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03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docx

巴尔干上空的鹰法国南斯拉夫联合研制战斗机始末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南斯拉夫政府和军方领导人就肯定了自行研制新型单座轻型超音速战斗机“NoviAvion”(塞尔维亚语“新机”之意)的需要,用于制空和对地攻击,并在几个欧洲著名航空制造公司的帮助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和初始设计。

就在初始方案设计基本完成之际,前南斯拉夫国内经济遭遇严重下滑和社会动荡的局面,但前南斯拉夫发展多用途单发超音速战斗机的决心却没有动摇,前南联邦政府也给予该项目巨大的支持。

当时的前南斯拉夫总理马尔科维奇(AnterMarkovic)曾经强调:

“航空工业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巨大源动力!

”可见,前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对航空工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视的,“NoviAvion”战斗机项目在当时更是被寄予厚望,甚至计划与法国达索公司合作开发,将“NoviAvion”设计成缩小的“阵风”战斗机。

“NoviAvion”战斗机3D效果图

  不过,毕竟由于资金短缺和社会原因,“NoviAvion”项目的研制计划的确定和详细设计阶段的进程受到了严重影响,并在1992年完全中止。

不过,前南斯拉夫在“NoviAvion”战斗机项目的开发中并非一无所获。

其主要承包商——空军研究院围绕这一项目启动了52个研究开发课题,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和制造车间,在取得了近180项航空技术、材料与设备成果的同时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航空专门人才,为以后南联盟航空军工业的发展打造了良好基础。

  “NoviAvion”超音速单发战斗机项目的设计需求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其设计需求不仅是为了满足地域狭小而多山的南斯拉夫国土防空需要,也是出于在未来东欧地区争夺单座轻型战斗机市场的军工贸易考量。

当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发展“三代半”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但也同时意味着新一代战斗机在飞控系统和结构材料技术、中远程和近距格斗所需的机载雷达/武器系统、机身隐身特性以及全面的空空/空地(面)作战能力上都必须取得重大突破。

那么,前南斯拉夫是否具备同样的战机研制开发能力呢?

  南斯拉夫在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建立了航空工业,仿制外国设计的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航空工业几乎破坏殆尽,战后得以重新组建。

前南斯拉夫航空工业的辉煌时代是在上世纪60年代,“海鸥”和J1“鹰”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南斯拉夫已经跨入了独立开发喷气作战飞机的先进航空国家的行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前南斯拉夫军事工业体系、特别是常规兵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设完成,90%以上的常规兵器可以自主制造,当时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大约有500家左右,并有大约30%左右的产品可以出口,以不结盟国家为主要销售对象。

科索沃战争前南斯拉夫主要有两家飞机制造公司、两家发动机制造公司和一家航空技术研究所。

索科G-2“海鸥”教练/攻击机

索科G-4“超海鸥”教练/攻击机

南斯拉夫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是索科(Soko)公司,成立于1951年,主要产品有:

“海鸥”、“超海鸥”喷气教练/强击机、“鹰”式轻型强击机以及与罗马尼亚合作研制的“雕”式强击机。

同时还根据专利许可生产过不少外国飞机,如一定数量的法国“小羚羊”直升机。

截至1983年,前南空军共有作战飞机约400架,其中本国制造的飞机占半数以上,苏制米格-21约占三分之一。

当时的前南斯拉夫多数军事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辆、轻型飞机、潜艇等)已能进行自主制造,惟独超音速战斗机仍需进口。

可见,先进超音速战斗机的研发能力却是前南斯拉夫军事工业的软肋。

在这种情况下,与欧洲先进航空制造公司进行合作就成了当务之急。

而南斯拉夫是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最先向西方开放的,从文化和经济上对欧洲的联系都相当紧密。

所以在“NoviAvion”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前南斯拉夫政府与欧洲各航空制造公司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顺利的与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达成了协议,就飞机材料、引擎、雷达以及航空电子设备的研制进行合作。

双方都相信,“NoviAvion”项目如果得以如愿完成,将有力的拉动国内军工产业的发展,加速前南斯拉夫加入国际航空军事工业强国的进程,甚至能与当时现役的各国先进战机匹敌,在国际军用飞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索科J-1/J-21“鹰”轻型强击机,是“海鸥”教练机的单座型

与罗马尼亚合作研制的J-22“雕”式强击机。

罗马尼亚编号IAR-93

  按照预期的开发计划,“NoviAvion”战斗机项目将在10年内完成,研究经费将耗资1.5亿至2亿美元,甚至可以根据后续需要陆续追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项目的重要程度,甚至南斯拉夫陆军的一些项目也因此退居次席。

按照军方的需求,“NoviAvion”超音速单发战斗机应具备以下能力:

作为21世纪头十年装备使用的先进战斗机,“NoviAvion”战斗机的推重比应大于1;在11,000米高度飞行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8马赫,在6,000米高度飞行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4至1.6马赫,海平面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1马赫;3,000米高度的瞬时转弯率应该达到24°/秒,稳定转弯率应该达到13°~15°/秒;低空低速瞬时转弯直径为500~600米。

此外还强调超音速和亚音速条件下良好的操纵性能,具备高速度和高突防能力。

  “NoviAvion”战斗机机身长13.75米,翼展8米,翼面积30米²。

飞机空重6,247公斤,最大载弹量446.67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3.4吨。

从外形上看,项目前期由南斯拉夫独立开发的“NoviAvion”战斗机采用与F-16战斗机类似的机腹进气方式,在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参与后,“NoviAvion”战斗机的外形变的与“阵风”战斗机非常相似,几乎成了缩小版的“阵风”。

该机同样采用三角鸭翼布局和类似的进气道构造,只是体积更小,而且采用单发配置,即与“阵风”战斗机相同的法国“斯奈克玛”(Snecma)公司M88涡扇发动机相同。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涡轮联合公司的RB.199发动机以及前苏联RD33发动机也曾列入考虑,通过这种不同发动机的配置可以实现“NoviAvion”战斗机在大量装备苏式军机和美制军机的国家进行销售。

“NoviAvion”战斗机早期风洞模型,采用机腹固定式矩形进气口

“NoviAvion”战斗机早期构型的结构图

“NoviAvion”战斗机早期构型模型

“NoviAvion”战斗机的主翼相对靠前,机身边条沿机翼后缘边界向后延伸,而且垂直尾翼外形也不同,通过采用双三角翼和近耦全动式前翼布局实现整个速度包线内的高效率。

“NoviAvion”战斗机的最大飞行时速为1.85马赫,航程3,765千米,实用升限15,000米,爬升率15,000米/分钟,可执行制空、截击、侦察、对地攻击甚至反舰等任务。

为了在高/低速条件下都能获得优良的飞行性能,飞机计划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并尽可能的降低雷达反射特征,但并不要求具备完全隐形能力。

机上还将安装先进的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多用途导航/攻击系统、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装置以及先进的座舱显示系统。

“NoviAvion”战斗机上安装1门30毫米机炮,机身和翼下共有11个外挂点,可携带2枚“马特拉”Super-530和2枚“米卡”中距空/空导弹。

达索参加研制后“NoviAvion”就变成小“阵风”了

外形优美的风动模型

“NoviAvion”三面图

“NoviAvion”战斗机的1:

1座舱模型,与“阵风”高度相似

M88发动机

法国达索“阵风”战斗机与欧洲EF2000“台风”以及瑞典JAS39“鹰狮”战斗机并称欧洲三雄,而被誉为缩小版的“NoviAvion”战斗机性能与之相比又究竟如何呢?

考虑到“NoviAvion”战斗机与“阵风”几乎是在同一个年代研制,而且又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对前南斯拉夫飞机研制项目的技术援助毕竟有所保留。

此外,“NoviAvion”战斗机体积较小,机上无法容纳更多的雷达电子设备,对其作战能力带来了很大限制。

“NoviAvion”战斗机的材料构成,蓝色是复合材料,绿色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棕色是钛合金,粉色是芳纶材料,黄色是铝锂合金

“NoviAvion”战斗机的控制翼面与控制机构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

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

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而前南斯拉夫的解体和新的国家体制的建立,使得“NoviAvion”战斗机项目失去了财政来源和政府支持。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巴尔干地区的干预也造成了前南国家的内部分裂,英国、德国、意大利包括法国在内的几个北约主要国家的立场也与美国较为一致,客观上也铸就了“NoviAvion”战斗机项目的暗淡前景。

毕竟对于这样一项集中了当时最尖端的航空科技的战斗机项目而言,最大限度的技术与资金上的支持显得至关重要。

“NoviAvion”001号原型机的实体模型

“NoviAvion”002号原型机的实体模型

  1992年,“NoviAvion”战斗机项目宣告终止,此时整个“NoviAvion”战斗机项目几乎已经完成到了80%,剩余的开发工作在1年多时间里即可完成,计划在1993年进行原型机首飞。

前南斯拉夫计划采购150架“NoviAvion”战斗机,用于替代其空军中日渐老旧的米格-21战斗机和NJ-22“鹰”式强击机。

由于“NoviAvion”战斗机属于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比同期服役的其他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要小许多。

根据估算,如果原型机能够顺利完成,其未来预期的售价甚至不到这些战斗机的一半,因此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间应该有相当规模的市场,估计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数百架的定单。

