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094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docx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

标准: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

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2.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

1)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

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2)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

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况:

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产业转移。

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可以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种情况:

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如广东省政府提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转移,在山区建立若干专业性强的地区性工业园,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3)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讲产业如何转移的,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4)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按课标建议,组织、指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

3.教学内容评解

人教版教材是以东亚地区为例讲述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按教材编排体例,共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二是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三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最后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并不是讲产业是如何转移及为什么要转移等,其核心内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从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来阐述。

人教版教材借助大量的“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要很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

教师在利用这些内容时可以灵活处理,根据需要调整顺序,调整思考角度。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

5.教学重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知识结构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教师引课,提出学习目标: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紧密,产业的空间移动日益突出。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会日益广泛和活跃。

本节课将探讨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这部分知识也将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结合珠江三角洲、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生活动:

阅读图5.7“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思考、讨论如下内容:

1)分析青岛纺织厂、北京汽车厂、深圳服装厂的区位优势,并进一步分析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

2)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这样布局的原因是为什么?

3.要求达到的目标

1)复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并能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分析得出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是: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等,为后面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打下伏笔。

3)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布局的原因:

为了选择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最佳区位,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佳效益。

为后面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打下伏笔。

4)引出产业转移的概念

4.教师归纳、讲解

1)产业的概念、一般分类方法

2)产业转移的概念

3)产业转移的类型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1.教师给出案例: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选取此案例的原因:

1)珠江三角洲是大家熟悉的家乡,既能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又能给学生以亲切感;2)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在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容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案例: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

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

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

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

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

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2.教师提出需要分析的目标要求

1)分析珠三角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2)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制造业大量向珠三角转移,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转移对香港、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

珠三角地区经历的第二次产业转移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的变化?

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台湾以资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大规模在珠三角投资,为什么?

吸引台商投资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这次产业转移对台湾当地、珠三角地区和广东边远山区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4)通过两次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的分布有了哪些变化?

5)根据以上材料尝试概括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提示:

从地域分布、产业类型来概括)

6)尝试概括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师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案例

4.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表达看法,并将有价值的观点在黑板板书。

5.学生模拟活动设计

学生模拟产业移出地和产业移入地的居民,讨论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地”和“产业移入地”的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下表。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提示:

产业移出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

2)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

2)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幅度高于产业移入地)

产业移入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2)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

2)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6.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讨论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表述讨论要点时教师要注意板书,以便发现问题和为补充内容做准备

2)在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中,预计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国家政策、地价等因素学生可以分析得出,“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估计需要老师补充,要做好准备。

3)在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预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几个内容学生比较容易分析得出,也较容易理解。

老师需要补充讲解“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第三部分:

回归课本

1.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地区繁多,很多内容的呈现与突破借助了“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

这里的回归课本并不是将课本的这些内容一一讲解,而是需要对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编排,课本95页图5.8、97~98页“活动”、98页图5.12、100页“活动”都与日本这个国家有关,可以将这些资料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新案例“日本”。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生思考、讨论活动及教师的讲解,更进一步地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2.案例“日本”资料的呈现顺序建议

1)95页图5.8“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注意对象国(地区)的变化”

需要讨论:

20世纪50年代之前日本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为什么在60~70年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生转移?

2)98页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了解日本工业结构的三次调整,思考工业结构的调整对日本产业转移带来了哪些影响?

3)97~98页活动“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分析日本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对日本的影响

4)100页“活动”、图5.1“日本产业转移影响举例”

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仍然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为主

第四部分:

教师总结

1.概括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概括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各小组的表现,表扬优点,提出不足

3.强调:

不同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情况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在产业转移中所处的环节、地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而在分析不同的案例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以照搬“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日本产业转移”这两个案例的所有内容。

三、练习

1.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钢铁工业 C.石油化工业 D.制糖工业

(2)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

(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价格 C.原料 D.市场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A.环境与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资源丰富 D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

3.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硅谷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硅谷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

B.硅谷土地短缺,而迁入地具有劳动力、土地、住房便宜的优势条件

C.为使工厂更接近原料地、能源供应地和市场

D.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条件

4.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国家政策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B.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C.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D.在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6.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工资较低的邻近国家转移。

根据下表资料判断

每小时工人工资

国家

20美元以上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14~18美元

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2美元以下

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美国的纺织服装业应先向_______________国家转移,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先向_______________国家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