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3270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0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docx

挑战杯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研究

编号:

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师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关于大学生农民工社会新群体的调查研究

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岳耀坤、赵学会、邱春晓、岳美玲、张彬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

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编号由团委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宋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字数在8000字左右。

6.申报书交山东师范大学团委。

联系人:

陈正

联系电话:

E-mail: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代表情况

姓名

岳耀坤

性别

出生年月

1990年6月

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

一班

学历

本科

学制

四年

入学时间

2009年9月

作品名称

关于大学生农民工社会新群体调查研究

电话

手机

其他作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学院

手机

赵学会

22

本科

数科院

邱春晓

21

本科

数科院

岳美玲

20

本科

数科院

张彬

20

本科

数科院

资格认定

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否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

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关于大学生农民工社会新群体调查研究

作品所属

领域

(C)A哲学B经济C社会D法律E教育F管理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逐渐走向普通劳动者的岗位,他们被称之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农民工”。

为深入了解这个新群体,本次调查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了大学生农民工的概况及其呼声,探究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次调查选取村庄、企业、大学班级三个与农村大学毕业生关系密切的点进行调查,并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中的大学生农民工接触交流。

摘取社会热点,吸收最新两会精髓,新闻消息,在此基础上

调查研究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结果更具说服力与指导价值。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农民工的现状,有助于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促使在校大学生早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努力的方向,完善自我,从而少走弯路,使其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一、大学生农民工现状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农民工问题是社会新的问题

(二)大学生农民工的概况

(三)大学生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二、大学生农民工的呼声

(一)十年寒窗到底有何收获

(二)社会需要我们什么

(三)工资何时能提,房价何时能降

(四)公共服务的阳光何时暖我心

三、大学生农民工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农民工自身因素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结构影响

(四)企业的影响

四、大学生农民工骤增的潜在隐患

(一)人才好似东流水

(二)读万卷书,止步于前?

(三)民心不齐――社会消极之风气,脉动之祸水

五、大学生农民工的引领解困工作

(一)心理解困:

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二)教育体制解困: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层政府解困:

切身关心帮助大学生返乡工作指导

(四)产业解困:

再造新的社会生产力

(五)创业解困:

在农村,围绕产业促创业,大力帮助大学生解困。

(六)组织解困:

提高大学生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给予精神食粮。

(七)社会媒体解困:

调查了解详情,及时有效引导帮助。

六、必须正视大学生农民工的出现,这只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必经阶段。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

2011年数科院寒假征文一等奖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通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工网

中工网

人民论坛

东方论坛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

□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自发□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山东省潍坊、莱芜、聊城等地市(区)调查单位6个人次近300人

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

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

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

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推荐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年月日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关于大学生农民工社会新群体调查研究

山师大“大学生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那么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逐渐走向普通劳动者的岗位,其生活条件、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和新生代农民工趋同。

这个新的群体“论知识是大学生,讲身份是农民工”变得越来越庞大起来。

这个新的群体近期被《半月谈》杂志称之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农民工”。

为了深入了解这个新的群体,今年2月至3月,我们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农民工”问题课题组赴潍坊、聊城、莱芜等地进行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一、大学生农民工现状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农民工问题是社会新的问题

大学生农民工问题是社会因素、高等教育结构、毕业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是一个背负着时代变迁、身份转换重负的这样一个人数越来越庞大的新群体。

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和传统的农民工有很大的相似。

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发自内心的呐喊与诉求,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不该漠视,而必须认真倾听、严肃对待的。

这不仅关乎社会的公平,更关乎国家的未来。

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是社会的新问题、新挑战,对我们社会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二)大学生农民工的概况

1、大学生农民工正在悄然兴起的庞大的社会新群体

曾经的“天之骄子”,曾经的跳龙门的“金鲤”,如今的农民工样的打工者,城市中生存艰难的“漂”一族。

大学生农民工这个新群体人数究竟有多少,至今尚没有来自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的统计。

但根据我们选取村庄、企业、大学班级三个与农村大学毕业生关系密切的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农民工是随着大学扩招、就业难加剧后,正在迅速长大的新社会群体。

据我们调查结果统计,在农民工中,这个群体大约占20%......

