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556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安徽霍山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个分子AB吸收(a﹣b)kJ热量

B.该反应热△H=+(a﹣b)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中:

Fe2+、ClO﹣、SO42﹣、Na+

B.pH=13的无色溶液中:

K+、NO3﹣、Al3+、CO32﹣

C.澄清透明溶液中:

Fe3+、Ba2+、Na+、Cl﹣

D.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

NH4+、Na+、NO3﹣、SO42﹣

3、现有MgCl2、AlCl3、CuCl2、FeCl3、NH4Cl五种溶液,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开来,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氨水B.AgNO3C.浓NaOHD.NaCl溶液

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C2H4 B.CH3CH2OH C.C6H6 D.CH3COOH

5、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与元素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XmY>Xm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6、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4molB和1molA、2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A(g)+2B(g)

xC(g)△H<0.测得两容器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等于3

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A的转化率降低

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c(A)可达到0.78mol/L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4molB,平衡时甲容器中c(A)大于1.56mol/L

7、有一种新燃料的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13O2﹣→4CO2+5H2O+26e﹣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8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53分)

8、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

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  .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  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6)有人提出,装置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判断改用NaHSO3溶液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

9、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

10、

(1)25℃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2)某温时,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若将此温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稀硫酸bL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混合后溶液pH=2,则a:

b=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1.[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肉桂酸是香料、化妆品、医药、塑料和感光树脂等的重要原料.实验室用下列反应制取肉桂酸.

药品物理常数

苯甲醛

乙酸酐

肉桂酸

乙酸

溶解度(25℃,g/100g水)

0.3

遇热水水解

0.04

互溶

沸点(℃)

179.6

138.6

300

118

填空:

合成:

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向三颈烧瓶中先后加入研细的无水醋酸钠、苯甲醛和乙酸酐,振荡使之混合均匀.在150~170℃加热1小时,保持微沸状态.

(1)空气冷凝管的作用是  .

(2)该装置的加热方法是 .加热回流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剧烈沸腾,会导致肉桂酸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3)不能用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的原因是  .

粗品精制:

将上述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趁热倒入圆底烧瓶中,进行下列操作:

反应混合物

肉桂酸晶体

(4)加饱和Na2CO3溶液除了转化醋酸,主要目的是  .

(5)操作I是  ;若所得肉桂酸晶体中仍然有杂质,欲提高纯度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均填操作名称).

(6)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苯甲醛 

参考答案

1.B

【解析】A、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每生成2molAB吸收(a﹣b)kJ热量,故A错误;

B、应焓变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该反应热△H=+(a﹣b)kJ·mol﹣1,故B正确;

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C错误;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2.C

解:

A.酸性溶液中Fe2+、ClO﹣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Al3+、CO32﹣反应生成沉淀,且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溶液可能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条件下,因NO3﹣具有强氧化性,NH4+不能生成氢气,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A、加入氨水时,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铝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不消失,反应现象相同,所以用氨水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向五种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区别,故B错误;

C、向以上五种溶液中分别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现象为:

生成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生成蓝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现象不同,可以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区别,故C正确;

D、氯化钠溶液和以上五种溶液都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用氯化钠溶液区别,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烃完全燃烧的通式是CxHy+(x+

)O2→xCO2+

H2O,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通式是CxHyOz+(x+

-

)O2→xCO2+

H2O,将四个选项代入可知C项正确。

5.C

【解析】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O元素;根据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则R为S元素;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则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8+16=24,又Z、W处于同一周期,应为第三周期,原子序数W大于Z,故Z为Na,W为Mg元素,

A.Y是O元素,Z是Na元素,W是Mg元素,O2﹣、Na+、Mg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O2﹣>Na+>Mg2+,故A错误;

B.氢元素与氧元素可以形成H2O、H2O2,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所以氢化物稳定性Y>R,故C正确;

D.R为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硫酸是强酸.W为M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镁,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

A:

甲容器所到达的平衡状态可以等效为乙容器压强增大一倍(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当乙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时,这一瞬间,c(A)乙=1mol/L,大于0.78mol/L,说明容器内平衡受压强影响而移动,向着消耗A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增大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

1+2>X.故A错.

B:

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容器内压强虽然增大,但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压强影响平衡移动的本质是改变体积进而影响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故B错.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A)增大,c(A)可达到0.78mol/L,故C对.

D:

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4molB,可以等效为原平衡状态下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c(A)小于2倍原平衡中的c(A),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c(A)<1.56mol/L,故D错.

故选C.

7.A

解:

A、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

B、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相同,为2C4H10+13O2═8CO2+10H2O,故B正确;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O2+4e﹣=2O2﹣,故C正确;

D、丁烷具有还原性,在丁烷燃料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故D正确.

故选A.

8.