遗憾的是,世纪末的动荡局势和内战使得这架曾被寄予厚望的先进战斗机胎死腹中。

“NoviAvion”战斗机结构图,航电和武器都来自法国

“NoviAvion”双座型想象图

1999年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空中打击行动,科索沃战争爆发。

北约在这次战争中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

首批升空拦截北约飞机的是由地面雷达提供早期预警和地面引导的南联盟空军米格-29战斗机,米格-29也是科索沃战争中抗击北约空中打击的南联盟空军主力战机。

面对北约空军的压倒性空中优势,战争的结果不难预计——北约宣称共击落11架南联盟米格-29,几乎占到了南联盟空军拥有的所有米格-29的一大半。

而后者的战绩仅仅是可能击落的一架美国空军F-15C战斗机。

那么,能否设想一下如果“NoviAvion”战斗机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并且参战的话,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南斯拉夫米格-29残骸

  我们知道,科索沃战争中的空战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北约空军拥有强大的空中指挥预警能力,其E-3预警机可及时探测方圆400千米以内的低空目标和800千米以内的高空目标,并为北约机群提供20分钟的预警时间,随时向北约飞行员提供有关航行和目标的信息。

相比之下,南联盟空军战斗机完全由地面雷达引导,只能保证两分钟的预警时间。

先进的空中预警指挥系统充分保证了北约战斗机在空战中的主动性,再加上南联盟空军的预警、火控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收到北约电子干扰的全面压制,所以“NoviAvion”战斗机尽管性能先进,却无法改变作战指挥和预警上的明显劣势;其二,双方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差距甚大。

北约发动“联盟力量”军事打击时,南联盟米格-29战斗机仅有5架可升空作战,其他都因为设备老化和故障维修不能使用,而这正是南联盟政府财政状况恶化造成军事装备老化和维护缺失的反映。

此外由于经费不足,南联盟空军飞行员平均训练飞行时间只有20小时,即便战争爆发时“NoviAvion”战斗机可以投入使用,这种装备时间短而系统更精密复杂的战机能否得到有效使用也是个未知数;最后,“NoviAvion”战斗机使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就耗费了大量资金,单机价格比起其现役战机而言仍显高昂。

即便真正设计制造成功,南联盟空军也难大量装备。

面对北约空军强大的空中质量和数量优势,其处境也会相当困难。

  但也应当看到,“NoviAvion”战斗机相比较米格-29的最大优势就是更佳的机动性能、更大的航程和更强的隐身能力。

如果战术运用得当,假设在科索沃战争中得到装备使用,仍有一定用武之地。

由于“NoviAvion”战斗机低空性能好,起飞后应该保持低空飞行以躲避探测,利用先进机载雷达发现目标后再迅速爬升,并在爬升过程中使用中距空空导弹发动攻击。

空战中应发挥飞机体积小,机动灵活的特点,以短距格斗导弹与北约战机进行空中格斗,或能觅得战机。

  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

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

今天的黑山经济落后,没有规模工业生产能力,从而不得不依靠塞尔维亚维持发展,其航空工业的发展目前以民用航空运输为主。

2007年8月1日,黑山共和国黑山航空公司与GE金融飞机租赁公司(GECAS)就租赁两架EMBRAER195飞机达成协议,此举对黑山民用航空业务的发展将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而塞尔维亚方面虽然继承了前南的政治和经济血脉,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局面仍将长时间存在。

不过拥有科索沃的塞尔维亚无论在人口、面积上都仍是西巴尔干地区最大国家,其经济基础良好,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加入北约。

塞尔维亚现有空军0.8万人,编有1个空军军,1个防空军军。

作战飞机103架、武装直升机44架。

  目前索科公司、武特瓦工厂和摩斯塔工厂是其境内主要的航空制造工厂,但由于财政困难目前基本陷入停顿,其生产能力也仅能维持一般的飞机零部件维修业务。

不过俄罗斯米高扬公司已于2006年底批准承担塞尔维亚空军5架老旧的米格-29战斗机的翻新升级和维修合同,其后还将对塞尔维亚空军的直升机进行升级维护。

2007年6月,塞尔维亚在其首都贝尔格莱德举办了国际武器与军事装备展览,在这一主题为“伙伴2007”的展览会上共展出了来自63家国内外军工生产商的产品,包括法国、奥地利等国在内的武器生产商也参加了展览,展会上塞尔维亚“Yugoimport-SDPR”公司还披露了一种名为“旋风”的新型战术地对地激光制导火箭弹系统,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民用航空方面,作为塞尔维亚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斯拉夫航空公司也在近年来逐步深化私有化改革,通过退役老化的飞机以及积极引进新型客机和高水平专业人才克服困境,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可见,今天的塞尔维亚正在对其军事和航空工业的重新复苏作出不懈努力。

也许曾经沉睡的“NoviAvion”战斗机会在不久以后重新焕发生机,甚至以更惊人的面貌再次浮现在世人的面前(已载《兵工科技》2007年11月刊)。

航空迷绘制的隐身型“NoviAvion”,保形武器吊舱非常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