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384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docx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

眼氨肽联合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

来源:

创新医学网----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

  张斌737200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  

  摘要:

目的:

应用眼氨肽注射液联合中药黄芪泡饮治疗复发性口疮,观察其效果。

方法:

将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眼氨肽注射液口服,黄芪泡饮;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延长复发周期变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眼氨肽肌注、黄芪泡饮联合应用在促进溃疡愈合情况与左旋咪唑疗效相似,在治疗后观察延长复发周期情况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眼氨肽联合中药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可取得持续性的可靠疗效。

  关键词:

复发性口疮眼氨肽黄芪免疫调节

  复发性口疮是多因素作用的口腔黏膜常见病,在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下均能发生。

发病年龄在10~20岁。

溃疡呈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

若口疮经常发生或此起彼伏称复发性口疮。

其病损呈溃疡性损害,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具体机制至今不明,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可能与α-溶血性L型链球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缺铁、锌、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遗传因素,局部损伤等因素有关。

还有学者认为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低下有关。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笔者根据有关报道结合临床,应用眼氨肽注射液肌注、黄芪泡饮治疗复发性口疮,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标准:

在我院口腔科门诊经询问病史临床诊断为轻型或重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病程≥半年以上;溃疡复发频率≥1次/月;本次溃疡发生时间<3天。

  排除标准:

全身有系统性疾病或其他确诊口腔黏膜病患者;孕妇;接受过其他免疫调节治疗;有药物过敏史者。

  一般资料:

复发性口疮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23~68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13年。

依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

  治疗方法:

治疗组单味中药黄芪每日35g多次泡饮,在此基础上加用眼氨肽注射液肌注4ml,每日1次,2个月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每周连服3天,2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项目:

观察用药期内促进溃疡愈合的情况及治疗后延长复发周期的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

①溃疡愈合的疗效标准:

有效为用药后5~7天以内溃疡愈合;无效为用药7天以上愈合。

②治疗后延长复发周期的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后半年以上不复发;好转,治疗后半年内及1~2次复发;无效,治疗后半年内每月发作。

  结果

  两组复发性口疮的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

结果见表1。

两组延长复发周期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果见表2。

  讨论

  在现代医学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复发性口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平衡学说认为,溃疡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免疫的异常与失衡所引起,细胞免疫异常在本病中起主要作用[1]。

目前临床常用左旋咪唑来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比较有疗效,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大。

眼氨肽系一种生物制剂,为猪或羊眼球经消毒后以乙醇沉淀蛋白质后制得的灭菌水,含有多种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及微量钙、镁等,可促进眼组织的新陈代谢,吸收炎症渗出,并能使眼角膜组织的再生[2]。

郭锡久等[3]报道,应用眼生素全身治疗复发性口疮,确有调节复发性口疮患者全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复发性口疮尽快愈合的能力。

  祖国医学认为虚证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应该用扶正固本治疗。

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提示,扶正固本疗法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力有明显作用[4]。

《外台秘要》:

“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肾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

”故治疗口疮宜扶正为主,滋阴清热,才能收效。

现代中医研究认为,黄芪补气固表,补脾益气,清热燥湿,泻水、止渴生津,消积散血。

其药理增加T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激活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合成,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诱生机体内产生干扰素,使机体内CAMP含量显著增加。

此外,黄芪含有18种氨基酸和19种微量元素,对改善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有效。

  本文用眼氨肽联合中药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治疗期间溃疡愈合情况与左旋咪唑治疗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对促进复发性口疮的愈合有相似的疗效。

笔者应用眼氨肽联合中药黄芪治疗复发性口疮起到标本兼治、持久可靠的疗效。

但对于远期疗效,尤其对复发的影响尚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萧燕.复发性阿弗它口炎细胞免役学研究——关于免役缺陷及免役细胞平衡学说.国外医学口腔分册,1990,17:

219.

  2陈新谦.新徧药物学.第1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599.

  3郭锡久,阮兴朝,张奕杰,等.眼生素局部治疗和综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临床医学口腔杂志,1999,15

(2):

102.

  4唐由之,肖国士.中医眼科全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68.

