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28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认识一本书.docx

如何认识一本书

如何认识一本书

——本文由牍客·36研学营整理编辑,转载请自便,版权无所谓

1、书的结构

1)护封

又叫外包封护书纸,是套加在封面外的另一张外封面。

护封的作用是保护封面并帮助销售。

它是读者的介绍人,它使读者注意它,靠近它,向读者介绍这本书的精神和内容,并鼓励读者购买这本书。

2)书顶

一本书上侧切齐的那部分。

3)书根

一本书下侧切齐的那部分。

4)腰封

包裹于封面外的一条纸带,其长度与封面相同,高度一般不及封面的三分之一。

腰封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图书的宣传信息,以弥补封面空间的不足。

腰封像一条腰带,包于一本书的腰间,故名。

5)封面(又称封一、前封面、封皮)

是对订联成册后的书芯在其外面包粘上外衣的称呼。

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

6)封里(又称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页。

一般是空白页,因为封面的纸质比正文光洁厚实,所以有些图书常利用它来印插图。

薄本书也可用它印前言或目录等。

7)底封(又称封三、里底封)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页。

一般为空白页,有的读物也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

8)封底(又称封四)

印统一书号、定价、条码等,以便于发行者、读者了解售价,有时也将内容提要、版权印在上面。

期刊一般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

9)书脊

又称封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

一般3个印张以上的图书,其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在书架上查找。

厚本书还可以进行装饰设计。

10)衬页:

在封面和扉页之间及在封底和正文之间的空白页。

在前面的叫前衬,后面的叫后衬。

前后有两张连接的衬页,叫连环衬(简称环衬)。

衬页一般比正文用纸要好些。

11)环衬

是连接书芯和封皮的衬纸。

无论打开正反面封面,总有一张连接封面和内页的版面,叫做环衬,目的在于保持封面和书芯的牢固不脱离。

精装书的环衬设计非常讲究。

通常环衬的设计采用抽象的肌理效果、插图、图案,也有用照片表现,其风格内容与书装整体保持一致。

12)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

是指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

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等。

扉页的作用首先是补充书名、著作权人、出版者等项目,其次是装饰图书增加美感。

13)版权页:

版权页是指版本的记录页。

版权页中,按有关规定记录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发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数、开本、印张、字数、出版年月、定价、书号等项目。

图书版权页一般印在扉页背页的下端。

版权页主要供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常附印于书刊的正文前后

14)篇章页(又称隔页):

篇章页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编或章名称的一面单页。

篇章页只能利用单页码、双页码多为空白。

篇章页插在双码之后,一般作暗码计算或不计页码。

篇章页有时用带色的纸印刷来显示区别。

15)插页

指夹印在正文中又和正文文字不相连贯的一张单独的书页,往往用较好的纸印刷,内容多与正文有关的艺术插图、表格等。

比较讲究的书在正文前,有时有作者的照片、手迹,以及作者或某人的题字等。

插页一般不计入页码,如计入,应是暗码。

16)书芯

是指将折好的书帖(或单页)按顺序装订成册,书芯也称毛书,即不包封面的光本书。

17)勒口(折口)

是指面封和底封在翻口处向里折转的延长部分(前者称“前勒口”,后者称“后勒口”),其宽度一般不少于30毫米。

主要作用有:

张贴作者信息,保护书芯,美观,防止封面、封底卷曲。

18)订口

在书脊处靠装订的一边,指装订处到版心之间的空白部分。

19)翻口

又称书口,翻书时手触碰的部分,即一本书右侧切齐的那部分。

2、书号ISBN

ISBN即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它是国际通用的图书或独立的出版物(除定期出版的期刊)代码。

一个国际标准书号只有一个或一份相应的出版物与之对应。

(扩展)

ISO于1972年颁布了ISBN国际标准,并在西柏林普鲁士图书馆设立了实施该标准的管理机构——国际ISBN中心。

现在,采用ISBN编码系统的出版物有:

图书、小册子、缩微出版物、盲文印刷品等。

2007年1月1日前,ISBN由10位数字组成,分四个部分:

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

2007年1月1日起,实行新版ISBN,新版ISBN由长度不同的5段共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段之间以短线隔开,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志符,如“ISBN978-7-5155-0073-7”。

“978”:

为EAN.UCC前缀,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的产品标识码。

“7”:

为组区号,“7”就代表中国的组区号。

“5155-0073”为出版者号(出版社编号,一般2~7位)和出版序号(出版数量,一般1~6位),共8位。

最后一位为校验码。

如何才能获得ISBN(书号)?

