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50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docx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

 

**************村土地整理项目

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

*****国土资源局

质量评定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编制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

*****

报告编制人员:

估价师姓名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号签字

**********

**********

报告编制时间: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一、项目概况

**************村土地整理项目为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位于xx**************村,涉及一个镇,一个行政村。

项目区位置:

项目区xx砌砖厂,南到水沟,xx固茂公路、水泥路,xx七份子村,地理坐标为:

Y;422658.752—424371.052,X:

4544955.851—4546376.288(xx1954坐标系)。

建设规模133.33公顷,总投资金额180万元。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主要工程量有:

土地平整3.77万立方米,新打机电xx5眼,大口xx1眼,100kv变压器1个,80kv变压器2个,xx房6座,水泵6xx,PVC管道8520米,地埋电缆1450米,排水xx3眼,新修田间道路2.4km。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2.1地理位置

*****位于xx中部,东与呼和浩特市xx交界,南与土默特右旗、xx辖区毗邻,西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接壤,北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相连。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5′—110°43′,北纬40°42′—41°29′,区域面积5021平方千米,辖6xx,县人民政府驻金xx。

全县人口21万人,有xx,汉,回,满等民族。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位于xx*****县城东部的金xxxx村,项目区xx砌块厂,南到水沟,xx固茂公路、水泥渠,xx七份子村。

地理坐标为:

Y:

422658.752—424371.052,X:

4544955.851—4546376.288(xx54坐标系)。

2.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属xxxx地区。

项目区地形xx低,xx高,海拔高度为1360--1390米之间,地形起伏明显,属低丘陵区。

2.3气候

项目区属于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受xx高压影响,低温干燥的xx环流几乎终年活动在这一带上空,构成项目区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夏秋酷热,雨量集中,冬季严寒,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2.5-4℃,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37.4℃,平均气温最高的是七月份,月平均值22.8℃,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一月份,月平均值-12.3℃,最大冻土层2.2m;多年平均降雨量225-275mm,多集中在7、8月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2.4水资源状况

xx大地构造属xx地轴,为xx新生代断坳陷盆地的一部分。

其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及自然地理条件严格控制,尤其以地质构造更为明显。

该地区系碎屑岩孔隙水,因此在项目区采用地下水灌溉。

2.5土壤

该区土壤类型主要以栗钙土和风化土为主,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或石质土,土壤的导水性、通气性、保水保肥、导热性良好。

项目区土层较厚,最厚处达5米,最薄约1米,耕作层厚0.4米,均未受到过污染。

2.6农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主要以大田作物为主,主要作物有:

xx、小麦、莜麦、土豆等,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为主。

种植结构以一年一熟单一作物种植为主。

2.7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位于xx**************村,xx*****地处草原钢城xx北部,是xx的粮油副食品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好,对发展粮油副食品无公害产品较为有利。

全县人口21万人,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并杂居有回、满等其它少数民族,农业人口数量所占比重较大。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矿业经济的比重不断提升。

xxxxxx村以农业为主体,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该村土地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8061亩,水浇地2599亩,人口为2589人,人均耕地地面积为6.98亩。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

2.8光照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955-3255h之间,日照时数最长的时间在5-7月,平均每天9-10h;最短的时间为11月至第二年1月,平均每天7-8h。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7.5千卡/cm2,在5-9月份的作物生长期间,太阳辐射总量80.8千卡/cm2,占年总辐射量的54.8%。

项目区有雨热同期的特点,≥10℃的年积温2200℃-2400℃,无霜期为95-110天。

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光热资源条件,能够满足一年一季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2.9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整理前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⑴交通条件

项目区紧邻包头至xx公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农产品销售十分便利。

项目区内部由于缺少基础设施投入,交通不便,在xx及xx阶段交通已经成为限制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⑵水利工程设施状况

项目区现有一些大口井和xx,但满足不了灌溉需要,只有增加新的机井,才能够满足灌溉要求。

⑶电力设施

项目区内有10kv高压线路穿过,原有配套灌溉的电力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本次项目设计需求。

