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615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3.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docx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1.《北京的春节》

 

一、走近作家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二、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

万象更(ɡēnɡ)新    间(jiàn)断

分(fèn)外    掺(chān)和(huo)

娴(xián)熟    水浒(hǔ)传

 

2.易错字形

醋:

左边“酉”部中有短横

戚:

右侧是“戈”部

区分同音字:

元宵—云霄   搅拌—伙伴  骆驼—鸵鸟

 

3.词义解析

①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②截然不同:

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近:

大相径庭)

③万不得已: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④零七八碎:

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⑤分外:

超过平常,特别。

⑤光景:

境况;状况;情景。

 

4.特殊形式的词语

①各……各……

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

②有……有……

有声有色 有模有样 有勇有谋  

有血有肉 有说有笑  有钱有势

有棱有角 有始有终 有理有据 有情有义。

 

5.关注关联词

①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②北京(虽然)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三、课文梳理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详写)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爆竹、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详写)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详写)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初一

(详写)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

逛庙会,看赛轿车赛马

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继续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元宵

(详写)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四、课后练习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

哪些部分是略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

(详见前“课文梳理”一览表)。

 

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展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传递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

联系实际说说:

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参考答案:

课文中有多处描写孩子过春节的部分,例如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几件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范例两则:

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答:

加点词是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

 

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

“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这是北京方言,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老舍《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全景画卷。

舒乙《北京的春节》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既写了家乡的习俗,更写了自己的亲人,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

 

5.积累补充:

与春节有关的诗句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②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③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④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

 

(6)课外阅读推荐

汪曾祺《故乡的元宵》

冯骥才《花脸》

肖复兴《花边饺》

 

2.《腊八粥》

 

一、走近作家

沈从文(1902-1988),文学家,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

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代表作:

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部短集小说集及大量文物研究专著,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二、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

唾(tuò)沫(mo)    嘟囔(nānɡ)

孥孥(nú)     焖(mèn)

 

2.多音字

匙:

chí(汤匙)  shi(钥匙)

咽:

yān(咽喉)  yàn (咽下) yè(呜咽)

劲:

jìn(费劲)  jìnɡ(劲敌)

 

3.易错字形

腻:

斜勾上有点没有撇。

灌:

左右结构,右侧上中下三个部分不相连,右下为“隹”。

熬:

左上部件中,竖与撇是两画。

区分同音字:

腊月—蜡烛 浓稠—绸缎

 

4.词义解析

①搅和:

混合;掺杂。

②松劲:

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

③嘟囔: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④孥:

儿女;妻子和儿女。

本文对孩子的爱称。

⑤惊异:

惊奇诧异。

⑥不消说:

不必说。

 

5.近、反义词

近义词:

搅合—掺和 有声无力—精疲力竭

反义词:

沸腾(沉寂)  浓稠(稀薄)  反抗(顺从)

 

三、课文梳理

等粥(详写):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喝粥(略写)

 

四、课后练习

1.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

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

 

2.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交流感受。

参考答案:

例1: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例2:

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评:

这是一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3.小练笔。

仿照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①结构分析。

第1自然段可以划分为3个部分。

 

 

②技巧点拨。

写的时候可以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还可以用关联词,如“何况”,表示递进。

 

③范例:

公园里下象棋的老爷爷,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老奶奶,小区里玩滑板的小孩子,只要是地道的南京人,谁不曾在过年时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春卷呢?

把卷心菜、胡萝卜、香干、猪肉切成细丝放入锅中,加少许盐,让它们在锅里跳个圆圈舞,然后取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展在干净的圆盘里,放入适量馅料,折叠包裹,再放入滚热的有过打个滚,等颜色变得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还没等放量,就迫不及待地用两根手指捏起一根放入嘴中,边吹气边吃起来,这就是年的味道!

