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docx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加入WTO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
⑴、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a、有利的一面
1、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GATT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方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2、有利于中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
对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可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
而且,加入WTO后,中国也可以成员方身份全面参加国际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
4、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乌拉圭回合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均以关税及关税配额的形式来管理农产品贸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农产品出口环境。
5、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乌拉圭回合后,由于各国削减农业保护水平和增加市场准入量,因此,有利于中国抓住机会扩大农产品出口。
据WTO秘书处估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关税削减幅度为37%以上。
税率削减幅度最大的农产品是鲜花、植物、蔬菜、油籽、谷物等,减幅在40%以上,税率削减幅度最小的农产品有奶制品、糖、动物及其产品,减幅在32%以下。
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减让基本达到乌拉圭回合确定的24%的目标。
与此同时,各成员方在市场准入量(即关税配额量)上也有明显的增加。
小麦关税配额量增加了80.7万吨,大米增加了107.6万吨,玉米增加106.5万吨,奶制品增加了72.9万吨,大麦增加了55.2万吨,食糖增加了29.2万吨,植物油增加了11万吨,棉花增加了6.1万吨。
这对扩大中国具有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的出口十分有利。
b、不利影响:
1、对我国现行农业政策的影响
尽管目前中国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大多符合农业协议"绿箱政策"的规定,不须做减让承诺。
但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将受到限制,而且我国不能再使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农业,这样不利于对我国农业的贸易保护。
2、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升速度很快,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
加入WTO后,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冲击。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一方面引起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使国内主要农产品大量积压,增加"卖难"矛盾。
这样势必影响农民收入,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减入对农业的投入,进而影响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中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和保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都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如果国内粮油生产受到打击,则可能直接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4、对我国农业管理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实际情况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因农户相当分散,生产规模很小,生产效率不高,单位农产品投入过高,不具备与国际农业生产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竞争能力。
5、对农业就业的影响
我国有八亿多农民,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加入WTO后,由于农业生产部门的部分收缩,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然而由于当前我国2亿多文肓和半文盲中的2/3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太低,再加上农村信息、交通的闭塞,农民转置成本太高,农民的再就业困难很大。
(2)、加入WTO对中国工业的影响
从国际经济的角度看,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是中国三次产业中竞争力最强的产业。
按照有关协议,加入WTO后我国的产品关税将进一步下调,同时,我国工业产品也将进一步享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因此,加入WTO后,我国工业既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般认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将获得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良好机遇,而技术密集型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在短期内面临一些困难。
1、“入世”对纺织业的影响。
纺织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加入WTO后仍然会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保持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面对相对宽松的出口环境,纺织业有可能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但是,“入世”后竞争加剧,头5年还要受美国的配额所限制,因此该行业依然面对一段竞争激烈的日子。
“入世”后我国必须削减纺织品进口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的限制,这样一来纺织业作为我国相对具有优势的行业将率先撤除保护伞,纳入自由化进程,我国纺织行业中缺乏竞争力的行业,如化纤、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纺机行业将受到冲击,面临严峻的考验。
2、加入世贸组织对机械行业的影响。
机械工业面临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关税减让对重大技术装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冲击较大。
据国家机械局分析,预计受冲击较大的产品约占机械工业总量的40%左右,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成套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具有较强抗冲击能力的产品约占60%左右,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一般机械设备和配附件。
②、取消非关税措施对特定机械产品造成严重冲击,冲击力度大于关税减让。
目前我国实行配额、许可证、特定招标的工业品有385种,主要涉及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和机械工业中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其中机械电子产品15种,包括照相机、汽车起重机和电子显微镜等。
2005年以前非关税措施都要逐步取消,这些产品将难以同进口同类产品相抗衡。
③、开放流通领域对机械工业的生产、销售会形成冲击。
“入世”后,我将在3年内基本开放流通领域的国内经营权和进出口经营权,开放与工业品相关的分销服务(包括佣金代理服务、批发、零售、特许经营)以及售后服务,逐步取消对外商设立分销企业的地域、数量及股权比例限制。
如果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设立独资或控股的分销体系,则将为它们的机械产品销售和工程成套建设大开方便之门,我国机械工业尤其是重大机械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侵占。
