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341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土城镇亮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城镇古镇亮化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企业资质证明…………………………………………3

第二章:

项目总论………………………………………………4

1.项目背景……………………………………………4

2.项目名称………………………………………………5

3.项目建设地点……………………………………………5

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5

5.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5

6.投资概算…………………………………………………5

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6

第三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7

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况……………………7

2.项目建设背景…………………………………………8

3.建设的必要性……………………………………………10

第四章:

灯光规划及效果…………………………………………13

1.设计依据………………………………………………13

2.设计目标………………………………………………13

3.设计理念………………………………………………15

4.总体构想………………………………………………18

5.设计方法………………………………………………18

第五章:

实施方法……………………………………………21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23

1.光污染的防控………………………………………23

2.节能措施……………………………………………25

3.防盗措施……………………………………………25

第七章:

详细设计……………………………………………27

第八章:

投资概算附表………………………………………38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39

第二章项目总论

 

1、项目背景

美丽的灯光夜景是现代化城镇的重要标志和城镇繁荣的特征。

开发城镇的夜晚景观,是展现城镇特色、促进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和迈向国际化乡镇的“硬件”条件之一。

但是,对于一座古镇是否应该实施夜景灯光工程,如何实施夜景灯光工程,一直以来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争论。

土城镇做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镇”,她既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又是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发轫地、主战场,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的红色圣地。

所以搞好土城镇景观照明的建设,对提高古镇形象,促进古镇镇经济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土城镇夜景设计中,特别强调:

视觉整体统一,重点突出,照明手法做到分段实施,分类处理,灯具选用做到节能高效,合理利用。

2、项目名称:

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古镇亮化工程

3、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包括:

古镇老街、团结街黄金岩组土太线、团结长征社区习赤公路沿线、‘土城渡口纪念碑’、土城特大桥、范家嘴大桥、方家坝大桥、土城大桥、黄金桥、高速公路行人天桥、3KM长沿河景观路、长征街大埂上、高速公路匝道旁。

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拟在古镇老街、团结街黄金岩组土太线、团结长征社区习赤公路沿线、‘土城渡口纪念碑’、土城特大桥单面、范家嘴大桥双面、方家坝大桥双面、土城大桥双面、黄金桥双面、高速公路行人天桥双面、3KM长沿河景观路处安装亮化照明成套灯具及长征街大埂上、高速公路匝道旁安装标志性发光字。

5、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5.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5.5《夜景工程管理与夜景工程技能设计、施工、维护技术标准指导手册》;

6、投资概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为3264.68万元(详见:

第八章、附表1)

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项目工程费用指标总投资

万元

2959.53

1.1

古镇老街亮化工程

万元

583.07

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2

团结街黄金岩组土太线亮化工程

万元

231.98

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3

团结长征社区习赤公路沿线亮化

万元

242.95

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4

‘土城渡口’纪念碑亮化工程

万元

14.99

1.5

土城特大桥亮化工程

万元

350.28

单面灯具的安装及调试装

1.6

范家嘴大桥亮化工程

万元

183.23

双面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7

方家坝大桥亮化工程

万元

207.19

双面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8

土城大桥亮化工程

万元

186.07

双面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9

黄金桥亮化工程

万元

43.89

双面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10

高速公路行人天桥亮化工程

万元

25.90

双面灯具的安装及调试

1.11

土城沿河景观路亮化照明

万元

572.93

按景观路3km计算

1.12

长征街大埂上发光字工程

万元

235.20

发光字及结构的安装

1.13

高速公路匝道旁边发光字

万元

81.85

发光字及结构的安装

第三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况

土城,位于习水县西部,坐落在黔北川南结合部,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集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地理坐标东经106°9'至106°51',北纬28°11'至28°26',属北温带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较为暖和,年平均气温18.2°,年均降水量870---1000mm,幅员面积307平方公里,辖16个村,2个居委会,全镇人口46075人,其中:

