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440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docx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刘轶

  博客一词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对网络传达的实时信息。

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在形式上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性化表达;二是这些以日记体方式频繁更新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

2000年以来,新闻博客以“个人媒体”发言人的姿态在网络上普遍出现,进而创造一种新的新闻媒体形式,被称之为自媒体、新媒体。

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战时博客已经走上舞台。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战时博客成为受众了解战争实况报道的一个崭新窗口。

  博客新闻传播特性

  1、媒体互融为博客新闻传播提供有效途径。

  博客技术给了普通人写作、编辑和发表自己新闻的机会,并且可以得到众多读者的回应。

这种分布式、多传播的方式是传统新闻媒体那种少数人发布信息,多数人接受的模式所不能相比的。

随着博客的异军突起,它所彰显的反传统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已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8年1月18日,美国人马特·德拉杰通过博客发布的克林顿总统绯闻消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此事的人,并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了整个美国的舆论导向,传统媒体也竞相跟进。

而博客新媒体自诞生之日,就与传统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起初,传统媒体仅把博客当成一种新闻线索来源,现在却通过各种方式寻求与新闻博客的合作,希望把这种新型独特的传播形态为己所用。

比如,新浪、网易等网站上的博客阵地,为记录者和受众提供了就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平等开放交流的平台。

还有,一些传统的纸质和电子媒体也会将一个博客网站作为补充出口,将其文字和摄影记者获得而未能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内容,在博客网站上披露,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

反过来,这也提升了报纸自身价值。

  就博客新闻自身来讲,它属于网络新闻范畴之列。

受众面对海量信息,更多的博客处于偶然被“翻阅”的境地。

只有极个别博客新闻,才会被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转载。

而博客一旦被主流媒体或网络转载后,就会加大博客本身的访问量;同时,也会使个人博客超出自身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获得注意力。

博客新闻需要传统媒体再传播以提升影响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为博客新闻传播提供了有效的生成途径。

  2、受众认知需求拓展博客新闻传播空间。

  从传播心理学来分析,私秘性的、揭秘性的新闻事实更能激起受众的认知渴望。

在诸如以“我看见”代替“本报讯”的个人化体验与表述中,被称之为私人性质的新闻细节描写和表述方式,使新闻博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个性化新闻表述又会给受众带来新鲜感和亲和力。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会带来博客新闻的点击率,传统的、主流的媒体也会对博客上披露的亲历新闻竞相跟进,从而会迅速地拓展博客新闻的传播空间。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互联网新闻中最具价值的当数萨利姆·帕克斯发布的博客新闻,他连续地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记载着战火下的围城巴格达的真实生活。

他向世界发送的报道,比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更加鲜活有力,并且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搜索他的网络日志,以至于访问量高而服务器无法承担,最后就连Google也开始“镜像”其内容,以缓解人们的访问要求。

博客新闻的核心是亲历的见闻,新闻的真实细节和个性化的采集,决定了一个新闻博客的成功,而萨利姆·帕克斯正是一位与伊拉克命运休戚相关的巴格达居民。

在他的博客中,揭露了战火下巴格达人民的真实写照。

在涉及到博客记录者亲历的新闻源时,他们提供的信息常常比报纸更贴近事实,这种亲历式的新闻会迅速拓展传播空间。

  博客新闻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信息化战争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能为主导,与机械能、化学能相结合,以网络为载体的战争形态。

在信息化战争这种新军事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全新的政治作战样式。

这种作战样式以攻心为目标,在意识形态领域、政治经济领域、认识判断领域、情感意志领域展开争夺。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优势取胜的战争,博客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显山露水、崭露头脚,我们应把它视为一种舆论利器,研究其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具体运用。

  1、利用博客信息原生态特点,捕捉有利信息,拓展战场信息来源渠道。

  争夺信息权是信息作战的制胜要素,而公众掌握信息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2007年1月,英军士兵在对伊武装分子藏匿地点的突袭行动中缴获了一些文件,结果发现了大量打印出来的从Google上下载下来的地球卫星地图。

这些卫星图片上清楚地标明了英军基地内的建筑物和易受攻击地点的具体位置。

Google地球卫星地图向公众展示的地形地貌成为伊武装分子捕捉的战场信息。

  博客上传的信息不仅是指新闻,它还包含着其他各类信息。

因而我们可以从战地博客的原生态素材中捕捉有利信息,为我所用,拓展战场信息来源渠道。

正如一名驻伊美军士兵在他的博客中所写:

“我们是公众了解战争脉搏的最好途径。

”在战地博客上,许多士兵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战友在危急时刻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还有如何在外出执行任务时最大限度地避免路边炸弹的袭击、如何在特殊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针对复杂现象的有关心理咨询等等。

这些已经远远超过博客新闻的范畴,但通过博客上记载的这些原生态的素材,可以捕捉到敌方军营兵力配属、重点目标设置、战场防护、军人战场心理反映等等,这无疑为我们获取战场信息拓展了渠道。

  2、利用博客作者草根性特点,巧设意见领袖,争夺舆论引导权。

  博客新闻发布不设门槛,所以博客作者群带有显著的草根特点,也正是这些平民博客、士兵博客,使它发布的新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但是,博客最初拥有的其实只是信息的自由发布权。

可发布权不等于话语权,战时要考虑传播效果,争夺舆论引导权,必须要从博客海量信息中归纳整理出对己方有利信息,巧妙设置博客新闻代言人,从而形成强势的舆论话语权。

我们所说的战时博客传播意见领袖,不仅是指我们理解中的“名人博客”、“精英博客”,更多地是我们要挖掘或者说是包装像伊拉克战争中“萨利姆·帕克斯”那样的草根博客,以平民视角引导大众舆论走向,起到我们所追求的“盐溶于水而无痕”的舆论传播效果。

  比如,美军致力于让战地博客和其他新闻媒体一样,成为其进行舆论动员的武器。

据美国官方媒体2005年12月份的报道,驻伊美军已经选派了一批“专业”人士,专门从事博客网站的建立和维护。

他们通过最新的、丰富的内容,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读者,为美国的现行政策和方针歌功颂德,为美军的战略意图做舆论先行。

在一线部队中,这种“嵌入式”的战地博客越来越多,他们的写作既满足了读者的口味,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政治观点,从情感上拉近与美国大兵的距离,相比五角大楼在伊拉克信息控制领域上花费数十亿美元去买新闻,战地博客真可谓是物美又价廉,经济又实惠。

  3、利用博客自由共享特点,精心策划议题,实施信息欺骗。

  博客建立的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他虽被称作自媒体,但博客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媒体,作者更多地是以共享的心态上传信息,而且呈现出一种自由的、无序的形式,来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想。

那么,博客传播是否就会抛离议题设置功能呢?

博客传播乃至它的影响力都是建立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个人的博客在其托管的网站需要产生一种筛选规则,议题设置就是这种关系影响下的产物,博客网页发挥了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

根据这样一个特点,就可利用博客新闻,精心设置议题,散布虚假信息,实施信息欺骗和迷惑。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就精心设计了解救林奇的电视直播过程,目的是缓解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国国内的舆论压力。

后来,有人指出这是美军成功实施的一个信息欺骗。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以博客为虚假信息的第一出口,再精心设计传统媒体的二次传播,进行信息欺骗和迷惑,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增强官兵媒介素养,实施网络信息过滤,讲求攻守兼备。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官兵的自身媒介素养教育,识别各种新媒体特点,增强运用媒介的能力,树牢战时新闻报道纪律观念,对不良媒介信息具有甄别和辨别能力。

2005年,阿布格莱布监狱虐俘丑闻为世界所知,最先就是通过“沙漠前线”博客给予揭露的,其作者克里斯·米西克隶属驻伊美国陆军第319信号营。

这件丑闻从美军内部通过博客公布于众,让美军在世界舆论面前自毁形象,限于被动。

我们必须吸取美军经验教训,不能让有损我军形象的各种信息从内部流传出去,从而在世界舆论面前造成被动。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战时新闻管控,不能停留在惯常的以行政命令来规范战时新闻采访、审查、发布的层面上,我们要充分研究网络传播特点,从网络技术层面(如信息筛选、过滤等技术)、从传播理念层面完善战时网络新闻审查制度。

  总之,不论是对友军还是对敌军来说,互联网和数字通讯装置都使全球信息流动实现了自由化。

它使人们能够听到更多的士兵的声音,了解到更多的战场上的真实情况,也为士兵们提供了与家人和社会保持联系的更好的条件。

但是,对军事新闻工作者来说它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必须对信息爆炸、信息过量对作战安全问题造成的潜在影响有清晰的认识。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地博客是一把悬在我们头上的双刃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单位: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 

天涯第一博客:

专注构建新闻化特色博客新媒体

2007年5月25日,信息发布者:

邵贵虎

打开天涯博客(http:

//blog,)首页,在“日志最多博客排名”中,你会看到以近6000篇日志排名第一的“博闻天下”新闻中心。

或许你会纳闷:

为什么“博闻天下”博客会称新闻中心。

打开博客首页,一切就会豁然开朗了。

“博闻天下”博客首页给人的第一整体印象是清新淡雅,简约明快,自然地透露着天涯第一博客的雍容气质。

首页顶部是一幅青绿间黄的花丛图片,整个页面色彩淡雅,版式协调。

虽然整体不出乎常规的博客样式,但从每一个细节却可以见出博主对博客精益求精的自定义设计与维护。

博客首页默认显示5篇日志,与其他博客不同,“博闻天下”博客的所有日志都是新闻,而且每一篇新闻都是专门关注博客领域的。

从博客右上的“博闻分类”可以看到博客日志的内容广泛涉及热点、娱乐、社会、锐评、生活、业界和营销等各方面,这些内容正合乎了博客标题栏赫然阐释的“博闻天下”独特新颖的定位:

博闻天下,博客类新闻第一站,跨平台博客新闻中心,新闻化特色博客新媒体。

这就是“博闻天下”博客之所以称新闻中心的原因。

“博闻天下”博客要做的就是一个专门关注博客领域的新闻中心。

“博闻天下”博客以其魅力赢得了众多博友的支持与关注,博客访问量突破226万次。

截至目前,“博闻天下”博客以近6000篇日志在天涯150万博客中排行第一名。

在其所属分类“天涯艺术”博客中访问计数第一名,编辑推荐第一名。

“博闻天下”博客是由来自山东聊城大学的大三学生“星梦海风”建立的,博客自2006年1月11日建立起数易其名,从“海风心情”到“中文博群”再到现在的“博闻天下”,它完成了从个人博客到群组博客再到现在的新闻博客的成功转型。

自博客建立以来,博主“星梦海风”几乎每天都在对它苦心构思、精心维护。

他从开始的连博客、HTML代码为何物都不知道的“菜鸟”,到现在的天涯第一博客主,其间不知付出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努力。

“不论这个博客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内容,它的内在精神一直没有变,我一直努力,构建的是一个博客聚合、交流、分享的平台!

”星梦海风郑重地说。

博客一直建有自己的“博友群”,与关注博客的博友互动交流,在博客的每一个内容页面都嵌有每日到访的博友链接。

“博闻天下”以其对博友的真诚赢得了博友的厚爱,也赢得了自己的成功。

说起“博闻天下”的博客定位,博主“星梦海风”神采飞扬,他总是对自己的博客津津乐道:

“我想从博客的名称来阐释博客的定位。

‘博闻天下’,有三层涵义。

第一,‘博闻天下’,我想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博友能够博闻天下之事;第二,‘博闻之天下’,这是最核心的。

‘博闻天下’是博客新闻的天下。

专业的新闻网站不会专门提供博客新闻栏目,大多是将其汇入科技、互联网频道,这样散乱的新闻使我们看不到博客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而‘博闻天下’专注于博客类新闻的整合发布与资讯共享,即时荟萃最相关、最有价值的博客新闻资讯,使更多的博友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关注博客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展;第三,‘博闻于天下’,就是通过‘博友群’的建设让更多关注我们发展的博客闻名于天下,与博友的互动是我一直特别关注的。

博客在进入中国以来方兴未艾,由于博客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博客实现了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人人传播的新时代。

“博闻天下”博客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新闻化博客。

它创新博客传播方式,在博客的载体上专注构建博客类新闻的特色媒体。

“博闻天下”博客能够在国内知名的天涯社区立足并跻身优秀博客行列,除了博主一贯的勤奋努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一直以来对博客发展思路的不断创新。

“博闻天下”梦想的新闻化特色博客新媒体将会作何发展,留待我们拭目关注,同时也期待“博闻天下”博客“博闻于天下”

博客新闻化”及其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7年04月24日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博客突飞猛进,成为网络媒体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支柱,并公认在2006年对传统门户造成了巨大的“核打击”,成为形成传统门户危机元年的最强劲力量。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一亿。