——村庄。

在寒假中,我们组调查了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西纸坊村、莱芜市钢城区前朱山村、郑王庄等四村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四年,这四地大约有20人大学毕业,目前有11人的生活状态使其可以被视为典型的农民工大学生。

——企业。

在寒假中,我组分别对山东省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莱芜信发钢铁等企业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结果分析和相关资料借鉴,他们的招工趋于高学历化,大学生有成为普通劳动者的趋势。

正像重庆新龙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杰说,以前都是在云、贵、川农村有初、高中学历的农民工中招收保安和绿化工人,去年开始尝试从大学生中招收保安和绿化工人,没想到应聘者很多!

为体现对知识的尊重,公司将有大学学历的绿化工人称为绿化员,有大学学历的保安称为客户服务专员。

现在这家公司中有农民工104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17人。

——大学班级。

2011年寒假中,通过已在山东英才技术学院毕业的同学孟颖了解到,他的大学同班大约有22名男生来自农村,除了2人考上研究生和6个人在企业上班外。

其他14名男生都在济南、青岛等大城市“漂着”。

他说,“他毕业不到半年,换了两次工作,难以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

为了生计,目前在青岛市的一个工厂打工,收入和新生代农民工差别不大,并且有类似经历的大学同学相当多。

2、两栖的生存方式:

“岗位在城市,保障在农村”

我们组在聊城、莱芜等地调查采访的大学生农民工,80%是农民工的后代。

他们的父兄多为建筑工、粉刷工、木工,母亲多为家政、餐饮服务人员。

他们年少时是留守儿童,长大后怀揣“跳出农门”的梦想走进大学。

可走出大学时,却发现梦梦想不过是泡沫——自己的收入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差无几,甚至还比不上农民工。

大学生农民工群体过着“岗在城市,保障在农村”“平时在城市,过年回农村”的生活,游荡在城乡之间的生存状态,与普通的农民工呈现出趋同性。

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

3、现实虽残酷,未来却美好

在城市市民、农民工。

企业家等人群眼中,他们有着不同的侧面。

但有一点,人们的认识是共同的——他们有着美好的未来,也面对着残酷的现实。

大学生农民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浙江省农业厅经济管理处处长童日晖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和“社会精英”变为普通劳动者,社会称他们为“收费精英化,就业普通化”。

在这一个过程中,更让社会困惑、让大学生农民工感到不公的是,现在除名校研究生和博士生外,大学生就业存在着身份决定命运的现象,农村身份决定了这些年轻人在城市的农民工身份。

尽管就业遭遇不公,尽管目前处境艰难,大部分大学生农民工依然觉得未来值得期待。

实际上,社会公众中的大部分人也持相同的观点。

大学生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产一线,让企业管理者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希望”。

我们相信只要这些年轻人与企业一起同心同力地进步、他们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

(三)大学生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1、文化程度较高,学习接受能力强,拥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专科本均有分布,年龄20到25岁。

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等。

2.薪酬较低,一般低于农民工工薪奔波城乡之间,大多没有固定工作,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房租、饮食支出占个人支出比重很大。

城市住房远无着落,饮食水平一般,类似于农民工的“漂移”生存状态。

3、有着厚实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中不气馁。

虽然目前处境艰难,依然觉得未来值得期待。

他们有着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潜力,即使走到生产一线,也将大大提升中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4.心理特点倾向于能展示知识价值的,或体力劳动量小的行业。

受挫折,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及时发现,也易于解决。

对未来趋向乐观。

  5、社会经验缺乏刚从学校毕业,或初步步入社会,对社会现实缺乏应有的认识。

现实与理想差距往往较大,办事待人均需磨练。

需注意各种设计“嫩鸟”的“馅饼”现象。

 6、未来生存压力大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险等难以覆盖。

无或少存款,难以应对突发情况。

在未来除面临就业压力外,还需分担家庭责任。

因近几年人口比列失调,婚姻问题,特别是男性,婚姻形式日趋严重。

他们“苟活着、失落着、坠落着,期求着、企求着、祈求着,自信着、自强着、自怜着.......”

二、大学生农民工的呼声

来自农村,学习能力相对强,念普通专科甚至本科,找工作时没有人能帮上忙......身贴这些标签的大学生农民工,一个拥有着双重身份,现实中处境“尴尬”的新群体,他们有怎么样的诉求,怎样的呼声呢?

