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亭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795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亭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亭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亭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亭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亭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亭设计.docx

《现代亭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亭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亭设计.docx

现代亭设计

第一章现代亭设计

◆附加知识点一:

园林建筑个体,包括:

(1)亭;

(2)廊;(3)榭与舫;(4)景区入口与公园大门;

(5)服务性建筑:

①接待室

②展览馆(室)

③饮食业建筑

④小卖部

⑤摄影部

⑥游艇码头

◆附加知识点二:

园林建筑小品,包括:

(1)门窗洞口

(2)花窗(3)装饰隔断(4)墙(5)铺地(6)花架(7)雕塑小品(8)花池(9)栏杆(边饰)(10)梯级与蹬道

(11)小桥与汀步(12)庭园凳(13)庭园灯(14)喷水池

◆附加知识点二:

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一、轴线法

轴线法是利用轴线来组织景点,控制景素的方法。

轴线:

在景观设计中,连接两点或多点的基线,把基线作为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产生有机秩序感,是一种统一的要素,有诱导、引导和观赏的作用。

●轴线是“线”的形态,具有长度、方向特征。

●轴线可以是曲线或有转折的线。

●轴线可以汇聚也可以相交。

●轴线可以形成对称也可以形成非对称。

二、对构法

将重要景物组织到视线的终结处,或轴线的端点处,以形成终视点的观赏效果。

对构法会形成底景、对景和主景。

主景是要重点表现的地方,视觉功能及感官感觉的重点部位。

一般要将主景作为景观构图中心。

三、因借法

因借法是通过视点、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的景物纳入视线之中,目的是丰富景观的层次,扩大空间感。

借景的方法有近借、远借、仰借、俯借等。

四、相似法

包括形似、神似,这里主要是指形似。

使事物之间的形象相近似以求得整体的和谐。

一般包括:

●反射;如通过倒影进行反射,通过玻璃反映形象;

●利用造型上的重复,会产生和谐统一,元素间会形成整体或局部的相似。

五、抑扬法

抑扬法是利用空间对比来强化视觉感受,具体方法一般有:

从低矮到高大、由阴到阳、由封闭到开敞等。

六、障景法

障景法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可以先抑(阻)视线,又能引导空间转折。

“欲露先藏”避免一览无余,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趣。

七、诱导法

诱导法是充分考虑到动感效应的一种手法,让观赏者能够先知主景所在和前进的目的,可通过艺术处理将观赏者逐渐引到主景区。

具体方法:

●把部分主景掩在配景之后,主景可望不可及,形成一种追求、期待的感受。

●利用渐变的韵律,起到导向的作用。

●利用连续性元素,将人引入主景。

八、透视法

透视法是利用视觉的透视,来改变景观环境效果的做法。

九、框景法

当景物被框在景框内或整体露空啊时,观赏景物便更加美丽,层次更加丰富,空间的变化也更加丰富。

框景作为前景,会使人们的视线高度集中在主景处。

常用方法:

●阻隔景物:

在阻隔景物上开些窗口,形成景窗,俨然形成一幅画面。

●在景物最佳的位置上设置:

廊、柱、檐等框景。

十、衬托法

利用图底关系用底衬图,突出主要景物,采用衬托时要加大对比度,强调反差,利用颜色、明暗、体量等。

同时,也要强化主景的边缘、天际线,使轮廓更清晰。

十一、虚拟法

虚拟法是一种限定空间的方法,可以围合,也可以不围合,如一些虚体大门的处理手法。

8.1亭概述

8.1.1亭的运用

亭子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

亭子成为满足人们“观景”与“点景”的要求而通常选用的一种建筑类型。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亭子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第一,在造型上,亭子一般小而集中,有其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

亭的立面一般可划分为屋顶、柱身、台基三个部分。

第二,亭子的结构与构造,虽繁简不一,但大多都比较简单,施工比较方便。

过去筑亭通常以木构瓦顶为主,亭体不大,用料较小,建造方便。

现在多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用预制构件及竹、石等地方性材料的,都经济便利。

第三,亭子在功能上,主要是解决人们在游赏活动的过程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纵目眺望的需要,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严格的要求。

