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724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

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至8页,第Ⅱ卷8至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8年,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珠港澳三地的陆地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为30分钟。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受冲击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其特点是

A.自然条件影响小B.运输成本高

C.灵活性差D.运速快

2.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对珠海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大承接香港资金和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②吸引香港居民到此置业,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③导致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失

④加强与港澳的交流与协作,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1.C2.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和澳门、珠海,原来香港和澳门、珠海采用海运,现在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运输。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水运受冲击最大。

水运特点是载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

缺点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连续性差,速度慢,转运条件更差。

因此,水路运输适合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货物运输;故ABD错;C项正确。

【2题详解】

珠海与香港之间的交通更便利,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加大承接香港资金和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由于三地的通行时间缩短为半小时,有利于香港居民在此置业,有利于吸引人才和劳动力;加强与港澳的交流与协作,促进经济发展,①②④对,③错;故B项正确。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和河口位置经常迁移,1128年,黄河夺淮河入黄海,此后,其携带的泥沙在苏北形成巨大三角洲。

1855年,黄河北归在山东省入渤海,此前发育的三角洲便被废弃。

读苏北废弃黄河三角洲海岸淤涨示意图(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3.1855年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

淤涨趋势是

A.北部淤积,南部侵蚀B.以淤积为主,海岸前进

C.北部侵蚀,南部淤积D.以侵蚀为主,海岸后退

4.在废黄河主道两侧,苏北黄河三角洲淤积最慢的历史时期是

A.1194-1578年B.1578-1591年

C.1700-1747年D.1747-1776年

【答案】3.C4.A

【解析】

【3题详解】

注意看题中条件“1855年,黄河北归在山东省入渤海,此前发育的三角洲便被废弃。

”说明黄河北归后,以河流输沙作用而引起海岸线东进的条件已不复存在,黄河口段岸线停止向海洋推进,转入以海洋动力作用为主导的反向侵蚀阶段,由于海水西进,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北部侵蚀,南部淤积,从而使江苏海岸线进入调整时期,故C对,ABD排除。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要仔细看图中的年份,确定时间间隔。

从图中可以看出1194-1578年经过384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距离与1578-1591年(共13年)、1700-1747年(47年)海岸线推进的距离相差无几,虽然比1747-1776(共29年)年海岸线推进的距离要大,但要注意1194-1578年是经过了384年,故1194-1578年苏北黄河三角洲淤积速度最慢,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其中,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由示意图可以推断

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安徽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上海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D.辽宁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6.北京、上海、天津常住常住人口“万人”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B.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7.下列四城市中,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

A.沈阳B.贵阳C.天津D.成都

【答案】5.B6.B7.D

【解析】

【5题详解】

广东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由于安徽距离长三角近,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到安徽,安徽的工业企业增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故B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城镇化率最高,但不是增长最快的,故C错。

辽宁常住人口减少,迁出>迁入,D错。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天津的常住人口减少。

其原因可从劳动力、企业、政府等方面分析。

一方面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关,另外也与产业升级有关。

三大城市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由于产业升级和调整,原先一些高耗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地方,而高科技企业和服务产业将成为该地的主导产业。

产业转移也伴随着一些劳动力的转移,故B对;严格的房地产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变化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成为主要原因,故ACD错。

【7题详解】

下列四城市城镇人口增长潜力与经济发展潜力和环境承载力(医疗卫生、文化也有关,但这四个城市都是省会或直辖市,医疗卫生条件都较好、文化水平也较高,可排除)有关。

沈阳地处东北老工业区,东北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A可排除;贵阳地处西南,经济发展水平与成都和天津都有较大差距,可排除B;天津是直辖市,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目前两地的人口数都超过千万。

天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都地处西南内陆,由于产业转移,天津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将向内陆转移,而成都将会承接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同时成都最近几年发展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多,且四川省的人口众多,人口增长潜力大于天津,故答案选D。

法国梧桐和香樟,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表一为二者部分特点的比较。

在法国梧桐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香樟就成了重要的替代树种之一。

2016年6月,杭州城市绿化数据显示,杭州城区大约有行道树15万多株,其中,法国梧桐只有l.3万多株。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在下列何种时间和气象条件下,杭州种植的法国梧桐易倒斜

