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502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docx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

为学生成长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

——山东省潍坊第八中学武际成校长的治学之道

陶继新 武际成

 

书人。

他办公室里的书架上,放满了很多颇有品位的书籍。

随便翻阅,竟然多有他随手写下的读书感想和选编的美文集锦,甚至如陶继新先生近几年所写的作品,他几乎都一一作了批注,而且深得其中的要旨。

正是因为一直与书相伴,武际成的管理中,几乎处处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影子”。

所以,陶继新先生感到,他是遇到了一个文友,一个用文化诠释教育管理的校长。

近日,通过QQ,陶继新先生就与这个有过四年文化交情的朋友,实行了如下的对话——

【武际成】关于校长角色的定位,近年来大家见仁见智,想想也都在情理之中。

前些天,我外出做了个题目叫《做个知书达理的教师》的报告。

我总在想,“知书达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也能够作为校长最基本的角色定位。

校长要喜欢读点书,善于读点书,知道书上要求我们怎么去做,怎么去办学?

这能够看成是“知书”。

关于“达理”,我给予它三层意思:

一是要通达社会伦理道德和校长职业操守,简称为“伦理”;二是要明白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简称为“法理”;三是要懂得按照教育规律去办学,简称为“事理”。

所以,我觉得做一个校长,“知书达理”是最基本的定位。

【陶继新】您对“知书达理”的诠释很有道理。

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校长则是这方圣地的形象代言人。

校长只有通过读书,特别是经典诵读,言谈举止之中才能透视出文化的气息。

知书的目的,则是达理。

好的作品中大都流淌着真善美,作者从心灵层面与书中的作者对接之后,其思想品格就会无形之中得以提升。

一个优秀的校长,既理应是优秀的守法公民,还理应是教育法律上的精通者,不然,就会在不经意间触动法的红线而遭至失败。

规律不但仅教育法规,还有教育行走之道。

如果离道而行,即使当下取得一点成绩,其后也会遭到惨败。

【武际成】要做到“知书达理”,校长就要善于通过一个个“学习、思考、践行”的循环往复,持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持续提升办学的效益和水平。

“学习、思考、践行”是一个人持续前行的周期,只有持续总结和提升,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才会迅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如此,作为校长更理应如此。

【陶继新】“学习、思考、践行”是三位一体的。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陶行知则主张知行合一。

脱离了实践,所有的学与思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不过,这里面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习不等于一般化地阅读报刊图书,而理应直抵上层,因为当下可供阅读的东西太多,有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如果不是读好的作品,就有可能误入歧途。

思考也不是泛泛地思考,而理应深入下去,特别是要与教育的现实结合起来,所以就有了践行。

邓小平说得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不管想象得多么美好,如果在实践中行之不通,就没有了价值。

正是学习、思考与践行的循环往复,才有了校长一次又一次的理解与实践上的飞跃,才有了学校一次又一次的发展。

【武际成】我非常崇尚您“取法乎上”读经典的见解,也受益匪浅。

在读经典时,不时有种找到活水源头的感觉,心里顿时兴奋异常,清爽无比,那种感觉才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起来。

【陶继新】是啊!

阅读经典,就等于向世界大量索取智慧与思想。

我们正是在一天又一天地听这些未曾谋面的大师的“课”的过程中,才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人格与文化品位的。

【武际成】关于办教育,我信奉老教育家安文铸的话:

“教育是一个长周期、迟效益的社会活动,经不住忽左忽右、时东时西的折腾。

回顾历史,我们有着痛心的教训。

”办学中,善于按教育规律去办事,就会少些失误,多些成效;给现行者些教益,给未来者些财富。

现在中国办教育的人,还有很多静不下心来,潜不下心去,致使当今的教育仍很浮躁。

我们必须善于从历史上吸取教训,特别是当今的校长。

【陶继新】老子说: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浮躁的结果,失去的是教育的本质的东西。

