支。

外债的借入与偿还都是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债会对资本项目和平衡,进而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外债影响财政平衡。

在我国,财政收支可以有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经常性财政收支差额,即经常性财政收入与经济性财政支出的差额,表明国家税收满足非债务性财政支出的能力;第二,综合性财政收支差额,即包括债务收入与债务支出在内的财政总收支的平衡关系;第三,经常性财政收入与综合性财政支出的差额,表明为实现财政的总体平衡,国家财政需要举债的数额。

国家举债包括举借内债,也包括举借外债。

在我国,国家统借外债纳入国家财政收入,因此外债对实现财政的平衡具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缺少财政收支中的外债数据,故无法探讨外债与财政收支的关系。

本模型是从投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三个方面来探讨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的。

模型的研究分单个方程模拟和模型联立两部分,当单个方程模拟取得较好结果后,我们将全部方程进行联立,以实现对外债宏观经济效应的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最后是外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效应分析和外债规模预测。

我们就外债对其他经济变量的乘数作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外债在1996年和1997年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一、外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固定资产存量的生成

  固定资产存量是某一时点上固定资产的总规模。

在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中,没有固定资产存量的数据,本文通过一定的方法测算固定资产存量:

(1)将1952~1981年的固定资产积累逐年相加,并将这一结果作为1981年固定资产存量,该数值为10654.78亿元。

(2)假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20年,采用直线折旧方法,因此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率为5%。

(3)设REALK为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FIXEDI为固定资产投资。

  REALK=REALK(-1)×19/20+FIXEDI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存量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决定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因素有:

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就业人数和资本产出系数。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劳动力供给是充分的,虽然我国经济波动与劳动力就业有一定的关系,但劳动力并不是影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因素、资本产出系数在一定的阶段内是稳定的,因为在一定阶段内,一国的技术水平是稳定的,而资本产出系数主要决定于技术水平。

因此,决定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关键因素就是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

本文用1982~1995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解释国民生产总值,模拟方程为

  上述估计式各项统计检验都十分理想。

经济含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边际作用是0.609,即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增加1亿元,我国的GNP将增加0.609亿元。

  (三)外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家预算内投资、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自筹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即:

  FIXEDI=CAITOU+CID+ZITOU+(FDI+NEWDEB)×ER

  这里FIXEDI为固定资产投资;CAITOU为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CID为银行固定资产贷款;ZITOU为自筹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FDI为外商直接投资;NEWDEB为当年新借外债;ER为外汇汇率。

  1.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

本文认为,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额,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手段。

因此,本文将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外生变量。

  2.银行固定资产贷款

  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与国家信贷总规模相关。

当经济扩张时,银行信贷规模上升,固定资产贷款也上升;当经济紧缩时,固定资产贷款随信贷总规模一起下降。

本文用1982~1995年银行贷款总规模来解释银行固定资产贷款。

模拟方程如下

  这里TBANKS为银行贷款总规模。

  该方程的各种数理检验都可以通过。

其经济含义是银行贷款总规模增加1亿元,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将增加0.084亿元。

  3.自筹及其他投资

  自筹及其他投资是指由国务院各部、各地方政府、各企事业单位自己筹集的资金和其他资金。

自筹及其他投资的形成机制很难描述。

本文认为,自筹及其他投资的来源主要是各投资主体的当年的收入,因此本文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解释自筹及其他投资。

自筹及其他投资的模拟方程为

  这里ZITOU为自筹及其他投资。

  该方程的模拟结果较好,数理检验可以通过。

该方程的经济意义是,GNP对自筹及其他投资的边际作用是0.257,即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亿元,当年自筹及其他投资将增加0.257亿元。

  4.外资固定资产投资

  外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利用国外或境外资金在我国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

《中国统计年鉴》中,该指标包括利用国外统借统还贷款完成的投资、利用中国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筹集的外国资金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数据口径较小。

本文做如下处理:

外资全部形成投资,即消费在外资中的比例为零。

在外资投资中,全部是固定资产投资,或者说,流动资金为零,或者说,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作用相同。

外资固定资产投资为(NEWDEB+FDI),这里NEWDEB为当年新借外债,FDI为当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

