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938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0月10日)

刘伟

 

同志们:

  这次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昨天下午,大家看了桓台县马桥镇、唐山镇和淄博高新区的三个村庄,刚才济南、淄博、邹平、莒南等市县和华山镇、桃村镇、石横镇作了发言,我们深受启发,深受鼓舞。

焕彩同志总结了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谈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我都赞成。

兆信同志还要就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环节,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快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我省小城镇有了较快发展。

党的十六大强调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小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统筹推进,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平均每个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和镇区人口分别比五年前增长了51%、15%;面貌不断改善,目前小城镇道路硬化率75%,建筑楼房率62%,自来水普及率88%,污水集中处理率28%,绿化覆盖率24%;实力不断增强,全省95个镇入围全国千强镇,总量居全国第四,增量居全国第一,涌现出一批像桓台马桥、即墨华山、广饶大王、栖霞桃村、兖州新兖、肥城石横、邹平魏桥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方面,小城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

小城镇建设,加快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小城镇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二三产业的主要隆起带,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二三产业繁荣。

2006年,全省6122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设在小城镇;235个中心镇实现生产总值3313亿元,占全省的15%;1372个建制镇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占全省的%;全省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占全省的%。

二是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全省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28%,为全省%的城镇化水平贡献了个百分点。

小城镇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我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在县域内实现的。

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绝大多数小城镇都健全完善了中小学、卫生院、文化活动中心、敬老院、小游园等公共设施,为农民就地就近就医、娱乐、子女上学等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是促进了村容镇貌的改变。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卫生状况、整洁程度有了很大改进。

五是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更新,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转变,加快了城乡文化交融和信息交流,在树立文明新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工作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小差距,主要是:

城镇还未发挥应有的综合作用,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综合实力比较弱;城镇特色不够鲜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不够好,管理水平还不高。

  小城镇的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

纵观国内外小城镇发展历程,小城镇主要依托交通区位、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因素形成和发展壮大。

交通区位方面,如英国的古尔镇,因诺廷利—古尔运河开通而兴起,后来又与铁路相连,很快发展成为新兴城市;广东东莞虎门镇地处珠江口东岸,兼水陆交通之便,又邻近香港,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现已成为60万人口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再比如我们省的即墨蓝村镇、历城遥墙镇,也因交通便利、傍城靠市而发展。

自然资源方面,美国科罗拉多州北部小镇恰里利,因当地发现金矿而兴,一度成为著名的矿业城镇;类似的情况,还有我省招远玲珑镇、滕州西岗镇;瑞士小镇达沃斯,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一直是旅游度假胜地,并因世界经济论坛闻名全球;济南南部的仲宫、柳埠也属于这类。

特色产业方面,法国波尔多诸多小镇因盛产葡萄酒使人们慕名前往,意大利北部众多小镇以皮件和高档服饰加工业活力非凡,德国汉诺威镇是国际展览业之都,我国的浙江乐清柳市镇、温州桥头镇、诸暨大唐镇和广东中山古镇则分别被誉为东方电器之都、中国钮扣之都、中国袜业之乡和中国灯饰之都。

历史文化方面,如英国的牛津、剑桥,我国的周庄、同里、乌镇等江南名镇。

许多学者对城镇化作了深入研究,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镇化的过程。

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高,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

他们认为,城镇作为物质空间载体,能够提供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从农业转为工业,再转为服务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

小城镇在国家的城镇体系和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

美国有万个小城镇,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50%左右,实现GDP占全国的40%左右;德国有万个小城镇,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3左右,实现GDP占全国的60%左右。

目前,我国有万个小城镇,占城镇总量的%;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中,60%左右是由小城镇吸纳的;小城镇产生的工业产值,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4。

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

  省第九次党代会在科学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形势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因此,我省小城镇建设也处在一个新起点上,小城镇建设需要实现新跨越,迈出大步伐。

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省九次党代会强调要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开辟了广阔空间;我省人均国民收入已接近3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镇化的加速期,受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和大中城市经济辐射、产业扩散的双重作用,小城镇正处于产业链条拉长、产业集群发育、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地位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小城镇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小城镇发展总的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的着力点,努力推进小城镇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之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经济更加繁荣、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加速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推动全省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

  古今中外城镇发展的历史证明,规划编制水平的高低和规划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我省小城镇规划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至今没有规划,布局混乱、无序建设,随意性太大;有的今天建、明天拆,造成极大浪费;有的虽然有规划,但不合理、不科学,不注意节约用地、保护生态、保护文化,留下很多遗憾;有的有规划但不执行,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实践表明,规划得好,事半功倍,惠及子孙;规划不好,事倍功半,殃及后人。

做好规划要讲两个方面,把握住三个要点:

两个方面就是,一方面要在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编制好县域村镇布局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作出科学调整;一方面每个小城镇要有自己的规划,对城镇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绿地系统、空间发展方向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重点地段、近期建设片区要有详细规划,并逐步覆盖城镇规划建成区。

要按照省里的要求,认真做好有关工作,努力实现到2010年全省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

工作中需要把握住三个要点:

一是规划的前瞻性。

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城镇体系演化对小城镇未来的影响,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把握得更好一点,防止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

比如,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一些地方合村并镇的趋势开始显现,我们编制和修订规划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一趋势。

二是规划的科学性。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分区要清楚,布局要紧凑。

三是规划的严肃性。

国外很多城市的规划上百年都没有变过,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决不能一届政府一张图、一任领导一个令。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节约集约用地。

