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53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docx

中学生自改作文指导

稳妥扎实深化作文课改

注重实效着眼素养提高

一、《语文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要他有勇气,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别人扶,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我们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

强调这一点,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为应试而作文的局面要迅速改变。

《语文标准》还注重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对作文修改,都有一些常规要求。

应该指导学生遵照要求不间断地进行训练,直至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

需要下大力培养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1.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习惯。

2.审题构思,拟编提纲的习惯。

3.选材表达,创新求异的习惯。

4.自我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

5.整洁美观,认真书写的习惯。

6.写完之后朗读、审阅、修订的习惯。

7.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动笔之前写个提纲,这是一种好习惯。

编写提纲是练习章法、训练思路的有效方法。

章法不是指特意做出个日记体、小标题体、话剧体等翻新的形式,而是作文的基本方法。

广义的起承转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议论文最起码的章法。

说明文,写事情的发展变化,用时间顺序;写事理,用逻辑顺序,是说明文的一般章法。

构思一件事情,其中蕴含某种主旨,含而不露,娓娓道来,看似旁顾左右而言他,实则步步不离中心,结尾水到渠成,点明主旨,这是记叙文常用的章法。

选一小、巧、新的角度切入,小中见大,大题小作;由某一具体事例说起,引出观点,议论开去;展示横截面,特写镜头,红线穿珠┅┅这些都是常用的章法。

《紫藤萝瀑布》“借景抒情”,学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写景状物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

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景物的全局和各个局部都要认真、仔细观察,这是写好景物的基础;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点睛之笔,文章才有灵性。

写完了,从头至尾好好看看,审核审核,修订修订,这也是一种好习惯。

写完了,站在读者的角度把自己的文章朗读朗读,看是不是上口,听着是不是顺耳。

如果有问题,再修订修订,改一改,也是一种好习惯。

养成写笔记的习惯。

积累材料注意:

不要舍近求远;不要舍小求大;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浅尝辄止。

凡是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是不管用的,一句老话,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

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

(二)、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1.“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叶圣陶《作文论》)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写实实在在的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才有话可说,才有情可抒,才能具体、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当然,在写实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延伸展开式的合理大胆的虚构。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没用,应该去寻它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

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性情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做真诚的人,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写假大空的陈词滥调,不无病呻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在语言运用、篇章结构、表达方式和技巧上精雕细琢,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最佳的写作水平展示出来。

由于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

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整个社会的震惊和批评。

作文说假话,在古代是不足为怪的。

我国古代训练写八股文,就要求不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

这种八股文是假大空的鼻祖。

封建社会的这种作文训练,所培养的只是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而现在,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就会重蹈封建八股教育之覆辙,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

强调写真情实感,极有利于克服学生中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

说得重一点,这种毛病不是一个作文的问题,而实质上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扭曲,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在作文中说的是真话就行,还应该有正确的引导。

据报纸介绍,某年某县初一学生统考,作文题目是“20年后的我”。

近两千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以及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这些学生确实说了心里话,这些话过去人们是羞于启齿的,现在他们公然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

对于这样的心里话,必须注意正确引导。

这个例子生动地警戒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

有人过于强调写作要完全按着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如实的反映,却忽视了“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没有个人的主观感受就谈不上写作的个性化;也有人片面强调写作就是自我表现,事实上切断了自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两种倾向都有其片面性。

2.《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什么叫“有创意”?

“有创意”就是有新意,不落俗套;就是有个性,不止于一般化。

要做到有创意,就必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能捕捉事物的特征;就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

提出“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求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

3.《语文标准》还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

造成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

鲁迅先生说: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

每有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爱因斯坦就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也就炼不出高质量的合金。

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存。

这些记忆表象是想象的材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许多贵重的金属作为原料一样。

(三)、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标准》依然强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到了初中阶段,根据文体特点也提出了一些写作要求:

写记叙文,作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作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一向重视实用,忽略自我表现、发展个性。

有些同志再三强调作文要切合实用,培养书面语言的交际能力,对“北海之夜”、“雨后”等抒发主观感受的作文题目,很不赞成。

现在,《语文标准》根据国际上作文教学发展个性与适应实际需要并重的大趋势,提出我国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这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继承重视实用的传统,继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也是必要的。

《语文标准》力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它们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四)、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较差,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

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如陈望道、叶圣陶,认为应该并重。

梁启超则认为,在所有作文能力培养的环节之中,整理思想、组织构造文章、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开“以思维为中心”的先河。

而朱光潜的看法与梁启超一拍即合,他说:

“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

”“就我自己的经验说,我作文常修改,每次修改,都发现话没说清楚时,原因都在思想混乱。

把思想条理弄清楚了,话自然会清楚。

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上,美国教育家与我国的语文教育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美国教育家海伯说:

“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

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纽约大学坤思学院的唐纳德·姆奎德和罗伯特·爱特温在《写作中的思考》一书中说:

“过去大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准备活动,而写作是一种外在的语言表达,这是不错的。

但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这就涉及思维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的问题了。

