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467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docx

高考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练

高考物理非主干知识选择题专项训练

1.(09·重庆·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D)

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2.(09·四川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3.(09·全国卷Ⅰ·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4.(09·全国卷Ⅱ·16)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BC)

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5.(08全国卷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

A.4×1016m3B.4×1018m3

C.4×1020m3D.4×1022m3

6.(08全国卷2)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7.(08北京卷)15.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mol-1)(C)

A.10年B.1千年C.10万年D.1千万年

8.(08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9.(2007年东城区)由阿伏加德罗常数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一个水分子的体积,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D)

A.1摩尔水的质量B.1摩尔水蒸气的质量

C.1摩尔水的体积D.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10.(2007年大联考)将一个分子从靠近另一分子最近的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在远离的(B)

A.r

B.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C.r>r0时,分子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

D.r具有最大值时,分子动能为零,分子势能最大

11.(09·上海物理·6)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

对于某种金属(AD)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12.(09·福建·13)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13.(09·浙江·18)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

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

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

的夹角为

分别为边

的中点,则(AC)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

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从

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

点的光束平行

14.(08·全国Ⅰ·21)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在θ从0°逐渐增大至90°的过程中(B)

A.t1始终大于t2B.t1始终小于t2

C.t1先大于后小于t2D.t1先小于后大于t2

解析:

设折射角为α,玻璃砖的厚度为h,由折射定律n=

,且n=

,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t=

,联立解得t2∝

,红光频率较小,θ为零时,t1<t2,θ为90°时,趋近渐近线,初步判定该函数为单调函数,通过带入θ为其它特殊值,仍然有t1<t2,故B对。

15.(08·全国Ⅱ·15)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

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D)

A.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

B.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

C.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

D.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

解析:

因为同种介质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大,故入射角相同时,紫光侧移距离较大,A、B项错;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则侧移距离

可见对于同一种色光,入射角越大,侧移距离越大,D项正确。

16.(08·北京·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B.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

C.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解析:

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X光的穿透性;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17.(08·天津·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B.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C.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解析:

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的公式△x=

λ可知,由于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短,所以改为红光后条纹间距一定增大,A正确;紫光的临界角比红光的临界角小,所以紫光发生全反射后红光不一定发生全反射,B错误;由于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紫光的能量比红光的能量大,紫光发生光电效应红光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C错误,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镜是为了防止玻璃的反光,所以D错误。

18(08·广东物理·6)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19.(07淮安联考).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若折射角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若此两种单色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则Ⅱ单色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

(B)若此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相同的障碍物,则Ⅱ单色光比Ⅰ单色光发生的衍射现象明显

(C)此两种单色光相比,Ⅱ单色光的光子能量较小

(D)用此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某种金属,若用Ⅱ单色光照射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Ⅰ单色光照射时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0、(北京朝阳区2008届期末考)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直角玻璃三棱镜的界面AB上,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1.414,这条光线从BC边射出棱镜后的光线与界面BC的夹角为(B)

A.30ºB.45ºC.60ºD.90º

21.(09·天津·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

衰变方程

B.

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解析:

A选项中

在质子的轰击下发生的核反应,属于人工转变,A错;C选项是α衰变,不是裂变,C错。

22.(2008·北京理综·14)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r光子。

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核反应方程是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m=m1+m2-m3

C.辐射出的r光子的能量E=(m3-m1-m2)c

D.r光子的波长

23.(2008·全国I理综·18)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 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D)

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24.(2008·全国Ⅱ理综·20)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

,相应的能量

=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25.(2008·四川理综·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D.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

26.(2008·广东物理·6)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点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27.(2008·天津理综一个氡核

衰变成钋核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

1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

衰变成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B)

A.0.25g,α粒子           B.0.75g,α粒子

C.0.25g,β粒子           D.0.75g,β粒子

28.(07·全国理综Ⅱ)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生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

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CD)

A.λ1+λ2B.λ1-λ2C.

D.

29.(07·上海理综·11)放射性同位素

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

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年。

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

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A)

A.5730×3年B.5730×4年C.5730×6年D.5730×8年

30.(巢湖市六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C)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

)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31.(北京海淀区2008年二模)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β衰变说明原子核里有电子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

C.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缩短

D.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

32(上海市长宁区2008年4月模拟)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C)

(A)托马斯

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麦克斯韦不仅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他还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汤姆生通过对X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33.(2008年镇江市2月调研)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只有四条谱线,一条红色、一条蓝色、两条紫色,它们分别是从n=3、4、5、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C)

A.红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蓝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6能级或n=5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C.若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则能够产生紫外线

D.若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从n=6能级

向n=2能级跃迁时将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34.(北京西城区2008年4月抽样)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C)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35、(上海市嘉定区2008年4月模拟)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把某种金属板连在验电器上,第一次,用弧光灯直接照射金属板,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