          南京市民生实验小学 六(3)班  杨雯萱

 

五、课外阅读推荐

冰心《腊八粥》

3.《古诗三首》

 

一、背诵课文《寒食》

寒食

(唐)韩翃

春城何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知诗人

韩翃,生卒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诗集》。

 

2.看注释

①寒食: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宫:

以汉喻唐。

这里用汉朝皇宫代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明诗意

暮春时节,长安城中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这些天子宠幸之臣的府邸飘散开来。

 

4.悟诗情

《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二、背诵课文《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知诗人

出自东汉末年的文人之手,没有留下作者姓名,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2.看注释

①河汉女:

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②擢(zhuó)伸出,抽出。

③素:

白皙的。

④札(zhá)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⑤机杼(zhù):

织机的梭子。

⑥章: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⑦零:

落下。

⑧盈盈:

形容清澈。

⑨脉(mò)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3.明诗意

遥远的牵牛星和明亮的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

(织女)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两人之间)只隔一条清澈的银河,但却只能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4.悟诗情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细腻传神,境界奇特,使用大量句尾的叠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三、背诵课文《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知诗人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因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了解人民疾苦,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著有《王建集》八卷,《宫词》一卷。

 

2.看注释

①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3.明诗意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家?

 

4.悟诗情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四、课后练习

1.古诗词中委婉地表达游子的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有情应识我,念念想见在他乡。

——袁枚《随园诗话》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2.《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还有那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了解资料。

参考答案: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4.《藏戏》

 

一、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

吞噬(shì)   招徕(lái)   钹(bó)

獠(liáo)牙   演绎(yì)

 

2.词义解析

①吞噬:

吞食。

②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③布施:

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

④身无分文:

形容非常贫穷。

⑤开山鼻祖:

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⑥青面獠牙:

形容面貌狰狞凶恶。

⑦两面三刀:

指耍两面手法。

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⑧压抑:

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⑨演绎:

铺陈;发挥。

⑩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

优,美好舒服。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3.近、反义词

近义词:

雄浑—雄壮 敦厚—忠厚  鼻祖—始祖

赞叹不已—赞不绝口

 

反义词:

敦厚(奸诈)  压抑(放松)  鲜明(暗淡)

两面三刀(表里如一)  随心所欲(顾虑重重)

 

(2)导读思考:

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①佩戴面具,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简单,不固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表演形式,剧情靠说唱来描述、情节可以任意拖沓,唱腔和舞台动作可以随意发挥、重复,时间可以拖至三五天,传承和发展靠“师传身授”。

习作1:

家乡的风俗

 

一、审题提取要点

1.详略得当,选择最有特色的内容详写;

2.写好场面;

3.查阅资料,巧妙插入。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学表达方法

1.学习《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重点撷取最有特色的场面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学习《腊八粥》,抓住最能体现风俗独特的那一个方面进行重点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反应衬托出食物的美味,风俗的独特。

可以用拟人化地手法。

 

3.可以学习《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把藏戏的特点写出来,接着使用插叙的手法,写藏戏的来源,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先总后分,让人印象深刻。

 

三、范文

舞龙灯

南京市民生实验小学 六(3)班 汪子浩

 

春节的时候,我的老家溧水洪蓝有许多的风俗,如吃饺子,蒸团子,舞龙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龙灯。

 

龙灯走街串巷,每家每户会在门前摆上红布和礼品,供奉着,称为挂红,以祈求龙的保佑。

听说,当地人还会在龙灯舞到自家门口时,将小孩子放到龙嘴里“含”一下,认龙为“干爹”,以求保佑孩子平安聪慧。

 

去年正月初六,我和父母一起早早地吃过晚饭,回到奶奶家。

正好舅舅他们也在家,我就和妹妹一起走到街上,只见街上人山人海,远处时不时传来“咚锵”的声音,竟然正好碰到了舞龙灯,太好了!

 

我朝声音的方向看去,看见了一条井然有序的龙灯队伍朝我们走来。

有的人举着龙头,有的人举着龙身,还有的人举着龙尾。

龙的眼睛是由超亮的LED手电筒制成的,光芒四射,显得霸气十足。

当队伍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我数了一下,这条龙灯是由十八节组成的。

当我和妹妹正想跟在龙灯后面时,奶奶走了过来说:

“龙灯今晚会到我们家来的,我们先回家布置一下吧!

 

回到家,爷爷把准备好的礼品和红布全部拿了出来,摆在门前。

我好奇地问爷爷:

“为什么要把礼品和红布摆在门前呢?

”爷爷回答道:

“把礼品和红布放在门前是为了迎接龙灯呀!

 

过了一会,龙灯来到我们家,我和妹妹跪在堂前,向龙灯磕头。

龙灯进到堂前,围成了一个圈,龙的嘴里吐着龙珠,一个人拎着一颗龙珠,引导着龙灯嘴里的那颗龙珠,龙珠一伸一缩,大家嘴里喊着“呦嗬嗬”,家里热闹极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风俗!

