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追踪101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68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圣追踪10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草圣追踪10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草圣追踪10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草圣追踪10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草圣追踪10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圣追踪1014.docx

《草圣追踪10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圣追踪1014.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圣追踪1014.docx

草圣追踪1014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系列1)

(2月6日上午 教学提要一)

    陈教授:

在草书学习中,我们曾经把草书的流畅度作为第一个学习主题,这是要让大家先要改变过去建立在楷书立场上的草书观念。

就草书而言,流畅度是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草书的观念无法确立。

就技法而言,流畅度更着重于从上到下的衔接,也就是它注重处理上下结构之间或上下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今天的课程,我们主要针对草书的左右结构,也就是左右的衔接关系,对于这个关系处理我们称之为草书的揖让。

     草书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流畅。

我们为什么这么关注草书的流畅度?

因为,我们首先是习惯于站在楷书的立场来看草书,以前,写书法先写楷书或先写隶书,最多也是先写行书,但从隶、楷、行书的立场出发去写草书,会产生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流畅度不够。

所以,我们把练习草书的第一个目标确定为流畅度,是怎么样才能把草书的连绵写得象行云流水一样。

但这些概念还局限于“字”的范围;而从“形”的角度来看草书的结构,在草书中,和草书的上下关系相对应的是草书左右的结构,但现在我们不称之为左右结构,而称之为揖让关系。

揖让的涵义解释为行宾客之礼,草书中的揖让关系是指草书的左右呼应的结构关系。

草书的呼应和楷书的呼应不一样,楷书的呼应必须按它的事先规定摆放出来,所以它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而草书所有的呼应是通过运动中的手势引带出来,所以它处于一个相对运动的状态。

我们在评价作业时,说“手势”很好,这个“手势”一般会被理解为流畅,是指引带得很顺手、很舒畅。

我们认为“手势”的更大意义在于它在运动过程中把每一笔的位置定得非常准确,而定位的准确就能够正确处理结构之间的关系。

     草书的揖让是在流畅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左右呼应关系,这其中,“手势”在运动过程中的定位非常重要。

要做到在运动中准确定位,还要做大量的练习,此外,就“手势”和揖让的关系而言,所有的草书揖让关系都是跟着人的手势走,一部书法史是由每一个书法家用不同的手势“带”出来,不同的手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法艺术王国。

在我们学习中,在点评作业时,经常说同学们的某一笔不到位,或者说,你的某一笔没有引带到右上角的位置,为什么没有到?

就是指揖让关系处理得不准确。

揖让关系不是随便拿某一个字形作为标准,所有的揖让关系都是和个人的书写习惯有关,尤其是一个成名的书法家,越是名家,他的揖让关系就会越突出,名家们在做揖让关系的时候,这个关系都是随着自己的手势而生出来。

比如说:

张瑞图的草书,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右上角往上顶;黄庭坚的草书有中间收紧,上下左右撑开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他们的手势所产生的结果。

书法为什么有这样丰富多彩表现,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手势不同,不同的手势构成一个完整的书法艺术语言。

手势固定以后就产生了一种个人风格,这样,我们就可以认定一件书法是王铎的作品?

还是黄庭坚的作品?

一部书法史是每一个书法家对手势不同的把握、不同的揖让关系所制造出来的风格史,我们在学习这些书法的时候,看到的现象是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是由手势引带出来的造型结构。

    在草书中,相对于上下的“流畅”关系而言,左右是一个“停顿”的关系。

写草书一般都重视上下关系而忽视左右关系。

上下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左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静态的概念,所以,学习草书要解决的主要的结构矛盾,不是上下关系而是左右关系。

其实初学草书之时,我们之所以先要做流畅度的练习,是因为大家对上下关系还把握不准。

我们通过流畅度的练习,让大家进入到一个草书的语境,在不断地做各种各样的角度的练习以后,目前这个阶段,草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不是上下连贯,经过训练,这个时候草书的上下连带已经成为必然,而草书的另一个结构关系,也就是左右关系,会成为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当然,左右关系是一个概说,这种关系也是一种空间关系,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把它理解为广义上的左右关系,实际这一类的关系相对于流畅而言,都是一种停顿,而不是草书原有的映带、流畅、连绵。

