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7475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

推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心思想是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把布鲁纳的这种观点应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

布鲁纳“发现学习”启示

布鲁纳(J.S.Burner)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主要从事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他吸取了德国“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的理论和瑞士皮亚杰(PiagetJ.)发展心理学的学说,在批判继承杜威(DeweyJ.)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

所谓“发现”,布鲁纳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强调的是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似,引导学生像处在科学研究前言的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发现学习”作为布鲁纳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方法的精髓,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发现学习”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们看作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他认为,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

因此,探讨智慧生长的一个最有用的概念是表征或表征系统。

表征或者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认知生长期,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1、动作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即指通过动作认知事物,它由一系列适合于得到某种结果的行动构成,具有高度操作性的特点。

布鲁纳认为,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人类演进过程中经历的第一类重大发明:

制造出能够扩展人类动作能力的器具,包括简单的工具以及由各种简单工具组合而成的器具。

通过扩展动作能力,人类变得强有力了。

2、映像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即指通过心理表象来认知事物,即用心理表象作为某些客体的替代物。

它是比动作表征高一级的认知方式。

这相当于人类演进过程中经历的第二类重大发明:

涉及扩展感觉能力的工具,包括简单的烟熏信号到望远镜、显微镜、收音机和电视机等,从而使人们看到、听到或感受到本来无法感觉到的东西。

3、符号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人类演进过程中经历的第三类重大发明:

扩扩展人类推理能力的工具,如语言、学说和对事物的种种解释,直到现代的计算机系统。

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是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模式,代表着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的认知,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儿童的教学要以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方式进行。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认知的生长,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而表征系统发展的顺序,可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

因此,他提倡发现学习的方法。

二、“发现学习”的主要中心思想

布鲁纳认为:

“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知识库,而是要他们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应该是一种结果,而应该是一种过程。

布鲁纳还指出:

“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他主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发现知识,并不是要学生去寻找那些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

他说:

“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

”因此,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理论的中心思想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如果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结构,这种理解就会使他不断地发现知识,独立前进。

在布鲁纳看来,任何学科都有一定的基本结构(即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由于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的范围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所以只有让他们理解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在一生当中都能源源不断地获取大量的知识。

2、学生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就可以推断所学知识的个别属性。

也就是利用学习迁移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境界。

3、学生不需要在头脑里记住大量的知识,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就自然会使他获得大量的知识。

布鲁纳特别重视人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要把学生当作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

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根据这个中心思想,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模式。

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必须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和寻找,从而获得知识的答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发现学习”的特征

布鲁纳虽然不是发现学习的创始人,但他比其他人更注意发现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为了改革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而建构的一种学习理论,它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

1、学习过程“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建构,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知识。

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

这样学生就好比得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独立前进了。

2、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觉思维”对学生的发现活动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直觉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

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由于“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心智活动,因此它就可能转变成“发现学习”的前奏,对学生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都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

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像性的。

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3、内在动机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

布鲁纳十分重视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作用。

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内在动机的原型,是学生内在动机的初级形式,外部动机也必须将其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起作用。

他说:

“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布鲁纳反对运用外在的、强制性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张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建立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信息提取人类的记忆功能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针对许多人把“贮存”看作是记忆的主要功能,布鲁纳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

提取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么才能提取信息。

他说:

“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因此,学生的记忆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一经提出,即刻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和赞誉,布鲁纳自己也认为他的这一理论有以下四大优点:

(1)由于学生主动思维式的学习活动,“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2)由于学生从主动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3)学生养成“发现”的习惯后,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对今后的独立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4)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自己亲自发现的,“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由此,布鲁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市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四、“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当代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其中有些观点具有一定的面性,但他强调认知、理解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这些都我国的教育教学是有一定启发作用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发现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和认知能力培养。

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完全是由教师根据国家统编的教材来进行规划、组织和实施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解教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以了解学生是否全部掌握了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或检查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程度如何。

如果学生学得不令人满意,教师就得重新讲授一遍,或联合学生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补救措施,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取得比较优秀的学习成绩,注重结果。

这也是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成绩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

尽管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绞尽脑汁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愿望和个性,但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这三个最根本的因素,学生是不能选择的。

因此,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发展智力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过是教师十分狭窄的一厢情愿而已。

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理论。

它强调的是学生主动的认知和发现,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围绕着教材,而是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展开,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就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过程。

在我国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暂时没有改革的情况下,我们用布鲁纳的这种学习理论来指导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以适应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

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使学生感兴趣,或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来;第二,提出来的问题要让学生体验到对该问题的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第三,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第四,协助学生查阅和搜集可靠地信息资料;第五,组织学生审查这些信息资源,得出应有的结论;第六,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最后使该问题得到解决。

虽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但如果正确结合了我们的教学实际,运用适当,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生在素质教育中能否成为教育的主体,关键在于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按照“发现学习”的理论,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

