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1658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docx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浙江大学实施“卓工计划”,主要致力于实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学科集成、教学路径与人才战略的综合创新,通过“拓宽口径、夯实基础、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二次创业,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平台上谋求工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培养特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突出“三重”(“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工程实践。

根据卓工计划要求,浙江大学采用本科和研究生两段式,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分别培养后备工程师。

本科阶段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9个专业参与卓工计划,研究生阶段有能源工程、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学科与技术、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参与卓工计划。

在本科培养阶段组建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3+1”培养模式,累计3年在学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着重加强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中的I、O、D三个环节。

根据一定条件选拔有志从事工程应用和设计的本科生进入卓越培养计划。

由于浙江大学本科实行大类招生,入学第二年才确认主修专业,所以除软件工程专业外,其余8个进入卓工计划的本科专业其2011和2012级选拔进入卓工计划的本科生尚未确定。

从2008级至2010级共有395名本科生参加卓工计划,71家企业签约实施卓工计划。

在硕士培养阶段采用“1+1”(或“1+1.5”、“1.5+1.5”)模式,1年(或1.5年)在校学习,1年(或1.5年)在企业学习及做毕业论文,坚持校企联盟战略,由校企双方分别设立工程硕士导师,共同承担学习指导工作,着重在CDIO中的D、I、O三个环节加强培养。

至今已有890名在校研究生参加卓工计划,68家企业签约实施卓工计划。

二、组织管理

为保障卓工计划顺利实施,学校构建了校、院(系)两级组织管理体系,具有明确的管理分工。

1.校级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卓工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副校长牵头,由本科生院协调,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工学部、信息学部、人事处、求是学院、竺可桢学院、地方合作处等相关人员参加。

学校卓工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紧密依托工学部、信息学部、竺可桢学院和各专业院(系)具体组织制定和实施方案,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理论指导和实践总结。

2.院(系)管理机构

在院(系)层面成立卓工计划培养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小组。

卓工计划培养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目标、审定培养方案、建设规划,成员包括参与卓工计划的合作实习企业的人员。

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

有三个卓工计划专业的电气学院在2010年6月成立学院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负责审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相关的课程设置、审定各专业认识实习、企业实习的实习教学大纲、指导建立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基地。

建工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委员会,由教授和工程界设计大师、技术专家等组成,负责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管理与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教学改革创新体系与内容,审查教学教育方案,考核评价体系等制度。

能源系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卓工计划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建设规划的制定以及各项教学环节的指导、检查和协调工作。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立中心教学委员会,全面负责制订中心的发展规划和企业实践教学阶段的培养计划、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制订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负责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行定期抽样检查与监督;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相关重大问题的决策。

中心还成立企业和校内教师联合组成的指导教师组,负责中心实践教育具体指导(附件1:

浙江大学能源系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委员会成立的有关文件)。

三、政策措施

学校在师资政策、经费政策、升学与就业等多方面为实施卓工计划提供政策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和提升《浙江大学本科教学业绩点奖励和补贴暂行办法》、《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执行绩效,对涉及卓工计划中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获得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立项的教师给予业绩点补贴,并对有关专业给予专业建设经费的支持。

学校出台专门师资考核与晋升政策,在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海内外知名专家或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对于指导卓工计划班的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计划和科研训练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学校对承担工程教育改革任务的教师给与政策配套,包括教改经费配套、教学业绩津贴发放,以及教学改革成果奖励等。

鼓励卓工计划班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省、校等各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卓工计划的本科生在免试研究生推荐中单独划拨专业学位研究生名额。

建工学院制定《关于聘用校外导师兼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导师的规定》、《关于导师招收研究生资助经费实施细则》、《教师申请研究生招生资格实施细则》、《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等。

软件学院制定《研究生实习管理办法》,突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电气学院制定《本科教学工作量折算办法》,作为考核各专业学科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附件2: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折算办法),并建立定期进行校企双方管理人员交流制度,对每一个实习单位的学生实行小组制,组长定期汇报制度。