草书的揖让练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经历初学阶段的从静态到动态,再从动态回到一个静态的练习过程。

第一个静态是针对字体的特征而言,也就是草书相对于篆、隶、楷书而言,而第二个静态则是相对于草书流畅性而言的静态,也就是草书在整行流畅中的一个休止或停顿的符号,但这个停顿不是产生于停止的状态,而是产生于运动的状态,这是草书的一个最基本的关系。

    草书的揖让主要是处理字形的左右关系的技巧,在草书的语境中,左右关系只是一个概说,事实上,它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停顿,是草书连绵的动态中的一个静态表现。

 

       

       

图例一

       在图例一中有“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这一组字,“西游”两个字是“连”,“游”和“上”之间是“断”,“上”和“国”除了换行的原因,哪一个更具有停顿的意义?

“国”字的停顿感觉最为强烈,“上”字次一点,“西游”的连贯度很高,“国”字和“谒”字之间笔是停顿还是连贯?

势是停顿还是连贯?

从字帖上,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国”字的最后一笔和“谒”字的第一笔无论是笔上还是势上都是不连贯的。

“谒见当”三个字没有停顿感觉,它们的线条基本是连贯的。

如果要做流畅度练习,这一组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这个例子它告诉我们,一行草书写下来,它中间会有一个换气的地方,也就是笔势停顿的时候。

“国”字就是停顿,然后新的一个起笔从“谒见”重新开始,这种关系和我们所说的左右关系的揖让是同一个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反流畅度的书写。

又如“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这一字组,从它们每一个字的衔接来看,“远”字到“睹”有一个小的停顿,“前”到“人”字都是另行起笔的,从技法的角度来说,它是停顿的,但从我们草书的揖让关系来说,它还是连的。

从“人”到“奇”,从形上来说都是停顿,但从手势来说它们不停顿。

由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草书在流畅中会有停顿,停顿有强弱之分,而且这个强弱我们可以量化,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层级。

      在经典的草书中,左右结构的揖让关系表现得丰富多彩,你在表现每一个揖让关系之时,不要把它写成一样格式,也就是说:

不能用楷书的习惯把它们的左右写成大小相等,左右距离写成一样。

通常写草书都会有这样的毛病:

有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会按楷书的结体规则,把左右写成一样的距离,一样的空间,一样的大小。

揖让关系就是要求:

要把左右写成不一样的距离,不一样的空间,不一样的大小,这就是不一样的揖让关系。

草书学习之初,我们强调的是草书的流畅度,现在,我们在连贯和连绵中找草书的停顿,而草书中最典型的停顿是字的左右结构,因为一写左右结构,笔一定要停下来,左右之间的停顿会有不同程度的揖让关系,找到不同揖让关系的意义在于:

第一,找到了流畅和停顿的辩证关系,第二,可以找到它们之间不同的对比度。

用一个辩证的关系和对比度的分析来培养大家看一个经典名帖的理念和眼光,你就不会把它们看成一样,就会有一个很强的反省和自我检查的能力。

     揖让关系、反流畅度、动态的停顿以及静态停顿,这些概念听起来很复杂很抽象,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字型上就很容易理解。

但这个理解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量级来表达,如从“最停顿”、“最揖让”到“次停顿”、“次揖让”,从最强到最弱把它逐级分开,如果通过练习,同学们能把一种关系写出八个不同的量级,以后写字就绝不会把它写成千篇一律。

     练习的目标是让同学们在临帖中能做出不同的“对比度”。

对大家来说,平时写字时,字帖中哪怕有八个对比,你也只能写出两个对比度,这样的临帖肯定有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究其本质,是发生在你的思维之中,表现在眼力之上。