从园林建筑的空间构图的需要出发,自由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园林艺术特色。

8.1.2亭的造型与类型

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其平面形状、平面上的组合及屋顶形式等。

从亭子的平面形状上,大致可分为:

单体式、组合式、与廊墙相结合的形式三类。

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正多边形亭:

如正三角形亭、正方形亭、正五角形亭、正六角形亭、正八角形亭等。

2、圆亭、蘑菇亭、伞亭等。

3、长方形亭、圭角形亭、扁八角形亭、扇面形亭等。

4、组合式亭:

如双三角形亭、双方形亭、双圆形亭、双六角形亭。

5、平顶式亭。

6、与墙、廊、屋、石壁等结合起来的亭式。

如半亭。

亭的立面造型,从层数上看,有单层和两层。

中国古代的亭子为单层,两层以上应算作楼阁。

但后来人们把一些二层或三层类似亭的阁也称之为亭,并创作了一些新的二层的亭式。

亭的立面有单檐和重檐之分,也有三重檐的。

屋顶的形式则多采用攒尖顶(圆形攒尖顶、八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三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歇山顶,也有用顶式的,现代用钢筋混凝土作平顶式亭较多,也作了不少仿攒尖顶、歇山顶等形式。

※※亭子的屋顶形式,以攒(cuan)尖顶为主,结构构造上比较特殊。

攒尖顶一般应用于正多边形(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和圆形平面的亭子上。

攒尖顶的各戗(qiang)脊由各柱中向中心上方逐渐集中成一尖顶,用“顶饰”来结束,成伞状。

屋顶的檐角一般反翘,北方起翘比较轻微,显得平缓、持重;南方戗角兜转耸起,如半月形翘得很高,显得轻巧雅逸。

翼角的做法,北方的宫式建筑,从宋到清都是不高翘的。

一般是仔角梁贴伏在老角梁背上,前段稍微昂起,翼角的出椽(chuan)也是斜出并逐渐向角梁处抬高,以构成平面上

图1北方翼角作法

及立面上的曲势,它和屋面的曲线一起形成了中国建筑所特有的造型美(如图1)。

江南的屋角反翘式样通常分为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两种。

嫩戗发戗的构造比较复杂,老戗的下端伸出于檐柱之外,在它的尽头上向外斜向镶合嫩戗,用菱角木、箴(zhen)木、扁檐木等把嫩戗与老戗固牢,这样就使屋檐两端升起较大,形成展翅欲飞的趋势。

水戗发戗没有嫩戗,木构件本身不起翘,仅戗脊端头利用铁板及泥灰形成翘角,屋檐也基本上是平直的,因此构件比较简便(如图2)。

图2南方翼角作法

岭南园林中的建筑,体型一般轻快,通透开敞、体量较小。

出檐翼角,没有北方用老角梁仔角梁的沉重,也不如江南戗出的纤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做法,构造简易,造型轮廓柔和稳定,比较朴实。

※屋面构造,除桁(heng)椽(chuan)等外一般为铺瓦作脊。

南方一般用小青瓦,考究的或宫式建筑则多用筒瓦及琉璃瓦。

瓦底于檐口处置下垂的尖圆形的滴水瓦,它们使亭子的檐口部位形成了细致的花边,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了生动的边界。

亭子的造型按通常所见的几种形式分别做简要介绍:

1、三角攒尖亭,不多见。

三角亭因为只有三根支柱,因而显得最为轻巧。

2、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单檐攒尖顶亭是最常见的形式,形态端庄,结构简易。

海棠亭、梅花亭均为多角(海棠四角、梅花五角)攒尖顶亭。

亭子的台基、栏杆、枋和椽、屋檐的边缘轮廓,从平面上看成为海棠或梅花形。

3、重檐攒尖顶亭。

有两重及三重,重檐较单檐在轮廓线上更加丰富,结构上也稍复杂。

亭与廊结合时往往采用重檐形式。

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园林的规模大,对建筑要求体型丰富而持重,因此采用重檐式亭很多。

