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27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docx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

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理论试题

抽签号:

成绩:

填空题:

(每空0.5分,共20分)

1、在美国科学教育新框架中,首位关键词由变为,框架

使用一词,凸显了融合、、三个维度的实践观。

2、我们俗称的“干电池”也叫做锰锌电池,一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大约是

伏。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但有两种金属与众不同,是“热缩冷胀”的,它

们是和“铋”o水也有一个怪现象,温度在之间,会出现“反

常膨胀”o

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

5、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1831年英国

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学说,这两个重要现象的发现,揭示了电和

磁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6小心地把几滴蓝墨水滴入清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清水会变蓝,这是

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的运动。

7、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四书”

;“五经”o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8、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变革,包括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

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9、人们一般把的研究工作和实证方法的确定视为近代科学诞生

的标志。

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和应用观察法。

与实验法

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和广泛性。

10、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

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时,应重点评价小学生o

11、科学上常用光合作用强度(用CO吸收量表示)减去呼吸作用强度(用CO

释放量表示)来说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多少。

如图所示为番茄某晴天各时间段吸收或释放CO的量。

请根据图回答:

(1)之所以可以用CQ吸收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是因为CQ是光合作用

的,一般情况下吸收CO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2)图中有个时间段光合

作用强度增大。

(3)清晨6点之前,番茄释放CO而

不是吸收CO,这说明。

(4)这一天中,番茄积累有机物最快的时刻是,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

亥y是。

(5)番茄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

在酸雨区,番茄对CO的释放量和吸收量都明

显下降,这就充分体现了酶的催化作用受影响。

12、漫画是集幽默与讽刺于一身的画种,它最贴近生活。

无标题的漫画已打破了语言限制,成为不同民族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深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漫画中也蕴藏着一些科学道理:

(1)科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

下图是漫画《向左走,向右走》中的一幅;在50s的时间内,男孩提着重15N的小提琴水平向左匀速走了100m女孩用5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走了100m他们中,对物体有做功的是(选填“男孩”或“女孩”),做功

(2)如右上图所示,漫画中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他的重力势能(选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转化成能。

(3)可爱的福娃是中国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以下几幅福娃漫画图片展示的是

二、选择题(每处0.5分,共22分)

1、有一块岩石,触觉光滑,颜色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划出的条痕为白色或灰色,具有玻璃光泽,硬度为中等柔软,用硬币能划伤,形状六面体,每个面

都是菱形,用盐酸检验会冒气泡。

这种岩石是(方解石B、石英

部分注满水,则质量最大的球是(

9、如图所示,从车箱顶的A处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结果落在地板上的B处,则此

时该车箱所处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0

4

A、匀速向左运动B、向左加速运动

0①

C、匀速向右运动D、由静止向右启动

10、据报道,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

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在太空实验室中可以正常使用的实验器

具是()

A、天平、测力计、电磁炉、微波炉

B、电子血压计、液体温度计、微波炉、指针式电压表

C、机械式秒表、超声波测距仪、液体式气压计

D测力计、滴(液)管、数字式电压表和电流表11、冲击钻是一种打孔的工具。

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带动下不断地冲击墙壁打

出圆孔(如图所示)。

冲击钻在工作的过程中(

A、只有电能和内能的转化

B、只有电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C、有电能、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D没有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12、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一一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

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

13、原始大气成分的主要特点是不含游离的(

A、二氧化碳B、甲烷C、氮D、氧

14、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是()

A、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一果实、子房壁一果皮、胚珠一胚、受精卵一种子

C、尿液形成:

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反射弧:

外界刺激f感受器f传入神经f神经中枢f传出神经f效应器

15、香烟点燃后,冒出的烟雾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A、烟雾的颗粒本身是蓝色的

B、烟雾将光线中其他色光滤掉,只有蓝色透射出来

C、烟雾的颗粒对蓝色光散射强烈

D烟雾的颗粒吸收光线后,发出蓝色荧光

16、如右图所示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出现的情况是()

A、红灯亮B、绿灯亮

C、红、绿灯同时亮D红、绿灯都不亮17、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姆的观点,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分别是()

A、一个成人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帕

B、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为5m/s

2..