以汽车工业为例,我允许美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分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国产汽车尤其是小轿车和零配件的市场份额必将面临空前的挤压。
④、金融领域开放对机械工业将造成一定冲击。
到2005年,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限制,允许它们向外商投资企业、外国自然人、中国企业和中国自然人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消费信贷、抵押贷款、金融租赁、证券交易等等。
这将从两方面冲击我国机械工业:
一方面可能直接扩大外国机械产品的销售。
例如,我方允许美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这样一来,美国福特、通用等大公司属下的金融公司就会凭借雄厚的金融资产和先进的服务,争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
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可能得到更方便的金融支持。
考虑到我国企业和自然人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实力较弱、金融信誉较低等问题,外资金融机构将可能更多地选择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自然人作为服务对象,从而增强我国机械工业竞争对手的实力。
⑤、引进外资政策和国产化政策的调整将加大机械工业的外国竞争压力。
自加入WTO起,我国将取消对外国投资者的外汇平衡、出口实绩、当地含量以及技术转让的要求。
这将对我国机械工业扩大出口、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国产化带动产业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跨国公司将倚仗其资金和技术优势,以并购我国机械企业的方式,大举挤占我国市场,国产机械产品的市场环境会趋于严峻。
⑥、遵循公平贸易和非歧视原则将使国有机械企业面临严重挑战。
我方承诺,“入世”后所有国有和国家投资企业都应按照WTO的要求,完全以商业考虑为基础作出经营决策,中国政府将不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确保其他WTO成员的企业在非歧视条件下平等竞争。
这势必对国有机械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其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3、入世与我国的煤炭产业发展
我国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分布上存在着富煤区远离需煤区、开采技术条件较复杂、适于露天开采的资源少、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较少等特点。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着设备和管理落后,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较低,市场意识较弱,产品结构单一等缺陷。
整个煤炭行业存在着大小矿和产量结构不合理,小煤矿过多过乱,低技术水平开采量过大,煤炭总量过剩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
①、其他能源的地位取代 加入WTO,随着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失,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将导致替代煤炭燃料的石油用量相应提高,从而导致国内对煤炭需求量的减少。
与此同时,我国沿海部分地区,在进口煤炭的价格较国内煤价低时,也会增加进口煤的用量[21]。
此外,发展能源新技术、使用清洁新能源已成为当前能源发展的趋势,水电、生物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将会对国内煤炭行业产生冲击。
②、下游行业的间接冲击 入世后,对煤炭下游的利用企业的冲击也会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例如:
无烟煤目前被广泛用于化肥的生产,入世后,国内化肥企业将会受到进口化肥的严重冲击,国内无烟煤的市场将会随之大量萎缩;另外,国内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产品随着进口关税的下降进口量也会增加,从而使得国内相关企业生产量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同时也会相应减少[22,23]。
煤炭企业所受冲击将会随着下游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加剧而愈加强烈。
③、绿色壁垒的影响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为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加入WTO后,受WTO环境条款的约束,我国煤炭企业首先面临的是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多年来燃煤导致的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已日趋重视。
而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与环保政策还存在较大矛盾,煤炭企业环保投入还很不足,清洁生产技术和洁净煤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煤炭的环保问题还相当严重。
入世后,如不提高煤炭质量,进行煤炭的深度开发利用,那么较少的出口品种和较低的煤炭质量不仅会对出口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国内市场的继续开拓。
④、国外企业的进入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将会更加开放,众多国外煤炭企业集团就有可能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直接进入国内开厂办企业或以收购国内企业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借助我国的资源、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与国内企业展开竞争。
若国内煤炭企业能够尽快转变经营机制,加快煤炭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建起一批地区性煤炭企业集团,结束过去分散经营的混乱状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抓住契机,战胜挑战,否则,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3)、“入世”后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
加入WTO意味着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将向前推进,会给我国服务业带来重要影响。
具体到每一个行业,由于开放程度、竞争力、劳动、技术、资本密集程度不同,因而受影响的强度也会不一样。
1、电信。
电信产业是我国通过引进、开发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高新技术特点的新兴工业,基础电信由政府垄断经营,其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我国的电信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南京、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区,特别是南京的电信产业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94%的全球电讯市场已经开放。
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直觊觎着我国的电信市场,急于利用直接投资方式兼并我国电信工业的精华。
“入世”后,电信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入世”将对我国电信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是对国内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
外商进入不会承担“普通服务”的义务,不会去边远地区架设电线,为获得丰厚的利润,他们将在大城市开发业务,因此,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通等处于主导地位的电信运营商就会面临转变观念、提高竞争力的紧迫问题,关键技术的缺乏和管理机制的转变,将是困扰我国民族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二是可为设备制造企业创造新的商机。
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透明度都很高,在引进设备和技术时遵循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
