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228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备课.docx

《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备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备课.docx

电子备课

作文审题训练:

新材料作文1

训练目标:

1.新材料作文的认识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训练过程:

课前活动:

作文素材交流

一、材料呈现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探讨交流

1.研习上面两则材料及要求。

2.独立审题。

3.小组内小范围交流。

4.全面交流。

三、质疑点拨

1.学生就审题中产生的分歧进行质疑。

2.教师点拨

第一则材料:

阅读漫画材料,首先要注意两类人:

一类是天上飞的两个获得“高考加分”的考生,另一类是地上跑的两个大汗淋漓的考生。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类人的命运和待遇截然不同。

接着,我们通过追问寻找答案:

同样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观察漫画不难发现,两位考生获得加分腾空而起,靠的是权力和金钱。

至此,漫画的寓意已经非常明显:

从表面上看,这幅漫画反映了高考加分的不公平现象;深层剖析,它反映的是权力腐败和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实。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遏制权力腐败。

(2)维护公平正义。

(3)做到资源共享。

(4)加强舆论监督。

第二则材料:

材料由四幅漫画组成,漫画的主角都是同一个人,区别是人物处在不同的环境里且想法各不相同。

这四幅漫画又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三幅表示“不错”的漫画为一个整体,最后一幅漫画独立。

具体分析可知,前三幅漫画中的“一辈子活在树上”“一辈子活在坑里”“一辈子活在水里”都是人物自己的选择,是“不错”的;而最后一幅漫画中的“一辈子只能活在父母期望里”则是人物所不能接受的。

据此,可从三个角度分析立意:

①从前三幅漫画的角度看,可以写只要自己乐意,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上都会获得幸福。

②从最后一幅漫画的角度看,可以写父母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或者更深入一点去写期望和目标会压垮人这类的立意。

③也可以利用材料的对比性来综合立意: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是最痛苦的;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四、语段研习

1.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其议论的中心和层次。

根据《2016年宁夏银川中考加分政策》,凡来银川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的子女可降低一个分数段参加录取,每个分数段为10分。

说实话,这样颇具“地方特色”的中考加分,恐怕会让许多人不淡定,因为对有钱投资的企业家的“富二代”来说,他们或许占尽了加分政策的便宜。

银川相关部门出台此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鼓励企业家多来银川投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细想想,凭什么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中考政策挂钩?

中考加分,不管是政策类还是鼓励类,加分的初衷都是为了优待特定人群,弥补中招制度的某些缺陷,背后蕴含了教育公平,但在分数决定升学的事实面前,一些加分项目反而有可能为考场外的较量打开“豁口”。

加分本身没错,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这是契合教育规律的事。

深究起来,琳琅满目的加分政策的初心恰恰是为了弥补“一根分数线到底”的野蛮与不公平,也为不少特长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但是,加分政策一旦被玩坏,有比没有更叫人愤懑。

任性加分,让人不淡定。

打着教育公平的旗号,却又在教育公平上“薅羊毛”,跑偏的地方加分政策在制造舆论槽点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公平隐忧。

在代际公平的路上,五花八门的加分政策确实该清理门户了,中考加分政策“瘦身”后,“不拘一格选人才”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1)标画或概括语段的议论中心

(2)提问:

议论的层次是怎样的

2.为上面的论述语段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

参考答案:

加分不可任性

五、作业

根据第二则材料及要求,写一篇完整的800字以上作文。

作文审题训练:

新材料作文2

训练目标:

1.新材料作文的认识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训练过程:

课前活动:

作文素材交流

一、材料呈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是某老师在全班61名学生中进行的一次主题为“对父母的关注情况”的问卷调查:

第一项:

你知道父亲、母亲的生日吗?

知道父亲、母亲生日的有52人,约占全班人数的85.2%。

第二项:

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

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约占全班人数的57.4%。

第三项:

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

选择倒茶的有19人,约占全班人数的31.1%。

第四项:

你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日期吗?