农业人口41045人,非农业人口5030人,分布着苗、彝等少数民族。

土城镇旅游资源富集,可以用“红、古、绿”三个字概括。

  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镇。

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始置平夷县,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在此建滋州,领仁怀、承流二县(即今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地域)。

元末明初,街民在改造房屋时发现了大量土城墙,故名“土城”。

土城“山明水秀、地坦人稠”,水陆交通便利,系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

历史上商贾云集,是赤水河中游的政治、经济中心。

秦币、汉砖、古陶、汉墓、宋酒窖、古盐号、古船帮、张半担宅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呈现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土城素有“川黔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万历26年前后建成九龙囤等四大军事囤堡。

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选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为抢救、保护好千年古镇,土城镇采取了多项强有力的工作措施。

委托重庆大学编制《古镇保护规划》等四个规划,及《历史街区修复方案》。

目前,《古镇保护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

严格执法,禁止“破坏性建设”,保持古镇风貌。

  土城,又是一块红色圣地。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土城。

28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土城亲自指挥青杠坡阻击战,红一、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参加战斗,战斗十分惨烈。

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和两百多位将军当年亲自参加战斗,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到前线指挥。

下午,军委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敌情变化,决定改变行军计划。

1月29日拂晓,红军以土城浑溪口为主要渡口,挥师一渡赤水河,揭开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光辉篇章。

土城(青杠坡)战斗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亲自指挥的第一战,土城是四渡赤水河第一渡口。

为弘扬长征精神,积极启动红色旅游,于2005年9月建成四渡赤水战役陈列室,为红色旅游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土城重建四渡赤水纪念馆,于2007年7月9日竣工开馆,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再现四渡赤水出奇制胜,展现毛泽东平生军事指挥的重意之笔。

2006年被团中央列入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土城渡口纪念碑等四渡赤水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第六批全国文保单位。

2、项目建设背景

在中国,评价一座乡镇是否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乡镇夜景建设所达到的水准。

乡镇夜景与一个乡镇的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事实证明,一个经过科学规划、亮度适宜的乡镇夜景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如果缺乏控制,也会带来光污染、能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甚至还会受到城市居民的反对。

自1986年上海率先对著名的外滩进行了夜景建设并取得了成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开展城乡夜景建设的时代。

然而,城乡灯光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几点属性:

2.1美学属性

灯光景观是以灯光为主要媒质的城乡景观系统的组成部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创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夜晚景观。

要通过光的艺术造型展示城市最美的层面和精髓的部分,展示与白天完全不同的城市景象,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2.2工程属性

灯光景观的建设和城乡灯光环境管理,都要通过技术规范控制和电器安装工程来实现;灯光景观的运行则依赖于城乡电力网络和自动控制技术。

任何灯光景观的实施都受到可实现性的限制,必须按照其自身规律来运作。

灯光景观的建设应尽量吸纳世界最新科技成果,使工程设计有创新、超前和现代意识,力求达到当代一流水平。

2.3环境属性

灯光景观需要以城乡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为依托,以整个城乡作为创作背景。

协调道路照明、商业广告和景观灯光这三者的关系。

对于建筑立面灯光,不仅晚上要美观,而且还要照顾白天的效果,投光灯具应该尽量隐蔽。

2.4经济属性

灯光景观作为城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刺激了城乡的商业活动并且推动城乡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城乡夜景灯光工程的开展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建设的必要性

土城作为全国闻名的千年古镇和发展迅速的红色圣地,夜景灯光是展示这个乡镇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也是乡镇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从另一角度来讲,对大多数现代人而言,电”就意味着“光明”,土城作为闻名全国的“红色圣地”,中国走向解放、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的发源地,它没理由不是一座“光明之城”。

因此,在土城镇进行适度的夜景建设是适宜和有现实意义的。

土城景观灯光的主调应是复古的、暖人的。

复古的灯光随着改革大潮翻腾、闪动,体现了我们的土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历史地位。

