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73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docx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实验方案

 

鱼县张黄镇武台中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课题组

 

二0一三年八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是社会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2.留守儿童现状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

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3.发展走向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表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是一段时期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起来任重而道远。

因此,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长远目标出发,认真进行调研工作,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真正让农民工子女健康发展。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三种类型 :

一种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叔叔的亲戚照顾的留守儿童。

第二种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

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问题,二是品德问题、三是生活问题、四是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缺少亲情体验)。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  

1.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

  

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

  

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

  

2007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强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和全社会都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2008年2月27日 ,全国妇联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认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在 2004年6月1日 - 7月5日 之间,分别对河北省丰宁县、甘肃省榆中县、秦安县、江苏省沭阳县、宿豫县等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

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

2.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周林对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理论分析,并从“问题”、“措施”、“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了南充市高坪区留守儿童的区域性经验,在一些经验上,又结合了一些相关的优秀经验,提出了更为根本的制度性措施。

为搞好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以上国内外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但这些调查研究和措施,只是对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益及其保障机制进行了宏观分析,对教育策略的研究只能见到一些只言片语,还没有鲜活的经验和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早期研究关注的对象都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叔叔等亲戚照顾的留守儿童。

对于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和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仍然是空白。

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解决这些类型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和学习等教育问题。

  

本课题将根据我镇农民工的特点,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分类。

本课题认为留守儿童主要有三种类型 :

一种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叔叔、亲戚照顾的留守儿童。

第二种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

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这也是本课题的亮点之一。

   

五、研究对象、意义、目标    

1.研究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  

2.研究意义  

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

在管理中我们初步发现:

在这些留守子女身上明显存在着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

大家达成共识:

父母的关爱、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为了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势在必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切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该群体的关注,并由此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全社会共同尊重弱势群体的生存价值,以体现社会和教育的人文关怀。

  

保护基本人权,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能否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和教育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流动机制的形成,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公民所应享有的正当权益提出了严峻挑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

  

3.研究目标  

①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重点是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构建一个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

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②通过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辅导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③通过对留守儿童生活内容、方式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勇于参与和尝试学习活动、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④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它足以影响整体素质发展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个体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⑤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问题、学习习惯差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

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⑥解决外出打工留守家庭的后顾之忧,保障我镇经济发展,为农村人才培养中解决“断代”问题作出贡献。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将“三留守”问题作为当前关系农村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求“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

本课题主要应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目的性原理。

同时,应用大教学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儿童教育心理学、终身教育理论、社会科学中的主体论,互动论、协同论;应用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效益原理。

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使课题成果的推广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农村和城市双需的大趋势。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

虽然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者较多,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加之,存在地区差异。

  

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找出问题、寻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方法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档案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的“互助小组”建立和运行;班主任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矫正策略;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等,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

希望全社会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会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这个课题一旦得以批准,并顺利实施研究,可为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留守学生的教育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最前沿材料,有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发动家庭、学校、乃至政府对留守儿童关心、帮助和支持。

可以积累教育经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创新德育新形式,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思想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

“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八、研究内容、方法、步骤及课题组人员分工    

1.主要内容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预防与干预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的研究。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对现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评述。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社会化问题。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的研究。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周边部分学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教育实验法:

对我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一般规律。

  

3.主要步骤  

启动阶段:

2013年4月-2013年8月  

组建课题小组,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学习教育理论、召开开题论证会议、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实施阶段:

2013年9月-2014年2月  

拟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汇编。

从调查报告中发现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建立成长档案,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探索出一套预防与干预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本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健康现状。

③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④问题儿童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初步研究解决方法。

⑤对学习有问题的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总结、推广阶段:

2014年3月-2015年12月  

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成果为总结论文。

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整理汇总各类数据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申报科研成果评选并申请课题鉴定。

  

4.人员分工  

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齐玉涛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方案实施、资料汇总。

  

课题组成员:

  

王连华: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骆莉:

中学二级教师,教学成绩突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莉: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本课题技术处理。

    

郭成林:

中学二级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预期效果    

1.会议和文献学习记录;    

2.课题研究执行情况大事记;    

3.典型的案例分析和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    

4. 课题实施方案、总结和报告;    

5.各类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获奖证书。

  

6. 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7.我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明显好转。

  

十:

实验的组织和领导

我校是“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鱼台县教育示范校”“济宁市化学学科培训基地”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任常务组长、以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对本课题加强领导。

在人员配备,设施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制订了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