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242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docx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

第一章 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

(1)

一、人体五脏各司其职

  中医治则、治法、养生的源头都在《黄帝内经》。

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黄帝内经》是必修课。

为什么《黄帝内经》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视为珍宝而备受推崇呢?

因为在“内经”时代,人类心智开启,睁着明亮清澈的眼睛,感受观察着真实的自然。

眼看心悟,天人真正的合一,很少有迷雾障眼惑心。

《黄帝内经》是古人在天地间,体悟宇宙万物之道后发出的,回荡于中华大地上两千年而不息的心声。

这心声教诲我们如何立于天地自然之间,体悟感知“道”、触摸聆听“道”、顺应遵守“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看了这句话就知道,中医对生命的认知、保养、治疗的出发点在于天地四季。

中医养生是依照时序来调整生命状态的,既与时俱进,与万物一起生息沉浮于天地四季,又保持自我,稳定机体内环境而立足于地球生命之林。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说中医养生所有的方法理念,不论养神还是养形都必须在这个框架里,都必须遵循这个大法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天应地、保持自稳的基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呢?

“养”是调节、促进的意思,“阳”指阳气的升发过程,“阴”指阳气的收藏过程。

  “养阳”、“养阴”并非是用药食来补益阳气或阴精。

而是指自然界的阳气于春夏升发,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升发;于秋冬收藏,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收藏。

  清末民初有一本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中医书,写得非常好。

书里有一句话,对于我们认识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很有帮助。

这句话大意是说,要想认识中医,走进中医的大门,不是从具体的穴位、手法、方剂入手,而是必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

怎么样去感知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呢?

就看看身边的树木、花花草草之类。

植物经秋而落叶,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升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

要看阳气的升发和潜藏过程,那就看植物的生生息息,看动物的冬眠与苏醒。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以阳气升发蒸腾为主,生命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因此春夏养阳,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升发蒸腾为原则。

让阳气生而勿乏,长而勿亢,保持一种温煦、和谐、适度的状态。

如果升发不及,则身心必然虚弱疲惫;升发太过,则会燥烈亢盛,内热火毒连绵不断。

秋冬季则以阳气收敛潜藏为主,让生命休养生息,蓄积能量。

因此秋冬养阴,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收敛潜藏为原则。

让阳气收而勿亏,藏而勿僵,静中有动地积蓄“源头活水”的能量。

如果收藏不足,则来年升发无力,日久必然影响生长发育;如果藏而不活,僵化不动,则容易生痰湿、生瘀血。

  人随着自然万物而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

春夏秋冬每一季节、升发潜藏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脏腑为主角来完成“天人合一”,其他脏腑则主次分明、各尽其责地协助主角。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不喜抑郁、约束,正应春季阳气升发、生机盎然、草木条达之象。

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

所以春季养生的重点是肝脏,不可郁闷生气。

  心主血脉,血脉喜温恶寒,遇热则行,得寒则凝,正应夏季阳气盛长、江河满盈奔腾之象。

夏季阳气旺盛有助于鼓动心脏、畅通血脉,而旺盛畅通的血脉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盛长。

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心脏,不可逆势受寒经冷。

  肺主呼吸,以肃降为顺,正应秋季阳气下降、生机潜藏之趋势。

秋季气温下降,阳气潜藏有助于肺的肃降,而肺的肃降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潜藏。

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是肺脏,不可燥热、不通而妨碍肃降。

  肾主封藏,正应冬季万物生机潜藏、阳气下沉之象。

冬季寒冷收藏利于肾脏积蓄能量加以封藏,而肾脏的吸纳封藏则顺势加强人体阳气的沉降内收。

所以冬季养生的重点是肾脏,不可躁动不安,扰动封藏。

  而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五脏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升发、潜藏,也需要消耗物质基础。

这个物质基础、营养来源于哪儿?

就来源于脾胃。

所以中医说“脾主四时”或“脾旺于四时”。

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脾胃。

  人体五脏的功能协调是集体主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虽各有各的职?

,但更重要的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和谐。

  五脏就是这样由天地、日月、四季引领,协调地指挥着人体的经络、气血、四肢、百骸、六腑、五官,跟随日月,追赶四季,与万物一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沉浮于生长之门,奏响天人合一的生命乐章。

一、人体五脏各司其职

(1)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古方不能治今病”,今病是现有环境造成的。

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空调依赖,使得五脏备受困扰,百病由此而生。

中国人的体质由昔日的营养不良虚弱性体质为主,转变为能量代谢不畅淤滞性体质为主。

    一、人体五脏各司其职

    中医治则、治法、养生的源头都在《黄帝内经》。

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黄帝内经》是必修课。

为什么《黄帝内经》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视为珍宝而备受推崇呢?