通过分析对比度的练习,而且这个练习做到一定量的积累,你就能用这样的一个能力去看别人的书法,你会发现:

笔画的重复率很高,一定是一件很差的作品,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的重复率很低,表现丰富多采。

它除了一些基本规律不得不重复以外,能不重复的尽量不重复。

 (2月6日上午课堂练习一)

  陈教授:

第一组练习是从连绵中找停顿。

这个练习尤其要注意左右结构的停顿,字帖中(图例二)有几个字需要大家重点关注,如“浅、担、杖、锡、游、谒、错、综”等字。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有着非常明显的停顿意义。

这一组作业要求把这几个左右关系作为范例。

练习的第一步:

对它们进行精确地临摹;第二步:

按照它们左右关系的停顿的量级,从强到弱进行依次排例。

        

                                             图例二

     第二组练习是每一个左右结构字例,都要去寻找上下连贯的字组。

比如“浅”字和上面的“甚”字和下面“遂”字有上下连贯的关系,如“杖锡”和“西游”连起来写,主要是区别同是左右结构的“杖”和“锡”的揖让关系。

要把这些关系作为一个字组进行练习。

这个练习主要是解决上下呼应和左右揖让关系衔接问题。

 (2月7日下午 作业点评)

作业一(林光进)

   

                           ①                                    ②

    陈教授:

(作业一)中有几组对比度做得不错,比如作业②第一组,突然出现一个特别粗的笔画,在“焉”字中只有一笔是粗的,其他全是细的,到了这“颜”字,笔画粗的很多,这个就有对比度。

字帖中有一个规律:

上面的单体到下面左右结构,或者上面的左右结构到下面的单体,它们每一组的衔接方式都不一样,这些不一样都会有不同的停顿方式。

 作业二(李祖戏)

                  

                                              ①

 

    陈教授:

(作业二)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对比度,也就是没有“夸张”和“平和”的对比。

比如“楷精法详”这一行,所有左右结构的部件之间都是相同的距离,都是相同的上下关系,和同等距离的左右关系,也没有揖让。

除了因为字形不同才有不同的变化以外,其他的关系几乎都一样。

其实,我为什么要追究这个问题?

如果作业能把左右关系写出十个对比度,将来拿出来的作品肯定会丰富多彩。

作业的线条写得还流畅,但这次作业的主题是揖让关系,所以这个练习要有针对性才有效果,才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认真分析作业,把左右关系的例子找出来,比如“法”字的左右关系,“详”字的左右关系等等,作业中有很多左右关系的例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左右关系的处理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它们都是两边均匀地“竖”着,没有另外的姿态;第二,左和右两边的部件之间的距离都很相同,没有远近之分,也没有核心位置的感觉;第三,所有的字的重心都在中间,看不出上下、左右、大小的变化;第四,在字形上都写得方方正正,没有忽然出一个梯形或者忽然出一个三角形的变化。

揖让关系处理不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没有手势的变换,练习的线条写得很流畅,但从揖让的结构来说,这些关系没有写出来。

昨天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是写出八到十个对比度,然后让大家从强到弱进行排列,比如:

从第一对比度最强的一直排到第八对比度最弱,排出来以后还要进行说明,说出这么排列的理由。

现在,左右结构是挑出来了,但是都写得一样,如果是这样写的话,我觉得还是在写楷书而不是写草书,是草书的结构与楷书的排列方式。

 作业三(叶素)

         

                        ①                                    ②

   陈教授:

(作业三)临帖虽然不大准,却能看出一些对比度。

如:

“作”字是停顿最强的;“得”字次之,看上去有点连贯;“法”字的连贯度更强;“接”字部分有连贯,但连贯的笔画比较虚。

 作业四(陈晖)

   

1                                        ②

   陈晖:

我的想法是以一个内容,用怀素的笔调,张旭的笔调,还有王铎的笔调,写出七八种风格来。

   陈教授:

用同样一组字写出七八种不同的风格,这七八种风格的依据在哪里?

