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586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docx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2020年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

第1题:

香烟点燃后,冒出的烟雾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

A.烟雾的颗粒本身是蓝色的

B.烟雾将光线中其他色光滤掉,只有蓝色透射出来

C.烟雾的颗粒对蓝色光散射强烈

D.烟雾的颗粒吸收光线后,发出蓝色荧光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香烟冒出的蓝色烟雾实际上是香烟的颗粒对蓝色光有较强的散射效应,故选C。

(本。

由王雪芹提供)

第2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

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

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先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关键性的发展看似神秘,与人们的H常生活无关。

然后阐述了这两个理论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最后总结“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因此作者意在说明的是科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与此表述一致的是C项。

第3题:

在我国北方严寒冬季的夜晚,车辆前挡风玻璃会因低温而结冰霜。

第二天对车辆发动预热后,玻璃上的冰霜会很快融化。

何宁对此不解,李军解释道:

因为车辆仅有的除霜孔位于前挡风玻璃,而车辆预热后除霜孔完全开启,因此,是开启除霜孔使车辆玻璃冰霜融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李军对车辆玻璃冰霜迅速融化的解释?

()

A.车辆一侧玻璃窗没有出现冰霜现象

B.尽管车尾玻璃窗没有除霜孔,其玻璃上的冰霜融化速度与前挡风玻璃没有差别

C.当吹在车辆玻璃上的空气气温增加,其冰霜的融化速度也会增加

D.车辆前挡风玻璃除霜孔排出的暖气流排出后可能很快冷却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如果B项为真,显然有利于说明,开启除霜孔并不是车辆玻璃冰霜融化的主要原因。

这就对李军的解释提出了有力的质疑。

故正确答案为B。

第4题:

五只相套接的彩色圆环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显著的标志,象征五大洲运动员的友谊和团结。

奥运会五环旗首次出现在哪个城市?

(  )

A.巴黎

B.伦敦

C.华盛顿

D.雅典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

五环旗是1913年根据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的建议设计的,并在1914年法国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首次使用。

第5题:

正确认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__________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认识到思想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及其 从而

B.及 从而

C.及其 进而

D.及 进而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考查虚词辨析。

及:

连词,连接的事物是并列关系;及其:

连词,连接的事物是包含关系。

本题中“经济活动”和“政治现象”是并列关系,所以应该填“及”。

从而:

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进而:

连词,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用于后一分句。

根据本题句意,应该填“进而”。

故选D。

第6题:

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必须牢牢________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始终站在国际技术前沿,研究跟踪国际新________,组织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与示范项目,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上有重大突破。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握  趋势

B.掌控  趋势

C.把握  潮流

D.掌控  潮流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

把握:

抓住。

掌控:

形容掌握和控制在自己的占有、管理、影响之下或处于自己的监察、督办、管束、监视之中。

对于科技创新,我们只能是抓住,而不可能完全掌握、控制,第一个空填入“把握”。

趋势:

事物或局势发展的动向(用“趋势”这个词表示一种动向尚不明确的或只是模糊地制定的遥远目标持续发展的运动)。

潮流:

指流行趋势。

国际技术新的发展动向,并不一定就是流行趋势,因此选择“趋势”。

第7题:

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__________网络管理应进一步__________,加大财力和人才的投人,加快完善立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 规范

B.证明 规划

C.说明 规范

D.显示 规划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

“表明”的是现象的问题,“说明”的是本质的问题。

题干中“热点事件”只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表象。

“规范”指使合乎规定的标准。

“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计划。

题干中“热点事件”的出现说明当前的网络管理缺乏通用的标准,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分析题意可知,A项最适合。

故选A。

第8题:

关于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于2020年12月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并在履行承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世贸组织成员的普遍肯定

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目前,中国已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和非洲各国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堪称发展中国家间关系的典范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B项说法错误。

第9题:

别墅:

建筑

A.手指:

B.猕猴桃:

水果

C.几何:

数论

D.讲师:

教授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别墅是一种建筑,猕猴桃是一种水果。

A项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10题:

倒脱靴是围棋死活问题中的一种独特的棋形,指在对方踢掉自己的数子后,自己再反过来叫吃,擒住对方数子。

下列关于倒脱靴的贴切描述是:

()

A.置之死地而后生

B.一箭双雕

C.虎口脱险

D.赴汤蹈火

【解析】正确答案:

A。

倒脱靴定义要点:

①对方踢掉自己的数子后;②自己再反过来叫吃。

利用自己所处的不利地位,反过来战胜对手。

A选项是对倒脱靴的贴切描述。

第11题:

《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对教育起制约作用的是()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第12题:

人们都觉得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我是把我自己的生命看得和自己身上的任何一样,只要用在得当的地方,我随时都可以送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斤斤计较品质

B.贪生怕死物品

C.小心翼翼器官

D.损人利己本领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从后面一句话可以看出,随时可以送人的应该是物品;把生命看成物品一样,这样的人应该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故选B。

第13题: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恶性事件发生后,如果不报道会给谣言留下传播的广阔空间,并有可能引发极具破坏力的群体事件,但报道了又有可能产生某些公众舆论所言的“诱导”作用。

但决不应因报道可能产生负效应,就否定信息公开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富士康”等事件经媒体披露,唤起了相关单位和有关部门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