  本文在分析外资固定资产投资时,没有考虑债务还本付息和外国投资者利润汇回。

本文认为,外债的还本付息会减少一国的国民收入,但不一定减少一国的总投资,外国投资者的利润汇回也不一定减少一国的总投资。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外资固定资产投资也应该用人民币计价,换算的办法是将当年的外资固定资产投资乘以当年的外汇汇率。

  5.小结

  根据假设,外债流入增加了全社会的总投资,从而扩大了固定资产存量。

不考虑外债对宏观经济其他方面的影响,外债流入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边际作用是0.609,原因是外债流入增加1亿元人民币,总投资增加1亿元人民币,当年的固定资产存量也增加1亿元人民币,而固定资产存量对GNP的边际贡献是0.609。

  二、外债与国际收支

  

(一)外债对进口的作用

  一国的进口总额受国民生产总值、前一期的进口额、外汇汇率、商品出口、外债流入量等因素影响。

  在建立我国的进口方程时,本文通过多次的选择和测算,最终选择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外债流入量作为进口的解释变量。

进口方程为

  进口方程的数理检验结果很好。

其经济含义为GNP增加1亿元,进口将增加0.0222亿美元;外债流入对进口的影响非常明显,外债增加1亿元美元,进口将增加1.552亿美元。

  

(二)外债与出口

  在理论上,外债对出口的影响是通过外债使用渠道来实现的,即如果外债更多地用于出口行业,那么,出口行业因为投资增加,产出必然增大,出口额也会增大;但如果外债更多地用于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中的瓶颈部门,那么,外债对出口的影响就不会很直接,或者说,这种影响比较微小。

  影响一国出口的最重要因素有:

出口的前一期值、外汇汇率、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开放程度。

  本文在建立我国的出口方程时,考虑了以上各种因素,但最终选择了商品出口的前一期值和外汇汇率两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我国的商品出口方程为

  出口方程的数理检验结果很好。

其经济意义是商品出口的滞后影响较强,假如前一年的出口增加1亿美元,那么,本年出口就会增加0.9033亿美元;外汇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也很明显,假如人民币贬值,出口就会增加,并且,如果美元汇率提高1个人民币,那么我国的出口就会增加53.846亿美元。

  三、外债规模方程的建立

  影响我国外债年度借入额的因素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商品出口收入、外债期限和利率条件、我国的外债政策等。

在我国外债利用的现阶段,我国所能承受的外债规模有多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但本文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出口增长率很高,我国不会出现外债偿还困难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只要有条件优惠的外债,我国完全可以举借;而对那些利率较高,期限较短的商品贷款应进行较严格的管理。

  一般来说,一国举借外债有一个周期,我国目前所处的是外债规模上升的时期,因此本文可以用历史数据去模拟外债规模。

当我国外债所处的阶段发生变化,特别是由债务上升转为债务下降时,用历史数据进行线性模拟就不再适合了,应该选择经济周期模型来分析和模拟该阶段的外债规模。

  在模拟我国外债借入量时,我们选用了多种变量,但最后只有外贸差额BALANC和外债借入量的前一期值NEWDEB(-1)与外债借入量的相关性最强。

本文用1982~1995年的数据进行模拟,得到我国外债借入量模拟方程为

  该方程模拟结果可以通过数理检验。

该模拟方程的经济意义是,外债规模的刚性很强,NEWDEB(-1)对当年外债规模的影响系数为0.998,外贸差额对外债规模的影响系数为-0.083,说明当年外贸发生1亿美元的顺差,外债规模将下降0.83美元。

也就是说,进口规模越大,外贸逆差数额越大,外债规模就会越大,这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四、模型联立与外债效应分析

  

(一)模型联立

  我们将前面模拟的单个方程联立起来,得到

GNP=-871.0.2658+0.60897458×REALK

REALK=REALK(-1)×19/20+FIXEDI

FIXEDI=CAITOU+ZITOU+CID+(FDI+NEWDEB)×ER

CID=-97.732814+0.084400621×TBANDS

ZITOU=-875.79772+0.25746691×GNP

MGOODS=71.367558+0.022199306×GNP+1.5520629×NEWDEB

XGOODS=-98.894701+0.90328465×XGOODS(-1)+53.846421×ER

NEWDEB=5.6409593-0.083367531×(XGOODS-MGOODS)+0.99774109×NEWDEB(-1)