出版作品时,在完成所有步骤,通过最终的出版审核之后,由出版社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ISBN(书号)。

如何辨别书号真伪?

通常只要是正规出版的图书出版物都有书号,可以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询。

3、编目

编目就是编制图书目录,包括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分类目录等等,供管理和检索使用。

以前,人们采用手工进行,现在,图书馆如果实现了用计算机管理,编目就是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件在计算机中进行。

4、MARC

机读目录,即Machine-ReadableCatalogue,也称机器可读目录,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

它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格式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的目录形式。

在图书行业,MARC就是用于建立图书、期刊编目数据库的标准格式,而MARC数据正是基于这种格式加工的书目数据。

5、CIP

CIP(CataloguingInPublication)图书在版编目,是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它需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T3792.2-198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T3860-1995)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对图书进行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

CIP数据是由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中心统一发放的数据,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内容和选取规则及印刷格式,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等,通常印刷在图书主书名页背面或版权页上方。

6、CN

CN(SerialNumbering),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以GB2659—86所规定的中国国别代码“CN”为识别标志,由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以斜线“/”分隔。

7、排版部分

1)序、前言:

由作者或他人附记在正文前的文章,用来说明写作意图、写作经过及资料来源等,或对本书内容加以评价的文字。

2)目录:

书刊中章、节标题的记录,起到主题索引的作用,便于读者查找。

目录一般放在书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张所限,常将目录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

3)正文:

图书的主体部分,又称“本文”。

一般都分篇、章、节、段等。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对正文中的篇、章、节、段等层次的划分是否适合,内容与标题是否吻合,标题与目录所列是否一致,应充分注意。

4)版式:

版式是指书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标题的字体、字号、版心大小、通栏、双栏、每页的行数、每行字数、行距及表格、图片的排版位置等。

5)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书页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节标题、正文以及图、表、公式等。

6)破栏

破栏又称跨栏。

报刊杂志大多是用分栏排的,这种在一栏之内排不下的图或表延伸到另一栏去而占多栏的排法称为破栏排。

7)天头:

天头是指每面书页的上端空白处。

8)地脚:

地脚是指每面书页的下端空白处。

9)书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

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

一般用于检索篇章。

书眉一般和页码在同一行上,但并不强求统一,可以天头地脚分开排列,如书名和章名排在天头上,页码可排在地脚上。

一般单页书眉排章名,双页书眉排书名。

书眉可以起到便于翻阅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装饰版面的作用。

书眉一般用小字排版,另面起排的篇(隔页)和空白面一般不排书眉。

10)暗页码:

又称暗码是指不排页码而又占页码的书页。

一般用于超版心的插图、插表、空白页或隔页等。

但注意,书籍中的空白页也是占页码的。

 

11)另页起:

另页起是指一篇文章从单码起排(如论文集)。

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单页码结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页起,就必须在上一篇文章的后留出一个双码的空白面,即放一个空码,每篇文章要求另页起的排法,多用于单印本印刷。

12)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从单、双码开始起排,但必须另起一面,不能与上篇文章接排。

13)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注解和说明。

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内,表注的行长一般不要超过表的长度。

14)图注:

图注是指插图的注解和说明。

一般排在图题下面,少数排在图题之上。

图注的行长一般不应超过图的长度。

15)背题:

背题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并且其后无正文相随的标题。

排印规范中禁止背题出现,当出现背题时应设法避免。

解决的办法是在本页内加行、缩行或留下尾空而将标题移到下页。

16)后记:

由作者或他人附记在正文后的文章,用以说明出版经过,资料来源等,有的是读后感。

17)附录:

