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662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理学历年试题论述题汇总.doc

论述题:

09.7

45.请举例论述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征。

答:

(1)含义:

法律解释是有关立法主体根据立法原意、法律意识和有关需要对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含义和有关术语所作的说明、解答或阐述。

(2)法律解释的特征:

①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

法律解释的范围或对象主要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是完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以是它们中有关规定或有关条文;以及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相附随的情况。

②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③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法律解释可以是同具体案件密切相关的,如针对具体案件的法的适用方面的解释,这种解释的效力往往只及于案件本身;也可以是同案件没有密切或直接关系的.

④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法律解释总是在解释者的法律意识的支配或影响下进行,因而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⑤法律解释的主体不是确定的,有解释权的主体可以解释法,没有解释权的主体也可以解释法,前者有法的效力,后者无法得效力。

46.试论法律监督的意义。

答:

法律监督的意义是:

(1)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是建设现代廉洁的民主政治的需要。

即主要是通过法律监督可以对权力进行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

(2)建置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是现代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是对人性不完善的弥补;

(3)法律监督既是法律调整各个阶段得到有力保证的良好法制,也是法律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即法律监督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与立法、守法、司法等活动相伴相生。

总之,法律监督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作用极其重大。

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通过立法和司法活动,将法律的价值确定下来并予以落实。

因而,法律监督能够保证法的价值的实现。

09.4

45.试述:

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根据实际生活说明正义是法之阙失的重要弥补者。

答:

(1)由于正义是人类社会在道德上所追求的最高的理想,因此,将正义引入,法和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就会因之获得光明的引导,社会主体也会因而从法律秩序中获得正当以至高尚的利益。

而法一经以正义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其本身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转化为法律正义,法的精神品格也因之获得升华。

(2)由于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目标,因此,在法律适用和解释中,当法律不健全或有漏洞的时候,法官可以根据实际生活的需求,运用正义处理案件,使正义转化为法律正义。

46.试论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

答:

(1)法律应当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国家一切活动都应当接受法律的规范,社会生活各个基本环节都应当由法律来规制。

(2)法律应当在整体上臻于良法之境。

良法的标志包括:

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能够对实际生活的需要给予适时的调整、法是技术水平较高的科学的法。

(3)法应当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权威。

所有个人和组织的法律权利都能得到应有的保障,所有个人和组织的法律义务都能得到应有的兑现。

(4)法应当体现和保障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

一方面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国家权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化集权为分权;另一方面通过法律制度对分工行使各项权力实行有效的制衡。

08.7

45.根据自己的认识,阐述和评价资本主义法治。

答:

(1)资本主义法治的含义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法治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所有的社会主体的活动,都严格遵守法律;二是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

三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以法定制度予以保障,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没有法律的规定,国家机关不能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或追加法律以外的义务;

四是没有法律的依据不得对公民进行逮捕、监禁、审问和处罚。

(2)资本主义法治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并在夺取政权后用法的形式肯定下来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这与专制、特权、等级制度相对立。

(3)资本主义法治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后,资本主义法治受到其制度内在的那些抵消法治因素的侵蚀,但资本主义法治也经常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

46.试论法律意识的培养举措。

答:

法律意识对法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培育法律意识的举措可以包括:

(1)加强法治建设。

整个法治建设的过程是良好法律的形成过程;不能将法律意识培养与法治建设割裂,

两者是并驾齐驱的。

(2)抑制旧法律传统、旧法律意识的影响。

我国封建历史很长,集权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这是法治建

设和增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巨大障碍,因此,增强法律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旧法律意识的过程。

(3)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制教育。

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制教育能够传播完整、集中、科学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水准。

08.4

45.试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阐述法和道德的相互作用。

答:

(1)道德是法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是从立法的角度,国家的立法渗透着道德内容和精神;

二是就法的实施来讲,道德对人们内心自觉守法的要求和启发是国家强制力无法取代的,从守法者到执法者、司法者的道德水准都有益于法律实施;

三是道德还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或“空白”。

(2)法是传播、推行道德的有效途径;