因为在“内经”时代,人类心智开启,睁着明亮清澈的眼睛,感受观察着真实的自然。

眼看心悟,天人真正的合一,很少有迷雾障眼惑心。

《黄帝内经》是古人在天地间,体悟宇宙万物之道后发出的,回荡于中华大地上两千年而不息的心声。

这心声教诲我们如何立于天地自然之间,体悟感知“道”、触摸聆听“道”、顺应遵守“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看了这句话就知道,中医对生命的认知、保养、治疗的出发点在于天地四季。

中医养生是依照时序来调整生命状态的,既与时俱进,与万物一起生息沉浮于天地四季,又保持自我,稳定机体内环境而立足于地球生命之林。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说中医养生所有的方法理念,不论养神还是养形都必须在这个框架里,都必须遵循这个大法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天应地、保持自稳的基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呢?

“养”是调节、促进的意思,“阳”指阳气的升发过程,“阴”指阳气的收藏过程。

    “养阳”、“养阴”并非是用药食来补益阳气或阴精。

而是指自然界的阳气于春夏升发,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升发;于秋冬收藏,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收藏。

    清末民初有一本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中医书,写得非常好。

书里有一句话,对于我们认识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很有帮助。

这句话大意是说,要想认识中医,走进中医的大门,不是从具体的穴位、手法、方剂入手,而是必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

怎么样去感知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呢?

就看看身边的树木、花花草草之类。

植物经秋而落叶,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升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

要看阳气的升发和潜藏过程,那就看植物的生生息息,看动物的冬眠与苏醒。

一、人体五脏各司其职

(2)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以阳气升发蒸腾为主,生命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因此春夏养阳,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升发蒸腾为原则。

让阳气生而勿乏,长而勿亢,保持一种温煦、和谐、适度的状态。

如果升发不及,则身心必然虚弱疲惫;升发太过,则会燥烈亢盛,内热火毒连绵不断。

秋冬季则以阳气收敛潜藏为主,让生命休养生息,蓄积能量。

因此秋冬养阴,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收敛潜藏为原则。

让阳气收而勿亏,藏而勿僵,静中有动地积蓄“源头活水”的能量。

如果收藏不足,则来年升发无力,日久必然影响生长发育;如果藏而不活,僵化不动,则容易生痰湿、生瘀血。

    人随着自然万物而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

春夏秋冬每一季节、升发潜藏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脏腑为主角来完成“天人合一”,其他脏腑则主次分明、各尽其责地协助主角。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不喜抑郁、约束,正应春季阳气升发、生机盎然、草木条达之象。

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

所以春季养生的重点是肝脏,不可郁闷生气。

    心主血脉,血脉喜温恶寒,遇热则行,得寒则凝,正应夏季阳气盛长、江河满盈奔腾之象。

夏季阳气旺盛有助于鼓动心脏、畅通血脉,而旺盛畅通的血脉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盛长。

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心脏,不可逆势受寒经冷。

    肺主呼吸,以肃降为顺,正应秋季阳气下降、生机潜藏之趋势。

秋季气温下降,阳气潜藏有助于肺的肃降,而肺的肃降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潜藏。

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是肺脏,不可燥热、不通而妨碍肃降。

    肾主封藏,正应冬季万物生机潜藏、阳气下沉之象。

冬季寒冷收藏利于肾脏积蓄能量加以封藏,而肾脏的吸纳封藏则顺势加强人体阳气的沉降内收。

所以冬季养生的重点是肾脏,不可躁动不安,扰动封藏。

    而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五脏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升发、潜藏,也需要消耗物质基础。

这个物质基础、营养来源于哪儿?

