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739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docx

术后慢性疼痛癌痛病人镇痛治疗指南参考提供

 

1.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2

 

2.麻醉风险评估指标…………………………………………………………………4

 

3.慢性疼痛处理指南…………………………………………………………………8

 

4.癌痛治疗指南……………………………………………………………………14

 

兔街乡卫生院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住作用。

我院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对护士参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以护士为主体、麻醉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

一、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

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事项,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护。

三、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科内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新方法等。

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

协调麻醉科工作取得医生的支持与共同参与,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五、做好宣教工作:

术前护士宣教质量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应选择多个时间点对病人进行宣教强化。

术前可让病人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镇痛药的副反应、镇痛效果等,术毕回到病房待病人彻底清醒后重新讲解注意事项。

重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病人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和合作对提高镇痛治疗的质量非常重要,对病人及其家属术前一定要说明镇痛的方式和方法,镇痛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对镇痛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要事先对病人及家属说明,解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提高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对镇痛不全的分析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取得病人的配合。

六、建立资料汇总分析:

建立交接班制度,定时对登记资料进行汇总和总结,分析病人的疼痛感受,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使得镇痛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七、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①严格查对制度。

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操作中严格“三查七对”。

②严格交接班制度。

病人术毕回病房,责任护士要与麻醉师当面交接,并进行班班床旁交接。

检查每例病人是否正常输注、药液的剩余剂量,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在登记表上准确记录。

定时查看导管接头是否固定牢固,有无脱落,导管有无扭曲或移动而损伤皮肤。

③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第一节

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

正常健康。

醉风险评估指标Ⅱ级:

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级病人的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第二节

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

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

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on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

表1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riskindex,CRI)评估

评估项目

指数

1病史

⑴年龄>70岁5

⑵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10

2、体检

⑴有主动脉瓣狭窄3

⑵有舒张期奔马律、第三心音或颈静脉充血11

3、EKG

⑴有非窦性心律失常7

⑵室性早搏>5次/min7

4、血气分析与生化检查

⑴Pao2<60mmHg(8.0KPa)或3

Paco2>50mmHg(6.6KPa)

⑵血钾<3.0mmol/L或HCO3-<20mmol/L

⑶BUN>17.85mmol/L或Cr>265.2mmol/L

⑷ALT异常,有慢性肝病

5、手术种类

⑴腹腔内、胸腔内手术3

⑵急症手术4

CRI指数点越多,其心脏危险性越大。

三、呼吸系统疾病

㈠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级:

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

1级:

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

2级:

行走距离有限,行走一定距离后需停步休息。

3级:

短距离行走即出现呼吸困难。

4级;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㈡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指标

1.3、4级呼吸困难。

2.肺功能严重减退,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小于预计值60%,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小于0.5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小于60%。

3.血气分析:

Pao2低于65mmHg,Paco2高于45mmHg。

㈢麻醉前准备

1.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者,术后极易发生肺不张和肺炎,择期手术必须在完全治愈后1~2周安排。

2.术前1~2周禁烟。

3.肺心病病人应用药物改善心功能,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4.术前3~5天用抗生素。

5.麻醉前用药应减量,禁用吗啡类药物。

6.哮喘病人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

7.高危病人术后易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术前应与家属说明,术后需使用机械通气。

四、内分泌疾病

㈠甲状腺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应治疗控制。

⑴心率应小于90次/min。

⑵血压和基础代谢(BMR)正常。

⑶蛋白结合碘4小时小于25%,24小时小于60%。

⑷甲亢症状基本控制。

2.甲状腺肿瘤较大者,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气管压迫症状;有无气管移位。

应常规做颈部正侧位摄片。

如有气管压迫,移位,应清醒气管插管。

术毕拔管时应注意有无可能发生气管软化,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㈡糖尿病

1.要求术前基本控制尿糖阴性或弱阳性,尿酮体必须为阴性,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2.术中监测血糖,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并注意维持血清钾正常。