附加于正文后面的有关文章、文件、图表、资料等。

一般用小于正文的定号排印。

8、开本

表示书页幅面大小,是以印刷用纸的全张幅面为计算单位,裁切成多少小张,就称作多少开本。

如一个全张纸经过四次对折后幅面为全张的1/16,这样幅面大小的开本就称16开本。

五次对折称32开本。

简单来说,A4是办公用纸的打印尺寸,为210*297。

16开是印刷用的裁切尺寸,为210*285。

以A4纸为参照,A4比16开略大。

32开与A5大小相等,是A4纸的一半。

(扩展)

同样的开数,不同规格的纸张,开本尺寸也不同。

一般称787mm×1092mm纸张的开本为小开本,而称850mm×1168mm纸张的开本为大开本,880mm×1230mm纸张的开本为特大开本。

大型本:

12开以上的开本。

适用于图表较多,篇幅较大的厚部头著或期刊印刷;

中型本:

16-32开的所有开本。

属于一般开本,适用范围较广,各类书籍印刷均可应用;

小型本:

适用于手册、工具书、通俗读物或短片文献,如46、60、50开等。

平时常见的图书均为16开以下的,因为只有不超过16开的书才方便读者阅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印刷厂的技术条件不同,常有略大、略小的现象。

同一开本,由于纸张和印刷装订条件的不同,会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如方长开本、正偏开本、横竖开本等。

责任编辑会根据稿件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

常用全张印刷用纸的幅面

850mm×1168mm(A型)787mm×1092mm(B型)

880mm×1230mm787mm×960mm,

9、印张

印刷用纸的计量单位。

具体指印刷一本书所需要的全开纸的张数。

一全开纸有两个印刷面即正、反面。

规定以一全开纸的一个印刷面为一印张,一全开纸两面印刷后就是二个印张,所以两个印张才算一个全张。

一令纸是五百张,即一千印张。

印张的计算方法:

页数除以开数;

栗子:

一个32开本的书,有320个页码,那它的印张数=320/32=10。

(扩展)

印张都是针对书籍来讲的,如果页数和开本不是整数倍,就会根据需要拼成4开或者8开等,相应的就会出现如8.5印张或者15.25、21.125印张等数值来。

若印张数计算中出现小数,在印数比较少(如仅千册时),一般要根据“使不足一个印张的零页呈双数(占四个页码)状态”的原则而向上进位,以便于印刷、装订。

16开进到0.25、0.5、0.75;32开进到0.125、0.25、0.375、0.5、0.625等。

单面印刷的情况在书籍印刷中非常少见,有些材料全是单面的,一般页数很少,没有印张的说法

总面数的概念,凡是用纸与正文相同、可与正文部分合在一起印刷的前言、目录、索引、附录、后记等,其所占面数都要计入总面数;

10、版面字数(字数)

版面字数是一种计算新闻出版物排字数量的方法。

版面字数计算方法如下:

总字数=每面行数×每行字数×总面数

(扩展)

(1)除环衬等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等,不论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的空白也计算版面字数。

(2)书眉(或中缝)、单排的页码、边码也按正文行数,一并计算字数。

(3)目录、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版面计算字数。

(4)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按该面正文字数15%计算;超过半面,则该面按注文的满面计算字数,用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字,随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5)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除空白面不计以外,每面按正文版面字数的50%计算;版权页、勒口(有文字的)按正文的一个版面计算字数。

(6)凡旁边串排正文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字数的50%计算,表格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7)凡有文字说明的画册、摄影集、乐谱,一律按正文的版面字数全额计算;无文字说明的,按正文版面的30%计算字数。

(8)外文版图书,少数民族文字版图书的版面字数,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30%计算。

11、版次

第一次出版的叫“第一版”,如内容经过重大修改后重排的叫“第二版”。

12、印次

指每一版印刷的次数。

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计算起,每重印一次即累计标明。

如为第二版,印次仍从第一版算起。

13、印数

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累计计算的印刷册数。

一种书有不同开本或装帧的,应分别累计。

14、图书形态

1)平装书

最常见的图书形态,订口处用热熔胶粘到一起,封面直接与封面粘贴在一起,上下右三侧用三面刀切下,成书。

2)带勒口平装书

封面勒口处需要压线折叠,与平装书的唯一区别是带勒口,封面更牢固。

3)精装书

一般指硬壳封面的图书,硬壳的厚度一般为2—3mm,包裹硬纸壳的材料一般为布面、皮料或纸张,分别称为布面精装、皮面精装,纸面精装。

还有一些精装书只在书脊处用布,其余用纸,成为布脊纸面精装。

精装书通常缝有富弹性的书脊,使书本翻开时也能平贴桌面,现今书脊则多采黏合制取代传统的缝制。

精装书大多以无酸纸印制,且比平装书耐用、久存,但成本较高、价格较昂贵。

精装书普遍附有精美护封

4)圆脊精装

圆脊精装的书脊是弧形,外观更和谐,需要的工艺流程也更多。

5)方脊精装

方脊精装的书脊是直上直下的,没有任何弧度,翻口处的内页是整齐的。

6)精装书特有术语:

1.飘带

精装书中粘贴进订口处的一条彩色布带,其作用类似于书签,又称为书签带。

2.堵头布

粘贴在书芯与封面之间空隙处的布条,其作用是使书芯订口处更加美观。

3.飘口

精装书封面一般会超出书芯两三毫米,这样即使被挤压也伤不到书芯。

这一小条超出书芯的部分即是飘口,主要起保护书芯作用

7)裸脊

有些平装书为了能180度的翻开内文,书芯处用了锁线装,书脊处则直接裸露在外,这种形式叫裸脊。

15、图书装订工艺

1)烫金/烫银

烫金是通用叫法,学名叫做热压转移印刷(热移印),或叫烫印电化铝,即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手段,将金属质感的薄膜烫压到材料表面的工艺。

根据烫金薄膜的颜色,常用的称呼还有烫银、烫红金、烫黑金等。

相对的还有个冷移印。

2)印金/印银

用金/银色油墨进行专色印刷。

印金和烫金是完全不同的工艺,印金是通过常规印刷的手段来完成的。

3)烫漆片

与烫金工艺类似。

不同的是漆片材料具有油漆的质感,反光效果比烫金要弱

4)覆膜

又称“过塑”“裱胶”“贴膜”等,是指以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覆贴到印刷品表面,增强其韧性、耐磨度和光泽度。

覆膜分为光膜和哑膜,两者的区别类似于手机膜的亮膜和哑膜,光膜的光泽度更高,哑膜的质感更好。

覆膜常用于韧性不太好的铜版纸。

不环保。

5)UV上光

紫外线上光,俗称“过油”,是封面印制的一种工艺。

指在印好的书籍封面上覆盖一种特殊的UV油,需要靠紫外线照射才能干燥固化油墨。

上光的部分光滑明亮,非常引人注目,可媲美覆膜,但较脆易出现裂纹。

6)击凸(起鼓)

通过模具将纸张的一定区域进行处理,使其略高于纸张表面,起鼓后的区域用手摸上去有明显的凸起感。

起鼓和UV搭配使用,可产生特殊的光影效果。

7)压凹

与起鼓相对应,压凹是通过模具在纸上进行压制,使纸张上出现凹下去的图形。

压凹的线条一般比较细,有精致镂刻的感觉。

8)压纹

学名为压印。

在纸张上压上纹理,增加纸张的艺术性。

一般是压在没有纹理的特种纸上,压完之后再进行印刷和后期工艺处理。

9)模切

通过刀模将印刷品切割成各种形状的工艺。

10)滚边

将图书的书顶、书根、书口三面也刷上颜色的工艺。

一般情况下这三面都是留白的,滚边可以产生精致感,增强图书的艺术效果。

11)倒角

即将图书的方角裁成圆角的工艺,圆角图书给人圆润与和谐的感觉。

12)过油

在纸张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油,以增加纸张的光泽度和耐磨度。

过油也可以分为光油和哑油,一般指光油。

13)书籍装订方法

1.胶装

通过在书背刷胶的方式将书贴粘到一起的装订方式。

常见的平装书一般都是胶装,从图书书脊的顶部和底部可以看出刷胶的痕迹。

但是,也有一种pur胶装被称为无线精装,这种胶装是通过厚度非常薄,但粘度非常高的胶水,将切开的单页纸粘贴到一起的胶装方式。

这种胶装方式中的胶非常软,图书可以自然展开,效果甚至胜于锁线精装。

2.锁线装

用锁线机将书芯各贴“缝制”到一起的装订方式。

锁线装常用于精装书,因为每一贴之间是通过柔软的线连接在一起的,即使书很厚,也可以轻松翻开。

3.柔背装

书背用皮、布等柔性材料,图书展开时书背可以向外折叠起来。

柔背装的书一般可以自然平铺。

4.硬背装

硬背装的书脊采用了比较硬的材料,图书打开时书脊上下移动的空间非常小,几乎和书芯紧贴在一起。

5.腔背装

腔背装图书的书脊一般采用厚纸或薄纸板,图书打开时书脊会向下突起,书芯会向上凸起,书脊和书芯之间会形成一个空腔。

6.贴(手)