就来源于脾胃。

所以中医说“脾主四时”或“脾旺于四时”。

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脾胃。

    人体五脏的功能协调是集体主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虽各有各的职责,但更重要的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和谐。

    五脏就是这样由天地、日月、四季引领,协调地指挥着人体的经络、气血、四肢、百骸、六腑、五官,跟随日月,追赶四季,与万物一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沉浮于生长之门,奏响天人合一的生命乐章。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

(1)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

    天地是一小人身,人身乃一小天地。

《六韬•文韬•守国第八》中说:

“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

”“天人合一”,人不可能是“道”的化外之民,五脏天生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节机制,五脏的天性即顺道,顺道即顺生。

五脏养生就是维护五脏的天性,不妨碍、不添乱、不添堵。

不要画蛇添足,补这吃那。

    在“内经”时代,人们顺天应道、安分守己地待在生物圈、食物链中自己应该待的位置,不越位,对小“天”、生物圈、食物链的影响很小。

由于认知的局限,无知、无奈于传染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抢救。

正因为此,古人就更加注意自我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生存能力、抗病能力、内省和内观,趋利避害。

所以总结出了充满生存智慧、抓住生存根本的养生之道。

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比如一直到现在民间都在遵循的春捂秋冻、四季尝鲜、冬吃萝卜夏吃姜、婚丧嫁娶讲究季节节气等等,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

    现在是科技高度发达、人能胜“天”的时代。

人能胜“天”,是好是坏?

我看是两面刀、双刃剑,祸福相倚,从目前看似乎是福大于祸,从长远看则是祸大于福。

    大“天”已经恩赐地球为人类自然环境——小“天”,以产生、孕育生命,可是由于科技的过度张狂,不受约束,人们硬是再造出了一个疏离自然的人工环境:

躲进空调房间,避开寒热冬夏;使气候变暖,令环境污染;物质极大丰富,感官充分享受;诱惑充斥时空,欲望层出不穷……人类的寿命确实在不断延长,但是如果扪心自问:

生命体验究竟好不好?

内心是不是真正充满了祥和幸福?

很少有人能正面回答。

    我们虽然少了传染、感染、营养不良这一类的疾病,但是却多了身心性疾病、生活方式病,如颈椎病、肥胖、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脂肪肝、肿瘤等,这些病更影响生命质量,到了疾病后期甚至是要死不得、求生不能,就那么耗着,满身插着管子也得活上几年。

    灵活的四肢、直立行走的行动方式说明人生来就应该以形体劳作为主,人体的能量代谢系统也是为此设计、与此相匹配的。

而现在有腿,却出门坐汽车、上楼乘电梯、爬山坐缆车,终日沉溺于电脑、电视、各种电器中不能自拔。

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衣食住行与古时迥然不同,非常疏离自然。

    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

(2)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01自然环境的变化

    空气污染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这个气是什么?

比如人能呼吸、说话、思维、活动,一看就是一个大活人,这就是一口气。

这个气由三部分组成:

元气、水谷之气(简称谷气)、自然界清气(也就是清新的空气)。

只要有这三气(元气、谷气、清气),人就是一个“活”人。

这三气的质量越好,人活得就越精神、越健康。

    但是现在,元气源自父母,个人选择不了;谷气已经丧失自然之性,现在吃的是精细加工食品,里边还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清气也由清变浊了。

父母也要吃饭、呼吸,因此元气也是变的。

三气都变了,人能不变吗?

    由肺的清气和脾胃的谷气相化合,静脉血就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有了动脉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得到营养,进行新陈代谢。

古书里描述的肺都是洁白晶莹剔透的,谓之“娇脏”,喜欢洁净,最怕污染。

空气的污染毫无疑问地加重了肺脏的负担。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刻不呼吸。

肺脏想躲都没处躲!

现在,据说50岁以上常年居住在广州的人,肺脏已经面目全非,甚至发灰发黑了。

    空气的严重污染,使人越锻炼越容易疲劳。

很多人喜欢晨运,而早晨空气的流动性很差,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实际上更加恶劣。

我早上坐班车到大学城讲课的路上,会看到马路边建有很漂亮的花园,阴霾的天空下,这边是车辆川流不息,那边人们在打太极、跑步、跳舞、做操。

吸进去的都是污染的空气,而空气中的污染物一旦被呼吸道吸收以后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就入血了。

长期在污染环境下运动会使得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酸化,细胞代谢缓慢。

因为动脉血质量不好,人就非常容易疲劳,而且在外形上,皮肤会显得晦暗不清洁。

吸进来的污染物最终还要经过呼吸、小便排出去,无形中又增加了肺、肾的负担。

    气候变暖

    现在,酷暑、暖冬非常常见,凉爽的秋季、寒冷的冬季好像越来越少。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阳气升多而降少,万物升发有余而潜藏不足。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一丸红日高悬天空;“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一息真阳下藏丹田(小肚子)。

作为生命个体,“阳气贵降不贵升”,阳气一定要降下来,才能形成脏腑躯体结构,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才能在“天人合一”中独立为“人”,否则就羽化、气化、融和在天地之间,谈不上个体生命了。