在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著名跨国企业的合作中,中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因此有助于设备制造企业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扩大效益;三是由于产权明晰、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使用户受益。
从国际电信发展经验来看,电信市场自由化进程将导致电信资费迅速下调。
2、金融业。
按规定,“入世”后两年,外资银行可以为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五年以后可以向个人提供服务;允许外国金融公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持股33%,3年后增至49%。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三大政策性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多家股份制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体系。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能力比较弱,监管范围窄,力度小,标准不统一,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远未建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资产回报率远低于西方银行平均2%的水平,国际竞争力与外资银行相距甚远。
因此,“入世”后我国金融服务业将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导致中国金融格局呈现巨大的变化。
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剧变,因为现有商业银行在全国拥有14万个网点,国企在改革期间和中资银行的依存度较大,预期外资银行不可能在短期内从中资银行中抢走大量客户。
但是,在华外资银行在税务、经营体制和管理经验以及分配激励制度上较国内银行享有优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享受国民待遇,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意味着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预期外资银行进入大陆市场,在今后5至10年将改变我国的金融格局。
第二,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进入,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加快改革步伐,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增强机构和个人的守信度,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竞争能力,通过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相结合,逐步建立起适应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金融企业,推动我国金融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三,加入WTO将有利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
在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同时,加快中资企业和银行“走出去”的步伐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通过海外中资银行业的发展来促进海外中资企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中资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第四,加入WTO可能会使我国商业银行遇到强大的人才竞争压力。
外资银行在中国拓展业务,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熟悉银行业务、拥有众多客户关系的资深银行职员,他们会以高薪、出国培训机会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大量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收入方面的巨大差距将导致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而人才的流失又将恶化中资银行的相对竞争地位。
3、旅游业。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优势资源是劳动力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这些都是难以转移到国外去的,因此吸引消费者前来我国接受服务的“消费者流动”的旅游业前景将十分广阔。
从目前旅游业开放程度来看,我国加入WTO对于一些开放程度相当高的行业特别是饭店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对旅行社行业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目前获利颇丰的入境和出境旅游业务。
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入世”将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在开放中深化改革,规范秩序。
进入国际市场,需要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而开放可以为我赢得更有利的外部国际环境,这就为体制、管理与经营尚有差距的旅游企业带来了调整和完善的机遇,有利于我国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服务贸易秩序,将国内旅游贸易与世界旅游贸易融为一体。
第二,有利于入境旅游市场的扩大。
世界贸易组织对环保产业有各种保护条款,我国环保产业将因此进入黄金时代,从而改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国外游客。
此外,“入世”后,国外企业会抓住商机,进军中国市场,由此带动商务旅游的繁荣。
第三,我国旅行社行业受到冲击,将会影响旅游业效益。
WTO要求国际贸易对等服务,在旅游业表现为人员要有进有出,因此我国将逐步放开公民出境旅游。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扩大开放,行业竞争加剧,外方旅行社将撇开我方旅行社,形成海外客源一条龙服务体系,这些都会引起收入的境外转移,从而影响我国旅游业的效益。
(二)、入世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近年来,行政体制改革虽然也得到来自外部力量(扩大开放)的促进,但改革的主要动力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推动着行政改革一步一步向前走,行政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那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这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入世”前,行政改革受国内因素影响较大的话,那么“入世”后,行政改革将同时受到内外力量的共同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一是跨(多)国公司,一是超国家经济组织。
这两大主力将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和1995年前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不同,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一个规范的国际性贸易组织,其一系列规则、协定对成员方具有更强的约束力,特别对成员方的政府行为要求更严。
一个成员国要享受WTO的权利并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收益,就必须根据WTO的有关原则、协议和要求,对政府的职能、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改革。
1、WTO关于政企分离的原则,提示行政体制改革只有从根本上理顺政企关系,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WTO要求成员国的政府不能使用公共权力干涉企业,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也没有义务去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能,如办学、办医及完成指令性任务等。
这对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提出挑战。
目前,我国政企不分,或者说名分实则“藕断丝连”的体制严重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政企不分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事权和事务权两个方面。
在人事上,政府懂得,谁抓住对厂长经理的任命权,谁就控制了企业;而企业经营者知道,谁任命就对谁负责。