A.l、2月份的积雪B.2、3月份的梅雨

C.7、8月份的暴雨D.8、9月份的台风

9.下列城市中,适宜用香樟代替法国梧桐的是

A.乌鲁木齐B.哈尔滨C.福州D.拉萨

【答案】8.D9.C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表格分析能力和植物的环境功能。

通过事物的相互关系和杭州的地理知识可以判断气象要素对植物的影响,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杭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l、2月份的积雪并不多,A排除;每年的6、7月份的梅雨,B错;7、8月份的暴雨与8、9月的台风相比,其狂风暴雨程度要低些,故C错,D对。

【9题详解】

注意看题中条件属于常绿的乔木,说明其水热条件要好,适宜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乌鲁木齐在我国西北,其水热条件无法满足;哈尔滨在我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无法满足;拉萨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其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故ABD排除,选C。

雅丹龙城(90°22′E,40°32′N)位于新疆若羌县北部的罗布泊地区,表层广布坚硬的盐壳,沿东北一西南方向平行分布着巨型“垄脊”,高达数米至数百米,长达数百至上千米,形似游龙(下图为航拍黑白照片景观图)。

高大的“垄脊”上,随处可见深浅不一、纵向分布的沟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由照片中“龙脊”头部短小的阴影推断,该照片航拍摄时的季节和北京时间,可能是

①夏季

②冬季

③11:

30

④17:

30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龙脊”上形成沟槽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侵蚀

②冰川侵蚀

③流水侵蚀

④冻融作用

A.①②B.③②C.①③D.②④

【答案】10.A11.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一日中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从材料“由照片中“龙脊”头部短小的阴影”,说明太阳高度角较大。

在一年中当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离夏至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故①对,②错。

读图可知,根据图中影子所处方位,判断太阳光线此时应与龙脊走向垂直,由于龙脊为东北西南走向,所以拍摄照片时间太阳位于东南方位,应为当地上午时段,结合经度计算,北京时间11:

30为地方时上午9点30分左右,而北京时间17:

30为地方时15:

30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光线与龙脊走向平行,不会出现图示状况,故③对,④错。

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11题详解】

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的成因不只一种,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一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二是洪水作用形成的邻近山区或湖滨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附近山地洪水的走向一致,并在雅丹的土丘上留有洪水的痕迹;三是在阵发性暴雨和洪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侵蚀作用而成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既与洪水走向一致,也和当地主风向一致,是二者合一的第三种成因。

故答案选C。

当地深居内陆,远离冰川,故没有受到冰川的作用,可排除ABD;冻融作用要有足够的水分和较大的气温波动,虽然罗布泊曾经是水乡泽国,但目前已经干涸,缺水严重,故当地的冻融作用小,可排除。

【点睛】许多人认为罗布泊雅丹地貌的成因主要是风的吹蚀作用,但是根据实地考察和对航空照片等资料的分析,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的成因不只一种,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一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二是洪水作用形成的邻近山区或湖滨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附近山地洪水的走向一致,并在雅丹的土丘上留有洪水的痕迹;三是在阵发性暴雨和洪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成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既与洪水走向一致,也和当地主风向一致,是二者合一的第三种成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7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虫味道鲜美。

沙虫生长在沿海滩涂,对环境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

沙虫生长所需的生活条件苛刻,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成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否则沙虫不长。

海南省儋州市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临北部湾(下图),该镇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是我国主要的沙虫产地之一。

(1)从自然角度,分析光村镇发展沙虫产业的优势。

(2)以沙虫养殖为出发点,为光村镇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3)该地政府欲开采石英砂矿,你是否赞同,说出理由。

【答案】

(1)海湾地区,滩涂面积广阔;纬度低,水温高;位于河流人海口,淡水、咸水交汇,海水盐度适中;海水较清洁。

(2)合理调控沙虫捕捞和养殖的比例;加强沙虫养殖的科研投入,提高沙虫产量质量;确保光村镇沙虫的品牌优势;促进光村镇沙虫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搞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任答3点)

(3)赞同。

该地石英砂矿资源丰富,开采可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政府税收;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赞同。

该地经济以旅游业和农业(沙虫产业)为主,开发石英砂矿,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破坏原有海岸景观影响旅游业和沙虫产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根据材料“沙虫生长在沿海滩涂,对环境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和右侧的图”可知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海岸线和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海水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据材料“水温不能过冷,否则沙虫不长。

”当地位于热带,水温适宜;据材料“,该镇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说明当地工业较少,海水的污染较少,海水水质较好。