  由于模型的样本期间为1982~1995年,因此我们必须给出滞后内生变量1981年的实际观测值,同时还给出1982~1995年各种外生变量的实际观测值。

本模型的内生变量共8个,即GNP…国民生产总值;REALK…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FIXED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CID…银行固定资产贷款;ZITOU…自筹及其他投资;XGOODS…商品出口;MGOODS…商品进口;NEWDEB…外债借入量。

  内生变量中,共有3个滞后一期的,其1981年的实际观测值分别为NEWDEB=26.96亿美元;REALK=10654.78亿人民币元;XGOODS=220.1亿美元。

  本模型共有5个外生变量,分别是:

CAITOU…国家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ER…外汇汇率;TBANKS…银行贷款新增规模;FDI…外商直接投资;TDS…外债还本付息。

  外生变量1982~1995年的实际观测值可根据有关资料得到(具体数据略)。

  

(二)误差分析

  递归求解后,可得到各内生变量的动态模拟值,因此可计算内生变量的模拟误差(包括偏差和均方根相对误差)。

  从误差的计算结果来看,偏差最小的是REALK,其绝对值皆在0.05以下。

其次是GNP和XGOODS,除个别年份外,其偏差绝对值皆在0.1以下。

而其他变量的偏差则相对较大。

另外,除CID之外,全部内生变量的均方根相对误差都在20%以内,其中GNP和XGOODS的误差在10%之内。

除GNP和XGOODS以外,其他内生变量的误差相对而言是较大的。

误差较大的原因是从1982年到1995年我国经济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1989~1991年,这期间投资规模的增长率下降得较大,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增长率也都有所下降;另一次是1992~1995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资规模、进出口、利用外资规模等都有很快的增长、如果用虚拟变量来描述这两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本模型的拟合度会有所提高。

但如果加入虚拟变量,本模型的经济解释力度会下降。

因此,本文没有加进虚拟变量。

  (三)乘数分析

  在进行外债乘数效应分析时,

(1)要给定联立模型的样本期间为1982~1995年,并给定滞后内生变量1981年的实际观测值和外生变量1982~1995年的实际观测值序列。

(2)要从联立模型中取消NEWDEB方程,即假定外债是外生的。

(3)建立控制解。

给定外债流入量(NEWDEB)1982~1995年的实际观测值作为模型运行的前提,通过运算解出各内生变量的模拟值序列,这一序列就是控制解。

(4)建立扰动解。

将NEWDEB值在1982~1995年每一年都上调1亿美元,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动态模拟,就可得到各内生变量新的模拟值,这就是扰动解。

(5)计算外债的乘数效应,即

  外债乘数=1/N∑(扰动解-控制解)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固定资产存量(REALK)、固定资产投资(FIXEDI)、自筹及其他投资(ZITOU)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而外债是以美元计价的,为了统一标准,我们将这些指标的人民币值除以当年的外汇率,折成美元。

经计算,本文得到外债对GNP的乘数为5.63,对REALK的乘数为9.24,对FIXEDI的乘数为2,45,对ZITOU的乘数为1.45,对MGOODS的乘数为2.24。

外债对出口(XGOODS)和银行固定资产贷款(CFD)的乘数都是0。

  通过乘数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外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外债通过增加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外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乘数为5.63,远远大于1,说明了外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

  第二,外债对贸易收支平衡有一定的负使用。

由于外债对出口乘数为0,而对进口的乘数为2.24,说明外债对增加进口有促进作用,而对增加出口没有作用,这对实现贸易的平衡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第三,外债对自筹及其他投资有刺激作用。

外债对ZITOU的乘数为1.45,这说明外债会带动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自筹投资,也说明外债是自筹资金扩张的一个原因。

  第四,外债对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不起作用。

外债对CID的乘数为0,说明外债增加并不引起国内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的增加。

