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604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作物栽培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docx

《作物栽培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docx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

1、什么是作物?

什么是作物栽培学?

2、试论述作物生产的特点与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1)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2)地域性和季节性;

(3)周期性和持续性;

(4)综合性和复杂性

性质:

(1)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2)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科学,其研究成果强调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试述作物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4、作物有哪些分类方法?

(1)按职务科、属、种分类(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为种名,第三个命名者的姓氏缩写)

(2)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豆类、薯类)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作物)

绿肥与饲料作物

(3)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感温特性(耐寒>1—3℃、喜温>10℃)

光周期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如荞麦/豌豆、定日作物甘蔗)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C4作物玉米/高粱、CAM作物龙舌兰/兰花/百合/芦荟)

5、我国种植业如何分区,进行种植业分区有什么意义?

根据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的区内相似性10个一级区,31个二级区

意义: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布局

有利于选建作物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作物生产的产业化

6、哪些作物起源于中国?

哪些作物在世界分布较广?

起源于xx:

稻、小麦、裸燕麦、六棱大麦、黍、粟、高粱、大豆、红小豆、荞麦、苦荞、山药、芋、紫芋、麻芋、白菜型油菜、紫苏、大麻、苎麻、苘麻、中国甘蔗、紫云英、草木樨

世界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收获面积最大)、水稻、玉米(总产量最高)(三大粮食作物)、大麦、高粱、燕麦、黑麦、粟

温带经济作物(甜菜、大豆)及少数亚热带作物(棉花、葡萄)

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包括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

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棉花、麻类和木棉

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和甜菜,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咖啡、可可和茶叶

7、请阐述作物栽培科学及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优质高产栽培、节本简化高效栽培(抗旱节水、少免耕/节能技术、定量施肥)、机械化生产技术、绿色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信息化栽培

8、我国作物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标: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

(1)如何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长期保证我国的食物安全

(2)如何提高作物产品的质量,增加供给的多样性

(3)如何提高作物生产效益

(4)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1、什么叫作物的生长?

什么叫作物的发育?

举例说明

生长:

作物的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举例: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体积扩大和干重增加,通过原生质的增加,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扩大实现)

发育(广义)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中的有序变化

(狭义)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有序变化过程

(举例:

叶的发育,从叶原基分化到长成一片成熟叶片;根的发育,从根原基发生到形成完整根系;花的发育,从茎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再由花原基转变为花蕾,以及花蕾长大开花;果实的发育,受精的子房膨大,果实形成和成熟)

2、作物生长的“S”形过程有何应用价值?

(1)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正常生长发育,达到该期应有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

(2)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

(3)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3、试述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生育期: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

影响因素:

(1)作物的遗传特性(不同作物、不同品种)

(2)环境条件(光照长短、温度、水分)

(3)栽培措施(播种期、肥料N肥、水分管理、种植密度)

生育时期:

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在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上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4、什么叫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三性”在作物引种、栽培上有何意义?

感温性:

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感光性:

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基本营养生长:

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

意义:

(1)品种选择与搭配

依据当地的光、温资源,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及适宜的作物和品种搭配

(2)确定适宜播种期及水、肥管理技术

(3)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a、人工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夜间短日照阻止甘蔗开花)

b、改变环境条件提早或延迟开花(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应抑制开花、红麻南种北移、烟草、麻类等春季播种;冬油菜、冬小麦适时早播)

5、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如何?

(1)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营养生长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殖生长的优劣,最后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要促使二者协调发展(两者会形成竞争关系)

(3)在生殖生长期应保证适当的营养生长

(防弱苗、防旺长、防早衰、防贪青晚熟)

6、作物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有何依赖关系?

(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物质的相互交换

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质营养、N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氨基酸等

(2)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量保持一定比例

根冠比:

作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不同影响

(3)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影响不一致

7、研究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有何实际意义?