这个笔调是他们的笔调?

还是你所理解或歪曲的他们的笔调,你怎么样才能知道你所理解的笔调和他们是一样的?

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这里有十张作业,其中这一张是临帖,不管临得准不准,至少还有一个依靠,你知道它是什么样。

后面的几张,你说这个写的是怀素,写的是王铎,这个怀素和王铎只是你的理解,而且完全有可能是歪解或者误解,如果是这样,这些作业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的学习有一定的严格性,不应该是明明临不准却说自己是意临,这是临帖不准的“意临”,真正“意临”的概念不是这样。

你现在说这个作业是怀素,那个作业是张旭,其实我看起来不是这样,所以,做不同笔调的练习现在为时过早。

以后务必注意,很多人写书法,都是说自己是用什么人的笔调写,仔细看看完全不相干,这是他个人理解的某人笔调,和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确定的名家笔调完全是两回事。

其实这是给自己的写不象找了一个理由,这种想法比较业余。

我们的学习肯定要找专业的方式。

你临出来东西的精度可以用卡尺去量,就象以前写魏碑一样,一个转折要进行反复的临写、对比、再临写,如果没有深入分析作业和字帖的差距,你对字帖的把握就没有深度,由是这个学习始终是“浮光掠影”。

其实临帖不是感觉而是科学,只有当科学的学习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至少几年)以后,你的感觉才能生效,现阶段的学习唯一的要求是要做到准确的临摹。

 作业五(郑瑞)

    

                       ①                            ②

   陈教授:

(作业五)有很多左右结构的例子,这些左右结构有左边小右边大,也有与之相反,如“皆”字和“辞”字,有的有明显的停顿关系;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空白,如“谒”字;有的左右中间压的很紧,上下字还有一个错位,如“理识”二字。

     虽然从一到十的对比度没有排出来,但有了这个意识,能把不同的揖让关系区别出来,“浅遂”的浅字左右拉开,左低右高,整个字呈正三角形,这个关系写得较准;“谒”字的左部件和右部件之间有一个空白,右边和下面的“见”字连在一起;“皆”字一边强一边弱,不是平均和对等,字形是一个倒三角,“辞”字的右边这个部分往下移。

“理”字和“识”连接部分压紧,但又是错开,这个对比很有趣味。

 作业六(陈佐)

                 

                                           ①

    陈教授:

现在在挑作业的毛病,是和你们以后看别人的作品是一个道理。

(作业六)字间的空白和线条走向都一样,线条没有速度快慢区别的感觉,基本上是以一种速度在行笔;回环转折的重复率非常高,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调子不断地重复,这种感觉不专业。

在以后的训练中要尽快改变你的书写习惯。

看上去挥洒的感觉不错,写得龙飞凤舞,但整体的感觉是平均呆板,没有轻重、没有快慢,没有各种各样起伏。

写草书要有这样一个原则:

写得越重复越糟糕。

 作业七(李海宗)

                    

                                   ①

陈教授:

(作业七)写得很生动,请同学说说它的生动之处,这也是让大家练习眼力的一个方法。

同学一:

线条的粗细对比比较强烈,停顿和连带的差别很明显,行笔的速度有快慢变化。

同学二:

左右结构没有两边对齐,有错落感,线条走的不是一个方向,不会那么呆板。

同学三:

有几个笔画用得有趣,比如“粮”字和“采”字中的粗笔。

 

陈教授:

“采”字最后一笔在一般的临帖中有可能被忽视,但在这个作业中强化了这个部分,当然,这其中也有写得不准,但这个不准是可以接受的,它还处在这个经典法帖的语境之中。

只要在这个语境中,如果有一些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违反了这个语境,你就是写得一模一样也不符合要求。

“采药人”三个字中的转折表现得有血、有肉、有筋骨,而且线条写得很有弹性。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系列2)

(2月7日下午课堂练习二)

     陈教授:

练习作业有写得好有写得不好,写得好与不好有很多是以前的积累,重要的是要理解这次训练的意义所在。

昨天讲得比较多是草书左右结构的揖让关系,停顿是说明揖让关系的一个辅助的要素。

在草书结构中,行笔运行到非上下结构也就是左右结构时,手势必然会有一个停顿,当然这个停顿有强有弱。

在草书左右结构的揖让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姿态表现,这些表现需要大家在练习中去发现、去分析、去把握。

课堂练习的目标,一方面是练表现的技巧,而另一方面是通过练习帮助大家分析经典法帖的精华所在。

在练习时,如果你能看出怀素《自叙帖》中那么细的线条写出那么丰富的结构,把左右结构写出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关系,你就知道一个书法大家的心胸,他的容纳量和吞吐量有多大。

一般来说,把草书写成千篇一律是一个常态,但如果把它写成各种各样,有着“神鬼莫测”的变化,那么,它就是一个非常态,这个非常态只有天才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

一个非常态的草书,往往会写得很怪异,但在非常态中又能做到每一笔丝丝入扣,一丝不苟,写得出神入化,每一个细节又是非常精密,无懈可击,这就完全出乎你的意料,这就是经典法帖的魅力所在。

    昨天的线条是让大家做两组作业,第一组作业是把左右结构的例子找出来作临摹,临好了以后按左右关系的对比度从强到弱依次排出来;第二组作业是把左右结构和上下关系连贯起来做练习。

上面讲评的作业大部分符合第二组作业的要求,这组作业有部分同学做得较好。

但第一组作业大家基本没有完成,把左右结构的揖让关系,按对比度从强到弱排列出来,这个排列对我们学草书来说,是给你一个方法,让你用这个方法去看一个经典法帖的精彩表现,所以,这个作业的关注重点不是手而是眼,你把它混在字组中就很难去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变化。

我们做的这个练习相当于草书每一个细节的“语法”,掌握了这个“语法”,就知道了它的组合规律。

练习作业要求你掌握八到十个对比度的“语法”,哪怕这其中你只掌握了五个,这五个如果能用出去,你的作品就已经很生动,就不会出现重复。

怎么才能用出来?

只有你能够把这些对比度一一排出来,你才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组作业是要让大家明白把握揖让关系的目标和意图是什么,这一轮练习要求大家把这一组作业重新做一下。

同学们从字帖中找出八个到十个左右结构的字例,写好以后研究它们的揖让关系,按它们的对比度从强到弱排列出来。

 作业图例

   

   

  

  

 (2月7日下午 教学提要二)

    陈教授:

为了让大家在课后练习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现在我试图对字帖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

在草书中,有左右结构也有上下连贯的结构,无论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如果构成了一个组合,它们之间一定是互动的,当然,今天分析的主题是左右结构的揖让关系,上下关系只是作为配合。

    图例三中的“然恨”二字,第一,这两个字都为左右结构,但它们有不一样的重心。

“然”字的重心往上提,“恨”字的重心往下沉,在这里,两字之间的连带这一笔很重要,它起着上托和下沉的作用;第二,它们都有左右的两个部分,“然”字左右部件的距离比较接近,“恨”字的左右部件的距离拉开,它们是在上下连贯的运动过程中做出揖让,刚才为什么说有的同学作业做得不够好,因为他的上下两个字的左右之间都是相同的距离;第三,就字形比较而言,“然”字右部件尽量往右上收缩,它和“恨”字的右下角空虚形成了一个虚实的对比;第四,再分析它们的揖在哪里,让在哪里,“然”字末笔尽量往外撑开,和它的左下角回环形成了一个对应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它们的揖让关系,“恨”字的揖让关系如何判断?