4、有正脊顶的亭,采用歇山顶的梁架,因步架少在构造上比较简易,南方庭园中常见。

歇山顶通常不作厚重的正脊,屋面一般平缓,戗脊小而轮廓柔婉,翼角轻巧,有利于与环境的结合。

歇山顶与攒尖顶亭的不同处还在于有一定的方向性,一般以垂直于正脊的方向作为正面来安排。

以正面向水,背面倚墙,一边与廊子连接,姿态轻巧,成为园内观赏与休息的重要风景点。

还有一种自由变体亭,长方形变化为扇面形,方形变化为斜方梯形等。

也多用梁架系统作成歇山顶形式。

一般用于池岸、道路、游廊的转折处,把开畅的一面对着景色以扩大视野,短的一面作成实墙啊,上开什锦窗。

5、复合式亭。

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组合;另一种是一个主体与若干附体的组合。

6、半亭。

亭依墙建造,自然形成半亭。

半亭有单独的;有位于围廊中间或其一端的。

靠墙,多为方亭、长方亭,屋顶有攒尖和歇山式。

7、新造型,如伞亭、蘑菇亭等。

8、平顶式亭。

8.1.3亭的位置选择

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亭的设计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位置的选择和亭子本身的造型。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园林空间规划上的问题,是首要的。

第二个问题是在选点确定之后,根据所在地段的周围环境,进一步研究亭子本身的造型,使其能与环境很好地结合。

亭子位置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观景,即供游人驻足休息,眺望景色;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景,即点缀风景。

眺望景色,主要应满足观赏距离和观赏角度这两方面的要求,而对于不同的观赏对象,所要求的观赏距离与观赏角度是很不相同的。

江南的庭园,多半是在平地上人工创造的以建筑为基础的综合性园林,因而着重以直接的景物形象和间接的联想境界,互相影响,互相衬托。

在园林建筑的构图手法上特别讲究互相之间的对应关系,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来创造各种形式的美好画面。

其中,亭的位置的选择,就十分注意满足园林总的构图上的要求及本身观景上的需要。

另外,亭及其它园林建筑位置上的选择,不能仅从平面图上去进行推敲,还必须从游人在主要游览路线上所能看到的“透视画面”来确定。

有时我们看苏州一些园林的平面图,某些亭及建筑物并不是正南正北地布置着,而是变幻着角度,廊子、墙等也是曲曲折折,好象很不规则,但身临其境,从视觉的“静观”与“动观”中才逐步领悟到它们的奥妙。

在《园冶》一书中讨论到亭、榭的位置时,有下面一段话: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

”这里指的“花间”、“水际”、“山颠”、泉流水注的溪涧、苍松翠竹的山上等等都是不同情趣的景致,有的可以纵目远瞻,有的幽僻清静,均可置亭,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可循,可山上建亭、临水建亭、平地建亭。

8.2亭的设计要点:

第一、首先必须选择好的位置,按照总的规划意图选点。

无论山顶、高地、池岸水矶、茂林修林、曲径深处,都应使亭置于特定的景物环境之中。

要发挥亭子基地小、受地形、立基、方位影响小的特点,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使亭子的位置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亭的体量与造型的选择,主要应看它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大小、性质等,因地制宜而定。

较小的庭园,亭子不宜过大,但亭作为主要的景物中心时,也不宜过小,在造型上也宜丰富些;

在大型园林的大空间中设亭,要有足够的体量,有时为突出亭子特定的气氛,还成组地布置形成亭子或亭廊组群。

山顶、山脊上建亭,造型应求高耸向上,以丰富、明确山与亭的轮廓;周围环境平淡、单一时,亭子造型可丰富些,周围环境丰富,变化多时,亭子造型宜简洁。

总之,亭的体量与造型要与周围的山石、绿化、水面及附近的建筑很好地搭配、组合,因地制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第三、亭子的材料及颜色,应力求就地选用地方性材料,宜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竹木、粗石、树皮、茅草的巧妙设计与加工,也可作出别开生面的亭子,不必过分追求人工的雕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