(1)调控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2)依据作物器官相关的外在表相判断各部位的生育进程

8、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

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

群体: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单株的总和

(1)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作物的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但群体中的个体已不同于一个单独的个体。

单独生长个体的生长状况和产量高低,绝不与群体中生长的个体相对应。

(2)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种植密度稀,有利于个体生长,但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群体生长量小,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种植密度大,个体生长不良,但在一定范围内,群体生长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如果密度进一步加大,则群体生产量将逐渐递减,产量下降。

(3)利用作物群体自动调节原理

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作物产量除了种植密度外,品种的选择,肥料的施用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都能影响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

a、品种的选择: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一般选择比较耐肥,中偏矮秆或半矮秆具有倾斜的叶层配置的品种;若要进一步进行多肥集约的栽培,尚需在半矮秆和直立叶型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叶片厚度的选择,这样才有利于获得高产。

b、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群体影响很大,如施用氮肥,一是影响作物营养器官和产品器官的生长发育;二是协调作物群体结构大小和体内的代谢过程。

因此施肥时期和施用量必须适时适量。

c、植物生长调教剂可以促进/抑制作物的生长,特别是调节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大小,对合理群体的形成十分有利。

9、简述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光照:

作物的生长、发育、生物量的生产和积累、产品的品质以及作物的地理分布a、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作物生长及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作物的发育;光是光合作用中能量的来源。

b、光照xx:

影响作物的开花

c、光谱成分:

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2)温度:

(3)水分:

作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作物体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4)空气: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养分

第三章

1、作物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如何?

生物产量(BY):

作物在整个生育期所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

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干物质量。

经济产量(EY):

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同一种作物的经济系数相对稳定,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差异较大。

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下,收获指数越高,经济产量越高,植株群体积累有机物的利用价值越高;在相对稳定的收获指数下,适当提高生物产量可提高经济产量。

因为经济产量首先决定于生物产量,只有在生物产量高的前提下提高经济系数,才能提高经济产量。

2、阐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作物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作物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并依作物种类而异。

(1)相互制约。

一定范围内,很难同步增长。

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每公顷穗数增多时,每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也有所降低

(2)相互补偿。

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有一定程度自动调节和补偿作用,特别是分蘖(枝)能力强的作物。

(3)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个或某几个可能成为限制因素

(4)在一定条件下,各因素有理想的或最佳的组合

(5)各因素都有主要的决定时期

3、作物生长分析的主要指标与内容有哪些?

(1)相对生长率(Relativegrowthrate,RGR)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率。

(2)净同化率(Netassimilationrate,NAR)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3)叶面积比率(Leafarearatio,LAR)

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L/W),即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即相对生长率可用净同化率和叶面积比率的乘积表示(RGR=LAR×NAR)

(4)比叶面积(Specificleafarea,SLA)

为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也称叶面积干重比(比叶重)。

它是单位叶干重的叶面积,表示叶片的厚薄。

(5)作物生长率(Cropgrowthrate,CGR)又叫群体生长率。

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干物质增长率

4、简述源、库、流的概念及其如何协调?

源:

指制造或输出有机物质的组织或器官(叶、叶鞘、苞叶、绿色茎、穗、芒、果)库:

指贮存、利用或消耗有机物质的器官。

(收获器官、幼嫩、衰老器官等)

流:

联接源库两者之间有机物质的输导系统(叶、鞘、茎中)

也可认为是光合产物xx向库的运输能力。

(1)源是贮藏器官和输导组织形成及功能的物质基础。

(2)库对源和流具有反馈作用。

库需要的增加,使同化物从源到库转运速度提高。

(3)流对源和库均有影响。

物质运输受阻,不但使库器官充实不良,也使叶片光合能力降低。

(4)源库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5)源库流器官具有一定相对性。

5、作物群体的特征和层次结构是什么?

(1)群体的自动调节功能:

如分蘖的消长

(2)个体与群体:

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影响

(3)个体与个体:

环境资源共享、竞争

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垂直分布

群体各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任何一层的加强或削弱,都会促进或抑制其他层次的发展。

6、作物生长的“S”形曲线分几个时期?

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

7、简述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影响因素?

(1)株型:

植物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理想株型适于密植栽植而不倒伏,群体的生物产量及收获指数大建立作物高产群体结构的基础

(2)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

(3)肥料

8、解释作物的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9、简述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0、在作物生产中如何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

第四章

1、为使种子发芽整齐,出苗率高,常需对种子进行哪些处理?

