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368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docx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

让实物进课堂提升孩子的情感体验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实录及设计思想

教学分析:

《家乡特产知多少》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个主题“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个话题,由于学生生活圈小,社会活动能力弱,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从调查问卷来看,90%的学生只知道家乡2、3种特产,更联想不到家乡经济效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家乡特产丰富。

2、懂得家乡经济的发展与家乡特产息息相关,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培养社会调查、搜集资料、合理购物等能力。

论文案例

重点难点:

重点:

多渠道搜集家乡特产,广泛地知道家乡特产的名称,与众不同的形、色、味。

难点;能够感悟到家乡的特产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课前准备:

1、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家乡特产知道的程度。

2、教师大量收集家乡特产的资料,能十分清晰地判断是否家乡特产,并懂得各类特产的烧法。

3、教师购置各类特产若干,备用。

4、学生:

向家人、朋友、市场、网页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或实物。

教学流程:

一、实物体验,初步感受家乡特产

师:

我们先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出示一个罐子),老师这里有一个漂亮的罐子,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宝贝?

生:

想。

师:

请你吧。

再请一位同学。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上台摸、猜)

师:

闭上眼睛摸一摸,里面到底是什么?

它们一样吗?

先把答案藏在心中。

师:

你说是什么?

(分别请两个同学回答)

生:

桔子。

师:

猜对了吗?

(拿出罐子里的普通桔子和脐橙),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一样吗?

(拿脐橙的肚脐对着学生)。

生:

不一样,脐橙。

师:

它叫脐橙,是我们宁海产的呢!

(师边说边把桔子与脐橙发给每个小组),摸一摸,看一看发现它与普通桔子的不同之处了吗?

生:

脐橙皮滑,普通桔子感觉软。

师:

还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生:

这里好像藏了个小桔子。

生:

也有点像我们的肚脐眼呢。

师:

观察得真仔细,脐橙从外形上看就与众不同,比较特别。

所以也叫它“抱子桔”。

师:

这么特别的脐橙想尝尝吗?

生:

想!

师:

来尝尝吧!

(端出切好的脐橙)

学生品尝

师:

味道怎么样?

(指名3、4个)

生:

挺香。

生:

酸酸甜甜的,汁多。

师:

吃了还想吃吗?

是呀,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论文案例

师:

脐橙正因为比较特别,品质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远近闻名!

所以成了我们宁海的特产。

设计思想:

在三年级孩子身上,谈及什么叫家乡的特产,似乎有些苍白无力,孩子们虽然每天吃着可口的家乡特产,却无从体会,只知这种桔子比那种桔子好吃。

今天的海鲜特别鲜,更感受不到为家乡的特产而自豪。

为此我们设计实物引路,观察比较。

每位学生对普通桔子和脐橙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

猜——激情设趣,摸——感触特别,观——确认特产,尝——品尝质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就兴趣盎然。

二、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家乡的特产

师:

在我们家乡宁海有很多很多特产,你知道吗?

昨天,我们大家都向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了解过了,也到市场上逛过了,是吗?

今天带来了多少呢?

(学生们举实物示意)

生:

带来了许多。

师:

那好,我们来开个家乡特产展销会。

(生纷纷把带来的特产放到桌子上排好,安排成五个有特色的展厅。

师:

第一展厅——自己小组。

每位同学把自己带来了的家乡特产先介绍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听。

(特产的特色表现在哪里?

样子特别,味道特别)

生互动。

师:

接着参观第二展厅、第三展厅、第四展厅,除自己展厅外,按顺时针方向参观,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解说员。

(生生互动,看、摸、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乡特产丰盛。

师:

请各组解说员为我们特别推荐其中的一种特产吧!

生1:

我来介绍远近闻名的长街蛏子。

长街蛏子从外形上与普通蛏子比较,它的壳特别薄、黄,你看这个蛏子“中间有一条特别黄的条纹,这是一般蛏子所没有的。

长街蛏子肉多味美,据说70年代初,美国尼克松总统到中国访问时,尝过长街蛏子,曾竖起大拇指说:

“味道好极了!

”从此,长街蛏子的美名还传播到国外了呢!

生2:

我们组特别推荐“海牛奶”,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西店牡蛎,之所以称它为“海牛奶“是它的营养价值高。

而且有药用价值:

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

因此西店牡蛎畅销全国各地,为宁海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生3:

(一生拿着已泡的望府银毫,对大家说)大家闻一闻,香不香?

这是宁海的名优特产——望府银毫。

望海银毫产自望海岗,茶场的海拔高度有931米,四季都是云雾缭绕的,所以那茶叶特别嫩、特别绿,早在1989年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谷雨前茶1800元一斤还买不到呢?

生4:

我这里带来了一市盛产白荔枝枇杷,大家看看,大的半斤一个,肉肥汁多,甜津津的,白胖胖的惹人喜爱,尝一口,忘不了。

尝尝,尝尝!

生5:

我介绍的特产曾是清代时的贡品呢?

是什么?

香鱼。

对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否则“香鱼”就不会香飘万里了。

只是太贵了,妈妈不愿意为我买,我只准备了香鱼的标本照片。

论文案例

师:

没关系,老师带来了香鱼干请大家瞧瞧!

这小小的一盒就得50多元。

(师把香鱼干拆开,让每位学生闻、看)

师:

听完介绍,你们想说什么?

