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真题36.docx
《高一上册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真题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册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真题3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册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真题36
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圯(tuí)揩油(kǎi)长槁(gāo)瞥见(piē)长歌当哭(dàng)
B.忸怩(ní)杯杓(sháo) 繁冗(róng)拎着(līng)抵掌而谈(zhǐ)
C.堆积(duī) 踮脚(diǎn)伶娉(pīng)茎叶(jīng)横行霸道(héng)
D.压轴(zhòu)敷衍(yān) 祈祷(qǐ)偌大(ruò)梵婀玲(fà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熨帖(yù)妖娆(rǎo)踔厉风发(chuō)汗流浃背(jiā)
B.绮丽(qǐ)漱口(shù)臻于郅治(zhēn)插科打诨(hún)
C.股肱(gōng)诘责(jié)骁勇善战(xiāo)风靡一时(mǐ)
D.果腹(fù)徇私(xùn)张灯结彩(jiē)如法炮制(pá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伸张正义饮鸩止渴唉声叹气噩梦消弥
B.歪门邪道阴谋秘计全般人马冒昧撕打
C.没精打采黯然泣下一柱香更迭停舶
D.不假思索殒身不恤水龙头毗邻枕藉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切蹉技艺集腋成裘科技制富流芳百世
B.委曲求全鸠占鹊巢缉拿归案忧柔寡断
C.常年累月摩天大楼克敌制胜坐落
D.虚无飘渺独树一帜长吁短叹股份制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B.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C.“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大市场。
D.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蓄意破坏以及恶劣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的产生。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种以上的丹顶鹤常年生活在黑龙江松嫩平原的扎龙湿地,这对维护松嫩平原的生态平衡具有无可非议的作用。
B.动漫作品是离童心最近的文化艺术,它的文化情结植根在心灵最深处,对人的一生都起着潜滋暗长的影响。
C.村东镇海尔专卖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店已经出售了近300件“家电下乡”产品,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不仅坑骗了消费者,而且败坏了“家电下乡”的名声。
D.新型激光疗法作为一种精确制导、定向爆破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许多血管瘤患者解除了心腹之患。
7.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尚而有情趣的朋友最理想。
高尚的人使人尊敬,有情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尚又有情趣的人, ① ,交往愈久,情感愈深。
譬如新鲜的水果, ② ,其味其效,可谓一举两得。
A.①人们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B.①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C.①人们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D.①使人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
“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
迫使朝廷同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
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
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8..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是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9..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人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后期“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随着汉藏之间各自需求的变化,贸易范围必将扩大,“边茶贸易”必将取代“茶马互市”。
三、文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
变雄厚)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
恩惠)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
相信)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
发生感慨的原因)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
农历十六日)⑥击空明兮溯流光(溯:
顺流而上)
⑦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
最终)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适合)
⑨而卒葬之(卒:
死)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
代词,指欲出者)
A.①②③④⑤B.③⑥⑧⑨⑩C.④⑤⑥⑦⑧D.①②⑤⑦⑨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 )
①以乱易整,不武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百
余骑沛公旦日从来见项王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⑥顺流而东也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⑧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⑨有泉侧出⑩常在于险远
A.①⑦⑩/
②④/③/⑤⑨/⑥⑧B.①⑦⑩/②③④/⑤⑨/⑥⑧
C.①⑦⑩/②③/④/⑤⑥⑨/⑧D.①⑦⑩/②④/③⑤⑥⑨/⑧
13.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亡郑有益于君
仰观宇宙之大
而今安在哉?
④月出于东山之上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然力足以至焉
A.①④/
/
/
/
B.①④/
/
/
/
C.①④/
/
/
/
/
D.①④/
/
/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9分,每小题3分)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
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
何其不思之甚也!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
”况于夷狄?
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
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
②大旆:
大旗。
③介马:
披甲的战马。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始数岁,未学也始:
开始
dyr251
B.又以亲戚故,甚狎狎:
亲近
C.察其意甚恨恨:
遗憾
D.说大人,则藐之藐:
轻视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乃能感悔,摧折复学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
言的性质。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
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第Ⅱ卷(112分)
五、(28分)
17.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8分)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分)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3分)
19.默写(10分)
(1)舞幽壑之潜蛟,。
(2),俯察品类之盛。
(3)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池鱼思故渊。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6)周公吐哺,。
(7)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8),长河落日圆
(9)草枯鹰眼疾,。
(10)独坐幽篁里,。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24分)
灯火
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
“动”!