(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部分零星树木,无法满足防风固路的要求,本次设计在主要道路两侧栽种防风林带。

整理后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土地平整3.77万立方米,新打机电xx5眼,大口xx1眼,100kv变压器1个,80kv变压器2个,xx房6座,水泵6xx,PVC管道8520米,地埋电缆1450米,排水xx3眼,新修田间道路2.4km。

2.10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农用地面积为122.91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92.18%,农村道路及xx用地总面积为7.37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5.52%;水渠0.28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0.21%;建设用地0.50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0.39%,xx地2.27公顷,占土地整理面积的1.7%。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统计表

单位:

hm2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旧城村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面积

比例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3

水浇地

68.51

51.38

114

旱地

54.40

40.80

小  计

122.91

92.18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2.27

1.70

15

其他农用地

153

道路及

田埂

7.37

5.52

156

水渠

0.28

0.21

小  计

7.65

5.73

2

建设

用地

建设用地

养殖场

0.50

0.39

总  计

133.33

100.00%

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统计表

单位:

hm2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旧城村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面积

比例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3

水浇地

122.91

92.18

小  计

122.91

92.18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2.27

1.70

15

其他农用地

153

道路及

田埂

7.37

5.52

156

水渠

0.28

0.21

小  计

7.65

5.73

2

建设

用地

建设用地

养殖场

0.50

0.39

总  计

133.33

100.00%

三、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与投资概况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主要工程量有:

土地平整3.77万立方米,新打机电xx5眼,大口xx1眼,100kv变压器1个,80kv变压器2个,xx房6座,水泵6xx,PVC管道8520米,地埋电缆1450米,排水xx3眼,新修田间道路2.4km。

建设规模133.33公顷,总投资金额180万元。

四、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原则及依据

4.1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

本次xxxx**************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

以该项目区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为技术依托,以构成土地质量的相对稳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数据为依据,结合项目的工程建设和投资情况,紧紧围绕项目实施前后耕地数量、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防护设施的变化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质量尤其是主要侧重于项目区内耕地质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定,据以对项目区的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判定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和项目区开展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及土地登记提供基础依据。

4.2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

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应遵循“评价方法不变、基本参数稳定、实地补充调查”的原则,具体要求为:

(1)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时,要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确定的技术方法和步骤,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2)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时所采用的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分级标准、分等因素权重等基本参数,应与各旗县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工作成果采用的参数一致。

(3)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等别评价时,要结合项目情况,对分等因素、土地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进行实地的补充调查,当耕地的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发生变化时,应依据各旗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工作成果中确定的同等条件下的评价参数进行重新评价,使评价结果反映实际。

4.3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T/T28407-2012);

(5)《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6)《农用地估价规程》(GT/T28406-2012);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8)《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2-2000)及其引用规范;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10)《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管理条例》;

(11)《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2年5月);

(12)2014年3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印发的《关于用地审查耕地占补平衡有关事项的通知》;

(13)《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2年3月);

(14)200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

(15)2002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技术修订方案》;

(16)《*****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年)》;

(17)《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8)《内蒙古自治区xx**************村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设计报告》;

(19)项目区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五、土地利用等别评定

5.1评价单元划分

5.1.1.单元划分原则

土地质量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对象的基本空间单位,同一单元内土地的基本属性和土地质量应基本一致,不同单元之间则应有较大差异。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本次土地质量评价单元的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导因素差异的原则。

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有效土层厚度、地表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土地自然质量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

(2)相似性原则。

土地质量评价单元内土地自然质量条件保持相对一致,单元边界不跨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3)边界完整性原则。

单元内同一主要因素的分值差异不超过100/(N+1),其中N为拟评定的土地利用等别数。

单元边界应不跨越地块边界。

5.1.2单元划分方法

本次土地质量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采用地块法,在工作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相对均一的地块,划为一个分等单元。