四、培养模式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阐述本校制定的卓工计划参与专业培养标准及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措施和明显成效。

详细的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可作为附件。

浙江大学结合办学定位、自身优势特色和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了卓工计划实施专业的通用标准和各专业所在行业的相应标准,并将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和矩阵表,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学校在制定卓工计划专业通用标准时,致力于解决好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的关系、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的关系。

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审核各卓工计划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在阶段检查之后,又对整改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新一轮修订,并送请校外工程教育专家审阅。

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增加实习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强调综合素质与知识能力的转换,改变原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精深轻综合、重灌输轻自学的缺陷,重整了工程教育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

原则上各专业均将理论课程学习安排在前3年,第4年集中安排企业实习和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力学、计算机、工程制图、测量、工程结构与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计算机应用、注册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相关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与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有系统地进行修读。

(附件3: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阐述本校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重组的指导思想、原则、具体做法和实施情况。

可以按照课程模块或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别阐述。

要求在附件中给出有代表性的若干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各有关院(系)结合实施卓工计划规划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在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开设独有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实践课程分为五个层次,贯穿四年全过程:

设计导论、课程设计、创新实验、综合设计实习、毕业设计。

设计实习1和综合设计实习采取校企联合方式,在国内、外企业或高校开展。

实行责任教师制,以设计类课程为导向,总责任教师负责规划设计课程体系。

实行团队合作制,全方位模拟设计院工作程序。

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显著优势:

以项目设计为轴线,将本科所有课程有机的串联起来,避免课程之间相互孤立、相互覆盖;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极大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热情与能量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从创新设计、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等方面都使学生获得充分训练与提高。

以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本课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培养学生五大能力。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项目设计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设计能力;通过自主开发10余套创新试验演示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设计工作室模式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通过国内外重大工程事故案例剖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设计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

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结合,开发出创新性试验装备,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提升。

通过具体落实教学内容改革重组方案的实施,《基础工程》课程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教学质量评价分数逐年攀升。

(附件4: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大纲)

控制系启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建设计划,包括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和课外学习等内容,预期课程有深度、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附件5: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建设计划)

3.教学方法改革。

阐述本校卓工计划参与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明显成效,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要求突出与以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创新部分。

学校鼓励卓工计划各专业及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特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以“强化设计与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CDIO、PBL、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适时教学等多种创新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中更侧重项目设计能力的培养。

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以往内容偏重综述,目前课程教学资料很多来自徐政教授自己的专著或译作。

徐政教授由于参加我国特高压线路设计,获得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柔性输电领域专家。

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置,而且通过增加实验环节,通过仿真平台使学生对机电暂态仿真和电磁暂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学生到企业从事设计工作,掌握PSCAD/EMTDC、或者PSSE、BPA等仿真软件,将使学生有较高的起点。

五、师资队伍

在卓工计划师资建设方面,学校致力于全面增强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建设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承接行业企业横向项目,青年教师可到企业流动站做博士后,在具体工作中积累工程实践经历和能力,并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时给予倾斜;参与卓工计划的兼职教师可以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

学校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教授和研究员岗位,聘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毕业设计。

浙江大学与卓工计划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坚持实行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两手抓”战略。

在人才引进方面,重点引进优秀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人才回国(来校)工作,结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特别关注具有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工程背景的人才,改善师资结构和学术国际化水平,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已筹备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其中对工科学科教师重点实施工程素养的培训,以适应学校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

各工科院(系)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实习或承接横向工程课题,增强教师的工程阅历,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工程背景、能胜任未来工程师培养的合格师资队伍;邀请合作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负责实习、专题设计,以及工程素养和职业道德指导,并定期开设讲座和研讨等。

校外专家结合实际工程,举行设计、施工、管理、监理、质检、经济、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系列讲座,了解专业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六、校企合作

1.综述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工计划的总体情况。

包括合作企业的基本情况、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运行机制、覆盖的专业领域和学生受益面。