人也是这样,大凡追求名利的人,心灵多已喧嚣起来,试图“立竿见影”,妄想马到成功,到后来大多虎头蛇尾,甚至以失败告终。

而急功近利的结果,使得原本是长期效益的教育,也变成了短平快的豆腐渣工程。

更为可怕的是,孩子成了这个工程的牺牲品。

我甚至认为,这样的人是有点丧了良心的。

规律之中是有“道”可循的,离开了“道”的内在支撑,教育就会出现大的问题。

而依“道”而行,就会对于人们孜孜以求的成果不求自得。

办学中校长寻“道”是非常重要的。

依“道”而行,是学生、教师、学校之大幸,也应该是校长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武际成】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一个人如果不知对错而去做,错了还可原谅;如果明明知道错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仍然去做,就是欺世盗名,真是“有点丧了良心的”。

【陶继新】人人都会犯错误,只要“不贰过”就不能为过。

如果明知不对但却一意孤行,则是错上加错。

特别是因为这种错误而贻误了生命的成长,无异于作恶犯罪。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的职业道德感是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也是其人格高下的试金石。

办学理念——构建全校上下共同的愿景

【武际成】创建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在学校就是师生的共同愿景。

多年的办学使我体验到:

办学理念,就是为学校所有的人构建一个共同愿景,让大家向着同一目标持续前行。

这样去理解办学理念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陶继新】愿景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根据师生发展需求实际而勾画出来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好的学校发展愿景是对师生的一种美丽的“诱惑”,从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之去奋斗。

【武际成】2004年5月15日,潍坊市教育局在潍坊八中举办了“潍坊市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专题研究潍坊八中系列办学理念,在当时还属先行,引起了轰动。

我当时就想:

办学中总要给师生们一个前进的方向,并昭示师生们怎样抵达目标。

这就是理念,这就是愿景,这就是一个学校最不同于其他学校之所在。

【陶继新】愿景不是随便能够移植的,它有“这个个”的个性特点,其间蕴含着这所学校的校长智慧与教师期待。

【武际成】正是这样,我们才将潍坊八中的基本办学理念界定为:

“堂堂正正做人,圆圆满满治学”。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与践行,我清醒地理解到:

学校教育就两件事,一是明确怎样做人,二是明确怎样做学问。

做人的高境界是“堂堂正正”,做学问的高境界则是“圆圆满满”。

【陶继新】“堂堂正正做人,圆圆满满治学”这个富有个性特色的愿景,反映了师生的共同心声,有了您的超越别人的智慧与思想,美好而又能够抵达。

【武际成】潍坊八中的系列办学理念,围绕的中心是人,是以人为本。

如果说,“堂堂正正”、“圆圆满满”还太概括、太概念化,那我们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

“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因为“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陶继新】主动才有自我发展的动力,但如果主动与健全的人格相悖而行,就会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健康才有生命的根基,但如果仅仅注重外在身体的健康而忽略内在心理的和谐,就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外在的健康也不复存有;全面才有和谐的发展,但如果没有这种协调,就可能因为某个方面不发展而使平衡失调,破坏了和谐之美。

 【武际成】潍坊八中的校训是“诚信恒远”,这是我们的重要理念之一。

校训如同一所学校的眼睛,它规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了学校的教育目标。

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集体的生存之基。

诚信如同生活中的水和空气,有它不觉得珍惜,没它将寸步难行。

我们之所以将“恒”纳入校训中,因为“人而无恒,终生一无所成”。

“恒”是通向人生目标的“舟”和“车”,没有它,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陶继新】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的,缺失了诚信,就失去了人之生存于世的基础。

“恒远”也很重要,一个人没有恒心,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会知难而退、浅尝辄止。

很多人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往往中途停止了前行的脚步;其实,这时也许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远了。

但因为没能跨越这短短的一步,却失去了走向成功殿堂的心灵愉悦。

而且因为一次又一次地在中道而退,几乎一直享受不到成功的鼓励。

这样,还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凡事都难成功,凡事都不会带来愉快。

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给人带来的不但仅事业上的不顺,还有心境上的沮丧。

如果说“诚信”是从道德层面讲的话,“恒远”则是从意志方面说的。

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锻造出人格品质健全的人。

【武际成】如您所说,学校教育必须将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

我们学校的校园主题雕塑是自己立意设计的“方圆”,直接点的意思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个性与社会性的结合点,才是我们理应把握的“度”。

我个人认为:

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理应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陶继新】中国人的规则意识较差,而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却是越来越讲究规则,不然,就无法在这个地球上立足。