暖人的灯光、多元的风格、现代的管理是乡镇对景观灯光建设的要求。

3.1城镇建设发展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近几年来,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倾斜的背景下,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建设投资的增幅远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良好。

但是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看作“非生产性”领域或消费性事业,投资严重不足,历史欠帐太多,设施建设起步水平低下一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制约,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

同时,由于经济基础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及建设水平仍然不高。

沿街亮化工程是城镇的“眼睛”,是城镇繁荣文明的象征,是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

沿街亮化工程不仅反映着一个城镇面貌,同时还反映着一个城镇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发达程度。

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极大的方便市民生活。

随着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及环境质量的要求,城镇道路照明和城镇的夜景照明已经成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土城镇道路照明设施,方便城市居民必备的生活条件,是再塑和美化城市形象、鼓舞民心、振奋精神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3.2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项目所在的土城镇的两条街道及一所大桥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大量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镇”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随着我镇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城镇的发展,对于各类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个城镇需要一枚“徽章”,一个城镇的道路及建筑形象是城镇整体形象最强有力的“形象代言”。

一个城镇文明程度的象征:

街道和建筑是最物化的外表,也是一座城镇气质的符号。

因此,街道的美化工程与城镇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我镇建设经济强市、创旅游名镇具有显而易见的、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灯光规划及效果

1、设计依据

《国发二号文件、贵州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意见》

建设部《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相关CIE.国际照明规范

2、设计目标

通过艺术科学的夜间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将乡镇照明景观元素和乡镇空间结构、乡镇文脉重新组合,塑造土城独具特色的乡镇夜景,使乡镇景观在空间与时间上得以延伸,赋予其新的活力和内涵。

向游客展现古镇夜色,为百姓提供舒适的、高品质的休闲夜景活动空间,实现以下目标:

改善土城中心城区的空间环境

完善区域内功能性及景观性照明

应用乡镇建筑夜景亮化最新理念

提倡绿色照明、节能环保的要求

经济合理、美观实用重塑旧建筑

2.1着力塑造建筑物的照明形象,并使其沿街道均衡分布,形成连续的灯光街景画面。

2.2对排列密集的建筑群,要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进行照明表现,要求各单体建筑首先满足群体景观的塑造要求。

2.3对整个路段上所有高大建筑物的顶部构造进行统一细致的照明刻画,对那些顶部平淡或者没有合适照明表现对象的建筑,应设置合适的人造灯光景观,以形成连续的灯光景观天际线。

2.4采用表现力强的泛光照明作为建筑物景观照明的主要方式,以充分展现建筑自身的形态美感,照明光的主色调选择为黄色,以强化古镇的历史感。

2.5根据土城镇房屋的自然格局和建设风格的特点,白天以整洁与美化构成第一轮廓线景观,夜晚以灯光夜景构成第二轮廓线景观。

灯光的配置可以反映房屋的轮廓,强化优美之处,淡化不足,同时也表现其特征,因此,可以通过灯光使道路在夜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给人以美感。

2.6繁华古镇文化,促进古镇文明,红色历史文化是土城镇特色。

灯光景观应发挥这一特点,展示古镇风貌和历史文化景观,使古镇的夜晚增添新的魅力。

2.7土城镇灯光景观应在“有序”原则指导下进行,即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建筑形态确定各自的表现主题,并在制定实施的技术方案中突出主题,围绕主题。

这些表现主题一方面控制了灯光景观的基本品位和色彩取向;另一方面则能有效的避免在表达方法和表现效果上雷同与层次混淆。

2.8根据以上构想,土城镇灯光环境总体定位,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灯光城市”、低层次的“灯红酒绿”,也不是临时应景的“星星点灯”或者是无所选择的“彻夜通明”。

其灯光环境的建设应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21世纪,融于历史、文化艺术、信息广告及灯光色彩于一体,体现文化品位,使百姓和游人在夜晚置身于浓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之中。

