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24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

首先大家先想一想:

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有重量吗?

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② 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

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

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

有质量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我们还要通过试验再掌握空气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

(1) 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  我们的猜测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4、理论运用实际

大家玩过手枪吗?

手枪就是利用了空气的这个性质,今天我们也可以来做一把简单的空气枪。

(1) 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①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②室外实验

三、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

2、 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

3、 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

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

2、空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 冷空气是下沉的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三、课外拓展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

·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

·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阻力、借助空气运动)

难点:

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的一些重要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有质量,但很轻。

那空气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吗?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会怎么样呢?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挡住我们呢?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

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

哪些条件应该相同?

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

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空气有时候也能推动物体运动。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

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4、具体运用

(1)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

三、课外拓展:

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年的口号是什么?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人常说:

三天不吃饭还能活,三天不喝水就活不了,如果没有空气,那三分钟都不行。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

课后收集资料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4、调查反馈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第二单元冷和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

会用多种方法证明热的传递方向。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了解沙和水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

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能够运用各种手段研究物体受热以后的变化。

能够通过模拟云、雨、雾、霜的形成实验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变化。

能够通过讨论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水温度下降是有一定规律的。

知道热的传递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不可逆的,总是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知道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能够想像物体的传热过程。

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会设计实验证明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过程。

会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颜色和吸热的关系。

知道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许多变化,有体积的变化,有质地的变化,也有形态的变化等。

知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运用。

能够认识云、雾、雨、雪、霜、冰等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形态。

会做云、雾、雨、霜形成的模拟实验。

知道水有三态变化,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循环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据对结论的重要性。

愿意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意识到想像需要证据来证明,体会到证据的重要性。

体会到身边的许多现象中蕴含着科学。

意识到自然界总是不断地变化的。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价值态度观:

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教学过程

倒出一杯热水,引出三种预测:

1、先快后慢,最后不再下降了

2、先慢后快

3、均匀下降

强调:

要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

研究科学规律时一般要用到图表,教学生学会来图表,再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总结。

我们通过这些曲线图的比较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这是研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预想一下它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

这种猜想很重要,以后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假设,可以多提几种可能,然后怎么办呢?

(做实验)

因为一切科学真理都离不开科学实验,所以通过科学数据的整理,作曲线图就能发现实际的规律。

我们虽然每组只做一次实验,但9组同时做,等于做了9次相同的实验,9次的实验结果都一样,可以证明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比较可靠的。

如果只有自己做实验,只做一次还不够,要多做几次相同的实验,必然会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如果这杯是凉水,测出凉水的温度,如果给凉水加热,温度会升高,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能够做液体热对流实验。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知识与技能

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一杯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那水的温度为什么会下降,热传到哪里去呢?

介绍实验方法,提出疑问:

热会往哪里传呢?

用金属片做研究材料,均匀涂上一层蜡烛油,加热后观察现象

加热试管中水的上部分至沸腾,提出思考的问题:

试管下部分的温度会是多少,温度居然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加热一杯冷水,你能利用哪些材料看出冷水是怎样变热的吗?

指导学生实验、观察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杯子、温度表(两根)、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往温度低的地方传导,那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取出一杯水,一杯沙,在同样的光照下,哪一个升温快些呢?

那你们准备怎样来验证你们的猜测呢?

取出不同颜色的气球、纸杯、手套,你能自己设计一个对比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吗?

 

4.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二、教学准备:

1.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课,我们研究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

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二)自主学习:

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师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很快?

B.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很慢?

C.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

D.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

(2)你知道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

(3)学生预测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

需要哪些材料?

小组内应该怎样分工?

怎样去做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

A.水和沙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

B.要阳光下观测10分钟,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再到阴凉处观测10分钟记录下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P78的表格中。

D.完成P78的剩余内容。

(6)汇报交流。

(7)得出结论。

A.沙吸热快,散热也快。

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B.对比实验:

像这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

(1)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A.预测;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应用:

1.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5、水加热、冷却后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2.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

3.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气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

6.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云、雾的成因。

3.知道雨、露的成因。

4.知道水蒸气的成因。

5.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

6.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

7.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

8.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2.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1、提问:

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1、提问:

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

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研究云和雾的形成

1、提问: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云或雾?

学生讨论、预测、汇报。

2、教师指导实验:

把一支冰棒(或温度大致相当于冰棒的物体)放在不冒热气的杯口,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学生做实验、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云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温度的降低。

4、提问:

自己设计实验,说明雨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

5、学生实验、汇报。

6、教师引导总结:

云、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遇到低温形成的。

四、研究蒸发和沸腾

1、提问:

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猜测、汇报。

3、提问:

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

你有什么感觉?

4、学生进行实验。

5、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现象和自己的感受)6、提问:

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

7、学生猜测。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9、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总是感觉凉丝丝的?

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温度反而会下降呢?

10、得出结论:

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11、提问:

水在烧开是能达到多少度?

一直烧下去,会怎样呢?

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且都要吸收热量。

(应该注意安全)

五、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能结冰

1、提问:

在什么条件下,水会结冰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

4、布置任务:

你观察到两支温度计有什么变化?

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

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因为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所以,试管内的水会很快的结成冰,实验时,应该让学生随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

同时,在做水结冰实验时,也可以观察在易拉罐外面出现的白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易拉罐外面并没有洒上水,为什么会有白霜呢?

白霜是从哪里来的呢?

”让学生知道,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特别低的温度时,会只变成霜。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包含着两个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六、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提问:

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指导。

七、巩固、延伸

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单元强调观察和描述技能以及根据经历作出解释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中: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2.1能通过感官对物体的发声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学会借助其他物体观察事物的变化。

   2.4能比较清晰的描述声音的有关现象,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其他人。

   2.5 能清晰阐述自己对声音现象和运动规律推断的合理性。

   2.6能对声音可能是怎样传播的做出简单的预测。

能说出自己这样预测的初步道理。

   2.7能制作简单的工具用于探究其廓的作用、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产生。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创造性地制作一种自制乐器。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

   1.1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指导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1.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

   1.3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3体验科学的主要特征是实证,目的是认识客观规律。

   3.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第一课:

孩子们需要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目的是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搜集所有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办法,发现孩子们已经具有的前概念。

然而科学更关注解释这些方法和发出声音之间具有的规律性的联系,由于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因此在第二阶段教学引进了间接观察实验,借助于其他一些物体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并形成振动的概念,从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第二课:

通过两个活动直接让孩子们切入研究声音的传播:

一是声音传播的媒质——固体、液体、气体;二是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然而两个活动的独立性程度是不同的,第一个活动孩子们在教材和教师指导下一步一步进行操作与观察,搜集和整理信息;第二个活动则放手给孩子们自主设计和实验,通过研讨学会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课:

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主题,让孩子们认识耳朵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保护人的听力的方法和噪音防治的方法。

   第四课:

孩子们将学会如何科学描述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仅知道音量有大小、音调有高低,更要知道改变音量大小、音调高低的方法,尤其是认识到拉紧弦、把弦变短和把弦变细都能改变音调的高低,这一课所掌握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