我们的孩子,将来是要走向世界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就得不到世界的认可。

我们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不过,这并不是说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为所欲为。

我们到一些发达国家看看,在公众场合人们多是小声地谈话,而不是大声喧哗,这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

其实,中国古代就特别重视规矩,一些礼仪之中就有言行的规矩。

孔子“食不语,寝不言”等名言,就是讲的文明规则。

大教育观——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武际成】我总认为,办学要千方百计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也就是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我叫它作“大教育观”。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去做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教育对于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陶继新】学生的潜能之大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

不过,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潜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主、自由探索的空间太少了,特别是缺少持续持续的优质的心理暗示,即没有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您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武际成】做得很不够,仅仅向这方面积极努力。

有种“泡菜水理论”认为,南方人吃的泡菜,兑制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腌制出来的萝卜、白菜等泡菜的味道。

这里讲的就是“大环境”、“大氛围”对个体的决定性影响。

实际上,办学校追求的就是一种良好氛围,良好氛围是无价之宝。

【陶继新】氛围虽然无形,却有着一种滴水穿石的特别力量。

犹如春天的“小雨”,虽然“细无声”,却点点滴滴渗透到了“大地”之中。

生长在其上的万千物种,也就全部吸吮了雨之精华。

【武际成】正是有了良好的氛围,才有了学生规范的共性和鲜明的个性,才有了这学校与那学校的不同。

作为校长,在办学中要善于从宏观着眼去思考教育的问题。

怎样才会更有利于“全体”和“全面”?

怎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

不能只局限在一个个的点上去思考问题。

“点”的思考不如“线”的思考,“线”的思考又不如“面”的思考,“面”的思考远不及“体”的思考。

校长要时常有这种“立体思考”才行。

 “大教育观”就是要把教育“想大”、“做大”。

当然这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法规的要求。

我给“大教育观”注入了三个意思:

一是指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变一切因素为办学之用。

二是指要全面盘活学校的教育资源,如:

人、财、物、时空、信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

三是指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求知风气和人际环境。

【陶继新】的确是“大”!

但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这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校长首先要有这种大的教育观点与大的教育思路,否则,就只能在“小”圈子里转来转去;二是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不然,就不会如此费心费力去做这些与校长升迁无关的“份外”之事;三是校长需要思想与智慧,不然,即使想做这些事情也力不从心。

【武际成】我认为,“氛围”实际就是种文化,是办学办到相当水准之后,沉淀和积累下来的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那么,校长对学校的引领,我觉得,首先就是种文化的引领。

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学校深层次建设的结果,是校长苦心经营学校的结果。

【陶继新】“氛围”当然是文化。

文化在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构成一种氛围,无时不对师生产生着影响。

而这种氛围的形成,与校长的思想文化品格关系特别密切。

优秀的校长会形成优质的文化氛围,不好的校长会形成劣质的文化环境。

【武际成】办学这些年来,我所负责的学校一开始多是普普通通的中小学,但我总是千方百计地使用现有条件,努力营造出使教师、学生和学校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所在学校的办学业绩也得到了社会和同行们的认可。

【陶继新】将普通学校办出特色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您做到了。

这更能够看出您的不同寻常之处。

当然,您为此付出了比一般校长更多的努力;不过,也收获了比一般校长更多的成果。

【武际成】过奖了。

普通学校省去了很多应酬,从这个角度看,倒有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点东西,思考点问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

【陶继新】必要的应酬还是需要的,不过,如果沉醉其中,特别是以此为主、以此为乐,便游离了校长的治校方向。

其实,您就是到了那些岗位,您对应酬也会适可而止的。

因为您知道孰重孰轻,您不会改变自己生命的行走方向的。

 事有急缓大小,校长工作中就要有取有舍。

您取的是那些对师生成长关系重大的事情,舍的是那些与之无关的烦琐事务。

养成教育——追求最佳的教育方式

【武际成】我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方式都具有共同性,都能促动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都能促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觉得:

养成教育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贴近中国教育当下的现实,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