生:

我们的宁海有这么多特产,我现在才知道。

生:

家乡的特产真多,我感到很自豪。

生:

我们宁波人常说“走遍天下,还不如宁海屋下“,对于这句话,我现在有了新的理解。

师:

小结,对啊。

我们家乡有许多特产,不但味美可口,还为我们家乡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长街蛏子、泥螺等海鲜经常运往上海、杭州等地;双峰的高山蔬菜在宁波十分畅销;竹雕根雕在全国、省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

请同学看表格。

设计思想:

孩子们由于所处家庭环境不同,对家乡特产了解不甚全面,特别是昂贵的家乡特产香鱼、根雕、竹雕,知情者更是了了无几,而用口述,哪能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

课件不如实物更具真实感。

因此我们仍以实物为凭借物,以实物展示的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真实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也能使学生更快更全面地习得各类家乡特产的形、味、色,唤起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升生活体验,初步感受到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三、实物罗列,感悟家乡特产与家乡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长街蛏子

养殖面积达3万余亩,产量近1万吨。

长街泥螺

每亩产量可达150—200千克,产值约1000—1500元,是农村一条极好的致富门路。

西店牡蛎

养殖面积达18000亩,每年产量达12800吨。

凫溪香鱼

年产香鱼5吨以上。

大佳何对虾

目前有8600多亩对虾养殖塘,对虾品种有12种,以对虾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产值达1.26亿元。

望海茶

年出口欧洲210吨。

一市白荔枝

已种植1600多亩。

宁海脐橙

脐橙园已达1500亩。

宁海土鸡

在上海设立了30个销售网点,日销量达1000羽。

宁海三臭

已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立专卖店,去年销售额达到了300万元。

师:

读了上文,你有什么想法?

生:

望海茶还出口欧洲,给家乡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生:

那么多的家乡特产,为我们宁海人民打开了致富之门。

设计思想:

凭借教材,融合资源是新课标形势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众多,真正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还很少。

教材中虽没有家乡特产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效益的资源,但我却认为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家乡特产的认识上,而应与当地经济联系在一起,家乡经济的发达,有赖于家乡名优特产的创建,给家乡经济带来的增长数据的统计,震撼和感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情感体验阶段,由了解家乡特产而更爱家乡。

论文案例

四、夸夸特产,为家乡感到自豪

师:

是呀,家乡特产为我们宁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我们的家乡特产走出宁海,走出宁波,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你能当好家乡小主人吗?

生:

愿意。

师:

“5.19”开游节又将迎来全国各地的嘉宾朋友,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来临之际,我们就为家乡特产名声远扬出点力,好吗?

老师,就来当一当客人,从大老远的跑来,想带点宁海特产回去。

你作为东道主,该怎样向客人宣传介绍呢?

这样吧,我们先找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练练。

生:

自由练习。

师:

听说宁海是个经济发达、特产丰盛的地方。

今天,我就趁着5.19开游节的机会,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生:

客人请留步,听我夸家乡,宁海特产可真多!

(手指展示厅)土鸡、牡蛎和对虾,土鸡香,牡蛎鲜,对虾肥,请你尝一尝,口水滴滴流!

生:

我们宁海流行一句广告词,您听说过吗?

“今天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望海茶!

师:

(捧茶杯)看着,就觉得心情爽,好想喝哦!

生:

别客气,喝吧!

生:

(手拿蛏子、泥螺)长街蛏子、泥螺个个都是好样的,快来买吧!

师:

听了,真想尝一尝,我决定买一些回去,谢谢!

生:

要说宁海“珍宝”,咱前童就有“三宝”,豆腐、香干、空心腐:

顶级的美,您要吗?

(捧出香干)

师:

要了,谢谢!

做宁海人真幸福!

下次我还要来!

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热情相信也会为家乡增添不少色彩,当然特产也是动态的,我们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顶尖家乡特产,使我们的家乡更美丽、更富饶!

设计思想:

向客人介绍家乡的特产,这是一个情感内化的过程,在学生自编广告词的过程中,那种自豪感已融入其中,同时对家乡的特产也更加了解。

教学反思:

“让实物进课堂,提升孩子的情感体验”是本教案设计的一大特色。

实物是生活的一大浓缩,让实物进课堂,就是让儿童的真实生活进课堂,而生活是道德形成源泉,“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德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摘自《品德与生活》新课标)。

该课例牢牢抓住“实物”两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以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德育实践和德育体验完成道德教育。

整堂课中分为四大板块,以板块式的德育活动推动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

在第一板块中教师设计了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对普通桔子与脐橙进行观察触摸,品尝辨清,分清两种水果的不同之处和特别之处,以突出脐橙成为我县特产。

第二板块,课堂实现多向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家乡特产展销会的形式,实物摆放在学生眼前,让他们看、摸、品、评,不再是空洞的描绘,立体化的感受会比平面感觉更完美。

小组互动,各组参观,解说员解说,自己观赏等多种形式,互相补充,互相合作,横向的,纵向的,使他们发现和了解了更多的家乡特产,从而发出感叹,原来我们的家乡有那么多特产,我们的家乡是多么的可爱。

第三板块,以统计法将家乡特产给家乡经济带来的效益作统计,学生在具体、科学、真实的统计数据面前,深深地感受到特产创建与家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课堂内容层层深入,而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也会随之提升,由此产生我也要为家乡的经济繁荣出点力的想法,自然进入第四板块,夸夸家乡特产。

学生带着自豪的情感向我这个所谓的“外乡客“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看看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语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本课一环紧扣一环,一波推动一波的实物展示法的教学中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的富饶、家乡的可爱,从而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所设教案,以“实物”为主线,层层推进,丝丝相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案例

纵观这节课,缺憾之处仍存,如:

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家乡特产展销厅并不十分丰富,幸好教师备课考虑到了这一点,把教者所带物品补充给学生,我觉得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甚高,如这堂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家乡知识,要进行社会调查,还需查阅许多资料,才能上好一堂满意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