这个字有一个地方是缺位的,也就是在它的四个角中左上角没有笔画,这个角上的空缺势必会导致左边的竖笔向下拉,下拉的结果就使左边的部件重心下沉,而右边往上提,这就把右边的下半部分空出来,这也是一种揖让关系。

图例三中的“未能”二字是一个上下和左右结构的组合,如何分析它们之间的揖让关系。

第一,“未”字末笔带下来与能字连接,这个连带的线条为什么要尽量向左让,放在中间本来也可以,因为,“能”字起笔的地方需要有一个角,这个角对我们来说是揖,它要伸展出去,伸展出去以后,右边的部件就会往上收,这个收缩和“然恨”的收缩是同一个道理,它也是一种揖让关系。

            

                                             图例三

    “然、恨、能”三个字之间有什么不同?

第一,看它们左右部件之间的距离,“恨”和“能”的距离分开远,“然”字的距离近,所以,揖让关系中有大小宽窄之分;第二,看它们字形的不同,“然”字左右部位上面相近下面分开,呈正三角形状,“恨”字虽然缺一个角,但左右形态基本平行,“能”字左右部件上大下小呈倒三角形状。

 

         

                                              图例四

     图例四中的“浅遂”二字是一个左右和上下结构的组合,第一,它们的重心“浅”字上收,“遂”字下垂;第二,“浅”左右开张,空间放松,“遂”字压缩中间,中宫收紧。

这两个字的一开一合,一松一紧是一种揖让关系。

图例中的“杖锡”是一个不相连贯的左右结构的组合,“杖”中间收紧似乎包裹得很严实,“锡”字中间开张,左右荡开,字的中间一个空白,这两个字的关系是非常典型的实虚对应关系,尤其是“锡”字,中间的两撇完全可以“挂”下来,但为了让上下有一个对比,就让它“虚掉”了,还有把“金”旁写成了上下两个部分,这样就形成和中间有一个连贯的空白,这个部分对写活整个字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上面所举例子让大家了解了左右结构相对来说还都比较平和。

     相对动荡的左右结构,如图例五中“谒见”组合,“谒”字,左下右上,初看以为言字旁管着两个字,“见”字是右半部分往上顶,和“谒”字的右边成为一个整体,造成了“见”字的中间紧,“谒”字中间空。

图例五中“错综”二字组合,“错”字“金”旁部分有点残缺,它除了中间连着一根很细的线条以外,两边部件分得很清楚,是平行的两个部件,而到了“综”字中间的连接就很实在,上面的头靠在一起,下面分开,这个不但有虚实的对比,也有字形的对比。

图例五中“西游”二字组合,“西”字都是竖的笔画,但它取的是横势,而“游”字本来可以写成横势的,在这里却把它拉长成为竖势,所以,这一组是横和竖的揖让关系。

      

                                                                          图例五

    针对经典的草书法帖,在现阶段要记住这个“揖让”主题的几个关键点,如它们的重心在上还是在下?

空间是实还是虚?

形势是横还是竖?

当然还有很多特征。

在做练习之时,你要不断地在心里不断地念叨,这个练习的目标是针对一个什么样的特征。

念叨是初级阶段,因为在初级阶段,你还掌握不了那么多的规律,等你有了一个相当程度的积累,就不用念了,因为,你已经有了潜意识,这个意识会使你做到前面写什么,后面一定会是一个对应的结果,也就是说潜意识会作出自动调节。

能够做到自动调节,你的学习就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这个时候,就可以随意发挥。

但是,现阶段看字帖要先看它的规则,要先把这个规则背得滚瓜烂熟,而不要以为自己是天才,可以凭感觉、直觉去学。

我们学习经典法帖,不要凭直觉,先做到分析和对比,而且这个分析和对比还应该可以量化。

     我们在看这些草书经典法帖的时候,要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内在规则,在掌握了一定“公式”以后,可以有两种练习方法:

一种是把这个公式背得滚瓜烂熟,写的时候把字帖中的例子往公式里套;另二种是把它写得非常熟悉,最后形成一种潜意识,在写时不假思索就顺着走。

事实上,怀素就是这样不假思索写出去的。

这种不假思索的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