1、十年寒窗到底有何收获?

随着大学招生的普通话和普遍化,大学教育变得越来越脱离实际。

知识改变命运,可大学生农民工的命运怎么解释?

难道这句话是错的?

看着大学里大楼林立、大师难觅,部分教师不务正业边炒股边喊穷,另一边却是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停滞不前,数百人一起上课像开讲座,教师照本宣科、传统的灌输形式依然大行其道,老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学生只能在下面“温顺”的听,“一本通书讲到老”,考试制度神圣不可侵犯!

大学生活沦为一场质次价高的交易,学生一毕业就陷入失业……

“这是可怕的教育所酿造出来的可怕的一代人。

在这个时代,没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声音。

在社会上,内心焦躁空虚,双眼迷茫空洞。

不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空虚的一代,文化底蕴不足的一代,一团散沙,一团稀泥。

被历史记住,因为他们黯淡;被历史遗忘,因为他们黯淡。

”以上的话说的是我们,我们怎么了?

有时我们也是身不由己,在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思想的围攻下,在为了教育而教育,而不是为了人们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出必要准备的教育下,我们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低头,我们不得不在毫无商量的考试面前低头。

导致我们只能人云亦云跟着世俗的脚步向前迈。

我们要面对大学,面对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大学,但现实怎样呢?

现实是大学温柔的给我们捅了个软刀子,还在不看当前就业形势而洁身自好、延用十几年前的老式教育体制下,办成了由成本会计师开办,屈服于社会压力而只跟着变化的市场型商业性企业,象牙塔里面在腐朽,走出象牙塔更加衰败。

我们大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了,除非你昼夜不息的小心谨慎着,一点不苟且的看护着自己心灵最深处的东西。

新一代有错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还是上一代的问题?

我们彷徨我们呐喊:

青春无价,大学生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误入大学家。

大学身,民工价,令多少青年才俊英雄气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锐气与朝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世故、铜臭、权谋以及犬儒化的生存方式,社会精锐集体“钝化”。

是的,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青年,在我们的身边崛起,但是从整个群体的走向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来看,现在的大学教育,将把一代人给毁掉,而这绝不是危言耸

听。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寒窗苦读,我们的学习又有何意义?

2、社会需要我们什么?

随着大学生的逐渐增多,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2010年底到2011年我们的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

第一,毕业生多。

今年是611万,明年是659万。

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

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

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

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几年前,怀揣理想走进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后却发现一切都是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几经奋斗,想融入这个城市,却碰到城乡分割深处最坚固的城墙;漂浮在社会转型的深水区里,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用处!

在潍坊市遇到的大学生农民工刘凤师姐去年6月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先后在潍坊的两家小传媒公司打工半年后失业。

师姐家是在聊城农村,父亲在城市建筑工地砌砖,一个月收入3500多元。

而师姐领到的工资却最低每月900元,最高一个月2200元。

虽然已经经历了两个工作岗位,但师姐和父亲一样:

“没签过一份用工合同,没得到过一次体检机会,没买过任何保险。

”在得知公司有“转正期满前一天辞退新员工”的潜规则时,师姐静静收拾好文件夹,整理完桌上的报纸和书籍,主动

在转正期一天辞职,然后跑到附近没人的地方失声痛哭。

她痛哭的疾呼:

“谁能告诉我,这个社会到底需要我做什么?

”基于此,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他们又如何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3、我们的工资何时能提,房价何时能降?

随着学校扩招,供需关系等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转而变成农民工,从事低端工作,这又导致大学生感慨为什么我的工资不如农民工。

通过走访调查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他们纷纷抱怨工资低。

在我们调查中,一位现在从事网管工作的师哥告诉我们,他现在的工资只有一千元,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另外一位现在磨制轴承的毕业生说相同的工作时间他比那些熟练工磨的件数少三分之一。

