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20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运动会报名的情境,借助问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和“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引出对“9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9”的口算方法的探索,借助小棒和方块摆一摆、数一数7探究“9加几”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几加9”的口算推理,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领饮料的情境,借助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和“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引出对“8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8”的口算方法的探索,借助学具小棒摆一摆,突出“凑十法”。

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问题“一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和“二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引出对“7、6加几”和“几加7、6”的学习,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一部分知识学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会对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影响。

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学习多位数加法和乘法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算理,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是:

1.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7富有童趣。

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弄清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信息,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运用学具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当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后,教材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算法,并在“你说我讲”中形象地展示了多种算法及算理。

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原则下,引导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框架体系。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灵活运用富有童趣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教材中的3幅情境图展现了“小小运动会”的种种情境。

教学时,教师不要让学生静止地“观察”,机械地“问答”,要灵活运用情境图。

有的情境图如运动会报名、投沙包比赛,可组织学生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领饮料的情境图,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启发学生学习。

学生们有了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就会有积极性。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

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后,教师要让学生先自己想,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来摆一摆,发现“点数法”、“凑十法”等多样化的算法,再互相交流,在交流和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材在“你说我讲”栏目中虽然设计了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这些“问题”和“方法”限制学生提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创设开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开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索。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个性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经验基础不同,对同一道题目可能会提出许多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自我反思,让学生充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同时,教师不要在教学之初就急于统一限定一种口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有个性地学习。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熟练掌握的计算技能。

接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8~10题。

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如多用“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形式,这样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差别,逐步提高要求,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首先弄清原因,然后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练习开始时只要求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迅速。

练习方法,开始可看卡片口算,逐步过渡到听题口算,最后可进行开火车或口算抢答。

5.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还应考查学生是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的表现情况。

6.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9课时。

(三)信息窗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信息窗1——运动会报名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班运动会报名的情境。

图中主要信息有:

9个小朋友

报名参加赛跑,6个小朋友报名参加投沙包比赛;9个男生志愿者、7个女生志愿者。

借助问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引入对“9加几”进位加法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探究“9加几”的算法,根据原有的知

识经验类推出“几加9”与“9加几”的结果是相同的,能正确口算“9加几”及“几加9”的算式,学会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表演,真切体会情境图中所包含的信息,也可以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你说我讲”中共有1个红点和1个绿点。

红点问题是学习“9加几”及相应的“几加9”的进位方法。

绿点问题是巩固“9加几”的口算方法。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教材呈现了用“点数法”、“凑十法”等3种“9加6”的算法并用方块展示了“凑十法”的算理;还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对“6加9”的算法探究。

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算式,可能会出现“9+6”和“6+9”两种情况,这时可引导学生先探究“9+6”的口算方法。

组织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如:

通过数数得出15;可以把9看成10,10+6=16,16-1=15;可以用“凑十法”,把6分成1和5,9+1=10,10+5=15,或把9分成4和5,6+4=10,10+5=l5。

只要学生提出的算法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教师可启发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比较,体会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当学生掌握算法后,教师及时让学生运用喜欢的方法口算几道“9加几”的题目,然后研究“6+9”的算式。

学习“6+9”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在各种方法中,要特别重视由“9+6=15”想“6+9=15”,一方面继续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另一方面强化计算“小数加大数”时,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完成,教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

“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

”教材没有呈现探索过程,意在放手让学生自已解决。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出算式,然后独立计算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和自己的算法。

“自主练习”第1题是看图计算的题目,目的是通过形象的10个装一盒的图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盒子可以装10个,里面已经有9个,还能装下1个,然后让学生借助图意进行计算。

第2题是通过给出的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算出得数。

第3题是一道用“凑十法”计算的专题练习。

练习时,通过每组两个式子的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凑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4题是“9加几”的计算练习。

练习时可以利用学具或电脑课件创设较生动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第5题是“9加几”的所有计算题目,此练习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巩固计算以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发现规律: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1,和就多1。

第6题是一道看图计算的题目。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道理。

第7题是一个“9加几”和“几加9”的对比练习。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加9”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8题是“9加几”的变式练习。

通过变化练习形式,提高学生计算兴趣。

练习时,可以给学生创设送信的情境,激发学生快速计算的兴趣。

第9题通过找朋友连线,巩固“9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9”的进位加法。

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独立地进行找朋友连线。

如果将这道题制作成算式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练得更有趣。

第10题一道用“9加几”的加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练习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

在这里可以重点进行转化训练,即由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以及由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的训练。

第11题中的生活问题就是“两只兔子一共拔出了多少个萝卜”,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9和5的和是多少”,转化成算式就是“9+5”。

训练重点应放在第一个转化上。

第12题是一道实际问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朵花”并解答问题。

第13题提供了一幅小朋友在游乐场里游玩的情境图。

图中有9个小朋友在玩滑梯,4个小朋友在玩荡船,另外还有树木、花、太阳等其他信息,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

练习时,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可以先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棵花”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提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信息窗2——领饮料