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
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
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注】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20.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4.有这样一种东西,在面临悬崖绝壁时,我们渴望能借助它横跨天险;在面临急流险滩时,我们盼望借助它顺利到达彼岸;甚而至于,当我们被失败困扰而不得解脱时,当我们面临残酷的厄运而开始怯懦时,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而驻足不前时,我们更需要它,需要它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让我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
它,便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桥”。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应充分展开合理的联想或想象,适当结合抒情和议论;2、题目自拟;3、字数不少于800字。
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答题纸
姓名班级考号考场号座位号
五、(28分)
17.(10分)
(1)
(2)
(3)
18.(8分)
(1)
(2)
(3)
19.(10分)
(1)舞幽壑之潜蛟,。
(2),俯察品类之盛。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或取诸怀抱,;
(4),池鱼思故渊。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6)周公吐哺,。
(7)不在沉默中爆发,。
(8)
,长河落日圆
(9)草枯鹰眼疾,
。
(10)独坐幽篁里,。
六、(24分)
20.
21.
22.
23.
答案:
1.C(A项中揩读kāi,B项中冗读rǒng,D项中衍谳yǎn,祈读qí)
2.C(A项中妖娆rǎo应该为ráo,B项中插科打诨hún应该为hùn,D项中张灯结彩jiē应该为jié)
3.D(消弭应该为消弭,B项中撕应该为厮,C项中停舶应该为停泊)
4.D(切磋技艺应该为蹉,B项中忧柔寡断应该为优,C项中常年累月应该为长)
5.C(A项“职业道德”与“增长”不搭配,B项“誉为”缺宾语,D项“人为的”与“蓄意”重复)
6.C【解析】鱼目混珠,拿鱼眼睛来冒充珍珠,用来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A.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用来表示做得妥当。
此处应使用“无可替代”。
B.潜滋暗长:
指思想、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发展。
此处强调变化,应使用“潜移默化”。
D.心腹之患: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
7.B解析:
本题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即可。
由“高尚的人使人尊敬,有情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尚又有情趣的人”可知①处应填“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亵”;由“其味其效”可知,②处应填“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8.B从全文看,文章写的就是汉藏两族之间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所以A项正确。
B项说“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军费的“主要来源”,而第二段表述是“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只是“补充”,并未说是军费的“主要来源”,这是曲解原文。
C、D两项的表述,可在第四段和末段找到根据。
9.D“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是个设问句,有疑而问,有问必答,下文的两句即是答案。
第一句是A项的根据,第二句是B、C两项的根据。
而D项表述的是藏族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而非宋朝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这是答非所问。
再说宋朝重视“茶马互市”是为了汉族,而不是为了藏族。
10.A。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A项的推断区间是一、二段。
第一段中说“茶马古道”源自“茶马互市”,先有“互市”,后有“古道”,唐代文献中记载的是“茶马互市”;再从第二段看,宋代还是“茶马互市”,就说明唐代“茶马古道”还没有形成。
两段结合考虑,A项推断是正确的。
B项的“扩大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是无中生有。
C项是偷梁换柱。
第五段第一句是说“到了清代”,“茶马互市”由“边茶贸易”取而代之,并不是C项说的“清代后期”,“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兴起而消失。
D项是转化失误。
第五段中“内地对……减少,却对……增加”是转折关系,而D项把这一句转化成因果关系了,当然是错误的。
11.【答案】 D【解析】 ③信:
实在;⑥溯:
逆流而上;⑧适:
享有;⑩其:
第一人称代词,指“我自己”。
12.【答案】 A【解析】 ①⑦⑩为形容词作名词,②④为意动用法,③为使动用法,⑤⑨为名词作状语,⑥⑧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13.【答案】 D【解析】 ①④为状语后置句,②
为定语后置句,
为宾语前置句,
为省略句,
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14.A【解析】始:
才。
15.C【解析】A中昌言表现是说二人的亲近;B中一说昌言举进士后的名气影响,一说苏洵听到昌言的称赞感到高兴;D中“虽日为文…
…”言苏洵很晚才求学,虽每天写文,但心中自惭。
16.B【解析】没有反感之意,作者认为石昌言的富贵是情理之中的事。
17.
(1)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石昌言,互相慰问如同平常一样高兴。
(游、相与、劳问各1分,大意1分)
(2)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
(生、使各1分,大意1分)
(3)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
(所以、中国各1分,大意1分)
18.(8分)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19.默写(10分,略)
20、【答案提示】
(1)现在已不多见,便于读者理解;
(2)凸现煤油灯“动”的生命意义,(3)为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4)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在煤油灯中寄托的对温暖的回忆。
21、
(1)答案提示:
写当时灯少,对等倍加爱护。
晚上战战兢兢的举灯走的情形呵护着知识、温暖。
(2)答案提示:
没有祖母温馨的陪伴的我孤寂怅然中,难于找到温情。
22、答案提示:
第一、二人称兼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