C、将一个面积为5cm的吸盘从光滑的玻璃面上拉下来所用的拉力约为50N

D普通家用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25瓦

19、如图右图所示,1、2为显微镜的目镜长度,3、4为物镜长度。

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情况是()

A、1,3B、1,4C、2,3D、2,420、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

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

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2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

1978年诞

生的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问世,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

制造“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都属于有性生殖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C、都属于无性生殖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22、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月球上不存在板块交界处,所以没有火山和地震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23、刘默耕是上个世纪我国著名的科学启蒙教育专家。

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

期间,他曾亲自参与起草建国后历次小学“自然课”教学大纲,主持编写各版小学《自然》课本,引进并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科学教育译著,被誉为我国当代小学常识教育的宗师。

下面几部著作中,不是由他主持翻译的是()

A、《小学自然课改探索》B、《自然教学经验点滴》

C、《小学科学教育的新方向》D、《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一研讨”教学法》24、一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A、B、C和D中保持静止,情况如图所示。

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

是()

1234

A、1B、2C、3D、4

2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海水经降温结晶可得到纯净的食盐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C、用铁桶配制和储存农药波尔多液

D用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26、《动物世界》中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小明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

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

B、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一一飞机

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一一履带式坦克

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一一雷达

27、人体的生命活动既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下列有关生命

活动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B、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由反射弧来完成

C、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D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

28、据《自然》杂志介绍:

地球上树木生长的最高极限约为122米〜130米。

列关于树木长高有极限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高空空气稀薄,影响了树冠的光合作用

B、高大的树木更容易招致风折雷劈

C、树木长高有极限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重力的存在制约了水分在树木内向上运输的高度

29、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两次科技发展黄金时期,一次在宋朝,另一次在()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0、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D、斜晷

31、世界上第一部记载了共振、小孔成像、凹镜取火等物理现象的是我国的()

A、《孟子》B、《墨子》C、《庄子》D、《春秋》

3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B、抽象思维能力C、观察力D、记忆力

33、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B、巴班期基C、布鲁纳D、凯洛夫

35、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36、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行云里”两种情景,是光的()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反射和折射现象D、折射和反射现象

37、电影《盗梦空间》中,主角用来分辨真实与梦境的道具是()

A、陀螺B、硬币C、弹珠D、天空

38、某人去年买一种股票,当年下跌了20%,今年如要保持原值,应上涨()

A、15%B、20%C、22%D、25%

39、“海市蜃楼”现象在不同时间内出现的影像不同,有时候是影像呈正像,有时候是影像呈倒像,呈倒像的时段是()

A、下午时段B、上午时段C、晚上D、无法判断

40、被称为“教育王国”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以色列D日本

41、一艘宇宙飞船关闭发动机后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飞船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物体的质量消失B、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变快

C、蜡烛正常燃烧D、水滴呈球形漂浮在空气中

42、提出“我爱吾师,我更爱智慧。

”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亚历士多德C、尼采D、阿纳克萨格拉

43、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国家是()

A、法国B、意大利C、乌拉圭D、巴西

44、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

A、肝脏B心脏C、肺D、脑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10分)

1、在电路单元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条件下串联比并联更亮一些。

…()

2、血液经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到肺进行气体交换,放出二氧化碳,带走氧,

然后经肺静脉将含氧丰富的新鲜血液运回右心房,叫做肺循环。

()

3、在同一个地方,大气压力的大小是永远不变的。

()

4、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列文虎克。

()

5、我国在南极设立的第一个考察站是中山站。

()

6我们常说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

7、蘑菇能够自己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

()

8、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9、只剪去一粒健康蚕豆种子小部分子叶,那么在适当的条件下它还可以萌发。

()

10、6岁开始巡回演出,被称为“音乐神童”的奥地利知名作曲家是贝多芬。

…()

11、标志为一匹跃起的马,以生产顶级赛车和运动跑车闻名于世的意大利名车品

牌是兰博基尼。

………………………………………………………………()

12、人的泪水里的咸味是从血液中来的。

……………………………………()

13、著名的亚欧间的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

…………………………………()

14、“泾渭分明”指的是:

泾水清,渭水浊。

()

15、人体内最先衰老的器官是胸腺。

…………………………………………()

16、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

17、吃海鲜时喝白酒比喝干白葡萄酒更合适。

………………………………()

18、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是巨鹿之战的情景。

…………………………()

19、中国古代中最早提到小孔成像原理的著作是《天工开物》。

()

20、汽车横向翻车的原因可能是转弯时速度过快。

…………………………()

四、实验分析题:

(共5分)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

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

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1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2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3pH值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得它们的pH值分别为5.4、6.3、6.0。

4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

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为什么是错的:

(1分)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

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

的时间及_应相同。

(1分)

(3)有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1分)在第④步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_左右。

(1分)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

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_

(1分)

五、简答题(共25分)

1、画出掷出的“实心球”在飞行过程中所受到力的示意图。

(2分)

2、用恰当的方式表述一名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3分)

3、请你用树形图描述动物进化的历程?