这一结果的经济解释是,银行贷款总规模是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增加的唯一原因,也就是说,国家的金融政策会导致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规模的扩张或收缩。

当银行贷款规模增加时,用于与外债投资相配套的资金也相应增加,但此时即使没有举借外债,这部分资金也会用在其他非外债建设项目上。

  五、模型应用与我国外债规模预测

  

(一)外生变量取值

  

(1)CAITOU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稳定,因此,本文认为,在1996~1997年,我国CAITOU也是稳定的,并假定这两年的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与1995年相等,即都是504.8亿元。

  

(2)ER本文假定这两年的人民币汇率稳定不变,维持在1美元=8.32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3)FDI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有了15年的时间,这期间,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基本上是呈稳定上升的趋势,本文用前一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来解释当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模拟方程是

  本方程的数学检验结果较好,可以通过。

用这一方程来预测1996年和1997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得到的结果是:

1996年外商直接投资为461.5557亿美元,1997年外商直接投资为561.9652亿美元。

  (4)TDS外债的还本付息一般与外债借入的条件、外债余额等密切相关。

但本文认为,我国外债的还本付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外债规模处于上升的阶段,外债的还本付息也处于上升的阶段。

本文用还本付息的前期值来解释还本付息的当期值,模拟方程为

  用这一模拟方程估计我国1996年和1997年的还本付息额分别为163.3865和197.6858亿美元。

  (5)TBANKS由于TBANKS与其滞后一期有很强的相关性,本文用下面方程模拟银行贷款总规模。

  1996年和1997年我国的银行贷款总规模分别为62161.66和76180.73亿元。

  

(二)内生变量的预测值

  通过动态模拟,本文得到各内生变量在1996~1997年预测值,见下表:

  

  (三)对模型预测功能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分析

  本模型的样本期不是很长,从1981~1995年共15年,而且还有滞后变量,实际样本期只有14年。

样本期短,模型的稳定性必然下降,预测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但无论如何,用数量经济方法预测我国外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未来几年我国外债规模是有实际意义的,而且通过误差分析,我们认为,用本模型进行预测也有一定程度的拟合精度。

  通过模型的预测,本文认为,1996~1997年的我国经济有以下特点:

  第一,经济将会有高速的增长。

1996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63638亿元,1997年将突破8万亿元大关,达到80101亿元。

当然,这一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假定了价格的上涨与历史趋势相同。

  第二,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投资带动的结果。

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在1996年将超过5100亿元,自筹及其他投资将超过15000亿元,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超过25000亿元。

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32000多亿元。

在全社会的总投资中,自筹及其他投资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该份额将超过60%,而财政预算内投资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将向更分散的方向发展,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将进一步下降。

同时,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

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为我国投资规模保持较快速的增长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要求投资体制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而我国财政预算内投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说明,按市场经济规则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变得非常迫切了。

  第三,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由于汇率一直稳定不变,汇率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变化。

我国的进出口都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进出口总值在1996年将超过3300亿美元,1997年将超过3900亿美元。

但进口总值要超过出口总值,贸易会出现一定的逆差。

例如1996年的贸易逆差将达40亿美元,1997年将达到170亿美元。

贸易的逆差将被资本项目的较大顺差所弥补,因此我国的国际收支将是平衡的。

  在这里,本文对我国1994年和1995年巨大国际收支顺差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本文认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国的贸易的逆差是有利于该国经济增长的,因此,我国为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的贸易逆差是应该的。

在1996年和1997年,我国不会出现1994年和1995年那样巨大的国际收支顺差。

在这两年,在保持国际收支相对稳定的同时,增加外资的使用,增加进口,即用资本项目的顺差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将是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

  第四,经济增长和进口的扩大将增大对外债的需求。

外债的借入量在1996和1997年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96年达到109亿美元,1997年达到近128亿美元。

外债的增加虽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进口扩张有很大作用,但同时会导致外债还本付息的增加,还本付息在1996年和1997年将会达到163和197亿美元以上。

尽管还本付息的数量占我国的出口收入的比重还不算高,大致保持在9~11%之间,但还本付息的增加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负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