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394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3、适应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4、课程地位:

专业主要课程

5、总学时:

36学时

6、总学分:

2学分

7、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学会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心理测量方法去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2)使学生掌握管理心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人和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管理心理学概念、理论、掌握人和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2.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3.重点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理解管理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研究的原则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习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学习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

三.学习管理心理学,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2.掌握“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产生。

3.了解群体动力理论、社会测量学对管理心理学形成的作用。

4.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萌芽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出现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形成

一.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

二.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三.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

四.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一.美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概况

第三章社会知觉、归因与管理(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知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2.掌握归因理论在管理活动的运用。

第一节与社会知觉与管理

一、社会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类型

三、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要因素

四、社会知觉研究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归因理论与管理

一、理论概述

二、理论的运用

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能力差异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2.了解气质差异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性格差异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第一节能力差异与管理

一、能力的概述

二、能力的差异与管理

第二节气质差异与管理

一、气质的概述

二、气质的类型

三、气质的差异与管理

第三节性格差异与管理

一、性格概述

二、性格差异与管理

第五章态度与价值观(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态度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2.了解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过程的理论,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

一.态度

二.价值观

第二节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

一.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条件

二.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过程的理论

三.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六章挫折(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挫折的含义与产生挫折的原因

2.掌握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与管理

第一节挫折概述

一、什么是挫折

二、挫折的差异性

三、挫折的性质和作用

四、产生挫折的原因

第二节挫折行为

一、挫折后的心理反应

二、挫折后的防卫方式

三、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第三节挫折与管理

一、预防挫折

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第七章群体的类型和功能(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群体的含义与类型、功能

2.掌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与作用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

一、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的类型

第二节群体的功能

—、群体对组织的作用

二、群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三、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四、群体内相互作用过程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非正式群体的研究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三、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四、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五、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第八章群体动力(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群体动力的含义与作用机制

2.了解群体规范的功能

3.掌握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

第一节群体动力概述

一、什么是群体动力

二、群体动力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群体规范

一、什么是群体规范

二、群体规范的功能

三、群体规范的维持

四、研究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群体凝聚力

一、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关系

第四节群体冲突

一、冲突的概念

二、冲突的原因

三、解决冲突的策略

第九章群体决策(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群体决策的含义与特点

2.了解群体决策的利弊

3.掌握防止群体决策失误的方法

第一节群体决策概述

一、什么是决策,

二、决策的分类

三、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四、群体决策的特点

第二节群体决策的利弊

一、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

二、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三、群体决策的不利因素

四、群体决策优势的发挥

第三节防止群体决策失误的方法

一、正确理解群体思维

二、重视群体中的不同意见

三、制造合理的冲突

四、防止过早形成一致性意见

五、防止群体转移

六、群体的最后抉择

  

第十章群体的人际关系、沟通与冲突(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与类型,掌握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

2.掌握人际沟通的含义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3.了解群体冲突的根源与冲突的管理

第一节群体人际关系

一、群体人际关系概述

二、群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三、人际相互作用分析

四、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二节人际沟通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功能

三、人际沟通的形式

四、人际沟通的网络

五、沟通对管理的意义

六、促进群体中的沟通

第三节群体冲突

一、什么是冲突

二、冲突的根源

三、冲突的处理与解决

四、冲突的管理

 

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行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领导的概念,明确领导基础是权威,掌握领导的职能;

2.掌握领导素质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观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观点。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概念

二.领导的职能

第二节领导管理理论

一.领导理论

二.领导素质论

三.领导行为理论

第十二章组织心理与行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的涵义、特点与功能,了解组织和几种理论;

2.重点掌握组织的要素与结构,掌握组织设计的涵义、原则,了解组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

3了解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革的含义及其关系,掌握组织变革的条件及组织开发的涵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

一.什么是组织

二.组织的理论

三.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含义与形式

二.组织设计

三.组织效率

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

一.组织环境

二.组织变革

三.组织开发

第十三章激励(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激励的涵义、特点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掌握激励的方式,明确激励的作用,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

2.掌握成就激励理论,掌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了解期望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掌握公平理论;

3.明确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强化类型与方式;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涵义与特点

二.激励的方式

三.激励的作用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二.奥尔德弗的ERG论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二.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三.目标管理理论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课程考核

闭卷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王重鸣著《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

朱国定著《管理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卢盛忠著《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