    图1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3)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太极图(见图1)中的阴阳鱼形是那么柔软和谐,渐升渐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抱,首尾相连。

人体也是这样,阴阳不能冒头,一冒头,不是寒就是热;五行不能冒头,一冒头,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就打乱了。

    虽说生命的本质是一股有形的阳气,但是这股阳气应当是柔顺温煦的阳气,而不是亢烈桀骜不驯的阳气。

阳气不能总是升发不降、居高不下,生命形成、生命自稳、个体维系更讲究阳气的沉降收藏。

    气候变暖致使自然界阳气升多降少,对五脏影响很大:

乱心神,上肝火;肺、肾“失道寡助”,肃降、潜藏不能充分得到秋凉寒冬的“天助”。

人体阳气该降不降,就是“内奸家贼”,搅得人不能安生。

阳气不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位置,分布不均匀,总是升多降少,漂浮在上面而引起上热,常见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口疮口臭、头涨痛、血压升高、疮痈肿毒等;下面则会阳气相对不足,形成下寒,常见畏寒怕冷、夜尿、骨质疏松、不孕不育、闭经痛经、腹泻便烂等。

    按理说我们现在天天吃肉,能量摄入只多不少,阳气不该虚的。

那么多阳气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我觉得是阳气分布严重地不均匀。

天人相应,人也过度温室效应了,上自热而下自寒,阴阳分离脱节,不能柔和相抱。

    2009年1月的《羊城晚报》头版有条消息,说人工受孕已经排到2010年12月了。

那就意味着2009年1月开始排队,要到两年以后才能轮上。

现在不孕不育者非常多,人类生育繁衍功能明显减弱。

不孕不育,以前中医多是按照宫寒精冷、阳气不足论治,而现在则多是阳气不守位、分布不合理、该降不降才下寒,而影响生殖繁衍的。

    人工气候的制造

    随着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越来越依赖它。

时间一久,必然对人的体质产生深刻影响。

人群体质一旦发生变化,疾病谱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本来夏季出汗是最绿色、最天然的散湿、散热途径,可以使气血外达、阳气盛长,“使气得泄”,是顺天应道、天人合一。

但是,现在许多人夏季过度依赖空调,夏行秋令,不合时宜。

夏季人们终日在空调环境中生活、工作,毛孔关闭,气血趋里,收汗无汗。

这是背“道”而驰,有违“使气得泄”的夏季养生原则。

开始会感觉凉爽舒适,但是舒适不代表健康!

长期依赖空调,其结果是:

离开空调?

受不了热!

不离空调?

又浑身难受。

一个夏季就这么折腾腻歪过去了。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4)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空调下,人体正常的散湿、散热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湿散不出去,会影响到脾胃;热散不出去,会使热适应能力越来越差,以至于人们在逛商店、开会、吃饭、休息的时候,如果发现没有空调,就会害怕恐惧。

空调并不能使身体很好地散热,反而会郁热于内,于是人们除了吹空调,还要喝冷饮、吃雪糕,才能把烦热给压下去。

现在夏季很多病的发生或加重和空调的过度使用很有关系,比如高血压、脂肪肝、肥胖、痛经、月经推后、颈椎病、慢性咽喉炎、腹泻等等,大家想不到吧。

    凡是与夏季空调过度使用有关的疾病,内湿、郁热、瘀血最为常见,因为不能“天人合一”地“春夏养阳”。

本来炎热的夏季应该气血走表,汗出散热,消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酷热难当、消耗体力,适当地利用空调趋利避害本是好事,但是“过犹不及”,过度依赖空调,则是大逆不道,和老天唱反调了。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人类对地球生物圈的破坏非常大。

比如地球生物圈里所有生命活动的唯一能源就是太阳的辐射能,所谓的“万物生长靠太阳”,而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生命能就一定要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然后太阳辐射能才能一步一步在生物链中传递下去。

可是人类大量破坏绿色植被、砍伐森林,致使气候变暖更加严重。

    在能量的传递过程中,人类不过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可是我们却拼命地吃肉喝酒。

美食当前、诱惑难挡,不知不觉就过多霸占了食物链中的能源和资源,同时还向食物链中投放添加大量人工饲料、各种激素、农药化肥、杀虫剂、抗生素等等。

    《吴子•图国第一》曰:

“夫道者,所以返本复始。

”食物链中能量代谢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微生物,主要是各种细菌和真菌。

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去,“化作春泥更护花”,成为绿色植物的养料,供其进行光合作用。