本信息窗呈现了运动会操场一角“分发饮料”的情境。

图中信息主要有:

一组领8瓶果汁,二组领7瓶果汁;一组领6瓶矿泉水,二组领8瓶矿泉水。

借助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引入“8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8”的进位加法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探究并掌握“8加几”及相应的“几加8”

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凑十法”正确计算,学会用不同解题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讲故事”活动。

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可以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

借助教材中提出的“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如“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你说我讲”中共有1个红点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问题是学习“8加几”及相应的“几加8”的进位加法。

绿点的问题是巩固“8,为系统解决问题作准备。

“8加几”和“几加8”的算法。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

”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借助摆小棒来理解“凑十法”,“还可以这样算······”的意图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8加几”。

教学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通过摆小棒、独立思考找出算法,然后同学之间再互相交流想法。

这里突出的是“凑十法”,要让学生体会这种算法的便捷性。

计算时是分大数还是分小数不作统一要求。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教材没有呈现探索过程,意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明确解决“两组一共要领多少瓶矿泉水”,先要弄清两个组备要多少,再根据有关条件列出算式,并进行口算。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明自已的口算方法,并注意交流不同的方法。

“自主练习”第1题是看图计算的题目,目的是通过形象的10个装一盒的图画,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凑十法”o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盒子可以装10个,里面已经有8个,还能装下2个,然后让学生借助图意进行计算。

第2题是看图列式计算题。

题目具有直观性。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圈出10个,再计算。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第3题是一道用“凑十法”计算的专题练习。

练习时,通过每组两个式子的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凑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4题是“8加几”的计算练习。

此练习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巩固计算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1,和就多1。

第5题是一道一图两式的题目。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道理。

第6题是一道“9加几”、“8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9”、“几加8”的对比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循环练习,进一步深化对“几加9”、“几加8”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7题是将“8加几”的计算练习与比较大小知识相结合。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说清左边式子的得数,再与右边数字相比较。

第8题是一道填方框的练习,为今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想加算减法”作铺垫。

练习时,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助学具操作来完成。

第9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此题只含有一个数量信息,另一个数量信息隐含在里面。

练习时,让学生先理解同样多指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计算解决。

在这里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隐含的信息,为以后的教学作好铺垫。

第10题是一道变式计算题目,里面蕴涵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判断选择出要买的东西,还可以补充问题来增加练习,如还可以提出问题:

“14元可以买哪两件?

17元呢?

信息窗3——投沙包比赛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正在进行“投沙包比赛”的情境。

图中主要信息有:

3个小朋友正在进行1分钟投沙包比赛,1号运动员投中了7个沙包)4个没投中;2号运动员投中了6个,5个没投中;3号运动员投中了5个,7个没投中。

借助问题“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引入对“7、6加几”以及“几加7、6”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的探索。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探究并掌握“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7、6”的口算方法,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和问题7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叙述。

最后借助信息窗中提出的“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如“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3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为系统解决问题作准备。

“你说我讲”中共有1个红点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问题探索“7加几”的口算方法。

绿点问题探索“6加几”的口算方法。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

“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教材中呈现了“凑十法”和“还可以这样算……”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学时,先让学生弄清求一共投了多少个,就是求投中的个数与未投中个数的和,列式为“7+4”。

列出算式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凑十法”独立进行口算,然后进行计算方法的交流。

交流时,可以指导学生简化对计算过程的表述,促进思维的简化和计算方法的内化。

教学时,还可以补充几道“7加几”的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2号运动员共投了多少个?

”教材没有呈现规律探索过程,意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从情境窗中选择信息,独立地列出算式并自主选择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是怎样列示、怎样计算的。

“自主练习”第1题是看图列式计算题。

题目具有直观性。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计算。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第2题是用一道用“凑十法”计算的专题练习。

练习时,通过每组两个式子的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凑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3题是一道看图计算题。

练习时,可以指导学生先独立填写算式,然后借助直观图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进一步强化对算理的理解。

第4题是“7加几”、“6加几”的计算练习。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交流方法。

第5题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教师可以今夕适当补充,做成口算卡片,采取“快速抢答”、“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以逐步达到口算正确,迅速的要求。

第6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算式。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大部分学生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补充。

尽量把算式写全。

为了扩大练习量,可以灵活增加写得数是其他数的算式或“9、8、6加几”的算式:

要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整理算式,二是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大数”的计算方法。

第7题是趣味计算练习,练习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第8题提供了一幅学生课间活动的游戏图,图中有7个小朋友丢手绢,有7个小朋友在捉迷藏,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9题是一道填方框的练习,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作铺垫,前面学生对此种类型已做了训练,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

第10题是一道用表格呈现信息的实际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先读懂表格,然后独立解决。

第11题提供了一幅两队少先队员进行郊游活动的情境图。

图中还有两位老人在池塘边钓鱼,池塘里有荷花和小鸭子。

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两队少先队员有多少人”,“小鸭一共有多少只”,“荷花一共有多少朵”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补充,互相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