第二次,在弧光灯和金属板之间,插入一块普通玻璃板,再用弧光灯照射,验电器指针不张开。

由此可以判定,使金属板产生光电效应的是弧光中的(C)

(A)可见光成份(B)红外光成份

(C)紫外光成份(D)无线电波成份

36、(北京崇文区2008年二模)颜色不同的a光和b光由某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a和Cb,且Ca>Cb。

当用a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b光照射,则(B)

A.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

C.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

D.入射光强度增加

37、(北京东城区2008年二模)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用导线相连,现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之后,验电器指针保持一定的偏角(AC)

A.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增大

B.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不变

C.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增大

D.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一定偏转

38.将一单摆向左拉至水平标志线上,从静止释放,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摆线碰到障碍物,摆球继续向右摆动.用频闪照相机拍到如图所示的单摆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9∶4

B.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3∶2

C.摆线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不变,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

D.摆线经过最低点时,角速度变大,半径减小,摆线张力不变大

答案AC

39.两列振幅、波长和波速都相同的简谐波1和2分别沿x轴的正、负方向传播,波速v=200m/s,在t=0时刻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那么在x轴上x=450m的质点P,经最短时间t1出现位移最大值,经最短时间t2出现位移最小值,则t1、t2分别是()

A.1.50s0.25sB.0.25s0.75s

C.0.50s0.75sD.0.75s0.25s

答案B

40.某列机械波在MN直线上传播,该直线上相距3m的P、Q两质点,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A.该机械波的频率为2.5Hz

B.该机械波的传播方向一定是从P到Q

C.该机械波的波长可能为4m

D.该机械波传播的速度可能为15m/s

答案CD

41.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C.地震波和海啸都只有纵波

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

答案A

42.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摄到的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甲图是振子静止在平衡位置时的照片,乙图是振子被拉到左侧距平衡位置20cm处放手后向右运动

周期内的频闪照片,已知频闪的频率为10Hz,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振子振动的周期为1.6s

B.该振子振动的周期为1.2s

C.振子在该

周期内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从图乙可以看出再经过0.2s振子将运动到平衡位置右侧10cm处

答案BC

43.如图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如果此列波的波速为2.4m/s,则在传播过程中位于x轴上x=0.3m~x=0.6m之间的某质点P,从这一时刻起在1s内所通过的路程为()

A.2.56cmB.2.4cmC.0.16mD.0.02m

答案C

44.质点以坐标原点O为中心位置在y轴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0m/s.0.3s后,此质点立即停止运动,再经过0.1s后的波形图为()

 

答案C

45.如图所示,一列向+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图示时刻为t=0),a、b、c、d分别是x=1m、x=2m、x=3.5m、x=4.5m处的四个质点.已知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m/s,则()

A.对质点a和b来说,在第2s内回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

B.对质点a和b来说,在第2s内回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

C.对质点c和d来说,在第1s内回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

D.对质点c和d来说,在第1s内回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

答案C

46.(06连云港高三调研考试)如图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质点O正处于平衡位置

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将向O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答案BD

47.(07江苏徐州模拟)波速均为v=1.2m/s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都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其中P、Q处的质点均处于波峰,关于这两列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这两列波相遇可能发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B.甲波的周期大于乙波的周期

C.甲波中P处质点比M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图示的时刻开始,经过1.0s,P、Q质点通过的路程均为1.2m

答案C

48.(09·山东·18)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

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C)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49.(08北京理综“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km,运行周期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B)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答案

50.(07全国卷Ⅰ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B)

A.0.5B.2C.3.2D.4

答案

51.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假设该卫星的绕月轨道是圆形的,且距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并已知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月球的直径为d,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可求出(A)

A.月球质量

B.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离月球表面h高度轨道上运行的速度v=πd/T

C.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绕月轨道的半径r=d+h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

52.(09·福建·16)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甲所示。

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5.0

,则外接一只电阻为95.0

的灯泡,如图乙所示,则(D)

A.电压表

的示数为220v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50次

 

C.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484w

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24.2J

53.(08四川·16)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

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

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

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BC)

A.U2变小、I3变小B.U2不变、I3变大C.I1变小、I2变小D.I1变大、I2变大

54.(合肥35中2009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质量抽测试卷)如图所示,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导体框架,OC为一能绕O在框架上滑动的导体棒,OC之间连一个电阻R,导体框架与导体棒的电阻均不计,若要使OC能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外力做功的功率是:

(C)

A.

B.

C.

D.

55.(芜湖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电路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灯泡,额定电压均为U,额定功率为P,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现在四个灯泡都正常发光,则变压器的匝数比n1:

n2为,电源电压U1为(C)

A.1:

22UB.1:

24U

C.2:

14UD.2:

12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