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840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docx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8—2019学年)

 

专业代码:

080411T

专业负责人:

          

教学院长:

           

学院院长:

            

学院名称: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一、专业基本概况

(一)专业概况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是我校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材料加工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依托上海市教委“材料科学与工程”III类高峰学科和“上海市先进激光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建设。

近年,专业在教师队伍,基础实验条件,科学研究等方面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我校高水平论文发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学科方向为:

高能束焊接,激光熔覆,高能束增材制造,激光智能加工装备,焊接结构安全评定,精密特种焊接等。

本专业以建设国内一流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打造优质教学品牌,抓住“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构建一流焊接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学生实行全程导师制并加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专业,指导学生选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问题的思索,调动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解决学业和人生规划的问题,从入学到毕业,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材料焊接的原理、工艺、设备及控制等专业知识,接受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技能、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

具备在制造业从事焊接材料、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管理等各项工作能力。

表1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校内专业名称

校内专业代码

所属

学院

专业设置年限

学制

优势专业情况

在校学生数

名称

时间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

0517

材料工程学院

6

4

/

/

230

【注】优势专业指曾被评为国家级或市级特色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本科、一流本科等

3.专业年度招生规模、一志愿录取率、生源质量情况、专业在校生人数等。

表2各专业本科生招生情况情况

招生计划数

实际录取数

第一志愿录取数

实际报到数

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率(%)

报到率(%)

60

56

10

53

17.86

94.64

【注】:

1.报到率=实际报到数/实际录取数

4.其他相关材料

(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与国内外类似专业的比较,国内外对标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本专业以建设国内一流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总体发展目标,国内对标江苏科技大学焊接专业。

师资队伍和招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学生考研率和研究生考博率进一步提升。

本科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提升20-30%。

借鉴国内外同类高校的培养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年内完成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制定和修改依据。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及职业道德,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国际交流能力和持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团队意识、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结构设计、焊接设备及自动化和焊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能在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工艺制定、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和管理、焊接结构优化等方面工作;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为基础,以专业需求调查为背景,以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为主要内容,全面落实全学分管理制度,构建专业培养方案。

3.专业教学计划,学分、学时设置情况。

表3专业培养计划概况

总学时

总学分

必修课学分

选修课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学分

课内教学学分

实验教学学分

课外科技活动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3267

169

122

47

32

121

12

4

26.04

4.其他相关材料。

二、专业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与外聘兼职教师数量及结构(职称、学历、学位、年龄等)、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根据时点数据介绍)。

表4专业专任教师结构

专任教师数

职称

学位

年龄

学缘

教授

副教授

其他正高级

其他副高级

其他

博士

硕士

其他

35岁及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本校

外校

境内

境外

28

4

8

0

1

0

28

0

0

14

11

2

1

1

27

1

2.专任教师与外聘兼职教师授课情况(根据学年度数据介绍)。

表5专业授课教师结构

授课教师数

职称

学位

年龄

学缘

教授

副教授

其他

博士

硕士

其他

35岁及以下

36-45

46-55

56岁及以上

本校

外校

境内

境外

4

8

16

28

0

0

14

11

2

1

1

27

1

【注】:

本表格只统计本年度专业课的授课情况、含外聘教师统计。

 

表6专业授课教师授课情况

授课教师

高级职称

教授

其中为低年级授课教授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

总数

承担课程门数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8

19

13

46.43

4

14.28

0

0

28

100

【注】:

本表格只统计专业课的授课情况、含外聘教师统计。

3.专业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情况(教学论文和教学项目)、出版教材、教学获奖情况(根据学年度数据介绍)。

张天理和赵万芹两位老师承担《焊接规程测量与计算机控制》课程建设。

4.教师科研情况(项目、论文、专利等情况)(根据学年度数据介绍),科研成果用于教学的案例。

本专业教师共获批38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产学研项目。

发表代表性论文23篇。

5.教师进修与培训、青年教师培养、教师授课质量等,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情况。

新入职的教师王飞,李海超,史海川三人参加了上海市教委和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

6.教师参与激励计划情况,包括自习辅导与坐班答疑执行(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等)效果等,以及典型案例介绍。

本专业所有老师都参加了教学团队。

按规定完成了自习辅导和坐班答疑。

7.其他相关材料。

(二)教学条件与投入

1.专业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含日常教学经费、专项经费、实习经费、实验经费等)。

仅三年教学经费维持在22万左右。

2.专业图书资料(电子图书、纸质图书)数量及利用情况。

本专业纸版和电子图书和在线数据库资料充足,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科研需求。

3.专业实验室情况,实验设备及利用情况,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验设备齐全,包括各类电弧焊接,电阻焊接,钎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设备。

4.其他相关材料。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专业建设情况

1.专业课程概况(包括专业教师开设的课程总门数,课程思政、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在线课程等建设和获批情况)。

本专业教师共开设22门专业课程,其中材料焊接和控制理论基础为全英语课程。

2.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情况。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大纲齐备。

3.教材建设情况。

(二)实践教学情况

1.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总学时、总学分占比情况。

表7专业实践教学情况

实践教学

其中:

实验教学

学分

占总学分比(%)

学分

占总学分比(%)

独立开设实验课程门数

32.5

19.23

3

1.78

1

2.实验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修订情况。

实验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没有修订。

3.实践类课程建设和开设情况。

本专业培养计划所列实践类课程包括:

制造技术基础实习A,军训,现代制造技术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焊接工艺综合实验,焊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表8专业校内实验室使用情况

基础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数量

承担实验课程门数

面积(平方米)

设备台套数

设备值(万元)

数量

承担实验课程门数

面积(平方米)

设备台套数

设备值(万元)

3

10

518.68

3

246.74

5

10

1340

130

2950

4.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开放利用情况。

本专业共有130台可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设备,价值2950万元。

共有5个专业实验室,合计1340平方米。

每个实验室都1位实验室管理人员,以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质量。

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都有独立的实验室。

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情况。

上海威特力焊接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伏能士(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是本专业的实习基地。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学生实习教学,促进了学生焊接技术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

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在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实习气体保护焊的实际操作,能够独立进行焊接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在生产车间,学习了如何编写钢结构焊接工艺。

表9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课题数

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

比例(%)

指导教师数

每名校内教师平均指导毕业生数

校内教师

外聘教师

50

50

100

23

0

2.17

6.学生毕业论文情况(选题、指导、答辩、论文质量等)。

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大部分来源指导教师的实际科研课题,包括基金和产学研课题,部分为自拟题目。

论文答辩在指定时间集中进行。

答辩成绩一半以上为优良。

(三)创新创业教育

为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创新创业需要,专业培养计划安排创新创业类2学分,素质拓展类课程2学分,学生需修满后可以毕业。

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申请,并独立完成校、市、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参加该类项目可以极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工程问题总抽象,凝练科学理论的能力。

(四)教学改革

包含但不限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并列举典型案例。

四、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一)专业教学质量体系

 包括教学规章制度及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

包括课堂教学评价,例如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情况,试卷及教学资料检查情况、教师学生座谈会情况、教学质量月活动、学生学习与就业满意度调查等。

本专业设有校,院,系三级督导听课体系,学院领导听课,同行教师听课,学生评教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及持续改进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分析,对授课的改进情况;专业针对督导反馈、师生反馈的改进情况;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毕业生调研等。

五、学生学习成效

(一)学风建设情况及效果

学风建设举措,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出勤与迟到早退情况,学生早晚自修情况。

1,不断提高对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认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打基础

3,把学风建设和系里其他工作密切结合,使学风建设渗透到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4,把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相结合。

(二)学生学习成效

各年级学生绩点分布总体情况、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认证证书通过情况、学年内学生获得国家、省(部)级、院级各类奖项情况(含学科竞赛、体育文艺项目比赛、“挑战杯”以及其他奖项)、学年内学生发表论文情况、学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学生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情况、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学生重修和补考情况等,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对口情况。

 

表10学生学习情况

年级

学生数

[3.5,4]

[3,3.5)

[2.5,3)

[2,2.5)

[1.5,2)

[1,1.5)

[0,1)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四年级

59

0

0

10

16.95

24

40.68

16

27.12

3

5.08

3

5.08

3

5.08

三年级

61

6

9.84

12

19.67

24

39.34

13

21.31

3

4.92

2

3.29

1

1.64

二年级

56

1

1.79

4

7.15

21

37.5

16

28.57

10

17.86

1

1.79

3

5.36

一年级

52

0

0

1

1.92

11

21.15

20

38.46

17

32.69

3

5.77

0

0

表11毕业生情况

应届毕业生数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毕业率(%)

学位授予数

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44

4

91.67

39

88.64

42

95.45

六、特色发展与案例

总结专业教学工作中的特色、经验与案例。

焊接技术与工程是一⻔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技术,涉及机械、材料、电子、控制、力学等学科,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大到航空母舰、火箭小到微电子芯片都离不开焊接技术。

专业始建于1978年,设有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专业面向高端制造业,培养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理论和技术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实施导师制,高年级学生接受较系统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训练。

以先进焊接专业实验室、上海市材料科学与工程III类高峰学科和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为支撑,以科研和工程项目带动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电弧焊接、钎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金属3D打印制造、材料表面改性、超快激光加工、焊接结构可靠性和无损检测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索实践。

专业就业前景广阔,部分学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昌源大学(韩国)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继续深造。

部分学生选择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高铁、新能源装备、机械自动化、通讯、化工、电力等行业就业,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生产、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代表性的公司有: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上汽马瑞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上海第一机床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

七、问题与对策

针对影响专业教学质量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焊接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材料,机械,控制等多个专业,属于理论和工艺实践并重的学科。

本专业的老师大部分的专业背景是材料科学,对焊接材料,冶金和工艺有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焊接设备方面的师资,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和提升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满足经济建设对焊接专业提出更高要求。

受制于实验设备投入和实验场地的限制,本专业实践教学不足,无法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焊接专业的需求。

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专业设备和实践教学场地的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