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554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翘首(qiào)    罅隙(xià)    缥碧(piǎo)    藏污纳垢(nàɡòu)

B.粗糙(cāo)     瞥见(piē)    着陆(zháo)    摩肩接踵(zhǒnɡ)

C.炽热(chì)     俯瞰(kàn)    不辍(chuò)    殚精竭虑(dān)

D.斟酌(zhēn)    琐屑(xiè)    鬈发(juán)    惟妙惟肖(xiào)

2.(2分)下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呓语 撮吃 垂髻 馨香    

B.撺掇 潺潺 磅礴 羁旅    

C.骨瘦如柴 才华横溢 光采照人 拍案而起    

D.威武不曲 心旷神怡 歪门斜道 莫名其妙    

3.(2分)(2017八上·翁牛特旗期末)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同学的缺点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2分)(2016八上·无锡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走到学校门口,看见小明提着他的书包走过来了。

B.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在浩渺无际的大千世界上,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C.他一走进《哈利·波特》的演播大厅,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D.专家提醒,家长尽量避免不要给孩子购买颜色特别鲜艳的玩具,因为这些玩具可能会诱发孩子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

二、默写(共1题;共5分)

5.(5分)(2017八上·卫辉期中) 古诗文默写

(1)《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包含大胆想象,也最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色彩。

(2)《野望》中写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壮心不已。

(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盖竹柏影也。

(5)________,都护在燕然。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3分)

6.(3分)名著阅读

(1)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其内容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拴车人气的洋车夫。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2)

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A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A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A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本故事节选自________ (书名)A是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7·鄂州)综合性学习。

江汉区新添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集中在共享单车使用密集区

本报讯(记者杨升 通讯员王凯李波)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

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

(1)

本则消息的导语是:

________

(2)

假如你是《长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想就此事采访江汉区城管部门的张主任,你准备向他提出什么问题呢?

(至少两条)

(3)

江汉区某中学的学生小明,星期五放学后,将共享单车骑回家,停放在自家楼下,准备下星期一再骑车返校。

针对此事,有网友留言:

“共享单车是造福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

”“我希望我们都能换位思考,文明接力。

”对小明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请也晒一晒你的留言。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0分)

8.(20分)(2017九上·成都期中)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

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

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

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这葫芦真好!

”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

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

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

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

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看了眼说。

一位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说:

“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这样的好呀。

”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看见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

”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

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

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

“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父亲恰巧不在家。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

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

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

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母亲陈述教员家访的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没出息的孩子”!

他的父亲骂着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有删改)

(1)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2)“葫芦”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有什么作用?

(4)清兵卫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

9.(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

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

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我曾看见过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

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

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

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

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

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

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

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

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

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

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

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②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3)本文尾段说: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4)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例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3分)

10.(23分)按要求回答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⑤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亭午”和“夜分”分别是指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以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你能写出几个时辰的称谓吗?

(3)

第一段中的两个“自”的意思一样吗?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

第一段中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第一段第一句写水势浩大,险恶,而第二句侧重于写水流________,从而印证了前一句。

(7)

说说前一段写山与第二段写水的联系。

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1.(10分)诗歌鉴赏。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1)

分析诗歌第一句中“悠悠”的表达效果。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

八、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九上·江津期中)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600字左右;(4)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5)不得抄袭。

(一)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请以“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的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一片荒芜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安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二、默写(共1题;共5分)

5、答案: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3分)

6、答案: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1分)

7、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0分)

8、答案:

9、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3分)

10、答案:

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1、答案:

八、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