养成教育是中外教育家们的共识,它能够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

【陶继新】养成教育是一个慢功夫,也是一个惠及学生一生的大工程。

【武际成】实施养成教育就像一篇好的文章,是“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

养成教育的内容再平常不过,扎扎实实去做就行,不用挖空心思地出主意想办法,实施起来也没有大的难度,说难就难在由设想到真正养成习惯的这个过程当中。

 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更是强调: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要培养人良好的习惯。

【陶继新】人人都知道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过,有的人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收效却不特别明显。

这说明习惯的养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武际成】潍坊八中坚持推行养成教育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得到了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2003年4月,《潍坊日报》整版及《现代教育导报》都以《高扬养成教育的旗帜》为题,全面报道了潍坊八中养成教育的事迹。

2009年4月27日,潍城区教育局、潍坊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潍坊八中养成教育推介会",全面推介了潍坊八中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马建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原处长孙学策等都参加了会议,并给予了极大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点评。

这可看成是潍坊八中实施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概括地说,潍坊八中推行养成教育的做法就两个方面:

一是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养成方法,或称“管理体系”;二是全面落实“严、细、实、恒”的基本要求,或称“管理方针”。

【陶继新】“全员、全程、全方位”说明人人时时处处都在实行养成教育;“严、细、实、恒”反映了你们养成教育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落地有声,而绝非空洞说教。

【武际成】“全员”一是指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推行养成教育,二是全校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全程”一是指学校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二是指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全过程。

“全方位”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

养成教育的全方位主要是指对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利用,办学环境的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

【陶继新】全员参与,就会形成一个养成教育的团队。

身处其中的任何一员,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都会被这个团队中的人员发现,同时,也会得到这个团队的协助。

这就形成了一个养成教育的大环境。

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良好习惯养成的氛围。

即使在习惯方面有点问题的学生,也会在这个大环境中被“赤化”,而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全程实行习惯养成教育,就要在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要实行养成教育。

【武际成】实施养成教育,只有“严、细、实、恒”,才能求得真成效。

我们要求的“严”,立足点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严格的按规律办事,是严谨的治学作风,是严肃的人生态度。

“细”即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

“实”即学校设定的养成教育目标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

“恒”就是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真正将落实实行到底。

在养成教育上,既不能搞“高、大、全”,更不要搞“假、大、空”。

【陶继新】“严”并非无情,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真爱学生,才有了严格要求。

老子说: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也。

当下养成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假大空,学生对于这样的教育早已心怀抵触;而“实”则将养成教育与现实结合起来,与学生的一言一行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还能将良好的习惯落地生根。

因为习惯养成具有长期性甚至反复性特点,“恒”心就成了养成教育的必然要求。

不然,即使一时养成了好的习惯,也会前功尽弃。

【武际成】对,“严”并非无情。

“严”的立足点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是使学生得到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

 潍坊八中办学的座右铭是“从细从严,致高致远”。

这里的“细”就出自老子的这段话。

我们的办学,特别是搞养成教育必须从细微处入手,踏踏实实地做下去,才会有成效。

【陶继新】“从细从严”的目的是“致高致远”。

我们希望学生有一个高远的目标,不过,这个目标不是悬在太空的星月,而是通过努力能够抵达的理想彼岸。

没有前者,就不可能行至后者的境界;没有后者,前者的努力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武际成】在潍坊八中推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在管理层面上,我们还提出并推行了“无死角管理”。

我们要求消除校容校貌管理中的硬死角,消除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软死角;消除备课、作业批改中的明显死角,消除每个人事业心、责任感方面的内隐死角。

从办学的实践看,养成教育的成效随着“无死角管理”的推行,越来越好。

【陶继新】特别欣赏您在消除软死角和内隐死角方面的“无死角管理”。

因为明摆着的死角容易发现也容易清除,而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死角却往往被人忽略,也非常难以清除。

而这些地方恰恰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

【武际成】办学中,实施养成教育就是在优化学校这方育人的土地,就像种田使农家肥,不是使化肥。

只要学校这块土壤优化了、肥沃了,不管是引进的种子还是自己的种子都会在这里茁壮地成长起来。

【陶继新】您的这个比喻相当贴切。

我当过10年农民,深得种地的要道。

化肥能够使庄稼快速成长,也能够使田地板结,为后来的丰收埋下隐患;农家肥没有化肥的“快速反应”,却能够使土质逐渐优化,为此后庄稼的成长存下养料。

学校犹如一片土地,教师就像农民,学生恰似庄稼。

好的农民不求速成,却求土质持续优化,即持续地施以“农家肥料”,这样,庄稼就会因为土质的越来越优化而变得果实累累。

【武际成】良好习惯是能够相互迁移的。

一个人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有可能放大甚至迁移,最终影响他的一生,使其成为一个成功者。