 

甲型H1N1流感诊治分析

来源:

创新医学网----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

  李雪花马世俊743000甘肃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先后发生人感染A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迅速在各地区蔓延。

止5月中旬,全球已有疑似病例4480多人,确诊病例8461例。

我国内地已有4例确诊患者,我国卫生部修正人感染猪流感为甲型H1N1流感。

再此总结材料,分析其诊治。

  基础研究

  病原学:

H1N1亚型流感病毒包含有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

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

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流行病学: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传播。

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和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传播。

普遍易感,患者多数年龄在25~45岁,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7天,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体征: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②血清学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检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③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

常用的方法有鸡胚接种法和细胞培养法。

现有的诊断方法中,病毒分离法是较敏感的,但需要2~3周时间;④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水平增高。

  胸部影像学: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

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诊断:

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

①医学观察病例:

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

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②疑似病例:

曾到过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③确诊病例:

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治疗

  ①对症支持: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②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剂量75mg/日疗程5天,儿童慎用;抗生素:

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如条件许可,部分重症患者可考虑用已痊愈患者的血浆支持治疗,应用已痊愈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抑制病毒,减轻肺部炎症渗出,避免出现重症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③中医辨证治疗:

毒邪犯肺:

主证:

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

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

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加减:

咳嗽明显加浙贝母、枇杷叶,发热明显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

莲花清温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毒犯肺胃:

主证:

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

治法:

清热解毒,化湿和胃。

基本方:

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加减:

腹痛明显加白芍、炙甘草;咳嗽明显加杏仁、蝉蜕。

常用中成药:

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毒邪壅肺:

主证:

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

清热泻肺,解毒化瘀。

基本方:

麻黄、杏仁、全瓜蒌、桑白皮、生大黄、生石膏、赤芍。

加减:

持续高热伴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肢体抽动者加羚羊角粉、广地龙等,大便闭结腹胀者加大生大黄剂量、芒硝。

常用中成药:

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

  预防及预后

  控制传染源:

开展人间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

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切断传播途经:

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按禽流感、SARS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保护健康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加强院感控制措施:

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

  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人类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预后大多良好,病死率约为6%。

  参考文献

  1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

  2彭文伟.传染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创新医学网----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

  杨政治466001河南周口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治疗: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给予胞二磷胆碱1.0g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川芎嗪0.1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形成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本文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以上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和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

同时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脑干梗死患者;排除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倾向。

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55~73岁,平均62.1±10.5岁;合并有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8例。

病程4~71个小时,平均10.3±2.8个小时。

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4~74岁,平均61.7±9.8岁;合并有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7例。

病程5~72个小时,平均9.8±4.3个小时。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常规治疗: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给予胞二磷胆碱1.0g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川芎嗪0.1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采用全国第四次脑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根据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定。

基本痊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效率采用X2检验。

  结果

  两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原因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下,侧枝循环不足以代偿供血。

是脑血管病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

西医认为,脑梗死多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小板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暴露了内皮下胶原组织,在炎症细胞的趋化下,粘附在破裂处,粘附后血小板活化,以及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等,使血小板聚集,并与凝血瀑布的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中医认为脑梗死病机是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同时又有兼寒兼热的区别,急性发病时多以标实为主,其中瘀血兼痰浊痹阻脉络为基本病机。

  川芎嗪属于川芎的提取物。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

现代药理学表明,川芎嗪对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Na+-K+-ATP酶活力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血小板表面活性大大降低,对血脂有降低作用,还可以降低血粘滞度,所以能够改善血液流动学指标,对脑的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增加,抗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修复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保护血管壁的完整性[1]。

川芎嗪还具有很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血栓素A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血浆中的前列环素含量。

研究表明,川芎嗪对钙离子有拮抗作用,能够阻止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可以缓解血管的痉挛状态,减少神经元死亡[2]。

  在本文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脑梗死,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边晓丽,陈学敏,刘艳霞,等.川芎嗪及其衍生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1):

678-679.

2陈泽涛.川芎嗪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5):

3791.

 

疏血通和黄芪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来源:

创新医学网----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

  戴绍敏558200贵州黔南州独山县中医院内科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收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分为3组。

黄芪疏血通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3~72岁,平均60.5岁,病程7~26年,平均6.8年,心功率分级:

Ⅱ级17例,Ⅲ级9例;Ⅳ级9例,冠心病14例,高心病10例,风心病7例,扩张性心脏病4例。

黄芪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3~74岁,平均66.8岁,病程7~25年,平均6.7年;心功能分级:

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8例;冠心病8例,高心病6例,风心病4例,扩张性心脏病4例。

疏血通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1~72岁,平均66.8岁;病程8~24年,平均7.4年;心功能分级:

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8例;冠心病8例,高心病5例,风心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3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