有46人知道,约占全班人数的75.4%。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小时候他就喜欢争强好胜。

一次与邻居小孩放风筝,尽管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他的风筝总是比同伴的风筝飞得低。

回家后他把此事告诉养父以宣泄心中不快。

养父看出了乔布斯的不快,养父听他说完,安慰他,其中有几句话语让他一直牢记,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这几句话就是:

孩子呀,无论做什么事,你心里都应该有两个问号。

第一个问号,为什么别人不能比你更成功?

第二个问号,为什么自己会输给别人?

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思考与感受?

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探讨交流

1.研习上面两则材料及要求。

2.独立审题。

3.小组内小范围交流。

4.全面交流。

三、质疑点拨

1.学生就审题中产生的分歧进行质疑。

2.教师点拨

第一则材料:

本则材料的主体是一份调查报告。

首先要分析这份报告,要注意该报告调查的主题是“对父母的关注情况”,调查的内容是对父母生日的知晓情况、与父母打招呼、为父母做简单的事情、对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知晓情况。

对这四项内容要进行分类整理,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日期是一种形式上的关注,打招呼和为父母做简单的事情是具体的行动,结合相应的数据可知,形式内容占的比例较高,而真正的行动占的比例较低,由此可以立意为“从具体的小事入手关爱自己的父母”。

还可以用析因探果的方法继续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有的可能是学习紧张,有的可能觉得天天在一起没有必要这样,可是结合歌曲《常回家看看》和网上报道的孩子们回家只顾玩手机而老人一怒之下摔盘子的事件分析,这样做真的没必要吗?

进而又可以立意为“尽孝道没有借口”。

当然,还可以延伸立意,结合现在社会出现空巢老人的现象,呼唤对老人的关注不要停留在宣传的层面,要真正行动起来,由此立意为“关注老人需要切实的行动”。

总之,调查性材料要从调查本身入手,分析调查的结果进而明确自己的立意。

第二则材料:

主题的思考:

材料围绕两个问号的智慧展开。

(1)第一个问号,重点在别人为什么就不能比你强,比你成功。

别人当然也能,你要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承认别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别人,以自我为中心。

由此,抽取出“心态平和”“心胸开阔”等人生哲理或者“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别人”“勇于面对”等具体做法为作文的中心。

(2)第二个问号则强调对输给别人的原因的思考。

他要求我们在输给别人时,不要一味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案,由此提取出“脚踏实地”“学会反思”“改变自我”等作为作文的中心。

(3)当然,还可以从两者兼顾的角度立意。

如“放松心态,敢于竞争”“欣赏别人,提升自己”“坦承失败,勇于拼搏”等方面立意。

四、语段研习

1.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其议论的中心和层次。

近日,在微博上看到一组教父母使用微信的手绘图片,画面简洁,标注清晰,言辞中满是对父母的爱,让我们的心里暖流涌动。

这组共有8页的手绘微信使用教程出自26岁的张明之手。

张明,山东人,在北京一家美术教育机构工作。

春节期间回老家,他特意给父母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张明利用休息的时间,手绘了一个详细的微信使用教程,对于如何使用微信作了图文并茂的说明。

在手绘本上,有如何找出功能图标、如何发送表情等具体的图文说明。

张明对常用的功能用对号进行了标注并说明,“爸爸妈妈暂时先学会了打对号的功能。

在时光的轨道上,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往前赶路,却常常会忽略了身后步履蹒跚的父母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能够像张明那样停下来,为父母手绘一个微信使用的教程,教教他们,等等他们,父母与儿女的心就会越来越近。

父母在日日的操劳中渐渐变老,而曾经稚嫩的孩子却慢慢长大。

在变老与长大的角逐中,变老的一方与长大的一方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作为儿子,应该想想,自己的羽翼是如何丰满起来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在他们跟不上你的脚步和节奏的时候,等他们一下,扶他们一把,拉他们一下。

(1)标画或概括语段的议论中心

(2)提问:

议论的层次是怎样的

2.为上面的论述语段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

参考答案:

让我们永远同行

五、作业

根据第二则材料及要求,写一篇完整的800字以上作文。

 

作文审题训练:

新材料作文3

训练目标:

1.新材料作文的认识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训练过程:

课前活动:

作文素材交流

一、材料呈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来,多地街头来来往往的许多小孩子、青少年戴着“头上长草”的发卡,这种发卡一经推出即受到某类群体的喜爱,这些卡通发卡有小草、小蘑菇、玫瑰等花花草草造型,到处刮起流行旋风。

对此,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此举可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头上插草有点不吉利,许多人表示“至少我不会戴”。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在闲暇的时候,许多人的放松方式就是外出旅游,暂时放下沉重的负担,走出喧闹的都市,来到宁静悠远的小乡村或是有奇山异水的大自然中,感受着美丽的风景带给我们的舒适……其实风景并不仅仅是属于自然的,风景的内涵广泛而深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探讨交流

1.研习上面两则材料及要求。

2.独立审题。

3.小组内小范围交流。

4.全面交流。

三、质疑点拨

1.学生就审题中产生的分歧进行质疑。

2.教师点拨

第一则材料:

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题,这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充分体现公民意识、洋溢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立意角度上,可以从赞同那些喜爱的群体的角度出发,他们喜爱是有原因的,因此可以立意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喜欢就表现出来;

●以更开放、轻松的心态对待新事物;

●求变;

●张扬个性等。

可以从赞同后者的角度出发,他们不赞成此例流行也是有原因的,可以立意为:

●不盲目跟风;

●新出现的事物也要符合传统心理、传统文化。

当然也可以从各自的反面来加以立论,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第二则材料: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无疑是“风景”。

关于“风景”,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风景,即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物。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文风景,即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足以令人感动、使人的心灵受到教化的事物,比如落日余晖中老两口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挥汗如雨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的身影……我们还可以取“风景”的比喻意义或者象征意义,象征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淳朴的人情,信守承诺的美德,永不言败的信念,永不停止的追求,等等。

在这个层面上立意时,要注意与“风景”联系起来,写出能体现出这些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行为或场景。

四、语段研习

1.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其议论的中心和层次。

2016年4月3日,家住水晶城小区的业主朱先生刚扫墓回来,无意中发现小区大门外有一道大红色的标语:

“宏洲物业恭祝全体业主节日快乐!

”“清明节要扫墓、祭奠先人,怎能说快乐呢?

”朱先生满腹疑惑。

清明节挂这样的标语合适吗?

古人的清明节不仅有“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一面,还真有“快乐”的一面。

过清明最重要的习俗虽是祭祀,但还会乘着清风踏青、放风筝、吃寒食、插柳、荡秋千、蹴鞠、马球、射柳等。

人们祭祀扫墓时庄严肃穆,规规矩矩,但仪式结束后,就变得非常轻松,从对逝者的尊敬中转入对自然的亲近。

然而,自从2008年清明节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后,清明节的活动是追悼先人、寄托哀思,这成为大多数国人心中唯一的理念。

所以以后在清明节时,应该尊重他人的认知和习惯,三思而后行,避免引起尴尬和反感。

从尊重文化习俗的角度看,清明节不是一个适宜送祝福的节日。

但我们也应知道,无论是哪一个节日,发自内心的祝福快乐都是善意的。

其实,回到文化习俗上,清明节也有快乐的成分,因为祭祖扫墓仅仅是清明节的一个内容,人们在这一天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我们还有很多传统活动都与悲戚无缘,而与快乐牵连在一起。

因此,我们不必对不期而遇的清明节祝福耿耿于怀。

(1)标画或概括语段的议论中心

(2)提问:

议论的层次是怎样的

2.为上面的论述语段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

参考答案:

有感于清明节祝福

五、作业

根据第二则材料及要求,写一篇完整的800字以上作文。

 

作文审题训练:

新材料作文4

训练目标:

1.新材料作文的认识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训练过程:

课前活动:

作文素材交流

一、材料呈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来请求已8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别真伪。

仔细看完后,齐白石不禁叹了一口气:

“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

”原来,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

一天深夜,儿子发现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

“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答道:

“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认真练习,自己管住自己啊。

此后,即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还是坚持每天画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指出: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探讨交流