(1)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d;

(4)黄;

(5)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HSO3﹣+Cl2+H2O═SO42﹣+2Cl﹣+3H+(或4HSO3﹣+Cl2═SO42﹣+2Cl﹣+3SO2↑+2H2O);否.

【解析】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

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通过I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到褪色,再利用II中固体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后,在Ⅲ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观察到颜色不褪,则验证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只有d符合,故答案为:

d;

(4)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能够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溴水呈黄色,故答案为:

黄;

(5)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发生萃取,溶液分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故答案为: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NaHSO3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

HSO3﹣+Cl2+H2O═SO42﹣+2Cl﹣+3H+(或4HSO3﹣+Cl2═SO42﹣+2Cl﹣+3SO2↑+2H2O),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用NaHSO3溶液吸收尾气,

故答案为:

HSO3﹣+Cl2+H2O═SO42﹣+2Cl﹣+3H+(或4HSO3﹣+Cl2═SO42﹣+2Cl﹣+3SO2↑+2H2O);否.

9.Ⅰ.

(1)Al(OH)3+OH﹣═AlO2﹣+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Ⅱ.(3)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CO2+Ba(OH)2═BaCO3↓+H2O.

(5)cd.

(6)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解析】Ⅰ.

(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

Al(OH)3+OH﹣═AlO2﹣+2H2O.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AlO2﹣+CO2+2H2O=Al(OH)3↓+HCO3﹣,再加入过量稀盐酸,Al(OH)3+3HCl=AlCl3+3H2O,HCO3﹣+H+=CO2↑+H2O,反应现象是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故答案为:

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Ⅱ.(3)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作用为:

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

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

故答案为:

CO2+Ba(OH)2═BaCO3↓+H2O.

(5)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防止影响碳酸钡质量的测定,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a不符合;

b、滴加盐酸过快CO2,CO2来不及被吸收,就排出装置C,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使二氧化碳吸收完全,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b不符合;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能提高提高测定准确度,故c符合;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影响CO2,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故d符合.

故选:

cd.

(6)BaCO3质量为3.94g,则n(BaCO3)=

=0.02mol,则n(CaCO3)=0.02mol,质量为0.02mol×100g/mol=2g,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25%.

故答案为:

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

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10.

(1)pH1+pH2=16;

(2)9:

2;c(H+)>c(SO42﹣)>c(Na+)>c(OH﹣).

【解析】

(1)常温下,pH1=a的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amol/L,pH2=b的强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b﹣14mol/L,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碱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所以100×10﹣a=1×10b﹣14,10a+b=1015,所以a+b=16,故答案为:

pH1+pH2=16;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有

=0.01,a:

b=9:

2,溶液呈酸性,所以c(H+)>c(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硫酸根离子浓度为

mol/L=0.009mol/L,所以氢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根离子浓度,根据物料守恒知,c(SO42﹣)>(Na+),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小,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H+)>c(SO42﹣)>c(Na+)>c(OH﹣),

故答案为:

9:

2;c(H+)>c(SO42﹣)>c(Na+)>c(OH﹣).

11.

(1)使反应物冷凝回流;

(2)空气浴(或油浴);乙酸酐蒸出,反应物减少,平衡左移;

(3)乙酸酐遇热水水解;

(4)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溶解于水;

(5)冷却结晶;重结晶;

(6)取样,加入银氨溶液共热,若有银镜出现,说明含有苯甲醛,或加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苯甲醛.

【解析】

(1)该反应在150~170℃的条件下进行,根据表中各物质的沸点可知,反应物在这个条件下易挥发,所以空气冷凝管的作用是使反应物冷凝回流,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

使反应物冷凝回流;

(2)由于该反应的条件为150~170℃,可以用空气浴(或油浴)控制,在150~170℃时乙酸酐易挥发,如果剧烈沸腾,乙酸酐蒸出,反应物减少,平衡左移,导致肉桂酸产率降低,

故答案为:

空气浴(或油浴);乙酸酐蒸出,反应物减少,平衡左移;

(3)乙酸酐遇热水易水解,所以反应中不能有水,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参加反应会有水,使乙酸酐水解,

故答案为:

乙酸酐遇热水水解;

(4)肉桂酸难溶于水,肉桂酸钠易溶于水,加饱和Na2CO3溶液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溶解于水,便于物质提纯,

故答案为:

将肉桂酸转化为肉桂酸钠,溶解于水;

(5)要使肉桂酸从溶液中充分析出,要冷却结晶,故操作Ⅰ为冷却结晶,提高纯度可以进行重结晶,

故答案为:

冷却结晶;重结晶;

(6)苯甲醛中有醛基,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苯甲醛的操作为取样,加入银氨溶液共热,若有银镜出现,说明含有苯甲醛,或加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苯甲醛,

故答案为:

取样,加入银氨溶液共热,若有银镜出现,说明含有苯甲醛,或加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苯甲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