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呃逆打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97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呃逆打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治呃逆打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治呃逆打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治呃逆打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治呃逆打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呃逆打嗝.docx

《治呃逆打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呃逆打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呃逆打嗝.docx

治呃逆打嗝

补法可以促进血脉运行,滋润经脉,用法轻柔,得气后疾去针。

泻法可以泻除堵塞的垃圾,促进经脉畅通,用法动作较大,得气后摇大针孔而出邪气。

中医针灸的补泻指什么?

具体操作时手法如何?

补法:

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

泛指能疏泄病邪仅几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引刺补泻:

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

1.决定补泻效果的三个因素:

1.功能状态,2.腧穴特性,3.针刺手法。

1.功能状态:

入体功能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产生不向的作用。

如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起到补虚的作用。

而机体处于邪盛而表现实热,闭证的实证情况下,针刺可起到泻实的作用。

2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仅具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例如补虚强壮的穴位有足三里等,泻邪的穴位有少商、十宣等。

3.针刺补泻手法:

单式补泻手法有七种

⑦捻转补泻:

补法:

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

泻法:

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

或:

补法:

左转时角度大,用力重

泻法:

右转时角度大,用力贡

⑦提插补泻

补法:

得气后

泻法:

得气后

③疾徐补泻

操作时间短

操作时间长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疾:

快速之意徐:

缓慢之意。

补法:

徐徐进针,少捻转,疾速出针

泻法;疾速进针,多捻转,徐徐出针

④迎随补泻:

补法,近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

泻法,出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

⑤呼吸补泻:

补法:

病入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泻法:

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⑥开阖补泻:

补法:

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

泻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

⑦平补平泻:

称导气法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复式补泻手法:

主要有二种:

①烧山火:

将针刺入脑穴应刺深度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待针刺入中1/3(入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小,配合呼吸补泻的补法.即为烧山火法。

多用于治疗冷痹顽痹,虚寒性疾病

⑦透天凉

将针刺入脑穴应刺深度的下l/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再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捻转泻法,然后构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缓慢地

提至下1/3(地部)。

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1/3即可留针。

在操作过程小,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

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件疾病

一.

打嗝医学上叫“呃逆”是隔肌和肋间肌突然收缩引起的一种普遍现象,俗称“打呃”。

呃逆分良性自限性和顽固性难治性两大类。

前者是因为使用过冷过热食物或过度紧张兴奋所至,无迁延性,有自愈性,不需特殊治疗,后者多有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情志抑郁、胃气上逆,或病后体虚、劳累太过或溃疡、癫痫、脑瘤,药物过敏引起。

呃逆轻重与后差别极大,轻者偶尔发作,止后无恙;重者喉间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重病后期,打呃不止,饮食难进者,极易生变。

治宜辨明虚实,理气和胃。

降逆以止呃。

1:

治神经性打嗝

处方:

韭菜子18克。

用法:

研成细末,分2次用温开水吞服

疗效:

服药两天就可痊愈。

2:

治顽固性打嗝

处方:

银朱、枯矾各2.5克

用法:

药研细末,饭前用黄酒1次冲服。

疗效:

用药1次即奏奇效。

3:

中成药疗法

成药名:

麝香虎骨膏

用法:

将膏药剪成2厘米见方,在贴敷于膈俞、内关或中脘穴。

疗效:

贴敷1次既可见效

二.

病情分析:

胃癌打嗝,西医上讲是癌细胞浸及胃及周围脏器组织,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膈肌兴奋性增高,痉挛,引起打嗝.中医上讲,说句不好听的,说明胃气大伤,是胃气衰败的征兆,不是好现象.

意见建议:

建议你去看看中医,吃点中药,因为西医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方法了,在吃西药也是增加胃的伤害,不如吃点中药整体调理一下.我这收集了些经验方,你可以试试:

1.硝苯地平疗法

用硝苯地平片(是一种降压药,药店应该有)10mg舌下含服,2-3小时后可重复应用.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用药,每日总量不超过60mg.

2.尼可刹米疗法

用尼可刹米0.375g肌肉注射

3.丙戊酸钠疗法

用丙戉酸钠0.2g(是一种抗焦虑,癫痫的药,药店可能也有),每日4次口服或在用丙戊酸钠的同时,合用安定2.5mg,每日3次口服,连服3-5天.

