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39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docx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及答案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模拟题及答案解析(五)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幼儿知道凡是刚从锅里蒸出来的东西都是热的,这种认识获得是通过()。

A.感知B.记忆C.想象D.思维

1.【答案】D。

解析:

幼儿没有直接接触到锅里蒸出来的东西,但能认识到是烫的,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幼儿知道凡是从锅里“蒸”出来的东西都是热的,这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小班的李老师经常组织幼儿玩各种游戏,壮壮参加这些游戏后,由入园时的焦虑不安、乱发脾气,到现在每天都能开开心心,说明游戏可以促进幼儿()。

A.情感的发展B.语言的发展C.认知的发展D.社会性的发展

2.【答案】A。

解析: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可以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3.几个小朋友开心地表演故事“金色的房子”,这一游戏属于()。

A.音乐游戏B.听说游戏C.体育游戏D.创造性游戏

3.【答案】D。

解析:

“金色的房子”是幼儿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指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化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

而创造性游戏包括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

故答案选D。

4.思维的两个特点是()。

A.直观和具体B.形象和抽象C.概括和间接D.概括和逻辑

4.【答案】C。

解析:

思维的两个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5.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A.无条件反射的出现B.条件反射的出现

C.眨眼反射的出现D.巴宾斯基反射的出现

5.【答案】B。

解析:

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6.1903年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其所在地是()。

A.南京B.上海C.福州D.武昌

6.【答案】D。

解析:

1903年,我国在湖北武昌创办了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7.以下不属于根据认知发展进行的游戏分类的是()。

A.练习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C.规则游戏D.扮演游戏

7.【答案】D。

解析: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倾向于将认知发展作为儿童游戏分类的依据,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

依据儿童游戏的认知特点,可将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8.婴幼儿大脑对葡萄糖有特殊的依赖,因此学前儿童每餐的膳食中应摄入一定量的(),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无机盐

8.【答案】A。

解析: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

9.课上,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饮水

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

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9.【答案】A。

解析:

学前期是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时期,此时期幼儿身体各种器官、各个系统的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和完善,因此要保教结合,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在保育的前提下进行。

题干中的幼儿想要喝水,属于身体的保健,应满足幼儿的身体需求。

故本题选A。

10.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A.探索B.模仿C.交流D.操作

10.【答案】B。

解析: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外界的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父母和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社会性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为什么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1.【参考答案】

(1)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广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

(2)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对多领域课程内容的渗透和综合作用,因而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背景和来源。

12.简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2.【参考答案】

(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具有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采取行动。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日渐稳定,逐渐形成情绪品质。

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

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

(4)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不亚于语言。

(5)情绪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简述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

13.【参考答案】

游戏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的经验准备等。

(1)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足够的自由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安排出游戏的时间。

首先,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其次,幼儿每次游戏的时间应保持在30~50分钟;再次,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应基本均等。

另外,应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使三种游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保证幼儿生动活泼地成长。

(2)科学布置游戏空间:

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

空间密度是指幼儿在游戏场地中人均所占的面积。

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

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

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再次,形成组合游戏材料单元;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4)丰富知识经验:

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再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在角色游戏的活动中,程程担任的是理发店的发型师,有一个顾客来到了理发店,程程开始为他理发,程程一只手拿着梳子,梳一梳、推一推,认真地、有模有样地为顾客理着发,理完了,顾客照了照镜子,高兴地走了。

程程看见顾客走了,又没有新的顾客来,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摆弄着理发店里的物品。

摆弄了一会,程程看看还是没有顾客来,就起身离开了。

程程来到烧烤店,对服务员说:

“我饿了,给我一串韭菜吧。

”他接过服务员给的韭菜串,然后独自坐在烧烤炉前开始烤他的韭菜串。

他烤着韭菜串,烤了一会韭菜串后,听到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很香,那个很好吃,就又跑到服务员面前,大声地喊着:

“我还要一串这个,一串这个。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架子上的各种烧烤串,不一会儿,手里又拿了好几串各式烤串,他回到烧烤炉前一边烤着烧烤串,一边还跟旁边的小朋友说着话。