1.研习上面两则材料及要求。

2.独立审题。

3.小组内小范围交流。

4.全面交流。

三、质疑点拨

1.学生就审题中产生的分歧进行质疑。

2.教师点拨

第一则材料:

材料讲述的是著名画家齐白石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画作,反省自己为名誉所蒙蔽,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认真练习的故事。

凡围绕如何正确认识“自省”或“荣誉”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

可谈面对荣誉、地位要自省不足,要培养自省的品质;也可谈不为名誉所累,正确对待别人的赞誉,荣誉面前不骄傲、永远进取等。

如抛开“自省”或“荣誉”,谈学无止境、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知行统一,也属基本符合题意。

若谈从基础做起、要认真做事、管住自己、贵在坚持等,则属偏离题意。

第二则材料:

审题时,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基本含意。

该材料的意思是对世人忙碌之处敬而远之,才能在世人不愿意下功夫的地方下功夫。

然后深入分析,材料给出了立意的方向,即“闲世人之所忙”是“忙世人之所闲”的条件。

因此考生要与材料中的世人划清界限,立意时,可以指出他们的“忙”“闲”错在哪里,怎样的“忙”“闲”才有价值等。

从自己的角度,一般正面立意,如写在世人都忙于追逐名利的时候,自己要看淡名利。

若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在芸芸众生都追名逐利时却追求精神的丰盈的人;若写议论文,可以分析出现两种情况的原因,并论述如何让世人从追逐名利中闲下来,忙于做他们真正该做的事情。

从世人的角度,一般反面立意,如反思社会浮躁现状,思考我们应该忙什么。

若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整天忙世人所忙的事情,结果丢掉了自己的本真的人;若写议论文,可以反思造成这样的问题的原因等。

四、语段研习

1.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其议论的中心和层次。

一省吾身,知书不可不虚,虚则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实,实则为欲不入。

心灵的谦恭,为人的谨慎,才是对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才是抵抗物欲侵蚀的不坏金身。

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得上心灵的纯净和自省吾身的高尚。

既然这样,那么你不妨问问自己,我还固守着一方心灵的净土吗?

当经过尘世的洗涤之后,心灵还如莲花般洁白无瑕吗?

否则就要三思自省以清污、三思自省以退浊。

再省吾身,知孤云出岫,去留无一相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自省需要我们的心空一片宁静,需要我们的情愫一片真诚,道存心底再观世界。

表面的光辉与浮华太过刺眼,因为它挡住了真实;夸张的色彩与线条太过喧闹,因为它只折射出炫目的光彩,隐藏了致命的暗伤。

那么,我们如何超过尘世的眼睛来重新审度?

宁静而后知“致远”,淡泊而后知“明志”,让我们睁开心底那双自省的法眼,从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出发来观察生活,来享受人生。

三省吾身,知情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美景不在阔,而居篷窗竹屋之下,风月亦奢。

自省,让我们清空心中的欲念,重拾身边哪怕只是微小的幸福与感动;自省,让我们清点心中的渴望,重获身边哪怕只是点滴的欢笑与泪水;自省,让我们打点生活的行装,重整身边哪怕只是丝毫的坚毅与信念,从而在自省后找到心的归属、灵魂的彼岸。

(1)标画或概括语段的议论中心

(2)提问:

议论的层次是怎样的

2.为上面的论述语段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

参考答案:

三省吾身

五、作业

根据第二则材料及要求,写一篇完整的800字以上作文。

 

作文审题训练:

新材料作文5

训练目标:

1.新材料作文的认识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训练过程:

课前活动:

作文素材交流

一、材料呈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体型小、自卫能力差的文鸟总是与毒性很大、秉性凶狠的大黄蜂为邻,因为大黄蜂的攻击能力强,能够驱逐所有的入侵者。

而大黄蜂允许文鸟为邻,是因为文鸟视觉灵敏,能在发现黑熊之类的大型动物想捣毁大黄蜂的蜂巢时及时报警,让大黄蜂提早做准备;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有与大黄蜂为邻的文鸟都能够克制自己不去吃大黄蜂的蜂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