4.氯丙嗪疗法

用氯丙嗪25mg,每日3次口服,一天后减为2次,5天一疗程.

5.山楂疗法

用山楂汁15ml,每日3次口服;或山楂丸2丸,细嚼慢咽,每日3次.

6.砂仁(中药,大药店都有)疗法

用砂仁2g,慢慢细嚼,将爵碎的药沬随唾液咽下,每日3次.

本人用上述1+5或1+6或2+5或2+6组合疗法,治疗呃逆多例,最快一次,最迟两天,即能治愈.

三.

1:

治神经性打嗝

处方:

韭菜子18克.

用法:

研成细末,分2次用温开水吞服

疗效:

服药两天就可痊愈.

2:

治顽固性打嗝

处方:

银朱,枯矾各2.5克

用法:

药研细末,饭前用黄酒1次冲服.

疗效:

用药1次即奏奇效.

3:

中成药疗法

成药名:

麝香虎骨膏

用法:

将膏药剪成2厘米见方,在贴敷于膈俞,内关或中脘穴.

疗效:

贴敷1次既可见效

治顽固性呃逆

    处方与用法:

皂荚l枚,切碎,以蜜糖水拌匀,微炒,研为极细末。

用手指蘸皂荚末少许吸鼻,以喷嚏为度。

    功效:

促嚏,祛痰,主治顽固性呃逆,诸法难止者。

    

引文来源  治顽固性呃逆>>中医中药秘方网

 

概述

“呃逆”,古称之“哕”,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后遗症作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特点。

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及重症心脑疾患,而外科大手术后尤其是消化道手术后呃逆更为常见,虽然呃逆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病人生命危险,但若呃逆症状顽固,持续不已,则严重影响病人的饮食,睡眠,情绪等,并增加手术病人的伤口疼痛,严重者乃至影响伤口及消化道吻

合口的愈合。

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伤口出血,切口感染,消化道吻合口出血或吻合口瘘。

此外,长时间的呃逆,还可引起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失调,从而间接危及患者生命,故不可轻视。

本病西医往往在治疗上较难处理,中医中药治疗呃逆有其独到的优势。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对膈神经的刺激而致膈肌痉挛所致,如术中胃部受凉,手术刺激或术后胃管不通畅,术后膈下积液、感染等,均有可能造成膈肌痉挛而发作呃逆。

中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气机不畅,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与肝失条达,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肺失宣降等有密切关联。

多因手术造成内脏损伤,破血动气,导致精气内耗,津液亏损,气机不畅,运化输布失常,痰气交阻等,从而使胃气升降失调而造成胃气上逆,呃逆频作。

临床表现

呃逆反复发作,次数不等,轻者间隔性发作,重者持续性发作,一般治疗不易缓解。

参考文献

王锦鸿:

《医源性疾病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205

 

四.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呃逆俗称打嗝。

中医指胃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西医则指单纯性膈肌痉挛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膈肌痉挛。

一时性呃逆,症状轻微,可不治自愈,一般不视为病态;但若打嗝连连不止,顽固持续几小时甚或几天不止,就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7月,选择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均来自吉林省白城市中心医院。

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2~75岁;病程2~5d。

原发病:

脑血栓18例,胃炎20例,胃癌1例,其它21例。

本组病例选择排除胃肠完全性梗阻者。

  1.2  纳入标准  ①呃逆持续发作超过24h;②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③经用一般镇静剂及解痉剂治疗无效。

凡符合以上3条标准者均为治疗对象。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疗法  代赭石20g,旋复花(包煎)15g,白芍12g,人参6g,大枣6g,半夏9g,丁香15g,甘草12g,加生姜5片,水煎取汁300ml,每服100ml。

早、中、晚分服,1剂/d,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2  针刺疗法  患者仰卧位,取膻中、攒竹、内关、足三里、公孙、中脘。

常规消毒后,先取膻中穴用1.5寸毫针向下平刺捻转略带提插,使针感向腹部传导,然后取双侧攒竹平刺0.5~0.8寸,得气后强刺激,最后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以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每穴操作约1min。