据统计,大学生农民工的工资在1500元左右,这远低于那些背井离乡,埋头苦干的农民工的工资。

走出农村的大学生都背负着父母的期望,他们宁愿挣扎在大城市的底层,也不愿返乡看到父母落寞的眼神,他们在黑暗中需求光明,可是城市的大门却还未向他们开启。

那快速攀升的房价将他们与城市的距离越拉越远。

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

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

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

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大学生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大学生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通过走访调查,奋斗在城市的大学生农民工无一例外的都是在租房住,可是一月下来高昂的水电费,房租将他们微薄的工资剥削的所剩无几。

我们在济南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80%大学生农民工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用来付房租,再加上吃饭,一个月真省不了几个钱。

一位毕业三年的师哥感慨着告诉我们他的女朋友因为受不了苦和他分手了,他说他不怪她,因为他不能给她幸福,微薄的工资高安的房价物价扼杀了他的爱情。

最后他给了我们一个微笑说他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城市中充满了机会,现在的他遍历了社会的艰辛,未来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现在国家已经大力调控房价,房价一定会降的。

我们对他报以美好的祝福。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大学生农民工也在抱怨工资低,房价高。

但他们没有沉沦,他们依旧有自己的理想,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能在城市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4、服务的阳光何时暖我心

大学生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属于“80后”、“90后”的一部分。

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大学生农民工中,有85%来自农村,仅有15%属于城镇户口。

他们对城镇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迫切想融入城镇,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退回农村,却又做不了合格的农民。

大学生农民工就这样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漂”在城乡边缘,成为一道风景,但并不亮丽。

正如他们自嘲:

“城市人在城市有背景,我们在城市有背影!

”他们与农村渐行渐远,却又受户籍制度的影响,难以融入城市,难以享受城镇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阳光和雨露。

诸如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城乡居民的差距和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的脆弱充分体现出来。

中新社报道,占中国人口20%的城镇居民,拥有全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

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对象为当地城市户籍人口,大学生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享受该项保障的权利,他们过着“岗位在城市,保障在农村”“平时在城市,过年回农村”的生活,游荡在城乡之间

的生存状态,与普通的农民工呈现出趋同性。

他们对现实充满迷惑,已经走出农村,为什么城市去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呢?

公共服务的阳光何时能暖这个新群体的心啊?

三、大学生农民工产生的原因

就业市场是一个很大的蛋糕,现在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也许,此时吃蛋糕的人会很多,但是,蛋糕总是会有人要吃的。

并且,吃蛋糕的人当中,有的会喜欢吃奶油,有的喜欢吃上面的水果,而更多的则会喜欢吃那实实在在的,能够填饱肚子的蛋糕。

当你想去切那一块蛋糕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你喜欢吃的奶油别人不让你吃,而你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和他争抢的时候,建议能够先吃饱了肚子再说,尽管那是你不喜欢吃的。

但是,你在吃不喜欢吃的蛋糕的时候,要坚持学习技能,提升自己,这样,你就会更快的吃到自己喜欢吃的奶油了。

而在那么多人都要吃蛋糕的情况下,也许你就只能选择少吃一点让自己保持生命吧。

所以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农民工社会新群体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大的群体!

(一)大学生农民工自身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农民工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化的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

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事物快。

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

通过对大学生农民工群体的调查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

(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们采访的大学生农民工中,大概有70%大学生农民工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即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局面。

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

(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5%的农民工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在所学专业领域进行实践。

(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农民工对高新高科技的职位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达到其要求。

2、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残酷的现实中,遭遇着就业不公,处境艰难,大学生农民工虽然心怀梦想,有激情,但是现实的无奈,使他们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我们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65%的人对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

这既是大学生农民工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大学生农民工现处的环境决定了这批大学生得比以前的大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有了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有了目标,有了奔头,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人生价值!

3、对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他们内心彷徨而苦闷,承受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的难以承受的落差。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期望值偏高,抱着十年寒窗一举成功的心理。

对就业市场了解不充分,心理准备不足,严重压制了他们的创造力、激情与发展空间,加剧了社会心态的失衡。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深化教育改革,自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到2010年,大学生数量达到3000多万。

10年间增长了近2000万的人数。

大学生这种优质稀缺的人力资源逐渐地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还面临着“工人下岗,农民进城,干部分流、军人专业”的情况,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和社会精英变为普通劳动者,社会称他们为“收费精英化,就业普通化”。

现存的户籍制度,让大学生就业存在着身份决定命运的现象。

除名校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