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

2006年,随着博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博客预计将达到6000万。

中国博客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从草根到精英、从小众到大众的扩张。

  博客的快速发展为博客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2006年两会期间,许多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新浪和搜狐开辟了两会博客新闻专题,如“小崔会客”、“小丫跑两会”、“马斌读两会”、“柴静两会观察”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博客新闻作为新的新闻形式,以其个性化、即时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体现了新兴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和传播潜力。

  一、博客的重要性和博客新闻化的特点

  博客能在很短的时期内成为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与其自身优越的传播特点是离不开的。

关于博客的传播特点论述的很多,有学者认为博客具有传播者“精英”和“草根”并存,传播介质易获得易操作性,传播内容多样化多元化,受众随机不确定性和反馈机制灵敏等传播特点。

“博客教父”方兴东认为博客最大的三个特点是个人性、即时性和开放性。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天然的与新闻报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博客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编辑、设计乃至出版自己的新闻产品。

的确,博客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易的在网上获得自己的个人空间,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记录自己认为值得记录的内容,充分展现了个人的特点。

  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所必然带来的。

比如美国博客“德拉吉报道”,在新闻提供方面曾经被美国社会刮目相看,有些新闻的提供比其它大媒体更快更准确。

而且因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博客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的新时代。

博客新闻在刚出现的时候并不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但在博客通过几个先于传统媒体的报道之后,他们才开始重新研究博客新闻。

博客新闻具有快捷、交互性、文法不一等特点,这与传统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博客新闻化在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产生一定冲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专业新闻提供了更多的消息来源。

在博客中经常会爆出轰动性新闻,使得传统媒体对其信息进行跟踪报道。

比如“德拉吉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2003年的“木子美性爱日记”在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

另外博客新闻也可以作为传统新闻的补充和后续。

传统新闻通过“议题设置”将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呈现给受众,随后受众就这些新闻选题可以在自己的博客空间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互相讨论,形成一定的舆论,参与新闻的后续工作。

  二博客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

  1、散文化新闻增多

  散文化新闻被认为是文学化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运用散文笔法来写作的新闻报道方式。

散文化新闻不拘一格,突破了新闻写作上传统的板块结构,通过景物描写、人物对话、背景描绘、场景转换和作者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生动再现出新闻事件,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但并不是说新闻报道只能停留在对事物叙述层面上,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借用散文笔法去描写、抒情、有感而发、升华主题,完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而博客的传播者,也就是博客新闻的写作者,第一次将“草根”纳入其范畴。

“草根”是指处于社会下层的相对普通的一般社会人员,具备基本的知识水平。

由于没有专业的新闻理念和守则知道他们的博客新闻传播行为,他们一般是将博客当作一种自由抒发情感的工具,写作的内容一般是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

受其内容和写作者自身水平的限制,写作的体裁也多以散文为主,符合了博客个人性、自由化的特点。

也可以说是博客的个人性自由化的特点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更加趋向于散文化新闻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新闻以散文化的面目出现,而且往往真假难辨。

  2、深度分析的新闻增多

  博客新闻化成为了传统媒体报道的后续,往往通过传统媒体报道出来的信息可以经过博客作者的扩散式传播散布出去,一时间言论四起,网友们都可以通过留言在自己或者他人的博客上发表见解或者意见,对新闻的价值、意义或者发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

通过这些探讨实际上是对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进行了后续的追踪报道和深度分析,虽然分析的透彻与否还值得商榷,但这确实是博客超出传统媒体优势,它可以不用顾及到版面的限制或者时效性的丧失,来达到人们对信息的使用和满足。

而且博客的传播渠道具有易获得性、易操作性。

博客个人可以在博客门户网站上免费注册,从而获得一个个人账号,注册成功即可获得一个博客网页,这个网页就是博客传播的载体,即传播渠道。

这样方便的传播渠道使博客文章发布者很容易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和评论,促进了对同一事件的讨论。

  另外能通过博客进行多次传播,引起人们讨论新闻也说明了该新闻题材的重要性。

而通过博客传播者和受者的互动可以从多个角度立体的看待所报道的新闻题材,可以更好的挖掘出他深刻地内涵。

博客的多角度性和个人可以方便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带来了对新闻事件的进一步讨论和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件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清楚。

  3、各种新闻报道方式的综合体

  由于博客写作者的个人背景、爱好、兴奋点和专业的不同,导致博客传播的内容多样化,不同的写作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同的事件,所以发表自己意见的方式也就大相径庭。

而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在传统媒体上一般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在起作用,到了博客的层面,由于有不同的写作者通过自己喜好的方式对其进行报道,成为了这个新闻报道的后续和追踪。