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2)从沙虫

环境、河里捕捞、提高科技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沙虫养殖为中心,发展多元化经营等方面入手。

沙虫对生长环境十分敏感,沙虫对水质等生长环境要求高,生长条件苛刻,因此要保护当地的环境,突出产业优势,打造沙虫品牌,提高知名度;从材料中“沙虫味道鲜美”可推测当地可能存在长期大量采捕沙虫,导致野生沙虫数量减少,因此要合理调控沙虫捕捞和养殖的比例,尤其是要提高人工养殖的比例;对于市场需求量大的海产品要加强沙虫养殖的科研投入,提高沙虫产量质量;同时要促进光村镇沙虫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搞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收入;当地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可拓展沙虫的旅游业,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实现经营多元化。

(3)赞同从原料丰富、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从图中可看出当地石英砂矿资源丰富,开采可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政府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石英矿的开采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的收入提高;石英矿的开采可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不赞同可从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对沙虫产业的影响,对海岸景观的破坏等方面分析。

从材料可知该地经济以旅游业和农业(沙虫产业)为主,开发石英砂矿,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影响旅游业和沙虫产业的发展,同时破坏原有海岸景观。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外仓是指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国内企业将商品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运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然后,再根据当地的销售订单,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中欧铁路(如下左图所示)的兴起,我国在西欧大量开设海外仓。

下右图示意我国200多家企业在西欧地区海外仓的分布情况。

(1)运用区位原理,分析海外仓兴起

原因。

(2)分析德国成为我国西欧海外仓首选地的原因。

(3)有人不同意我国企业继续在西欧多国大量建设海外仓,试推测其理由。

【答案】

(1)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提高效率,降低运费(降低物流成本);接近市场,提高物流时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外提供各种数据支持(市场分析,物流追踪),利用适应市场变化

(2)德国经济发达,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3)经济发达,地价高,建仓成本高;西欧面积小、水陆交通便利(欧洲市场范围较小),重复建设仓的成本较高

【解析】

整体分析:

海外仓是在海外建立仓库、储存商品,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

仓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提高效率,降低运费,降低物流成本。

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海外仓靠近市场。

(1)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提高效率,降低运费,降低物流成本。

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

有利于接近市场,提高物流时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外提供各种数据支持,包括市场分析,物流追踪等,利用适应市场变化。

(2)德国经济发达,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建立海外仓,靠近市场。

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提高配送效率。

(3)西欧面积较小且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港口的成本较高。

经济发达,地价高,建仓成本高。

建设太多海外仓,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占用资金。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4.【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显示了1990年以来京津翼区域的旅游发展轨迹,其中,折线图表示旅游接待人数,柱形图表示旅游人均消费。

说明北京与津、冀相比入境游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差异:

北京入境旅游者的人数和人均消费,显著高于天津和河北;天津、河北与北京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特别是天津。

原因: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入境旅游发展早;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强;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状况好(或地域组合状况好);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交通方便快捷,旅游业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任答3点)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入境旅游者的人数和人均消费均高于天津和河北;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左右北京的旅游接待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从2008年左右北京的入境游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而天津、河北则呈上升的趋势,说明天津、河北与北京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特别是天津与北京的入境旅游者的人数和人均消费差距越来越小。

北京入境游高于天津和河北

原因从旅游资源的禀赋和区位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北京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等级高,知名度高,集群状况好(或地域组合状况好);区位条件上:

北京市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入境旅游发展早;北京交通极为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强。

三地差距小的原因: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交通方便快捷,缩短入境游在路上的时间,同时在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方面旅游业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15.【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间,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

下左图是“生态浮岛”景观图,下右图是“生态浮岛”原理示意图。

分析“生态浮岛”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答案】①降解污染,净化水质②营造景观,美化环境③为生物(鸟类、鱼类)创造生息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④净化空气⑤调节气温和湿度⑥遮蔽阳光,抑制藻类恶性生长⑦削减波浪,保护堤岸。

(任答5点)

【解析】

【详解】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主要从水体富营养化、水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浮岛上种植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富集的微生物能降解污染物,有利于净化水质。

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

能够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植被繁茂,同时也为鸟类、水生生物等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场所,有利于多种生物生存,增加生物多样性。

浮岛遮蔽阳光,能够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浮岛承载能力强,可种植的植物量也相应地增加,能削减波浪,保护堤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