一是通过立法将道德理念、原则等内容制度化,赋予其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从根本上保障这些道德规范的实现和传播;

二是通过法律的实施进一步宣传和推进道德;

三是对守法行为的表彰和奖励,对形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具有积极的意义。

46.根据自己的认识,试论述法律监督的意义。

答:

(1)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是建设现代廉洁的民主政治的需要。

通过法律监督可以对权力进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

同时,真正的民主制度必须是通过民意表现出来的,能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这也需要监督。

(2)建置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是现代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是对人性不完善的弥补。

现代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事务空前增多,必须运用新的管理方式,即对权力进行分工和监督,人性中有不可避免的恶的方面,通过法律监督可以防止掌权者利己专断,滥用权力。

(3)法律监督既是法律调整各个阶段得到有力保证的良好法制,也是法律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4)总之,法律监督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尊严,作用极其重大。

一个国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通过立法、司法将法律价值确立并加以落实,法律监督是法律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07.7

45.(本题10分)结合实例,阐述法律解释的意义。

答:

法律解释是有关立法主体根据立法原意、法律意识和有关需要对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含义和有关术语所作的说明、解答或阐述。

从我国已经颁布的法律中举出一个法律解释的例证,说明法律解释有以下意义:

⑴通过法律解释化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特定,以解决法律的概括性、抽象性问题;

  ⑵通过法律解释说明法律规定的具体含义,以解决人们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利益和动机差异的问题;

  ⑶通过法律解释改正、弥补法律立法的缺憾,使其更加完善;

  ⑷通过法律解释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⑸通过法律解释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教育。

46.(本题15分)以实例说明权利义务的关系。

答:

在法律上,义务是权利的关联词或对应词,两者相辅相成,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⑴从两词的释义来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者要求其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⑵从人的社会性来看,人与人之间总存在相互合作的关系,为此,必须有调整他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保证这种规范得以实行的形式。

这种形式在法律上讲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

  ⑶从当代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来看,都分别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07.4

45.试论我国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如何相互促进。

(本题15分)

答:

(1)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实质上都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也体现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社会主义法律的充分实现必然会提高一般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反过来,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又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实现。

(3)执行法律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法

律在促进道德水平中的巨大作用。

如人民法院举行的公开审判和判决,往往可以成为道德教育讲坛或教材。

(4)国家工作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法律的实施。

在法律执行中,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或司法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道德水平,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法律;而——般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相应的道德水平才能自觉遵守法律,抵制违法行为,实施法律监督。

46.什么是法律责任的归结?

试述公正归结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本题10分)

答:

法律责任的归结,指由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

公正归结原则的含义:

公正原则包括分配的公正和矫正的公正,实质公正和形式公正。

法律制度在利益分配和保护方面,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体现公正和公平。

因此,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应当坚持公正原则。

公正归结原则的要求:

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的公正要求是:

第一,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要求法律责任的性质、种类、轻重要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以及对他人造成的损害相适应,即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

第三,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的区别对待。

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

06.7

45.试述新闻舆论监督在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说明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需要注意的

问题。

答:

(1)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由于新闻舆论的特殊传播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报道具有传播而又广泛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称为“第四政府”。

第二,新闻舆论监督因其反应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而具有相当大的道义影响和震撼力。

第三,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在法律监督方面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新闻舆论监督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第二,应当避免干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避免误导群众。

第三,避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46.试述我国和西方国家历史上关于法治和人治争论中的分歧,以及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实行法治的

必要性。

答:

关于历史上治与法治的争论中的三个主要分歧是:

(1)第一个分分歧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儒家主张德治,即由高尚道德的贤人、圣君通过道德

感化来进行治理;法家主张法治。

在古希腊柏拉图主张“贤人政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2)第二个主要分歧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人治论强调具体指引,法治论强调一般性原则。

(3)第三个分歧是,人治论主张君主制,君主专制;法治论主张民主,共和政体,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

封建专制时提出的政治思想和纲领。

我国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我国坚持实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