内关、公孙穴针感向上转导,足三里针感向足背放散,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

症状迅速消失(2~5min)无复发;有效:

症状消失(5~30min)无复发;好转:

症状明显缓解;无效:

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显效40例,有效10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4%。

  4  讨论

  

  呃逆的发生是由于膈肌局部、膈神经或迷走神经受刺激引起,呃逆时两侧的膈肌痉挛的程度不一定完全相等,这种神经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受中枢神经的影响。

现代医学把呃逆的病因分为中枢神经性和周围神经性两类。

中医认为引起呃逆的病因很多,其病因是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冲动膈肌所引起。

《灵枢·口问篇》:

“谷入于胃,胃气上注入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1]。

”方中代赭石、丁香、旋复花、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化痰;芍药、甘草舒挛缓急;人参、大枣调养气血。

诸药合用,具有降逆止呕化痰、缓急和调气养血作用,使呃逆缓解而痊愈。

  

  呃逆究其病机,无非“气逆”,而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刺膻中穴具有理气、宽胸、利膈、解郁的作用。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有和胃降气化痰之功,二穴相济,起到了肃降胃气,宽胸利膈之功;攒竹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通于目内眦,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上行入缺盆,下络心包,沿食道下行穿横膈,经胃属小肠。

针刺攒竹穴是通过邻经取穴,达到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脏的病症。

内关通阴维,公孙通冲脉,共同会合于心、胸、胃,有降逆止呕、消食导滞的作用;足三里,胃之合穴,是全身强壮穴之一,主要作用为调胃肠、降气逆、泻热、补虚益气。

诸穴合用则理气调中、降逆止呃,则呃逆可消。

在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过程中针刺可遏制病势,但不便长时间针刺以巩固疗效,而口服中药恰能弥补其不足,从根本上治疗本病,故而二者结合相辅相成,疗效显著。

 

五.

治呃逆食疗三款

笔者在民间收集到三则治疗顽固性呃逆(民间称为“打呃打嗝”)的食疗方.经试用效果较好,在此向读者推荐:

1.黑芝麻、白糖各50克。

将芝麻炒熟,研碎,拌入白糖,每次服3-5匙。

一般服后即可止呃。

若未效,可隔2小时后再服。

复发再服,也有效。

2.生山楂汁适量,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治顽固性呃逆一般2天内见效。

3.猪胆1个,赤小豆20粒。

把赤小豆放入猪胆内,挂房檐下阴干,共研粉备用。

每次1克;服2次,用白开水冲服,一般2-4天内治愈。

预防呃逆要少吃寒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出现呃逆时,可连服温水5~8口,使胃气下降以治疗生理性呃逆。

六.【转帖】针刺治疗呃逆

针刺,转帖,呃逆,治疗

针刺治疗呃逆

张克军 张 岚

(淮南市按摩医院,安徽232007)

呃逆是因膈肌痉挛所致,胃气上逆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

本院自1996年以来,用针刺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1例病人,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7天。

2 治疗方法

病人仰卧位,针刺水沟、内关穴,用补法,留针20分钟。

3 治疗结果

用此法1次治愈23例,2次治愈6例,3次治愈2例,疗效达100%。

4 体会

此病主要是由于过食生冷,嗜食辛辣或情志不畅,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治疗此病重在宽胸利气、镇静止痉,水沟穴位于督脉,为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之会穴,具有清热开窍,镇静止痉安神作用;内关系心包络经的络穴,别走手少阳三焦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阳维脉的会穴,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镇静镇痛的作用,故临床用此二穴针刺治疗呃逆,效果良好

ZHINQI:

真的好使?

我要试试,多谢!

SNBCT:

应该不错,但是我得方法不同,侧重膈俞

温针灸-风:

膻中也可以。

太冲也行。

慕道:

用指压翳风穴最快,不过有点疼

桂亮邮箱:

内关宽胸理气,的确对呃逆疗效颇佳

正气:

辨证取穴,运转中枢气机。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

打嗝是因为横隔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

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

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

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

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治疗方法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