只有加上这些后续,这个新闻报道才是完整的,而很显然这个完整的报道是有很多层面,会是不同新闻报道方式的综合体,使所有参与到这场讨论或是传播活动中的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晶,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中的记者和编辑。

  4、叙事性新闻增多

  博客是英文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log的原意是航海日志,记录每天航海发生的事情,以便日后查询。

网络日志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网络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一种新的网络服务于网民的形式。

万变不离其宗,虽然现在的博客与其最初的目的和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偏离,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用来记录人们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所以其在信息提供的时候多采用叙事性的笔法,而不是像专业的媒体按照一定的新闻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

  另外,博客写作者在记录自己认为值得记录的事件的时候也希望别人看到,给出评论。

所以大多会使用幽默或者纯属个人化的语言,使受众感到亲切,就像在自家的客厅了招待客人一样。

所以一般不会采用过于文邹邹的语气,相反叙事性的写作方式却切合了博客们的这一心理,叙事性新闻在博客中比在传统媒体中更常用到是必然的因素。

传统媒体更多的是承担着专业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而博客新闻则是自家客厅里用来招待客人的果品,自然更加丰富活泼,具有叙事性。

  5、新闻主观性增强

  在博客新闻化的过程中,由于博客的个人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导致新闻的主观性增强,但是新闻的客观性淡化。

大量的信息传播者并没有专业的新闻理念和从业者的守则,只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发表信息,所以发布的信息的主观性是很强的。

不会像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那样对新闻的客观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另外在博客上传播的内容很多并不是原创的,大量来源于传统媒体,包括报刊、电子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创办的网络版,以及传统门户网站。

或直接转载或大量链接。

内容大量的不是原创,是因为大部分的博客写作者都并非是专业信息采集加工者,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十分有限,个人内容生产力严重不足,而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提供了大量的现成的内容成品,这也为博客写作者的转载和制作链接提供了便捷。

在这样的转载过程中,个人的主观爱好也起了主要的作用。

主观性在转载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博客时代的到来必将对新闻报道方式起到很大的影响,在博客中更常出现的新闻报道方式是那些轻松的自由的不受太多限制的方法,因此散文化新闻、叙事性新闻、主观性很强的新闻就在此时大放异彩。

在博客上人们可以就新闻事件进行各种各样接连不断的讨论,通过这些讨论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并对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过程中,分析性的新闻报道也就越来越多,各种各样新闻报道方式进行了综合来更好的从不同的角度立体的展示新闻事件。

这样较传统媒体更加能够将一个新闻事件分析的透彻。

  但是在看到博客对新闻报道带来的有利的转变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其负面的影响。

毕竟那些优势只是博客优势发挥得当的理想。

首先是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博客新闻在传播中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不可太过随意。

其次是对博客信息的讨论式传播中,众说纷纭,真假难辨。

这将很大的影响到新闻专业理念。

最终可能对新闻信息的提供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最后个人性主观性的加入使得博客新闻在某种程度上与文学难以区分,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可信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博客世界的可信度。

长此以往,博客上的信息可能只会被看作消遣,博客也只能是一个供销前娱乐的场所,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媒体的地位。

中国博客新闻化的潜力及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6年02月08日

  摘要: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地震,博客以超出传统媒体的速度报道了此次地震的过程。

本文在分析博客的技术基础以及博客的传播特性之后,综合博客的发展历史后,提出了中国博客新闻化的大胆假设,综述了博客在挖掘并报道新闻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传播技术传播特征个体化时代博客新闻化

  一、中国博客新闻化初见端倪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地震。

有资料表明,这次地震报道中反应最快的不是传统媒体,也不是传统网站,而是地震所在区域的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草根”百姓们。

博客网的一个武汉的博友“寻找东海岸”在9:

04发出的“武汉地震了”的消息:

“2005年11月26日9时整武汉发生地震,有较强震感”。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对此地震事件做出有记录文字的反应消息,比各家媒体整整早了至少一刻钟!

以速度为主要取胜点的传统网络媒体新浪网报道地震的消息也晚于博客半个多小时——9:

36;sohu的是9:

51;QQ的是9:

50。

前段时间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是在博客里最先报道的,国内对于突发事件的快速报道博客是第一次显出如此威力。

这一次的博客报道突发事件不仅是在速度上,在数量上也是达到了历史最高,且形成了一种滚动报道。

博客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