地块儿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5.1.3单元划分结果

本次工作以“**************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设计图为基础,由于该类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经过土地整理后,其各项自然条件基本相同,无明显的自然界线及权属界线,因此将项目区整体作为一个分等单元参与质量评定。

具体结果见下表:

项目区土地质量评价单元划分结果

村名

单元数(个)

耕地面积(公顷)

整理前

整理后

金山镇旧城村

1

122.91

122.91

备注:

本表中整理后耕地面积以变更设计报告数据为准,实际耕地面积应以地籍部门认定的竣工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准。

5.2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

5.2.1评定方法技术路线

依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农用地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及《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此次评定过程与《xx*****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工作同样采用因素法,通过对xx**************村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利用水平和集约经营水平的补充调查,完善相关系数,并统一使用国家及自治区给定的相关参数,以项目区为分等单元,重新计算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确定耕地质量等别,并按标准转换为国家等,完成该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技术流程见下图。

xx*******************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路线

5.2.2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

xxxx**************村土地整理项目,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T/T28407-2012)及《xx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影响其自然质量等级的参评因素有:

有效土层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xx、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等7个影响因素。

(1)有效土层xx

**************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壤表层质地状况,根据实地调查,确定项目有效土层厚度约相同,为80cm。

(2)表层质地

**************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壤表层质地状况,根据实地调查,可以确定项目区土壤表层质地由砂壤土壤构成。

(3)坡度

**************村土地整理项目处于丘陵地带,根据实地调查,土地整理项目区坡度均小于2°范围内。

(4)距障碍层xx

项目区土壤距距障碍层xx参照周边条件基本相同的水浇地状况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因此确定该项目耕地距障碍层xx20-40cm。

(5)有机质含量

项目区内有机质含量,根据实地调查,参照*****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确定该项目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

(6)土壤侵蚀程度

**************村土地整理项目根据实地调查,与*****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2012)中周边耕地土壤侵蚀程度相近,土壤侵蚀模数每年200-2500吨/平方公里/年。

(7)灌溉保证率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灌溉保证率75%,能够满足项目所有耕地的灌溉需求。

综上所述,xxxx**************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评定参评因素状况见下表

**************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评定参评因素状况表

村名

地类

有土层层厚度

表层质地

坡度

距障碍层深度

有机质含量

土壤侵蚀度

灌溉保证率

金山镇旧城村

水浇地

有效土层厚度80cm

砂壤土

<2°

40cm

1%-2%

200-2500吨/平方公里/年

75%

5.2.3项目区补充调查

(1)资料收集与整理

为评定xx**************村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等级,搜集到项目设计报告、勘测定界报告及预算书等资料,掌握项目区情况;掌握项目区周边及全旗耕地质量状况,为评定项目区耕地质量提供依据与借鉴。

(2)外业补充调查

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除了参考周边耕种条件基本相同的耕地,还要实地调查项目区实际情况,科学评定质量等级。

项目组于2017年10月进行了项目区的实地调查。

(4)基准作物、指定作物与标准耕作制度的确定

a.基准作物

基准作物是指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也是项目区周围一定区域内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

参照《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项目区基准作物为xx。

b.指定作物

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采用的指定作物为xx,此次评定同样采用xx作为指定作物。

c.标准耕作制度

标准耕作制度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

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满足发挥当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本次质量等级评定耕作制度复种类型为一年一熟、主要作物为xx。

d.耕作制度分区

耕作制度分区是根据影响耕作制度的环境指标,热量、水分、地貌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耕作制度分区。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方案》及《农用地分等规程》(GB/T28407-2012),xx*****耕作制度分区属于xx丘陵区。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的耕作制度、基准作物、指定作物。

具体见下表。

项目区的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确定结果

标准耕作制度

基准作物

指定作物

复种类型

作物组成

一年一熟

春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5.2.4参评因素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5.2.4.1因素体系构建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后的质量评定对象为耕地,评价采用的自然质量参评因素体系主要围绕耕地进行构建,并以自然因素为主,适当考虑工程建设对自然因素的影响。

xxxx**************村土地整理项目位于xx丘陵区,根据调查分析及《农用地分等规程》、《xx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确定影响其自然质量等级的参评因素有:

有效土壤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xx、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等7个影响因素。

5.2.4.2因素权重确定

本次参评因素权重选择为了保持评价与《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各参评因素的权重引用了《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确定的有效土壤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xx、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等7个影响因素的排序和权重赋值结果。

具体见下表。

*****xx指标区分等因素及权重表

参评因素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质地

坡度

距障碍层深度

有机质含量

土壤侵蚀度

灌溉保证率

权重

0.27

0.08

0.23

0.04

0.08

0.1

0.2

5.2.5因素分值量化及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5.2.5.1因素质量分值量化

(1)建立影响因素质量分值评定标准的方法

对于有效土层厚度、坡度、距障碍层xx、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这类定量指标的参评因素,可直接根据指标值通过内插的方法来计算因素作用分值。

对于表层质地、土壤侵蚀程度这类定性指标,其作用分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赋值得到。

获取各个自然质量参评因素指标分值后,需要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处理,即通过建立参评因素作用分值的转换标准,使各参评因素对土地自然质量的影响随质量分值呈线性变化,才可以直接参与自然质量综合分值的计算。

建立转换标准时遵循以下准则:

①因素作用分值与农用地质量优劣xx;

②因素作用分值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最优取100,相对最劣取0;

③因素作用分值只与评价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结合《内蒙古自治区xx*****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报告》等相关成果,确定本次自然质量参评因素分值计算时的指标值,进而评定各影响因素的质量分值。

“指定作物(xx)-分等因素指标值-农用地质量分”关系表

因素名称

属性

级别

分值

有效土层厚度

有效土层厚度≥150cm

1

100

有效土层厚度100~150cm

2

90

有效土层厚度60~100cm

3

70

有效土层厚度30~60cm

4

40

有效土层厚度<30cm

5

10

表层质地

中壤土

1

100

轻壤土、重壤土

2

90

中粘土、轻粘土

3

70

沙质土、重粘土

4

30

砂砾质土

5

10

坡度

田面坡度<2°,梯田按<2°坡耕地对待

1

100

田面坡度2°~6°

2

80

田面坡度6°~15°

3

60

田面坡度15°~25°

4

40

田面坡度≥25°

5

20

距障碍层深度

≥90cm

1

100

60cm~90cm

2

90

40cm~60cm

3

70

20cm~40cm

4

50

<20cm

5

10

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4.0%

1

100

土壤有机质含量3%~4%

2

80

土壤有机质含量2%~3%

3

60

土壤有机质含量1%~2%

4

40

土壤有机质含量0.6%~1%

5

20

土壤有机质含量<0.6%

6

10

土壤侵蚀度

微弱侵蚀:

土壤侵蚀模数<200吨/平方公里.年

1

100

轻度侵蚀:

土壤侵蚀模数200~2500吨/平方公里.年

2

90

中度侵蚀:

土壤侵蚀模数2500~5000吨/平方公里.年

3

70

强度侵蚀:

土壤侵蚀模数5000~8000吨/平方公里.年

4

50

极强度侵蚀:

土壤侵蚀模数8000~15000吨/平方公里.年

5

20

剧烈侵蚀:

土壤侵蚀模数>15000吨/平方公里.年

6

10

灌溉保证率(%)

80~100

1

100

60~80

2

80

40~60

3

60

20~40

4

30

<20

5

10

旱地

6

0

5.2.5.2项目区分等因素分值及权重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志、农业志、水利志、气象志等资料和《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中的土壤采样资料以及项目规划设计情况,确定项目区整理后评价单元中有效土层厚度、表层质地、坡度、距障碍层xx、有机质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的因素指标值,详见下表:

项目区整理后自然质量等级评定参评因素分值及权重表

参评因素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质地

坡度

距障碍层深度

有机质含量

土壤侵蚀程度

灌溉保证率

描述

有效土层厚度80cm

砂壤土

<2°

距障碍层深度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