在整个写作过程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进行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威廉·韦思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说:

“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思想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

二、关于作文批改的十一个问题

(一)关于“精批细改”

“精”“细”不是从数量上说的,而是从质量上说的。

解决问题,对学生却有帮助的批改就是“精批细改”,不在于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写的字数多少。

草率马虎,信守拈来,随便抓几个错字改一改,随便批上一句不痛不痒的评语,诸如“通顺”“中心明确”“中心意思很好”之类,这自然不是“精批细改”;为批改而批改,吹毛求疵,繁琐支离,红字连篇,学生看不明白,这样的批改,教师苦则苦矣,“细”则未必,“精”尤其谈不到。

只有针对作文里重要的优点、缺点、错误,切中肯綮,要言不繁,富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的批改,才是“精批细改”。

批什么?

第一,作文里有突出的优点,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觉去巩固和进一步发扬的,或是有严重的缺点(包括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必须让学生认识清楚,自觉去纠正的。

第二,全文在结构组织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前后不连贯,结构混乱,自相矛盾等等。

这种问题是重要的,不能放过;但不能由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重作,只能批出来,要他自己去考虑,去修改。

第三,重要的修改,而学生可能意会不出修改的道理的,要用旁批说明。

改什么?

“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改的是写在纸上的稿子,实际上是审核并修订所想的东西,使它尽可能切合(实际)与当前的需要。

正确与否是首先要审核的。

此外有什么不必说的,有什么没有说明白的,有无换个说法更恰当的,有无让人家看了会发生误会的,等等,也是需要审核之点。

改,就要把错的改正,不好的改好。

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确是错的才改,确是很不好的才改。

可此可彼的,宁可不改。

“辞达而已矣”。

定尺度,不要不切实际地高,运用既定尺度,则应当严格,严肃,一丝不苟。

有关基本功方面的,宜于从严,错字连篇,文理不通,语无伦次的现象,不能容许;有关方法技巧方面的,宜于从宽。

第二,拿起一篇作文,得先通读一遍,对它有个看法,然后再动手改。

问题比较少的作文可以通篇细改,问题比较多的可以通篇粗改,局部细改,就是说,某一两段逐字逐句地修改,别的段落就只大致通顺一下,不细改;问题太多的甚至可以只改一段,其余各段都不改,至多用旁批指一指重要的问题。

局部细改,学生可以把这一段的修改情形仔细看一看,揣摩揣摩;问题多而通篇细改,势必红字满纸而面目全非,学生想揣摩揣摩也无从下手。

(二)、教师精批细改的弊端

1.叶圣陶认为精批细改“徒劳无功”。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1978年3月)

叶圣陶说:

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

徒劳无功。

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有的坦率地说,有的隐约地说,直到最近,还听见十几位教师对我坦率地说。

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

改作文不知道始于何朝何代,想来很古了吧。

从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而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当然没有统计过。

我想自古以来肯定作文必得由教师改,大概有个作为前提的设想在,那就是教师费心费力地改,学生必然能完全理解,而且全部能转化为作文的实际能力。

这样的设想,如今在四五十人的班级里实在是难以实现的。

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本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

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

假如学生不完全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

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教师办得到吗?

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

再说,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越好,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中小学的作文每学期不过五六次,有些学校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加起来也不过十次光景。

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实在太重了。

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

2.教师方面:

我国不少地区现在还是大班额,一个班一般是四、五十人,多的甚至六、七十人。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全部精批细改,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上,没有时间去读大学问家的文章,没精力去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怎么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又何以教好学生?

3.学生方面:

教师的精批细改对学生的发展突现出这样几个弊端:

第一、它忽视了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在修改作文中的主体地位,重结果而轻过程;第二、容易淡化学生的责任心,滋生学生懒惰、盲从、依赖的坏习惯;第三、反馈周期长,一般要两个星期才能有一次反馈,使调整严重滞后;第四、它背离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修改的要求

一是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

第一学段只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进而要求“积累习作素材”。

三是有具体写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这主要体现在第四学段的要求中: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写作教学时特别强调写作过程,强调写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不仅要注意考虑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四)批改方式

1.教师面批。

学生完成作文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自己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

面批,就是把学生叫到面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提出修改的建议,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这样,学生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是有效。

可以采取轮换的方式进行,有条件的也可以发动家长进行指导,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面授的机会。

2.择优集体批改。

具体作法是:

教师先浏览一部分作文,了解此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然后选择一篇写得好而又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体批改。

这种批改形式又有两种:

⑴把作文抄写在能让全班学生看清楚的材料上,悬挂在合适的位置,让学生阅读、讨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师执笔,按大家的意见修改。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

①可以面向全班做较精细批改,学生收获大;②便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展思维的训练;③便于教师引导,易于集中正确意见;④能看、能想、能说、能听,多种官能并用,特别是视觉效果好;⑤还可以为学生自改做出示范。

不足之处是:

①不能人人动手;②无法检查每个学生的修改能力;③修改意见不好保存。

⑵把准备择优批改的作文印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先自改,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再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