图书装订时,书芯的一个装订单元即为一帖。

一帖可以是折叠好的一个印张,也可以是半个印张。

如果一本书有插页,即使只插入两页纸,但装订时属于一个独立单元,故也是独立的一帖。

“帖”又俗称为“手”,或称“×代活儿”。

比如:

这本书一共6代活儿,即这本书一共6贴。

7.折页

将印刷完的大张纸按照一定方式折叠出成品大小的书帖的过程即折页。

8.铜版纸

是由原纸经涂白色涂料加工的印刷用纸,一般作为封面用纸、印刷书籍的插图、封面等,有单面铜版纸、双面铜版纸之分。

图书出版的封面用纸一般是250g双面铜版纸。

16、权酬

1)总发行权

  出版物的总发行权通常称为图书一级批发权,即总批发、总经销权,是指图书印制完成后统一由某个出版单位或发行单位承担其发行的总责,而批发权则被称为“二级批发权”,是指发行单位从一级批发单位处取得某个地区的图书发行权。

以往,只有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出版物发行公司有权申请这一权利,以至于全国只有新华书店和邮政发行系统少数几家单位才拥有此项权力。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2004修订)》取消了对企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是否取得总发行权,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资本实力与内在素质。

2)著作权人

指作品的著作权所有者,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著作权人一般是作品的作者和署名者,但也可能不是。

如果著作权已转让给其他人或已经继承给其他人,则著作权人和作者就是分离的。

3)专有出版权

指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版者拥有该作品的独家出版权,其他任何出版单位不能再出版该作品。

大部分出版合同中都会约定“专有出版权”,但也有作者不授予出版者“专有出版权”,编辑审核合同时应特别注意。

4)字数稿酬

按字数计算稿酬的方式。

字数可以按纯字数算,也可按图书出版时的版面字数算,一般计算单位是元/千字。

根据《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原创作品的稿酬标准为80—300元/千字,改编、汇编、翻译作品的稿酬标准分别为:

20—100元/千字、10—20元/千字、50—200元/千字。

字数稿酬一般与印数和发行数量无关,只与字数相关。

5)印数稿酬。

以印数为计算基础的计酬方式。

一般是先给作者一个基础稿酬,以后每印刷一千册,就支付作者一定金额的稿酬。

这种计酬方式现在已经很少用。

6)版税稿酬。

指用“图书定价×印数×版税率”或“图书定价×销售数×版税率”的方式计算稿酬。

具体用印数还是用销售数计算版税,应在出版合同中约定好。

如:

一本书定价50.00元,印刷了10000册,版税为8%,合同约定按印数计算版税,则出版社应支付作者:

50×10000×8%=40000元。

版税稿酬是一种完全按销售分成支付作者稿费的方式,销量和作者稿费直接挂钩,有利于提高作者的积极性。

根据《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原创作品的版税率3%—10%,演绎作品的版税率为1%—7%。

7)版税

又称版权使用费,是知识产权的原创人或版权持有人对其他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人所收取的金钱利益。

版税的标准和支付办法需要由作品版权的所有者与出版者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确定下来。

虽说版税不是一种税收,但在多数的国家,此项收入都要支付税赋的,在我国,一般在10%~20%之间。

8)版税率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际上,均无统一标准。

版税率的确定,一般要考虑作者的知名度,作品的种类、质量和印数,潜在的市场需求以及所授权利的专有程度等因素,由作者、版权所有者或其代理人与出版版社通过谈判协商确定。

版税率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一般是6%~10%。

18、中图分类法(中国法)

中图法即《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简称,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此种分类。

中图法首先将知识门类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个基本部类,然后在五个基本部类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为22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