好长时间过去了,他烧烤的热情依旧高涨,在教师的提醒下他才放下了手里的各种烧烤串,离开了烧烤店,回到了理发店继续当理发师,等待顾客上门。

请运用游戏相关理论分析一下案例。

14.【参考答案】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是很强。

对游戏的坚持性也比较差。

不管是担任服务员、医生、娃娃家的爸爸妈又或是顾客的幼儿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容易被其他游戏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坚守岗位。

尤其是当他们在无所事事或是比较空闲的时候就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就像程程小朋友,他的岗位在理发店,是一名理发师,可他在理发店只招呼了一会儿客人,当看到店里没有顾客自己也就离开了。

也不管后面有没有顾客来,他在别的游戏区逗留了较长时间才回到自己原先的岗位,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今天的角色任务。

作为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去当一回顾客,到理发店里去剪发,并指名要他剪发。

让理发店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去把他找来,可以对他说:

“你剪的头发很漂亮,我就喜欢你给我剪。

我刚才已经来过了,没找到你。

你到哪里去了呀?

”等他回答完后可以接着说:

“一定有很多顾客来找过你了,找不到你就走了,那你店里的生意就不好了,下次你能在店里等我们吗?

这样我们会经常来找你剪头发的。

”教师用自己的角色身份给幼儿以暗示:

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同时也暗示了幼儿的角色任务,就是你是理发师,要给顾客服务。

15.这是一位教师在进行大班故事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片段:

在熟悉故事内容后,教师对幼儿提了这样几个问题: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这个故事中有谁?

”“为什么小蝌蚪问了这么多动物妈妈,它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前面两个问题孩子们很快做出了回答,到第三个问题了,幼儿不作声,于是这位教师指指图片上的动物,孩子们连忙说:

“他们没有问青蛙妈妈。

”孩子们开始自由讨论,有的说:

“他们问的是小白鹅的妈妈。

”有的说:

“小乌龟的妈妈。

”……有的跟同伴分享,还有的跟老师交流,教师适时鼓励孩子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引得孩子们捧腹大笑。

看着孩子们在兴头上,又提问:

“小蝌蚪找到妈妈会做什么?

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孩子们像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特别热烈。

请根据语言教学的原理对以上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15.【参考答案】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改善了师生关系,而且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愿意开口说话;活动中运用启发式动作和语言,帮助幼儿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让孩子有话可说,达到了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

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小蝌蚪找到妈妈会做什么?

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充分调动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效果很好。

但是,其中教师的提问,也表现出观念的落后,如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去回答“喜欢”。

提问,是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中最常用、最直接的一种教育形式,尤其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它是开拓幼儿思路,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重要方法。

一个好的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科学、合理且具有艺术性。

因此,深入研究教学中的提问,对于发展幼儿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中班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伸手去摸、去拿,他们会积极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

在户外踢球的时候,常常听见几个孩子讨论到各自小脚的本领,如“我踢的球很远”“我的脚本领大,会骑自行车”“你看,我还会用脚尖走路呢”……孩子们对脚的兴趣十分浓厚。

要求: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健康教育活动“小脚真棒”,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6.【参考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体验赤足玩的感觉,用不同的动作赤脚走。

2.认识材料并尝试进行探索创新游戏。

3.喜欢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认识材料并尝试进行探索创新游戏。

三、活动准备

红、黄、蓝信箱,球、沙包若干,塑料筐四个,带有红、黄、蓝标志的报纸若干份,音乐磁带,布置好场景。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韵律导入

1.幼儿赤脚走入活动场地。

2.师生一起做生活健身操。

3.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用脚做不同动作,如用脚尖走路、跳舞、碰一碰脚等。

(二)基本部分

提供活动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游戏。

1.小脚不仅可以单独游戏,而且还可以运沙包和球,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分散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鼓励幼儿合作。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玩法,鼓励幼儿模仿学习。

4.师生一起用刚才的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