这种方法能弥补上面方法的不足,且利于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不足之处是:

①修改意见不好显示;②视觉效果差;③意见往往比较分散。

3.小组批改。

组织方法是:

几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该组作文。

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

评语内容分“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

“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性内容,如主题正确否、层次清楚否、语言通顺否、书写整洁否等。

“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

如写叙事记叙文,就要求写上:

①在叙事中是否突出了事件的具体过程,并通过细节描写强化了主题;②叙事的要素是否清楚,剪裁合理否;③写一件事的,是否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是否清楚;④写几件事的,组织材料是否围绕中心。

等等。

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

有时,还要填写"作文批改报告单"。

报告单内容有下列几项:

①作文题目;②批改小组人员;③共同的优缺点;④值得老师表扬的地方;⑤值得大家引以为戒的问题;⑥典型的错字、病句。

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单内容检查自改情况并讲评。

4.同学互改。

方法步骤大致同上,只是把四人改为两人。

这样组织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是同桌、前后桌,也可以自由结合;时间也更好安排,可在课上,可在课下,一般也不用填写报告单。

为了多听取别人意见,还可多找几个人互改。

互相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

修改同学的作文,等于是在给自己照镜子。

寻找他人的不足,就是在提高自己。

可经常组织学生同桌互改、小组内互改、自由结对子互改。

这样互帮互助、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5.自我修改。

自我修改,这是一种更带根本性的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明确提出了要修改自己作文的要求。

自改是学生修改作文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学生终生受用。

在学生通过上述方法的训练,积累了一定的修改技能以后,可组织学生自己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找出毛病,再进行修改。

它一般是在教师先看了一部分作文,掌握了共同的优缺点,又进行讲评之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假如本学期第三次作文,当你收上来浏览了一定数量后,发现这次作文主要问题有二:

一是假,一是俗。

讲评之后,让学生自我批改,具体任务有二:

①画出你文中做假的地方,换成真实的内容。

②自我评价:

你的文章选材俗不俗?

如果俗,请改为不俗的内容。

再收上来检查,质量可能明显提高,自我修改之后,还要写"后记"。

"后记"包括:

①优点及其原因,②缺点及其原因,③修改方法。

还有一种自我修改,是在学生打好稿之后,自己反复斟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提倡的,这里不再赘述。

无论运用何种批改方法,都应该在多读中进行。

批改时要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和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

以上各种自改方法还可以结合使用,如集体批改之后辅之以二人互改或自我修改,小组批改结合评比竞赛,等等。

有人可能会担心学生自改的效果。

这是不必要的。

只要组织得好,学生自改在以下几方面往往比老师改要好:

①态度比老师认真,批改的精细程度往往超过老师,因而比老师改有更大的收获。

②全是面批面改,而面批面改比背靠背改效果好得多。

这是老师改所无法普遍做到的。

③培养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这也是老师改所无法代替的。

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流程:

教师示范→师生共改→同学互改→学生自改

6.作文评改记录卡

姓名

文题

体裁

书写

评分

评改者

题目

中心

思路

优美语句赏析

病句诊治

一些建议

作者反馈

(五)“批”与“改”的顺序

为了使修改有明显的重点,能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对学生多些帮助,应当“先批后改”。

先批,可明确地抓住所批作文的特点,下笔修改就会心中有数,这比眉毛胡子一把抓地改了一通之后再想批语的办法要好得多。

有两种作文特别适宜于发还自改,改后再交。

一种是写得潦草马虎,不太用心的作文,卷面很乱,有许多不当有的错别字,不当有的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

这种作文不能接受,指出主要问题后,要发还自改。

一种是写得好的作文,文字清通,没有什么错误,并且有一定的意境,只是发挥得不畅,或者还有某些缺点。

提出修改意见后发还自改,可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启发,受到更多的磨炼,因而提高进步得更快。

对于基础好、喜欢作文的学生,这比替他修改更能满足他的需要。

(六)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过程中应着眼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完善主旨:

明确对象和目的,中心明确,观点前后一致。

将错的改正,消极的改积极,肤浅的改深刻。

丰富材料:

紧扣中心,能自圆其说,信息和细节与主题有关。

将散乱的改集中,失实的改详实,空洞的改具体等等,使材料能充分表现主题思想。

调整结构:

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

将零乱的改有序,不衔接的改连贯,详略不当的改轻重得体等等

润色语言:

简洁得体,句子富有变化,运用想象和联想,表达方式恰当。

将残缺的改完整,含糊的改明白,冗长的改精练,错漏的字句逐一订正补充等等。

检查文字及文面:

书写整洁端正,行款合乎规范,标点符号正确。

创意:

感情真实,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有个性特征,表达有创意。

(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

(七)作文修改的重点及操作顺序

首先要求作文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要求内容安排得好,有条理,有层次,不颠倒错乱,有逻辑性。

然后是词句问题,要求用词恰当,句子通顺而不呆板。

最后看有无错别字,以及书写是否清楚端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