3.急症手术,首先应查血糖,血清钾,钠,氯,PH及尿糖,尿酮体。

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治疗。

待尿酮体转为阴性、电解质正常后,方考虑麻醉与手术。

㈢长期使用(6个月以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术前及术中应加大激素剂量,术中用氢化可的松100mg~300mg或地塞米松10mg~20mg。

㈣嗜铬细胞瘤

术前用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及心率,并使血细胞比容低于40%。

五、肾脏疾病

㈠肾功能损害估计(见表2)

表2肾功能损害程度

测定项目

损伤程度

正常值

轻度

中度

重度

肌酐(umol/L)17635370753~140

尿素氮(mmol/L)7.5~14.314.3~2525~35.72.5~7.5

㈡术前准备

1.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

2.纠正贫血,必要时行透析治疗。

3.控制感染。

4.避免使用经肾排泄及损害肾功能药物。

5.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以避免导致肾血流锐减,加重肾损害。

六、肝脏疾病

㈠肝功能损害评估(见表3)

表3肝功能损害程度

测定项目

损伤程度

正常值

轻度

中度

重度

血清胆红素(umol/L)1818~27>270~4

血清白蛋白(gl/L)>3.53.0~3.5<3.03.5~5.5

腹水

易控制

不易控制

凝血酶原时间(S)

延长1~4延长4~6延长4~6以上

营养状态

尚可

差,消瘦

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障碍者,手术或麻醉风险增加,术后死亡率也升高。

㈡麻醉前准备

1.术前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和内科保肝治疗。

2.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输新鲜血及白蛋白),血小板记数<5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输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

3.给予大量维生素C,B和K。

4.控制腹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七、血液病

麻醉前准备:

1.纠正贫血,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

2.血小板要求在60×109/L以上低于60×109/L慎用硬膜外阻滞。

3.其他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应由血液科做特殊术前准备。

八、其他疾病

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1.较长时间不能进食及用脱水利尿剂的病人,术前应该依化验检查及体检予以输液纠正,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补充液体。

2.血清钾、钠、酸碱状态,应纠正到正常范围。

㈡急诊病人,应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必要术前准备,适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补充血容量。

急性大出血病人,应边输血输液边抢救,立即麻醉和手术。

兔街乡卫生院

慢性疼痛处理指南

指南的目的

该指南定义慢性疼痛为非恶性病因引起、对病人健康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持续或间断发作的疼痛。

该指南的目的:

(1)优化疼痛控制;

(2)最大程度减少不良结果和费用;(3)增强活动能力及身心健康;(4)提高慢性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指南的重点

该指南的重点集中在基础知识、技术以及有效处理慢性疼痛和疼痛相关问题的治疗。

慢性疼痛的处理涉及广泛的医疗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

实施一个特殊的处理方法应以对病人健康状态的全面评估为基础。

准确的诊断和对潜在病因的适当治疗可增强镇痛、改善转归。

调整和纠正疼痛潜在病因的治疗不在指南范围内。

尽管头痛包括在慢性疼痛的定义内,但该指南并没专门列出头痛的治疗,其一般原则仍可用于治疗头痛。

指南的应用范围

该指南兔街乡卫生院麻醉医师和在麻醉医师指导下的医务人员使用。

但指南不比较不同治疗的相对效果,也不为特殊疼痛综合征提供治疗方案。

指南的内容

一、慢性疼痛病人的全面病史和体格检查

(一)对病人行全面病史和体格检查的4点基本要求

1.了解病人的一般内科情况及内外科合并疾病的程度。

2.具备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知识是进行慢性疼痛评估的必要先决条件。

慢性疼痛综合征可与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或功能失调相关也可与心理状态相关。

另外,其他可伴发疼痛并类似疼痛综合征的内外科疾病相关知识也是必需的。

3.具备疼痛危象的诊断和处理知识。

4.具备内科急症及潜在病因或治疗所引起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知识。

(二)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的5个基本要点如下:

1.病史:

包括一般内科病史和疼痛的发作、性质、强度、分布、持续时间、过程、情感变化及恶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