3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地奥黄芪注射液30ml相当于生药60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疏血通注射液6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均每天1次静脉滴注,均连续治疗14天。

  观察项目:

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促、肺部啰音,下肢浮肿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包括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未期内径(LVSD),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果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黄芪疏血通组35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黄芪组22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3.6%,疏血通组21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6.7%,黄芪疏血通组分别与黄芪组,疏血通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

说明3种方法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以黄芪、疏血通联合治疗的疗效最佳。

  各组治疗前后HR、SV、LVEF、LVDD、LVSD比较,见表1,HR、SV、LVEF、LVDD、LVSD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黄芪、疏血通组分别与黄芪组、疏血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3组方法均能改善心功能,但以黄芪联合疏血通效果最佳。

  不良反应:

3组用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疏血通注射液是较强的破血逐瘀药,是水蛭、地龙经现代生物技术处理研制加工而成,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样的物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中水蛭素为凝血酶特效抑制剂,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液凝固,降低血液黏度,溶解已形成的微血栓,还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之功效,防止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地龙中有效成分蚓液酶具有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激活纤维蛋白酶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两药合用发挥协同作用,故能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故活血以先益气,本研究显示采用黄芪配合疏血通以益气活血治疗充血性心衰,优于单用黄芪和单用疏血通,其机理为二者协同活血作用更强,更有利于淤血的改善,并能减少血栓的发生,改善心衰的进程,减少心脑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高,熊正明,余细勇.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5):

351-353.

 

按摩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

创新医学网----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第21期免费阅读

  何莹164300黑龙江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按摩与牵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按摩与牵引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不同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结果:

利于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有利于改善腰部肌肉的活动功能,使机体的内外环境达到稳态。

结论:

按摩与牵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关键词:

按摩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

  资料与方法

  主症与传统检查方法:

①主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症是下腰棘旁的压痛及其放射痛,腰椎生理前凸减弱或消失;②站立检查:

取立位,令患者分别向左右侧弯,若有突出,患者下肢可出现疼痛麻木;③仰卧位检查:

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实验阳性,腓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拇指背伸力减弱。

  治疗:

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在临床已得到了肯定,从治愈率和预后来看,其疗效明显优于手术治疗。

  俯卧位按摩法:

让病人俯卧于牵引床上,牵引20分钟后施以按摩手法并边牵引边按摩,先用推法、揉法、滚法施于两侧腰肌痛点部位为主,在突出棘突边缘,施以拇指压法,接着用掌按法由上向下再在病变处进行按压,要求有力,按压5~7次,注意忌用暴力。

  侧卧位-旋转法:

双手将肢体向相反方向旋转,用力时要求短促有力,不可过猛超出腰部旋转生理范围,左右可交替进行。

斜扳法也可以使腰椎旋转,在椎体旋转过程中,紧压神经根的突出物可以远离神经根,并且椎间隙的压力也可以明显减小,斜扳法起到了“变位”与“松解粘连”的作用。

  俯卧位-腰椎后伸法:

用前臂将患者双下肢尽量抬起,用另一手掌根放于痛点处,这时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椎尽量后伸3~5次。

此法不可强求,因人而异。

  仰卧位-患肢抖法:

抖法可以放松因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

在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推、揉、拿、按、点、滚法起到促进气血循行,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病历资料

  例1:

患者,女,45岁。

症状与体征:

腰部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1年有余,虽经治疗但绵绵作痛始终未愈,近几日突然疼痛加重,腰部尤为明显,弯腰困难,坐立行走右下肢疼痛麻木,CT检查显示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右侧隐窝填塞,硬膜囊受压。

于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

临床检查,腰部有明显压痛,L4~5棘突右侧压痛明显,并向右下肢放射,腰部生理弯曲消失,并向左侧弯,环跳、委中、承山等处均有压痛,右下肢后侧肌肉萎缩,直腿抬跳试验、足拇指弯曲试验、曲颈试验均为阳性。

诊断:

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

经采用上述方法治疗30次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

1年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在临床中早已得到证实,而牵引与按摩两者融为一体同时进行治疗的并不多。

牵引除了能增大椎间隙,使突出物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同时还能够对缓解肌肉痉挛有一定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而致的棘突旁压痛、放射性痛通常被认为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的,也有观点认为是来源于局部的水肿、粘连渗出物的增多及化学物刺激了神经末梢而致的疼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的诊断和分型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和手法。

“法之所出使患者不知其所苦”是治疗中最值得体会的。

按摩与牵引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