学校大力实施校企联盟战略,积极推进名企名校产学合作教育,积极推行实习生制度,建立产学合作教育专项经费资助制度。

加强与世界500强和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学校与行业部门联合实施行业的卓工计划,校企联合制定企业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对企业的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基本要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要求学生深入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文化,重视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

校企联合建设学生实践基地是双方在人才培养领域合作的开始,对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邀请国内外知名工程企业界高级技术人员到校短期学术交流,开设海外名师大讲堂,自2011年初至今已邀请国内外学术和工程界80余人次到建工学院就当代工程建设领域的各种问题开展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

合作企业均为国内知名设计、施工等建设单位,其参与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企业和校内教师联合授课;第二,生产实习主要在企业完成,由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综合设计课程采取由校外教师负责选题、具体指导、组织答辩、校内导师协助指导的方式进行,另外每个设计院安排5~6位学生,将本学期的其他课程集中到每周一天上完,其余时间在设计院完成设计工作;第三,土木工程设计实习1(创造性设计)、毕业设计由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

控制系与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控公司设立总额为1030万元的控制系中控教育基金,每年有100万元用于支持控制系师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其中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设立了提升资助和激励基金7万元/年,主要目的提高科研训练的质量,形成良好科研习惯和素质;针对卓工计划,特别是长时间企业实习设立卓工计划支持基金10万元/年,目的是为强化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实践训练提供保障;针对国际交流,设立本科生出国奖励资助基金5万元/年,目的是鼓励并支持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对外交流。

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卓工计划的带动,2012~2013年短学期企业实习中,不仅有28位同学在6个卓工计划单位进行了实习,还有16位同学在浙江省电力培训中心进行了20天实习,参加了高级技师实训班,28名同学在上海宝钢集团、41位同学在浙江省各地市局进行了2周的实习。

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263号)文件精神,浙江大学申报了第一批共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其中13个中心正式获批(详见表1)。

表1浙江大学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心名称

中心负责人

职称、职务

适用专业

浙江大学-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方子新

人力资源部经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浙江大学-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黄文君

研究员、总工程师

自动化(控制)

浙江大学-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孙卫国

高级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部长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

浙江大学-潍柴动力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孟强

高级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

浙江大学-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陆国栋

副总工程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

浙江大学-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叶水泉

高级工程师、董事长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低温)

浙江大学-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田正根

高级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部长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

浙江大学-台达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章进法

设计中心主任

电子信息工程

浙江大学-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李海翔

公司总工程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浙江大学-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严伟灿

高级工程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浙江大学-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吴明

公司副总裁

自动化(电气)

浙江大学-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李庆功

总经理助理

自动化(电气)

浙江大学-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马开宇

总工、高级工程师

土木工程、建筑学

软件学院先后与国内外90多家IT企业签订了协议,共建企业实习基地。

学院制定了完善的实习就业管理体系,确保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质量。

电气学院除拥有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外,还与21家名企签订了共建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

(附件6: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

信电系2个卓工计划本科专业试点班学生的企业学习主要安排在建有联合实习基地的企业,根据具体实习岗位的需求,也可适当安排部分学生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研究所等其它企业实习。

目前已经与7家名企签约建立企业联合实习基地。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还在在学校建立了大唐移动(浙大)无线通信工程中心企业工程中心。

3.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包括企业学习活动、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等的进展情况。

信电系充分发挥学系与企业建立的联合实习基地作用,在以下几方面与企业合作开展卓越信电工程师的教育培养:

合作开设校内课程与实践环节,培育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如电子信息工程训练课程、信息与通信产业导论课程、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系列课程与系列项目、暑期实践计划I、校内综合实践环节等;在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如暑期实践计划II、工程实践交流I、工程实践交流II;开设专家系列讲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题实验、信息与通信工程专题研究课程;毕业设计。

能源系校企合作工作开展逐步推进。

目前已经与19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企业挂牌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方向根据行业面向与专业培养目标,对校企合作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注重实习企业的交叉互补。

