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15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docx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指出了跨文化交际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

人们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

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

这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新《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英语教学工作者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好这一点,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的问题。

英语教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练兵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隐性的社会因素外,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具体的原因:

班容量大,不利于进行诸如情景对话练习的课堂活动;课时少,内容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上1年半甚至更少时间的英语课,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教材内容,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抓精读和听力;教学观念陈旧,教师还未建立“联系文化学语言”的思想,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不够重视,高职类院校学生往往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忽视了英语特别是英语文化等的学习。

这些存在的原因问题和也造成了我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这也激励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将二者合而为一。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途径

  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都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给予理解和尊重,从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

阶段性原则是指文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教育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

交际性原则是指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交际教学法,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这样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和沟通,语言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

渗透性原则强调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灌输,还应该在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中体现出来。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跨文化教学的自觉性,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笔者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具体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建议,共同仁参考。

  1.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束定芳、庄智象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挖掘次词语中重要的文化内容:

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有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相对应的词,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如cowboy是美国社会所特有的,它与美国西部开发有关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冒险传奇色彩。

反之,汉语中的有些词汇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项,如三伏、三九等。

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书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可能只是一个语言符号。

例如daffodil,象征着春天、欢乐,而它译成汉语是黄水仙,仅仅表示一种花卉,不具有daffodil的联想意义。

词语在文化内涵上的不等值。

如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而龙在封建时代是皇帝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

不同文化对相同的现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

如:

grandmother、湾。

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习语。

指的是美国文化的立国精神,即所谓的人人平等自由、机会均等。

  2.合理组织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就跨文化交际的点滴体会,向全班作言简意赅的汇报。

可用演讲、小品等形式,并借助图片、表格、实物等以取得更加生动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合理安排课堂讨论。

一种是分析原因的课堂讨论。

通常的做法是先叙述发生过的反映文化冲突的事件,然后提出几种不同的解释,由学生选出他们认为合理的解释,然后与正确的答案作比较并展开讨论。

一种是体验型的课堂活动。

这种练习中使用较多的角色扮演。

教师指定学生一定的角色,由他们扮演,并体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解决各种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合理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弗里斯提出,交际化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强调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异域文化,也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还应进行文化间的对比与分析,留给学生辩证思考的空间,不致于盲目全盘接受或否定。

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相反,不管是在群体间还是个体间,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

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习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协调的情况下,达成谅解,尊重彼此的文化。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外活动。

  把英语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拓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具体则是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在课余及午间播放英语歌曲或观看英语视频,以此增加学生的视、听信息输入量,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提倡走进校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问候,进行英语会话。

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做英语游戏、进行英语讲演、开辟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现在英语教学网站数量繁多、层次丰富,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生动、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自由、快捷、便利地从网上浏览和查阅关于语言和文化的资料,并通过网络与不同国家的人士直接接触,促进自己的语言学习和提高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学生英美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

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立足课堂,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交际视野,始终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融入生活,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ymes,CommunicativeCompetence[A].InPride,&Holmes,,Harmondsworth:

Penguin,1972.

  [2]Gudykunst,&Kim,withStrangers:

AnApproachtoIntercultural:

TheMcGraw-HillCompanies,Inc.,1997.

  [3]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邓言昌,刘润清.英语教学法,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9]张红龄.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