3、设计理念

3.1总体规划和全局性原则

土城镇灯光景观体系包括空间体系、色彩体系、亮度体系和供电控制体系、是进行土城镇灯光环境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景观体系应首先着眼于土城镇总体的空间范围,在宏观上体现整个土城镇空间这个大尺度范围上的灯光秩序。

在总体规划中将各个区域性灯光子环境纳入总体秩序,对用光、用色及其具体指标确定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消除光色混乱、“亮度攀比”;灯光景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单体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调控下进行,光的强弱及色彩应符合规划要求,并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根据不同场所或建筑物的功能确定其夜景照明应创造的气氛。

土城镇景观灯光是展示一个古镇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也是土城镇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所以土城镇的发展除了反映在经济文化上以外,它还包含了许多方面。

其中,景观灯光的繁荣在某种意义上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表现。

这是当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不断提高和新科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时,才使景观灯光的发展有了丰富的基础。

因此景观灯光就是适应了这种需求的。

可以这样说,景观灯光必须同乡镇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程度的提高相适应。

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3.2“以人为本”及公众参与的原则

土城夜景照明规划要坚持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为准则,在工程的环境性能方面,应以主体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作为出发点和评价的标准,有选择地用灯光对土城环境要素进行夜景光环境再创造。

其本身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

以游客为本:

从细节做起,使灯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让土城的夜景变得靓丽起来,给人们留下流连忘返的城市印象,带动红色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突出土城旅游文化的定位。

以土城百姓为本:

土城亮化要保证道路两旁的居民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灯光对居民的干扰和污染环境光,保证人们拥有一个健康优美的生活和休息空间环境。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进行灯光环境规划设计时,必须对环境效益进行充分的研究,在有利于整个土城环境改善的同时,使土城获得的夜间商业收益随之增加,取得综合效益,这是灯光环境建设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3.4安全与环境保护原则

安全原则,一是灯光系统自身的安全性,这方面已有很多教训,在土城灯光环境规划和设计中不可忽视;而是灯光环境对社会治安的促进作用,夜晚环境的明亮程度与安全感和犯罪率有直接关系已为许多资料所证实。

土城灯光景观系统的无污染原则是土城灯光环境规划的基本要求。

3.5特色和创新原则

夜景照明规划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人的需求、灯光景观环境、经济性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特色化规划原则即是对地理、人文、艺术和美学追求的体现。

由于土城定位和性质,才有了土城景观灯光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因此在建设土城景观灯光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土城定位的关系,体现土城特色。

景观灯光,不是“越亮越好”,而是应当根据不同环境特点、不同路段特色、不同的地理特征、不同的区域功能,从景观灯光的自身特点出发,加强与周围的环境系统性研究。

创新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规划建设意识创新,在土城夜景照明中应用新观念,引进新思维,不断完善理论,表现规划建设的特色,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层次丰富的表形体系;二是科技手段创新,积极运用新工艺、新光源、新灯饰、新材料,特别是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提高夜景照明工程的科技含量。

4、总体构想

我们首先对土城地区的古镇夜景照明进行了总体规划。

在规划中,我们以“光明之城”为主题,重点突出了古镇的红色历史文化、千年古镇历史悠久特点及土城所特有的开拓、进取、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

通过对土城形态特点、经济状况、土城性格及照明载体特征等进行分析,对土城地区的古镇夜景照明形象进行了定位,最终,确定了基本建设框架:

“以古镇特色建筑为背景,以高层建筑的轮廓灯、投射灯、洗墙灯为主笔,各方面互相陪衬,形成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立体化、动静结合、远近互衬、高低错落的独具山水古镇特色的夜间整体景观。

5、设计方法

为了更科学、更有效地对夜景的整体效果进行控制,我们针对土城独特的山地古镇地形地貌特征,确定了“平面分区、亮度分级、立面分层、用光分类”的总体规划方法,依据国家相应的照明设计标准和管理法规,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研究范围内各重要节点的亮度限值、光色、照明方式等进行了适当的限定,以确保照明规划的整体效果。