A.表明谣言可能引发极具破坏力的群体事件

B.强调媒体的报道可能产生负效应

C.肯定信息公开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D.反驳报道“诱导”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从第三句话的转折“事实上”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恶性事件发生后,公开信息对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A项,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B项,文段没有强调报道的负面效应;C项正确,符合文意;D项,文段并没有反驳报道“诱导”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本题正确选项为C。

第14题: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型材料,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其应用前景广阔,可应用于()等方面。

A.疫苗药物

B.航空航天

C.大型风力发电装备

D.高速轨道交通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C,D。

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可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大型风力发电装备等领域。

故选BCD。

第15题:

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A.曹操

B.岑参

C.李白

D.陆游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略。

第16题:

传统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其含义是“黑者为画,白者为空白”。

画面上留的空白要像画的形象那样被重视。

换句话说,留出的空白要合理,要符合构图规则。

最忌空白大小形状相同,最忌空白似圆、似方,最忌空白散乱如星。

好的空白有大有小,都是不规则的三角形,所留空白完整统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传统中国画的笔法特点

B.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原则

C.鉴赏传统中国画的角度

D.传统中国画的用墨技巧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没有提及笔法和如何用墨,更不是教大家如何鉴赏中国画,只有B项正确。

画面要留出恰如其分的空白正是构图技巧。

第17题:

定义:

①无效民事行为:

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

②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是因行为有法定的重大瑕疵而须以诉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③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典型例证:

(1)9岁的李某把自己家里的一套餐具送给了黄某

(2)张某有一个家传的瓷碗,一天顾某来家里做客,看到说自己比较喜欢,想买下来,张某不知道其价值,就把碗送给他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从古玩市场了解到那只瓷碗是古董,价直好几百万(3)12岁的王某将自己的自行车卖给了彭某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1)为无效民事行为。

李某9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不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效力。

(2)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张某不知道其家传瓷碗价值很大,因此其赠与行为可撤销。

(3)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王某的行为需要其监护人进行追认才能生效。

第18题:

某公司总裁张一出国考察项目,指定由副总王二负责期间的公司事务;财务部经理刘三因为上月请病假,堆积的事务太多,于是商请田四帮助编制报表;总裁办何五前一晚接待公司客人,第二天没有来上班,同事马六主动代行何五的文秘工作。

以上属于临时分担他人工作,但不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A.王二

  B.田四

  C.马六

  D.田四和马六

【解析】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19题:

进士:

殿试()

A.状元:

榜眼

B.贡生:

会试

C.秀才:

乡试

D.举人:

监生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通过县级考试的是“秀才”,通过“乡试”的是“举人”,通过“会试”的是“贡生”,而通过“殿试”的为“进士”。

故选B。

第20题: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这段文字表达的最主要的意思是()。

A.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

B.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

C.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D.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主旨概括题。

由文中“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可知全段重点在谈“创业精神”。

第21题:

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层次的高低

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水平的优劣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A。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第22题: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第23题: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却是一种__________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盈沉默

B.灵动贡献

C.滋润奉献

D.恬静付出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由句意可知,作者是拿长城与都江堰做对比,从而反衬出都江堰的更胜一筹。

第一空所填的词应该与“僵硬”相对,由此排除C.D。

而A项中的“轻盈”一般是形容动作的,与“生活”搭配不当,故也排除。

因此本题答案为B。

第24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下列全部属于近30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的一组是()。

A.哥德巴赫猜想、载人航天、古生物考古、南水北调

B.月球探测、核电工程、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

D.激光照排技术、量子通讯、古生物考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1966年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领先成果,故排除A。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证实陆相成油理论,故排除B。

1965年人工牛胰岛素合成,故排除D。

本题选c。

第25题: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亭》——汤显祖——明代——小说

B.《上尉的女儿》——普希金——俄国——小说

C.《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葡萄牙——小说

D.《蜀道难》——杜甫——唐代——诗歌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A项中“小说”对应错误。

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在他逝世前一年发表的《上尉的女儿》是一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项对应正确。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堂吉诃德》这部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

C项中“葡萄牙”对应错误。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出自《李太白全集》。

D项中作者“杜甫”对应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

第26题:

容易犯错误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一个弱点,不管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事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__________”,只有这样,或许我们才能__________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麻烦。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卜先知、巧妙

B.未雨绸缪、从容

C.先发制人、完美

D.稳操胜券、主动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B。

分析句子可知,题干中“这个道理”指的是“容易犯错误是我们人类……事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而“这个道理”只能使人们在思想上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麻烦的准备。

而不可能让人们“未卜先知”、“先发制人”、“稳操胜券”。

“未雨绸缪”指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

符合句意。

同时,“从容应对……”为固定搭配。

故本题答案为B。

第27题:

肥沃:

土地(  )

A.保持:

清醒

B.办事:

谨慎

C.开朗:

心情

D.天气:

晴朗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题干为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即:

肥沃的土地。

C.D项都是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但D项词语的顺序与题干不符。

故选C。

第28题:

下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是(  )。

A.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选举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故选D。

第29题:

小李乘公共汽车去某地,当行至一半路程时,他把座位让给一位老人,然后一直站着,在离终点还有3千米时,他又坐下。

在这次乘车过程中,若他站的路程是坐的路程的三分之一,则小李这次乘车的全程为()

A.8千米

B.9千米

C.12千米

D.14千米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第30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⑤⑥,②③④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C。

图形①③⑤中只含有曲线,图形②④⑥中只含有直线。

第31题: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解析】正确答案: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