在事务方面,表现在政府部门不是专注宏观调控等行政职能,却是考虑甚至插手企业的事务;而企业经营者也不是专注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而考虑如何讨好上级。
这样一方不松手,一方靠得紧,形成了双向“寻租”现象,政府官员在企业捞到了他想要的好处,企业经营者也在政府官员身上买下了保单:
即使企业垮了,他同样可以易地易厂做官。
因此说,加入WTO后,传统的企业干部任免体制必须改革,企业经理层必须从行政干部的体系中剥离出来。
国企改制后,政府只应以出资人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其它一概由企业自主经营。
2、WTO关于非歧视的原则,提示行政体制改革只有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才能提升良性的政府能力。
WTO体系认为政府作为公共行政机构,不能参与WTO的经济竞争活动。
要求政府对本国的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外来企业同等对待,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现阶段,各级政府的一些行为是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
比如,以各种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为形式的招商引资,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补贴,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又比如,带有浓厚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不顾市场需求,造成各地产品结构雷同的政府行为,不仅加剧了国内市场的降价竞销,而且因部分产品大量外销出现个别倾销现象,引发国外的反倾销报复。
加入WTO后,上述问题将逐渐失去存续的体制条件,WTO规则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将促使政府不得不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优化政策行为。
具体而言,入世后政府的经济职能应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引导。
要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提倡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企业创造品牌,社会创造特色。
二是调控。
要从以往的直接控制、直接经营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的管理模式,运用法律手段或汇率、税率、利率等经济杠杆,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三是管制。
对企业的良性管理是维持市场公正和活力的前提。
政府既要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企业的不良行为。
四是扶持。
就是要在保持民族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企业。
私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非财政投资的项目,政府一律不需审批。
政府仅审查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有关的项目,其它一视同仁,大力扶持。
3、WTO关于透明度的原则,提示行政体制改革只有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WTO要求各成员方应在其境内统一、公正和合理地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裁决等,并将有效实施的有关管理对外贸易的一系列规则,以及各成员方政府之间或部门之间签署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现行协定和条约等迅速加以公布,目的是提高各成员国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行为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防止成员方之间进行不公开的贸易。
加入WTO后,世贸组织必然对我国提出遵守透明度原则的合理要求,因此,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开始受到重视。
然而,现有的改革举措与国内民众的期望值,与WTO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法治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党的十五大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
”这标志着我国走向依法行政的新时代。
但是从“法制”到“法治”,并不是仅仅看是否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是看这个社会是否真正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政府行为是否纳入了法治的轨道。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
“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前,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经济基础会更坚实,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也会更强烈。
另一方面,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后,更需要自觉地、不断地按照国际惯例和WTO的游戏规则来改革政府行为。
(三)、入世对教育的影响
入世有利于我们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拓宽教育投资渠道,这将增加我国高等教育供给总量和选择性、多样化,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产生良性互动。
据国家计委的一份材料所提到的,专家测算,中国入世后,每年国内生产总值会提高近3个百分点,到2005年完成各项承诺时,与入世前相比,当年的贸易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比现在提高1955、1595亿元,占当年GDP的1.5%和1.2%。
这使政府增加教育的投入成为可能。
今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消费在居民支出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增加。
社会力量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新的办学形式,将进一步增加教育的资源供给,同时也增加了教育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入世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更大的对外开放,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调整专业与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入世后,国内企业与大量涌入的工业、金融、商业和高科技跨国公司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将会导致高素质人才的供不应求。
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英语、计算机科学、金融、保险、证券、工商管理、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财会、商贸、旅游、法律等专业将进一步走俏,而一些传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严峻。
因此,入世将成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学科结构调整的新动力。
入世后将日益加剧的人才竞争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
如许多国际组织招聘国际职员,对国际视野、外语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结构和素质及管理经验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人才质量上的竞争将促使我们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把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更多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把握国际经济、政治或科技发展趋势的高层次人才。
入世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的双向开放,在世贸组织规则的保护下积极实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