舞龙灯,寄托了家乡乡民们太多的美好祈愿!

 

点评:

小作者以时间为轴来组织素材,其中,详细写了初见和龙灯到家的两个场面,一个写出静态的龙之壮美,一个写动态的舞动之热闹,借由家人的话,穿插介绍习俗的由来,很好地体现了舞龙灯这一家乡习俗的迷人之处。

《语文园地一》

 

一、交流平台

为什么文章中有些内容要写得详细,有些要写得简略呢?

回答提示:

根据作者重点想要表达的意思决定的,需要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二、词句段运用

1.

注意加点部分,说说你的发现。

2.

①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参考答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是“都,全部”的意思。

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②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参考答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2.拓展运用,写这样的句子

例①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摩肩接踵,什刹海熙熙攘攘。

例②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吐露芬芳,热情的杜鹃绽放笑容,美丽的海棠傲然盛开,到处花香醉人。

3.了解习俗寓意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寓意年年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

寓意福气盈门。

 

“糕”与“高”、“鱼”与“余”,“蝠”与“福”是谐音,有许多取谐音的好兆头表达良好祝愿的习俗,比如:

①新春扫尘,寓意除陈(尘)布新;

②给孩子发压岁钱,寓意压祟(岁);

③张贴有大公鸡的年画,寓意大吉(鸡);

④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倒)。

⑤除了谐音,还有其他一些习俗,比如:

⑥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⑦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

⑧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

⑨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三、书写提示:

认识行楷

范例是硬笔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部分笔画有变形,笔画流畅、活泼,书写速度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练习。

 

四、日积月累(可用图4)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看注释:

①长歌行:

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

“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

清晨的露水。

   

④晞: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

布施,给予。

     

⑥德泽:

恩惠。

 

⑦秋节:

秋季。

       

⑧焜(kūn)黄: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

同“花”  

⑩百川:

大河流。

⑪少壮:

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⑫老大:

指年老了,老年。

 

2.明诗意

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郁郁葱葱,附着于葵叶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

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露水很快就会被晒干了。

和煦的春天处处阳光雨露,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常担心那肃杀的秋天来到,红花绿叶纷纷凋零枯黄。

江河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向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掉头流回西边?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一事无成,只能是悔恨一生。

 

3.悟诗情

这首诗借物言理,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想到人生易逝、生命短暂,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4.拓展积累:

珍惜时间的诗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陶渊明《杂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

5《鲁滨逊漂流记》

 

一、本文主题

这篇课文介绍了鲁滨逊在孤岛上克服重重困难,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获救回英国。

其中,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两部分想写。

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二、走近作家 

 

三、了解作品 

 

四、重点词语解释:

①梗(gěng)概:

大略的内容。

②天涯海角:

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③圈(juàn)养:

关在圈里饲养。

④前所未闻:

从来没有听到过。

⑤日晷(guǐ):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⑥流落:

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⑦凄凉:

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⑧挑剔(tī):

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责。

 

五、课后习题

1.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参考答案: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

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

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鲁滨逊克服的困难:

①缺少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②缺少衣物,但不久就习惯了;④缺少建木栅栏围墙的工具;④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⑼

 

鲁滨逊心态发生的变化:

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能干、乐观坚强的人。

6.《骑鹅旅行记》

 

一、文章主题

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先后遭到麻雀和鸡群的嘲笑、大黑猫的羞辱、牛群的控诉,以及随着雄鹅飞向蓝天的故事。

文中的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冲动莽撞、屡犯错误的少年,在经历动物们的报复之后,他认识到做坏事要遭到报应的道理后,逐渐转变成为一个热爱家庭、关爱他人的少年。

 

二、走近作家

 

三、重点词语解释:

①乌合之众:

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乌合:

像乌鸦那样聚集。

②得意洋洋:

形容非得意的样子。

③无济(jì)于事: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不能解决问题。

济:

帮助

④示弱:

表示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⑤九牛二虎之力:

形容很大的力量。

⑥头晕(yūn)目眩(xuàn):

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烦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

 

四、写法宝典

★反复式结构

1.反复式结构所写的三件事,事与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表现的是同一个中心。

2.反复式结构中情节的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反复中体现出变化和发展。

7.《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