5.1平面分区

我们根据各个区域在古镇中的功能定位,对各个区域的总体色调、色温进行控制。

5.1.1总体色调控制

把“红色革命圣地、金色历史古镇”作为土城色彩主基调,以特色建筑风格为主,展现土城未来发展蓝图。

整体亮化色调鲜明,体现整体中的变化。

以暖黄色调为主,在与土城纵向主轴交汇处根据不同的街道显现不同的风格,在统一中寻求有序的变化。

5.1.2总体色温控制

光色可以由光源的色温来表示,色温低,光色偏暖色;色温高,光色便冷色。

在不同的照度下,选用不同色温的光源,可以获得良好的照明效果。

当然,气候和地区习性也会影响人们对色温舒适度的感觉。

如,热带地区的人喜欢冷色,而高寒地区的人中意暖色。

光源的色温,照度与人感觉之间的关系:

照度(lux)----暖色(<3200K)----中间色(3200-5300K)----冷色(>5300K)

<500----舒适----自然----清冷

500-2000----刺激-----舒适----自然

>2200----闷热----刺激----舒适

5.2亮度分级

色温与亮度相互间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高色温光源加低亮度会形成阴冷的气氛,低色温加高亮度则会形成闷热的感觉。

参考国际照明委员会提供的相关照度、亮度指标以及《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提出了参考的亮度范围。

本规划仅提出大致的亮度控制原则,具体亮度指标还需要在后续的方案设计中进行更为深入的实地研究,并在安装后进行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试。

 

第五章实施方法

1、土城主要灯光载体的设计要点

1.1建筑照明

建筑物是土城灯光环境的主要载体,它具有视野宽广、造型多样、立体感强等优点。

对建筑物进行灯光设计,首先要掌握建筑物的特点和立面的建筑风格等,找出从不同角度落光时,最能引人注意的特色。

究竟光线应照射哪个立面为好,应视观看的机率而定。

然后结合灯光环境整体要求,确定楼体表现的各个部分和处理各部分的方式方法。

1.1.1重点建筑照明原则

强调照明的艺术性、丰富性,增强灯光设计的表现力;

顶部个性化、中段整体化、底部商业化;

顶部突出,以投光、洗墙灯为主,中段以轮廓灯、洗墙灯为主,底部结合广告照明以及商业内透光,烘托商业氛围,突出商业招揽性,个性化。

1.1.2新建公共建筑照明原则

建议将灯光设计纳入到建筑设计中整体考虑,强调整体感。

根据建筑的功能、立面风格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照明方式。

1.1.3新建住宅建筑照明原则

基本只限顶部照明,便于维护。

可利用阳台、屋顶瓦面、瓦檐等部位形成具有韵律感的建筑形象。

特别重要地段的住宅可适当用轮廓光勾边。

1.1.4需整治的照明原则

部分建筑广告牌亮度太高,不规整,不统一,影响夜景照明效果,建议结合中心镇区广告整治的工作,对广告照明进行梳理和整治。

对部分原来灯光设计效果不佳的建筑,要拆除产生光污染的灯具,改建方案中可尽量利用原有灯具,分析原设计不成功之处,如果是色调、色温、亮度不适合,那么就要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更换光源来达到美化的效果,尽量用较小代价来取得新的效果。

1.1.5不宜照明建筑

对于不宜照明的地区,可以采用视线引导的手法,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绿化、广告、道路照明等其它区域,避免出现明显的暗区。

对于一些白天立面效果较差的建筑,可以尝试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

灯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光污染的防控以及避免过度浪费能源,对于这两点均应采取相应措施。

灯光工程安装后,安全防盗也应采取一定的手段。

1、光污染的防控

眩光(GLARE)是由辉度较高的光源,灯具或窗户等部位所造成,通常以视线为中心线,向上下左右各绘一条30度线,由这些线所围成的锥形体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