    自然界万物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生物圈中,食物链上每一环、每一物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是,人类则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了种植、饲养和治病而大量地使用杀虫剂、抗生素,恨不得把微生物赶尽杀绝。

要知道人体也要有正常的菌群,这是抗御外邪的正气,不能失调。

可是我们治病的时候又只顾眼前而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其结果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乱上添乱,阳气一伤再伤。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5)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02社会环境的变化

    越来越急功近利

    气候变暖,气温上升,人就会乱心神、上肝火。

当多数人神躁火旺,就会形成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社会风气:

只求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而不求积累沉稳、精益求精;只求竞争,不讲和谐。

一步到位、一步登天、立竿见影的心态充斥社会各个阶层,甚至严重影响到教育界和科学界。

此种心态在施政、学习、经商、工作、研究中能做得到尽善尽美吗?

我看多数很难做到。

而做不到就会心理困扰、七情失调、郁闷不爽、烦躁易怒、焦虑不安。

我们的社会就像一艘又大又快又颠簸晃动的巨船,乘坐在这样的船上,快是快了,但是很辛苦。

    所以,现在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特别多见。

有时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还会拐个弯儿,改头换面,以皮肤病、胃炎、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等形式出现,这就是心身性疾病。

医生稍一疏忽,病根病因就成了漏网之鱼,治来治去不见效。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心身性疾病拿中医的话讲就是七情不调、气上得病。

    最可怕的是神躁火旺、急功近利的心态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渗透到了各个层次的教育。

孩子们从小在浮躁功利的心态下学习、考试,浮躁功利就会由社会风气渐渐演变成我们的民族之性,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而代代相传,浸润到我们的血肉骨髓、性格思维、言谈举止。

一旦浮躁功利成为我们的民族性,那是非常可怕的。

    七情失调的人日益增多

    以前,没有文化的妇女最容易七情失调,气上得病。

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心胸、目光相对狭隘,就会非常在意日常生活琐碎事,而且钻牛角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6)

作者:

傅杰英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还有,我们倡导的经常与执行的不一样,非常扰乱人心,很容易让人出现七情不调。

社会上有众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评价体系,比如:

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会议上、桌面上讲的和私下里、实际上做的,有媒体上宣传的和坊间约定俗成的,有冠冕堂皇的和闷骚实用的,等等。

人们就像演员一样,两副面具,人格分裂,上妆卸妆,真假难分。

嘴上一套,行动一套;面上一套,私下一套。

既要应对体制干工作,又要平衡自我讨生活,苦吗?

苦!

累吗?

累!

爽吗?

不爽!

乐吗?

不乐。

做人又苦又累又不爽又不乐,能不七情失调气上得病吗!

    最典型的是,一面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一面对学校实际升学率进行考核分级,这样非常乱人心,也扰乱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稳定的心,你能要求孩子长大以后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七情适度吗?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不调,时间久了会酿生出许多难治的心身性疾病。

虽说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者能成大事,但是我还没有见过七情如此高度稳定的人,除非昏迷患者、植物人。

人遇到外界刺激总是有一定的情绪反应,只要是适度的、及时的、畅通的,对脏腑功能就是一个良性刺激。

悲痛欲绝,一哭出来就好了,不要憋在心里。

七情不调就是敏感而反应强烈、过度。

这又分两种情况:

一个是感而不发,不敢发、不能发、不会发,闷在心里边,非常伤人,许多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顽固性皮肤病就是这样得的;另一个是反应强烈而爆发,其结果就是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

七情经常大起大落、过郁过放,会严重影响五脏功能,这在《黄帝内经》中叫做“九气为病”。

    有很多病从道理上讲似乎并不难治,但就是治不好,比如肥胖、痤疮、黄褐斑、胃病、肝病、偏头痛、神经性皮炎、不孕。

为什么?

因为这些病不少是心身性疾病,由心上得病、神上得病、气上得病。

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性格、心态、思维模式很有关系。

医生能够治病,但是很难去治心,心病不解,身体何来安康?

有些从小就养成的性格、思维、心态很难改变,这往往是治疗心身性疾病最大的障碍,医生也很无奈,只有举手投降。

    还有,城市人口过多、建筑密集,走在街上人经常会有莫名的压抑感。

这容易引起郁闷、钻牛角尖、心胸狭隘的性格特征。

心胸与生活居住空间的大小很有关系,狭隘的空间无形中会使人思维狭隘。

而思维狭隘的人的归宿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