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

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

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

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探讨交流

1.研习上面两则材料及要求。

2.独立审题。

3.小组内小范围交流。

4.全面交流。

三、质疑点拨

1.学生就审题中产生的分歧进行质疑。

2.教师点拨

第一则材料:

审题提示:

本则作文材料列举了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文鸟体型小、没有很好的自卫能力,所以很容易被天敌捕获,而大黄蜂是一种毒性很强、秉性凶狠的昆虫,攻击力强,能够驱逐所有的入侵者。

审题立意时,可以从文鸟和大黄蜂两个方面切入。

从文鸟的角度分析,文鸟是一种视觉灵敏的鸟,在发现邻居大黄蜂可能遭遇大型动物侵扰的时候,能够及时发出警告,让大黄蜂有充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文鸟能够克制自己,不去吃邻居大黄蜂的蜂蜜。

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立意为:

(1)学会寻求帮助(择“善”而邻)

(2)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3)助人就是助己等。

从大黄蜂的角度分析,大黄蜂能够“容忍”文鸟为邻,原因有两个:

一是文鸟能够发现大型动物,一是文鸟不偷食大黄蜂的蜂蜜。

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立意为:

(1)情况不同,做法不同(学会区别对待);

(2)助人如助己等。

综合分析,该则材料的最佳立意有:

(1)学会和平相处(相互信任)

(2)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3)助人就是助己等。

第二则材料:

所给材料是多意的,角度、立意有多种。

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1)从“鲤鱼”角度,参考立意如下:

①鲤鱼向佛祖祈求:

成功无捷径(做事不可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实现理想需自身努力。

②鲤鱼跃过龙门后没有做龙的感觉:

没有高标准的梦想价值低下;拼搏成就精彩,凭借切实努力实现梦想更有成就感(梦想因汗水而美丽),追求卓越(坚持高标准)才能真正成为龙(取得真正的成功);理想的实现应追求实质。

③从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看:

夯实过程方可收获丰硕成果。

(2)从“佛祖”角度,参考立意如下:

①不能因个人情感而改变评价标准

②不能随意降低评价标准

③选拔人才要坚守尺度。

(3)从“龙门”角度,参考立意如下:

①降低了高度的龙门价值低下

②真正的成功之门(人才选拔)不能降低标准。

四、作业

根据第二则材料及要求,写一篇完整的800字以上作文。

 

作文审题训练:

新材料作文6

训练目标:

1.新材料作文的认识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训练过程:

课前活动:

作文素材交流

一、材料呈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康德离开人世前的一个星期,身体已极虚弱。

但医生来看他时,他照例起身相迎,请医生就座——只是这次是颤巍巍的。

医生忙说:

“您是大师,是我的前辈,您不必起身。

”康德说:

“一个人,总得有一生坚持的东西。

我现在年老体衰,但对人的尊重没有离我而去,对给予我帮助的人的感激没有离我而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探讨交流

1.研习上面两则材料及要求。

2.独立审题。

3.小组内小范围交流。

4.全面交流。

三、质疑点拨

1.学生就审题中产生的分歧进行质疑。

2.教师点拨

第一则材料: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仔细阅读材料,弄懂材料所蕴含的意思。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尊重他人,是值得一生坚守的美德。

(2)尊重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感激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3)尊重人者,获得尊重;予人尊严者,获得尊严。

(4)因为不苟且,因为坚持,美好的行为才升华为崇高的品格。

第二则材料:

审题提示 我们从绵羊的角度立意。

(1)绵羊要想走出被限定的圈子,就要想法破解木桩、绳索的限制。

所以,可以提出勇于突破限制(或者要勇于打破定式思维、去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等),实现自我跨越式成长的立意。

(2)人生在世,总会像那只可怜的绵羊一样,遇到这样那样的限制和束缚,外部限制在所难免。

我们只有勇于尝试、勇于创新,才不会被束缚住。

(3)木桩、绳索只能限制住很小的一块区域,外面还有很多它难以控制的区域。

而生活中任何一个人的具体能力也都是有限的,没有谁可以“一手遮天”。

人生在世,不应像那只无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