一个学校良好的风气,也会放大或迁移,最终影响办学的质量,形成办学的个性特色。

【陶继新】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又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比如一个意志品质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大多都有着良好的表现。

良好习惯的相互转化,使得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会进入到理想的状态。

大质量观——办学者教育价值的追求

【武际成】“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这句话千真万确。

办教育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要追求质量。

“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胜利,但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那不过是空洞的胜利”(2000年联合国《全民教育行动纲领》)。

问题是我们如何界定这个质量。

我们应该把“教育教学质量”放大去看、去理解。

我的“大质量观”认为:

教育教学高质量既含有学科教学的好成绩,又含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好位次,更有办学的高效益与高水平,也就是学校育人的高质量。

校长办学要善于让教师得到专业发展,让学生得到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学校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

【陶继新】您的“大质量观”着眼于育人的高质量,而不是只盯着考试的成绩,这无疑是需要眼光与胆识的。

教育的最为本质的功能理应是育人,我曾为《联合日报》开了一个《读<论语>,学做人》的系列讲座,其中就特别讲到了孔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修身做人,所以才有了他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学总纲。

【武际成】我曾说过,校长办学到底如何评价他?

最终还要看学校增值了没有,增值了多少?

学校的增值一方面是外延的扩大,但更重要的是内涵的提升。

后者相对前者是办学的真功夫。

【陶继新】是的,学校升值与否,主要不是看其盖了多少高楼大厦,而是要看师生的生命质量提升了多少,特别是他们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走访的时候发现,你们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状态特别好,那种快乐、向上的态势,给人一种自然幸福的感觉。

相信这种状态影响到的不但仅当下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更有未来的生命走向。

【武际成】多谢您的肯定与褒奖。

我也为我们的师生感到高兴。

他们的这种状态可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方式以及教育价值追求密不可分。

我坚持认为: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春播秋收有其规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生产线上走下来的产品。

对于这个点,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理解。

说教育是农业,还有个意思,它必须依时而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那么多的“风暴”和“奇迹”,更不可能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陶继新】教育之所以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是因为教师是“农民”而不是“工人”。

工人能够不含感情地制作出很多没有生命声响的产品;农民却要培育出持续生长的生命体——庄稼。

农民对其精心呵护,让“庄稼”自己更好地生长,而不是代其生长。

大凡在教学上取得突破进展的教师,都成了这类懂得庄稼生长意义的“农民”。

他们虽然特别爱自己的学生,但却让学生走进了一个自由自主而又自我成长的、优质的沃土之中。

 您在收获成功的时候,也实现了自己的生命成长,您的高层次的阅读与教育实践,为您积累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资产。

这笔“资产”虽非人们常说的有价证券,不过,它却有着任何有价证券无法比拟的价值。

因为,它使您的生命进入到了一个特别优质的状态。

【武际成】办学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有机联系的过程,校长不能只把眼睛机械地盯在某一方面的工作上(包括教学),而要放眼全局,并能分轻重缓急地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要像农民那样计划耕耘与收获,追求办学的真正内涵。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办学的高效益与高质量。

【陶继新】内涵发展才能使学校拥有不竭的生命动力。

内涵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多么好的教学场所,更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周游列国期间,甚至是教无定所。

那批学生,却跟着他一走就是14年。

不过,不但孔子本人成了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弟子,也成了人格高尚、学养深厚的文化人。

 

武际成简介

武际成,1956年出生,山东潍坊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197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山东省潍坊第八中学校长、书记。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武际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精细管理、注重养成,以明确系统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其经验多次在省、市、区范围内推介。

当前,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已有专著《我的办学思考与探索》《朴实中的深刻》出版发行。

武际成曾荣获潍坊市首届十佳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等称号,获得潍坊市政府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教育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