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热能方向,热能转化设备、热能设备控制、燃烧污染控制、测试、电厂整体等方面各有专业企业提供实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实践企业产业的合理分布,注重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科科研项目相结合,实践企业包括整车企业、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各有侧重,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专业和行业有更清楚的认识和实践锻炼。

企业每年通过基地载体为学校提供一定名额的学生实习机会。

七、国际化

本校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取得的进展,可能涉及的内容有:

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外语教学、教师队伍、中外合作、国际交流、学习环境等方面。

浙江大学在卓工计划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将“工程教育的国际化”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努力扩大学生对外交流活动规模,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培养能够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所需要的国际化工程师。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合作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定期选拔学生到著名企业参与工程设计与实践训练项目,以及选派优秀学生到海外著名大学研究所或实验室访学。

例如能源系与瑞典、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家大学联合开设国际研究基地。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举办科技领域专题讲座,重点介绍大型科技项目的预研、设计、研发、组织及实施等环节的经验教训。

学校鼓励卓工计划专业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有关国际会议,交流卓工计划实施的经验,学习先进工程教育教学方式和了解课程改革动向。

按照学校制定的卓工计划培养方案,要求卓工计划班学生在学期间100%具有国际交流访学的经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内外跨国企业实习,支持学生出国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利用寒暑假与国外高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选修跨文化课程或特色专业课程等。

学校制定海外教师全英文课程建设计划管理办法,拟从2011年到2013年底,通过聘请100名左右国际一流大学的优秀教师,为我校本科生开设100门左右全英文课程。

通过全英文课程的开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国际化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鼓励实施卓工计划的院(系)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建设系列全英文课程,尤其鼓励院(系)、专业建设全英文教学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建工学院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Poole管理学院、法国马赛第三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合作,对部分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开展“工程+管理”计划。

自动化专业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到国外学习或参加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目前,每年有20余位学生通过长期学术交流和短期文化交流,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并有学生在交流基础上,继续在国外高校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八、其他(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具体填报内容)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实施卓工计划以来的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1)主要成效和经验

浙江大学组织实施卓工计划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长时间实习和高水平工程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为代表的鲜明特色。

自2010年开展卓工计划长时间实习试点至今,长时间实习教学理念已经渐入人心,卓工计划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其辐射效应逐渐扩大。

2012年开展了两种类型的本科生长时间实习,其一为毕业班学生到企业做毕业实习兼毕业设计,光电系、机械系、能源系、控制系、化工系、电气学院等共104名学生赴51个企事业单位完成了3个月以上的毕业实习兼毕业设计。

其二为到企业参加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时间跨度为一个短学期或更长时间。

建筑学、土木工程、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软件工程等专业数百名学生参加了这种类型的实习。

这些专业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为高年级本科生整合出完整学期的专业实习时间段,用于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学生通过实习,进而掌握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完成实际操作以掌握一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社会调查、科学试验方案设计、科研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处理及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技能均得到较为系统而严格的训练。

学生普遍反映在企业实习收获很大,参加集中设计、现场项目等,了解业务流程和项目开发过程,对团队协调也有深刻的认识(附件7:

浙江大学电气学院2009级“卓工计划”部分学生实习心得体会及照片)。

合作企业对我校的卓工计划实习学生也有着高度评价,认为我校“教学质量好,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附件8:

部分合作企业对浙江大学实习生的评价)。

浙江大学具有开展高水平大学生工程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优良传统,在历届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大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也形成了卓工计划专业学生开展校内科研活动的优质平台。

学校年度投入SRTP项目的专项经费达300多万元,资助学生面逐年扩大,惠及学生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历届大学生参加SRTP项目正式发表论文约10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0多篇,申请专利100多项,研制与开发软件50多项,科研技术鉴定2项,获奖30多项。

同时以组织各类学科竞赛为着力点,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设立第二课堂学分、推荐免试研究生、获奖奖励和进入本科生创新成果展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有效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