  二、坚持产业强镇,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

  实践证明,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强镇必先兴业。

没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就不会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必然失去造血功能,失去发展动力和后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把生产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位置,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密切结合起来,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密切结合起来,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密切结合起来,努力吸引周边农村的农副产品和劳动力集聚,主动承接大中城市项目、资金和技术的扩散,使小城镇成为农民与市场最基础的联系点、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城乡经济融合的最佳结合点。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

要科学分析自身资源的比较优势,分析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找准切入点,抓住优势产品和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之成为主导产业。

如可以立足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可以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采掘和加工业,走资源开发的路子;可以立足靠近大中城市的优势,围绕大中型企业搞产品配套,走配套加工的路子;可以立足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专业市场、运输物流业和农村服务业,走商贸流通的路子;可以立足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走旅游观光的路子。

二是发展产业集群。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曾指出,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支配着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

日本20世纪70年代末发起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振兴地方经济、消除贫困和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凡是有产业集群的,小城镇就发展得快、发展得好。

南方先进地区许多小城镇的崛起,就得益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我省也有许多这样的典型。

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做法,围绕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形成“小产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带动小城镇快速发展。

三是推动产业集聚。

要着眼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规模效益,搞好小城镇各类产业集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吸引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到小城镇集聚,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打造良好平台。

需要强调的是,发展小城镇产业特别要注意节能降耗减排、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和控制污染,严防污染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向农村扩散,决不能以乱占耕地、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上项目、求发展。

  三、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小城镇建设也面临着双重的影响。

一是来自城市的影响,我省城市分布比较均衡,多数地方村庄与城市、县城之间的距离不算很远,城市文明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来自村庄的影响,农民离土不离乡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愿意离开村庄到小城镇生活。

面对上下双重影响,小城镇要有所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的问题,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的发展问题。

要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小城镇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巩固发展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技术、信息、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社会服务网络建设;要搞好小城镇住宅小区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同时,要下决心整治脏乱差,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

小城镇是“三分建七分管”,建设固然重要,管理更重要。

在管理上要向高水平看齐,要学习借鉴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小城镇,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办法、先进的模式管理小城镇,使小城镇变成小城市,决不能成为“大农村”。

  四、坚持文化立镇,以繁荣的文化教育、文明的时代风尚引领小城镇建设

  城镇文化是城镇的特征、氛围、精神和底蕴,体现着城镇的“软实力”,是衡量城镇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小城镇的发展过程,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与先进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要把小城镇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先进文化占领小城镇思想文化阵地,用先进文化引导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用先进文化充实、丰富和引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小城镇文化内涵,把小城镇建设成为传播现代文明、带动农村文化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

要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小城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围绕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三下乡”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乡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引导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向小城镇集中,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

要围绕健全小城镇文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小城镇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发展小城镇文化教育事业打造载体、提供场所、拓展空间。

要围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保护传统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建设小城镇特色文化。

要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融共生的小城镇文化,不断满足小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

  五、坚持特色活镇,以独特的景观风貌、鲜明的地域风情提升小城镇建设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位,特色就是生命力。

小城镇地处乡村地区,生态环境远远优于大中城市,加上城镇规模小、建筑密度小,建筑层数低、建筑体量小,更易于与山水绿化等自然环境要素结合,环境空间、城镇容貌更能营造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和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优美环境。

欧美许多国家,一个小城镇具有一种特色,一个小城镇就是一道风景。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结合各地的地形地貌、风俗习惯、气候状况、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等,也建造了独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小城镇,让人难以忘怀,流连忘返。

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小城镇,几乎千镇一面,千篇一律,单调乏味。

因此,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在营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为后人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一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营造自然景观特色。

要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保护好山岭、河流、森林等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美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二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营造历史文化特色。

要珍惜和保护现存的古建筑、古街道,保存街巷空间的历史记忆,保持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并深入发掘、整理、弘扬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继承传统,延续文脉,建设古韵犹存的小城镇。

三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营造建筑风貌特色。

小城镇建设中要搞好总体构思,保持建筑风格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营造环境景观的亲切感与和谐美。

对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突出个性,使之成为小城镇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相信,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将成为齐鲁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坚持为民建镇,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搞好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是“农民之城”,农民是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小城镇真正的主人。

小城镇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

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事务,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落实好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广泛征求、认真采纳群众意见,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依靠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他们对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投身小城镇建设的自觉行动,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关心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三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小城镇建设工作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力求“办一件、成一件,件件办在百姓心坎上”。

需要指出的是,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决不能违反政策规定,决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刮风跟风、“一刀切”、“大呼隆”。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加强对发展小城镇领导的问题。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要注意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比如,省、市、县三级如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小城镇尽快发展壮大;如何严格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统筹解决好小城镇建设用地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对于上述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破除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要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推进小城镇建设乡镇领导班子肩负着重大责任。

要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结合这次乡村领导班子换届,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能力,特别是要注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视野比较开阔、作风比较扎实、群众观念比较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同志充实进领导班子。

要把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换届后对镇村干部进行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镇村干部对加强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使他们掌握小城镇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成为抓小城镇建设的明白人。

要努力形成小城镇建设的合力。

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建立促进小城镇发展的部门联动机制,建设、规划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发改、财政、国土、交通、环保以及涉农部门要相互配合,整合力量,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争取每年办成几件事关小城镇发展的好事、实事。

要注重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抓好省里确定的247个中心镇的发展,支持中心镇做大做强,继续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同志们,推进我省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我省小城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