布鲁纳十分强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布鲁纳不主张利用外部动机(如精神刺激、物质刺激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而是大力提倡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提高,帮助学生摆脱周围环境所给予的奖惩的直接控制,以“发现”作为学生取得学习成绩的奖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逐步养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比依靠“物质刺激”、“精神刺激”等外部动机更重要。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注意利用知识的不确定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维持学习探索活动的热情。

知识的不确定性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制定的,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当一学习目的达到的时候,学生的内部动机可能会很快消退。

因此,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活动和手段,及时把学生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把现有的内部动机积极地继续到其它类似的学习活动中去。

第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好奇心是我们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当我们遇到一些新异的刺激时,产生的“这是什么”的心理反射,这就是好奇心。

如:

当一个新奇的事物出现时,就会引起人们的,就想进一步接近它、了解它,并且试着要解决“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这样就激起了人们学习的内部动机。

3、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而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先决条件。

布鲁纳认为,把学生的直觉思维看成是“科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品质”,是我们教学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我们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学生的尝试、猜想和领悟,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动起来,不拘泥于掌握现有的书本答案,而是尽量发挥头脑里想象的作用,运用非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完成学习过程

,这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

第一,加强表象的数量和质量。

表象是指人通过对事物的感知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形象。

由于学生的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的表象而重新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因此,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就是要组织学生去大量感知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日积月累,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获取大量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不主张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课本知识的掌握上,要知道,仅有课本知识是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

第三,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课外书籍不一定都是知识性的,漫画、幽默等更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用。

第四,支持学生大胆幻想。

心理学认为,幻想是人类宝贵的心理品质,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人类的幻想。

当然,我们要指导学生尽量把幻想建立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上,拒绝不切实际的空想。

4、重视学科信息的提取,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记忆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许多教师都把“贮存”知识和信息看成是学生记忆的主要功能。

而布鲁纳却认为,学生记忆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

通过对信息的提取,来体现学生的“发现学习”。

当然,“提取”是以“贮存”为前提的,只有“贮存”的信息好、“贮存”的信息多,学生才能有效的去“提取”。

我们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目的不是“贮存”,而是“提取”。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提取出来后,便可以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举一反三,以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

因此,“提取”知识是第一步,“迁移”知识是第二步,只有进行广泛的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取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

促进知识迁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要对所提取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刻的理解。

知识之间之所以能够发生迁移,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因素,由于这种共同因素往往潜藏于知识的内部,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深人理解知识的内部结构,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迁移形式。

第二,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教学情景。

也就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能预见到将来应用该门知识的大致情景。

第三,重视知识迁移中

“心向”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对学习对象有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心向”。

“心向”对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既有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

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促进知识的迁移。

第四,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要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识,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这样做,也是为以后学习更新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迁移基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确有极大的诱人之处,对于我国的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发现学习”也有它本身的不足,在学习和借鉴其合理成分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如果片面强调或夸大“发现学习”的作用,而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将会造成教学活动中“学”与“教”的分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学科都具有“多元性”,所以,很难找到这类学科共同的“基本结构”,学生也就难以去亲自发现该学科的基本原理了。

因此,要把“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适当地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还是不能忽视的。

五、基于我国国情和教育教学现状,恰当地实施“发现法”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深、难度大,又受应试教育的羁绊,学时安排非常紧张,注重相关考试科目的设置;学生忙于应付学习知识内容和训练考试技巧,难以抽出时间有效地进行课堂内外的新方法的探索和应用,易与教学实践发生冲突。

教师也迫于现实压力,更担心一旦失败耽误学生,不愿大胆地对新方法、新理念实验和运用。

再加上方法本身尚待完善,包括“发现法”在内的很多方法的应用往往流于形式。

如在理科课程学习中,由于很多结论的探索过程本身难度就很高,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而“发现法”学习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经验,这在时间上很难控制,再加上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指导方法若不当,很可能劳而无功,“发现法”就无法成为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和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尤其要注意方法和过程的设计,因材施教,注重差异,及时指导,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切勿盲目。

“发现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要由教师来引导和制约。

教师本身对“发现法”的认识程度、操作水平、驾驭能力,对“发现法”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而很多基础教育战线的教师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接触相关资料,无法取得实践经验,甚至觉得在实践中应用和探索干扰了日常教学工作,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难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这些都成为新方法运用的重要

“瓶颈。

”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实际条件,减轻教师负担,稳步推广是实践运用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既蕴含着积极因素,也有不少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陈渣。

这种观念层面上的局限所产生的巨大惯性和教育体制中不合理部分结合起来,成为改革、发展、突破和创新的巨大障碍。

“发现法”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也会与之碰壁,影响实施效果。

可以说,包括“发现法”在内的所有教育理念的实施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推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科学的新方法才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C].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2.

[2][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北京:

文化教育出版社,1998:

49.

[3][美]钟启泉.国外课程改革透视[M].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台湾]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15.

[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09.

[6]王桂.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21.

[7]王美岚,王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01

[8]心理学百科全书[Z].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25.

[9]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25.

[10]赵德肃.布鲁纳“发现学习”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11-20.

[11]朱峰.布鲁纳“发现学习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