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

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顽固性打嗝的药物治疗

所谓顽固性打嗝,是指打嗝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

根据国内各地的经验,现综述如下,可选用其中之一,常能取得良效。

(1)东茛菪碱。

用东茛菪碱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时1次,直至打嗝停止。

(2)氟哌酸醇。

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见效。

打嗝停止后,再服药2~3日以巩固疗效。

(3)麻黄素。

用麻黄素5毫克静注,注射后通常15秒见效。

(4)华蟾素。

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

一般用药1~2次后打嗝减轻,3~4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5)利他林。

肌注利他林20毫克,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射。

(6)抗癫痫药。

用抗癫灵100毫克、安定5毫克,每日3次口服,2周后能控制发作。

(7)吞咽烟雾法。

方法:

取一长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进纸盒内,然后使之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张口作吃食物动作,吞咽烟雾,但忌吸入烟雾。

吞咽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然后,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每日一剂,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

 

中医

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又名哕、发呃。

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

耗伤中气等引起。

呃逆的辨证施治,须先辨虚实寒热。

常见证型有:

①胃中寒滞型呃逆。

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

治宜温中祛寒止呃。

方用丁香散。

②胃火上逆型呃逆。

证见呃声洪亮,烦渴便难,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泄热通腑止呃,方用小承气汤加味。

③气逆痰阻型呃逆。

证见痰涎壅盛,呃有痰声,胸胁胀闷,或恶心纳呆,舌苔腻,脉弦滑。

治宜降气化痰,和胃止呃,方用旋覆代赫汤。

④脾胃阳虚型呃逆。

证见呃声低沉,气不接续,面白肢冷,舌淡脉细弱。

治宜温中止呃,方用理中汤加味。

⑤胃阴不足型呃逆。

证见呃声短促而不连续,舌干烦渴,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和胃止呃,方用益胃汤加味。

本病轻者可不治自愈。

少数危重病人晚期出现呃逆者,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征象,预后不良。

呃逆

读音:

eni

解释:

喉间气逆作声。

出处:

王肯堂《证治准绳》:

“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

针灸主要用于治疗顽固的病理性呃逆症。

现代首篇报道见于1957年[1]。

呃逆症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故四十年来,针灸治疗本症的临床资料十分丰富。

但针灸对这一病症治疗的日趋成熟则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据。

在组方取穴方法上,通过对包括辨证组方,辨病选穴及应用经验穴等的大量观察,筛选总结出多种有效穴方;穴位刺激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常用的有体针、针灸、指针、耳针、眼针等等,均有使用,且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另外,还报道了不少严重顽固的呃逆用针灸治愈的个别案例,亦值得重视。

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有关针灸治疗本症的机理研究的文章尚较罕见。

 

【中医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

中魁。

(二)治法

取中魁一穴,可用针刺,亦可用灸法。

刺法:

患者平卧,放松衣裤,局部消毒后,用28号0.5~1寸之毫针,分别于左右中魁穴同时垂直进针,针深约0.2毫米,用捻转手法,施强刺激。

在进针时,嘱患者自鼻深吸气一口,再作最大限度的憋气动作。

运针期间令其连续憋气3~5次即可。

一旦呃逆停止,即令患者作腹式深呼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

或用电针仪通电30分钟,选断续波,采用患者能耐受的刺激量。

灸法:

适宜重症呃逆。

可在中魁穴上涂少许凡士林,然后置麦粒大小艾炷点燃,连续5~7壮,每日1~2次,若灸瘢有渗液,可涂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纱布覆盖。

(三)疗效评价

以上共治55例。

50例用针刺治疗,结果49例获愈,1例无效(系原发性肝癌所致),有效率为98%[5]。

5例用灸法,均为晚期肝癌患者,结果仅1例灸愈后复发,但再灸仍有效,余均有效[6]。

电针

(一)取穴

主穴:

鸠尾、天鼎、膻中。

配穴:

天突、列缺、足三里、内关。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任选1穴,配穴可取1~2穴,配合应用。

鸠尾穴,以5~6寸长之毫针,按25度角将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卧针,平透至建里或下脘穴,留针半小时。

如无效,加刺天突;以2寸毫针直刺入穴,约0.2~0.3寸深,然后将针转向下方,沿胸后壁刺1~15寸深(刺天突穴应特别注意安全,针尖忌偏向左或右),不捻转提插。

嗣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鸠尾,正极接天突,用连续波,先予高频率(3000~5000次/分)、强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1分钟。

