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175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docx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导学稿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课时目标: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3.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往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一、自主学习,我喜欢: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

  以至

  、

  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长安、

  、

  、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2.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隋唐时,已有日本

  到来。

唐朝时,日本的

  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

  和

  等。

唐玄宗时,

  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第

  次才成功。

他精心设计的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唐朝时中印最杰出使者是高僧

  。

他以亲身见闻写成

  。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

  以及我国

  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4.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照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

  、

  的科技成就。

朝鲜的

  传入中国。

  二、导入新课:

(略)

  三、预习成果展示:

  四、课堂探究,我最爱:

  .唐朝时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原因是什么?

  2.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为什么?

  3.P30.动脑筋:

  五.课堂小结:

(略)

  六:

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

  选择题:

  .唐朝时期,与欧亚非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扩大

  2.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其主要原因是(

  )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c.唐朝时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c.唐朝时各国来华的人数最多,范围最广

  3.唐朝时,以佛教为纽带和中国友好往来的国家是(

  )

  A.大食

  B.波斯

  c.新罗

  D.天竺

  4.进口物产居唐朝首位的是(

  )

  A.大食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5.唐朝时水路交通发达,南方的出发地是

  A.广州

  B.扬州

  c.泉州

  D.登州

  6.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敦煌莫高窟

  D.麦加大清真寺

  

(二)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唐朝时,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严格限制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

  2.在亚洲,受我国唐文化影响最为突出的国家是新罗。

  )

  3.《大唐西游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x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材料解析:

  材料一:

P31玄奘画像。

  材料二:

P32鉴真画像。

  

(1)、上述两位人物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们?

  

(2)、从他们身上你体会到怎样的精神?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两人的事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启示?

  (4.)、从两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谈谈你的认识?

  (四)思维拓展延伸: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

  中日之间的往来最早开始于何时?

频繁往来出现在何时?

  

(2)

  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3)

  假如你有机会与日本中学生朋友交流,请你谈谈中日两国青少年应如何“温故创新”?

  七、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下)导学稿

  课题: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主备人:

袁忠见

  教学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课时目标: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一、

  自主学习,我喜欢: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都城在

  ,建国后势力不断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

  ,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2.唐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政权统治,它们是后梁、

  、

  、

  、

  和

  ,合称为五代。

960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

  ,史称北宋。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称大夏国皇帝,定都

  ,史称西夏。

统治区域在今天

  、

  一带。

  4.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

  起兵抗辽,在

  称帝,国号金。

女真族的祖先是

  ,而女真族又是今天

  的祖先。

  5.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

  城下,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撤兵,宋朝给辽

  ,史称

  。

之后宋辽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6.

  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

  在

  登上皇位,建立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抗金名将

  从金军手中收复

  ,后来又取得

  大捷;宋高宗和权臣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统治,向金军求和,并令

  等人班师,后来又杀害了他。

宋金达成议和,

  向金称臣,并给金

  ,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

  ,改名为中都。

  二、导入新课:

(略)

  三、

  预习成果展示:

  四、

  五、

  课堂探究,我最爱:

  .

  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为什么却与辽讲和并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

  岳飞抗金受到人民尊敬,为什么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

  3.

  简单概括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六、

  课堂小结:

(略)

  七、

  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选择题: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的(

  )

  A.北宋与辽的战争B.北宋与金的战争c.南宋与辽的战争D.南宋与金的战争

  2.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

  ①契丹

  ②女真

  ③突厥

  ④吐蕃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中的杭州与汴州分别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

  )

  A.杭州与南京

  B.南京与开封

  c.杭州与开封

  D.杭州与北京

  4.下列关于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北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c.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D.统一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民族

  建国时间

  杰出首领

  都城

  重大事件

  北宋

  杯酒释兵权

  辽

  阿保机

  西夏

  兴庆

  金

  2世纪初

  (三)史实辨析:

歌谣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历史,提高学习的兴趣。

下面一首歌谣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建大金。

  错误:

  改正:

  太宗兵变陈桥驿,消灭割据重统一。

  错误:

  改正:

  澶渊之盟宋辽议,元昊称臣宋辽和。

  错误:

  改正:

  党项建金东北起,灭辽攻宋逞淫威。

  错误:

  改正:

  岳飞抗金传千古,宋金议和呈对峙。

  (四)思维拓展延伸:

  宋代民族政策和唐朝相比有哪些异同?

  七、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