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课心得体会.docx
《初中数学说课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说课心得体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说课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说课心得体会
篇一:
初中数学说课稿大全(共5篇)
篇一:
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XX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对于本节课。
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
(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从整体课堂来看,我们这节课很关注学生的发展,古人说:
“学贵有方”
三、说学法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将灵活运用温故而知新,承接前后章,展示情境,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新课。
2阶段:
新课教学(通过合作性学习进行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而是共同提高的合作者,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业会有帮助,在人格的培养上也很有可取之处。
)
3阶段:
课堂实践
我将通过:
首先和学生们一起议一议(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简单利用)
最后再和学生们共同完成练一练(随堂练习,基础训练、创新训练)
4阶段: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学到什么、收获什么,教师点评,以达到加深知识的理解)
5阶段:
布置作业(达到复习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通过课堂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从而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
初中数学说课稿
(2)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本课得失八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有理式的运算和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基础上,对代数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根式的乘除、实数的混合运算以及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代数式的工具性内容。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中。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数学思考:
1.经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悟类比思想;
2.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掌握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
能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识别;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
难点确定为:
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设置适当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已学过同类项、合并同类项、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对实数运算与性质有初步感受,为本节知识打下了基础。
如果学生前面只是能够牢固掌握,本节相对简单。
但是往往对于前一节的二次根式化简掌握不牢,要注意复习深化。
三、教学模式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练测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认知范围内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5分钟):
1.
(1)什么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计算:
2x-3x+5x2a2b–3a2b+
式做铺垫。
2.二次根式的化简:
(1)积的算数平方根法则:
(2)商的算数平方根法则:
(3)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同类项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学习同类二次根式和合并同类二次根22ab3
=;
(2)27a=;(3)227=;
(4)=;(5)48a=;(6)348=;3.化简:
(1)
【设计意图】二次根式化简是本节课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化简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本节课效率。
【注】此教师讲解化简方法。
4、尝试计算下列各式:
(1)2?
22?
;
(2)a?
2a?
?
a?
0?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二)自主学习(5分钟)
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22与32
(2)2(3)20(4)与
从中你得到:
。
2、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可以像________那样进行合并。
4、二次根式相加减,应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然后把____________分别合并。
5、自学课本例1,例2后,仿例计算: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设计意图】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合作交流、展示反馈(5分钟)小组交流结果,比照例题,看谁的做法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锻炼学生和合作交流能力,并通过此过程体会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步骤。
(四)合作探究,深化知识(5分钟)
被开方式不同的几个二次根式,一定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五)精讲点拨(5分钟)
【师】1、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一定要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再判断。
注意:
同类二次根式只要求被开方数相同,与根号前的系数无关。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三个步骤:
①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②找出同类二次根式;
③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六)强化训练,巩固双基(5分钟)
1、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22与32
(2)2(3)20(4)
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1)11(3)x?
6?
(?
)2.通过填空题,强调同类二次根式定义的关键,让学生体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步骤。
32723x1?
2x4x
【步骤讲解中引导学生体会】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
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根指数与被开方式不变。
(七)达标测试:
(10分钟)
1、选择题
(1)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
(2).
abcd?
;③?
(3)④?
,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1b.2c.3d.4
2、计算:
(1)
(2)x
3、如图,在rt△abc中,∠c=90°,1x1?
4y?
?
yx2ya
bc
ac=3cm,bc=6cm,求ab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八)小结归纳,拓展深化(2分钟)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哪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惑;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说,进一步增进认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2.通过互相讲解疑惑,激发学生思考,鼓励提出疑难问题。
篇二:
初中数学讲课比赛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讲课比赛学习心得体会
XX-10-20育才中学数学组一行六人到罗庄区20中学,学习市初中数学讲课比赛的先进的授课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一)授课教师思想观念新,能紧密结合课改要求。
通过几位教师的讲课,他们的教学观念新,能够紧紧结合新的课改要求,把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地位进行调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让他们去自我评价,自己去讲题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教师准备充分,入职思想汇报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几位教师都能按照我市课堂教学要求进行授课,“三五x”课堂模式运用熟练,同时课堂中各位教师都有所创新,能够抓住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在实施中能及时调整,使课堂的效益得到最大化。
(四)注重数学结合实际,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各位教师能够把数学和生产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同时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这是数学素养培养的具体体现。
篇三: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中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说课稿一:
《分式方程的解法》
说课稿二:
《数据的分析》
说课稿三:
《反比例函数》
(一)
说课稿四: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说课稿五:
《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说课稿六:
《平行四边形》
说课稿七: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说课稿八:
《乘除法》
说课稿九:
《矩形》
说课稿十: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十一:
《分式的意义》
(一)
说课稿十二:
《分式的意义》
(二)
说课稿十三:
《平行四边的判定》
说课稿十四:
《形的判定》(菱形)
说课稿十五:
《反比例函数》
(二)
《分式方程解法》
【这一篇教案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
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教案。
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教材分析
(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
初中数学说课心得体会)《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
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
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7.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8.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数的计算非常重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
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境,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和计算机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达到算出结果的目的。
二、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
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
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
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
网络环境下代数课的教学模式:
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三、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
《分式》
学生是本校初二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实验一年半,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使用水平较熟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已适应。
本节课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采用自学导读式教学模式。
学生喜欢上网络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方式:
自学导读—同伴互助—精讲精练
(四)教学媒体:
Midea---Class纯软多媒体教学网几何画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2.过程方法: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
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5.教学难点:
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设计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应该是一节课或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它应该
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它应该与具体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教师好把握,学生好掌握,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五、教学过程
活动1:
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设计说明:
教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寓德于教。
体现了教学评价之美-激励启迪。
设计说明: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活动2:
总结定义,探究解法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式、方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合作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利用类比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考:
再一次体现了对全章进行整体设计的好处,在学习分式和分式的运算时,几乎每一节课都运用类比的思想-分式与分数类比和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好的效果。
在利用媒体技术拓展学习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拓展内容要与所学内容有有机联系。
(二)拓展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不要任意拔高。
(三)拓展内容要适量,不要信息过载。
活动3:
讲练结合,分析增根
活动4:
布置作业,深化巩固(略)
六、板书设计
《数据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章内容是八年级数学最后一章,与八年数学下册前几章没什么联系,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考查数据,分析数据,培养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本节课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本章的知识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重组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设计了5方面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本章知识的探寻之路,随着问题的逐渐展开本章的只是结果也就逐渐明朗,有利于学生归纳个部分知识点,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着阳光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寻中学到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三)学习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归纳及其应用。
难点: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突破难点策略
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