然后将电流强度与频率调节到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继续通电半小时。

天鼎穴,可令患者仰卧,取28号2寸针,先直刺入穴位0.2寸左右,然后向天突方向透刺。

当毫针刺入一定深度,触及膈神经时(此时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膈肌收缩现象),于是接通电针仪(双侧天鼎)。

先以连续波,高颇率及较强的电流(病人可耐受为度)刺激1分钟,随即调至病人感到舒适的低频率及较弱强度的电流。

膻中穴,令患者张口作深长呼吸,针尖向上沿皮刺入穴0.3~2寸。

向肘部斜刺双侧列缺穴0.2~0.5寸深,先作强刺激手法,继而按上法通电针。

内关、足三里,于呃逆停止发作后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上述方法均留针15分钟,每日1次,3~5次与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9例,总有效率为88.3~97.4%[2~4]。

指针

(一)取穴

主穴:

翳风、天鼎。

配穴:

内关、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仅取一主穴,疗效不显时加配穴。

翳风穴,以拇指指腹在耳垂根后方陷中重按至疼痛,或向下颌骨方向按压,持续约1分钟,一次不愈,可再按数次。

天鼎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对准此穴(单或双侧)点按1~3分钟。

攒竹穴,以两手拇指重按,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压5~10分钟,以酸胀为度。

足三里,先穴位注射0.5毫升阿托品,再在内关穴,以拇指腹按压,由轻而重,直至感到穴区酸胀发麻,每次按压5~10分钟。

顽固者可按压数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82例,结果79例获得痊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3%[7~10]。

耳针

(一)取穴

主穴:

耳中、胃。

配穴:

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肾上腺。

(二)治法

主穴必取,每次据症酌加配穴2~3个。

耳中,取0.5寸毫针浅刺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然后透刺至胃穴,提插运针至得气后,用胶布固定埋针。

根据症情,埋针1~2天。

配穴可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一般双侧穴均取。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9例,结果107例痊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2%[11,12]。

眼针

(一)取穴

主穴:

上焦、中焦、胆胃。

(二)治法

局部消毒后,令患者闭目,术者左手压住眼球,使眼眶内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针,在距眼眶边缘2分许穴区内,轻轻沿皮横刺入针,如有触电感,蚁走样上下窜动,或酸、麻、热、凉等感觉时,表明针刺得气,留针15~20分钟。

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3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病程3~10天),全部治愈。

其中3次内治愈的达26例[13]。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

分二组。

1、天突、内关;2、中脘、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

阿托品,1%普鲁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B6注射液。

任选1种(维生素B1、B6同用)。

每次取1组穴,交替选用;亦可仅取内关或足三里。

1%普鲁卡因每穴注入0.5毫升;维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阿托品每次仅取一侧穴,每穴0.5毫克。

如3小时后无效再注入另一侧穴。

其余药物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8例,有效率95.8~100%[14~16]。

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

膈俞,耳中(耳穴)。

(二)治法

患者取侧卧位,膈俞穴双侧均取,医者以4根1寸毫针在该穴之上下左右约1.5cm处斜向刺入,针尖均指向穴中,施小幅度捻转手法。

同时用0·5寸毫针刺一侧的耳中穴至有胀痛感。

均留20分钟后出针。

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治法共治疗8例,经1~2次治疗后,均获痊愈,并随访半年均未复发[17]。

体针

(一)取穴

主穴:

陷谷

(二)治法

令患者仰卧或取坐位,双侧均取,用2寸长毫针向足心方向进针1·5寸,行大幅度捻转5分钟,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慢慢呼出,留针30分钟。

在留针过程中重复此屏气动作,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20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196例痊愈,4例显效。

总有效率为100%[18]。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英乔。

腹腔手术后膈肌痉挛的针灸治疗。

福建中医药1957;2(5):

21。

[2]龙安民。

针刺治疗呃逆60例疗效观察。

河北中医1987;(3):

30。

[3]朱复林,等。

针刺治疗顽固呃逆30例。

江苏中医杂志1983;4

(1):

46。

[4]陈高材。

通气于天针刺呃逆39例。

江西中医药1986;

(2):

36。

[5]费文荣,等。

针刺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证50例。

新中医1988;20

(1):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