(5分)

4、路培琪老师曾上过“连通气球”一课,请你说说连在吸管两端的两个气球(气球相同、被吹大的程度不同)会呈现什么现象?

请你试着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5分)

5、“孟德尔的发现和研究工作是超越整个时代的。

”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

6、一个农夫在一个农业实验站养乳牛。

乳牛生活的牛棚里有很多苍蝇,以至影响到乳牛的健康。

农夫就在牛棚和牛身上喷洒了杀虫剂A,结果苍蝇几乎死光了。

过了一段时间,苍蝇又多起来了,农夫又喷洒了杀虫剂,效果和第1次差不多。

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的苍蝇都死了。

没过多久,苍蝇又多起来,农夫又喷洒杀虫剂如此反复进行了5次。

但农夫发现,杀虫剂A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

农夫注意到,这些杀虫剂是一次性大批量配制的,每次喷洒的都是这些杀虫剂。

这样农夫就猜测,可能是时间过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

问题1:

农夫猜测,时间久了,杀虫剂慢慢地遭到分解失效了。

请你简要解释如何验证农夫的这个猜测。

(2分)

问题2:

请你给出2个和农夫不同的解释,用来解释杀虫剂A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

(3分)

六、案例分析:

(共10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想上好一堂科学课,一定要有一个精彩别致的开头。

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能迅速地吸引住学生,使其燃起智慧的火花,积极地思考问题,产生参与的强烈欲望,而且能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因此,课堂导入不仅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更是教学设计的一门艺术。

请结合下面几个具体的案例,简要阐述课堂导入功能,并对案例进行点评。

案例一:

《了解空气》导入

上课一开始,老师播放录音,故意用神秘的语气问: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专注细听,一起说是“风声”。

老师马上用舒缓的语气朗诵一首诗:

谁见过风?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谁见过风?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优美的朗诵让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接着说: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

”学生表示欢迎,教师又问:

“那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

”……

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欣赏和体会文字的韵律美,使学生一下子对研究空气产生了兴趣。

案例二: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导入上课始,老师讲述: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红军战士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困在大山深处,吃菜用的食盐就成了紧张物资,我们的小英雄潘冬子就把自己的棉袄浸在盐水中,然后混过了敌人的检查,把食盐顺利的带上了山!

那么你知道小英雄潘冬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最终他是怎样把棉袄中的食盐给弄出来的呢?

……”鲜艳的图片、精彩的故事加上带有悬念的设问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而且非常自然的过渡到了学习的主题上来: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案例三:

魔术激趣

自从2010年春晚后,刘谦的魔术和一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红遍了大江南北。

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比成人更具有好奇心,因此,魔术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在教学《醋和小苏打的混合》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结果引爆了课堂。

这个魔术的道具很简单——仅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杯二氧化碳。

师:

“今天的科学课,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话音未落,学生兴奋地鼓起了掌。

我让全班同学屏住呼吸,注意观察。

只见我把玻璃片拿开,边手拿空杯子边轻轻模仿刘谦的口吻来了一句: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说完,往蜡烛火焰上轻轻一倒,火焰瞬时熄灭了,教室顿时一阵欢呼。

“真是太神奇了!

”“陆老师也会变魔术耶!

”……

学生们嚷着让我揭秘魔术的谜底,我则故意压着说:

“别急,经过这节课的实验和学习,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当小魔术师!

”趁热打铁,我布置了实验内容及学习目标,各小组立即做起了实验。

通过小组成员的动手操作和相互探讨,学生很快找到了谜底: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了。

课后,我听到一些同学这样议论:

“原来,科学课上也可以学到魔术,科学真有趣!

七、活动设计题:

(共8分)请阅读以下关于“植物的感应性”的研究,回答问题:

植物受到刺激会产生反应,教师将班级学生分组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要求以组为单位设计不同实验,并开展观察。

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如下研究植物对光的反应的实验设计方案:

准备材料:

鞋盒,盛土的小盒子,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剪刀,泥土。

研究步骤:

1、在盛土的小盒子里放上发芽的马铃薯块茎,芽苞朝上。

2、将鞋盒一端开一个直径3厘米的洞,另一端放装有马铃薯块茎的小盒子,盖上鞋盒盖。

3、鞋盒放在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将另一装有马铃薯块茎的小盒子放在鞋盒外作为实验对照。

这些做好以后,他们开始了观察并写观察记录:

几天后鞋盒里的马铃薯块茎长出了黄白色的细长幼芽,幼芽从开口的小洞伸出鞋盒外。

而放在鞋盒外面的马铃薯块茎的芽粗壮,显紫绿色。

研究结论:

植物具有向光性。

1、请对该小组的课外探究活动作出评析,并提出具体化指导意见。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