(1)晒种(种子播前翻晒1-2天。

a、增进种子酶的活性,提高胚的生活力

b、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2)消毒

a、石灰水浸种:

1%的石灰水。

利用石灰水膜将种子隔离,使种子上附着的病

菌得不到空气而闷死。

b、药剂浸种:

常用多菌灵等杀菌剂。

c、拌种:

常用多菌灵、托布津、敌克松、福美双等杀菌剂。

(3)浸种催芽

a、促进种子吸水(清水浸种、温汤浸种);

b、创造适宜发芽的温湿度(温室、地坑);

c、有一定消灭病原物的作用;

(4)种子包衣

采用机械和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

2、农业生产上,在确定播种期和播种量时各应考虑哪些因素?

(1)品种特性:

一般生育期长的迟熟品种播期较早,生育短的早熟品种播期较迟。

(2)当地气候条件:

气温/地温是影响播种期的主要因素。

确定适宜播种期应考虑使作物在关键生育期避开不良的环境条件

(3)种植制度:

根据当地种植制度,作物换茬衔接来考虑适宜播种期是平衡周年生产,保证各种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多熟制,收种时间紧,季节性强,应以茬口衔接,适宜苗龄和移栽期为依据,全面安排,统筹兼顾。

(4)病虫害:

根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发生规律,适当提前或延迟播种期是避开或减免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也是确定适宜播种期的依据之一。

3、简述育苗移栽的意义及生产上常采用的育苗方式?

1)充分利用土地和季节,提高复种指数。

2)集中精细管理,培育壮苗(秧);

3)集约经营,可以节约用水,肥、农药;增加防寒设施

4)可按计划移栽,保证合理密度。

方式:

湿润育秧、方格育苗、营养钵育苗、酿热温床育苗、塑盘育苗、工厂化育苗

4、简述确定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基本原则

(1)气候条件:

温度高、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生长季节长的地区,植株较高大,分蘖或分枝多,播种量宜小些。

其他条件相同下,晚播的要比适期播种的适当增加播种量。

(2)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

一般在肥力水平高、施肥量大和管理好的土地上,植株生长繁茂,分蘖、分枝较多,可发挥单株生产力,密度宜小些。

但对单秆性作物则应高肥高密;而在土壤瘠薄、肥量少和管理差的条件下,植株生长较差,应适当增加密度,依靠群体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量宜大些,单秆性作物却不宜增大密度。

(3)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型:

作物种类不同,植株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都有很大差异。

如玉米植株高大,小麦植株矮小,棉花具有分枝。

(4)种子质量(粒重、种子净度、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

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确定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每个单株发育良好,确保目标产量,同时也便于田间耕作管理。

5、简述作物的施肥原则与施肥技术?

施肥原则

(1)根据环境条件施肥

(2)根据养分作用规律施肥(最少养分率,报酬递减率,养分互作)

(3)根据作物营养规律施肥(不同作物营养元素吸收选择性不同,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不同)

(4)协调生物培肥与人工培肥的关系

(5)坚持有机培肥与无机培肥的结合

(6)协调与其他农业措施的关系:

种植制度、土壤耕作

(7)配方施肥

施肥技术

(1)推荐施肥技术(土壤测试,营养诊断)

(2)施肥量的确定(减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避免施肥过量引起污染)

(3)施肥时期

基肥:

结合翻耕整地施入土壤的肥料,总施肥量的50%。

种肥:

在播种或移植时,面施、条施、穴施或拌种施用的肥料。

主要满足作物初期生长的养分要求,用量较少,以氮素化肥为主,或氮、磷肥配合施用。

追肥:

为调节作物生长期内营养水平与比例变化所施用的肥料。

多采用速效性化肥或腐熟的有机肥料。

(4)施肥方法(撒施、集中施肥、分层施肥、叶面喷施、灌施、注施)

6、简述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

7、作物的膜上灌溉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8、什么是作物的调亏灌溉?

如何进行作物的调亏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