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750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语下文言文 学生用.docx

八语下文言文学生用

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复习

(一)《马说》唐朝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食马者()2.策之不以其道()

3.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  )( )

5.骈死于槽枥之间()6.与常马等不可得()

7.尽其材()8.其真无马耶()

二、选择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B.奴隶人之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D.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2.哪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策之不以其道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C.其真不知马也D执策而临之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策勋十二转

3.下面不含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腰白玉之环      

C.无案牍之劳形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四、问答、

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的条件是什么?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4.本文通篇论述马的问题,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二)《陋室铭》唐朝刘禹锡

一、解释加点字。

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

3.有仙则名()4.惟吾德馨()

5.往来无白丁()6.无案牍之劳形()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5.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板印书籍()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纸灰之类冒之()4.有布衣毕升()

5.不以木为之者()6.乃密布字印()

7.字平如砥()8.一板已自布字(      )

9.殊不沾污(     ) 10.不若燔土(      )

二、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火烧令坚  用讫再火令药熔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  D.不以木为之者每字为一印

3、翻译句子

1.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4、问答

1.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2.为什么不用木料刻字印而用胶泥呢?

3.课文采用了()说明顺序。

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排板——()——拆板

4.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

“每字为一印”说明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说明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说明也是活的。

(四)《核舟记》

一、解释加点字词

1.绝类弥勒()2.历历数也()

3.勾画了了()  4.尝贻余核舟一()(  )

5.与苏、黄不属(  )6.曾不盈寸(   )

7.其两膝相比者( )8.其船背稍夷(   )    

9.约八分有奇(    )10.诎右臂之船()

11.八分有奇()12.左手倚一衡木()

13.盖简桃核()14.舟尾横卧一楫()

二、翻译句子。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三、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四、具体描写船头和船尾人物的情态,目的是什么?

(五)《口技》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     朝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5.稍稍正坐(   ) 6.夫叱大儿声(  )

7.宾客意少舒()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13.满坐寂然()14.惊觉欠伸()

15.既而儿醒()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7.不能名其一处()18.两股战战()

三、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用原文填空:

1、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2、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3、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4、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超的句子(写出两句即可)

五、问答

1、①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②写出一个与“几欲先走”的“走”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③“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所表达的意思,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课文依次描写了、和三个场景,目的在于,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字。

3、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

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5.结尾交代“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有什么作用?

6.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7.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百千齐作

挑拨离间以身作则

C不能名其一处也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莫名其妙眉飞色舞

E群响毕绝

精美绝伦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不能名其一处也B.言和而色夷

义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变色离席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群响毕绝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为妙绝

9.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D.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10.《口技》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陈康肃公善射,亦以此自矜(自夸)。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不能指其一端

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人视端容寂

C.于是客无不变色离席D以钱覆其口

未尝稍降辞色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2.下边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

A.两股战战B.几欲先走

C.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D.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4.【甲】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画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5.读了【甲】【乙】两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作答,并据此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七)《送东阳马生序》明初宋濂

一、解释加点字。

主人日再食()2.假诸人而后见也()

3.乡人子谒余()4.先达德隆望尊()

5.无冻馁之患()6.言和而色夷()

7.非天质之卑()8.余幼时即嗜学()

9.手自笔录()10.不敢稍逾约()

11.无从致书以观()12.负箧曳屣(          )  

13.无冻馁之患 (       )14.廪稍之供(          )  

15.以中有足乐者(       )16.走送之()

17.俟其欣悦()18.腰白玉之环()

19.媵人持汤沃灌(  )20.寓逆旅()

二、选择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至舍礼愈至B.主人日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C.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D.以中有足乐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何陋之有B.流辈甚称其贤其真不知马也

C.撰长书以为贽不以木为之者 D.是可谓善学者矣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C.未尝稍降辞色义不容辞D.媵人持汤沃灌固若金汤

4.下列哪一项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其境过清B.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

C.以中有足乐者心乐之D.言和而色夷其船背稍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今诸生学于太学

B.益慕圣贤之道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假诸人而后见也

D.以衾拥覆    撰长书以为贽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四、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中的两个通假字是:

四支僵劲不能动 皆被绮绣

2、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仔细阅读上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余”为什么能“遍观群书”?

五、阅读第二、三段,回答问题。

1.“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表现在四个方面:

2.“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

3、本文的主旨句是:

4、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5、读完此文后,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6、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应该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9.孔子说过:

“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宋濂可谓遵循圣贤之说而身体力行,说说宋濂是如何践行这句话的。

                 

     

10.请将选文第一段“太学生”学习方面的四个优越条件补充完整。

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

11、阅读下面袁枚的《黄生借书说》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非夫人(那人)之物而强(勉强)假(通“借”)焉,必虑(担心)人逼取,而惴惴(心中不安)焉摩玩(玩弄,这里指读书)之不已(停止),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如果)为吾所有,必高束(挂)焉,庋藏(收藏)焉,曰“姑(姑且)俟(等)异日(以后)观(看)”云尔。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文中对读书的看法。

(2)请在文中找出跟“不敢稍逾约”的借书心情类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12.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运用这些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用原文回答)

六、比较阅读

(一)

{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

汉朝人。

②不逮:

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

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

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

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

借。

⑦大学:

大学问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④主人怪问衡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

B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

D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甲文: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二)比较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弗之怠

(3)宋濂尝与客饮(4)濂具以实对

2.下面加点的“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俯身倾耳以请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三)比较阅读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1.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四)比较阅读〔甲〕《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

人名。

②笈:

书箱。

③或:

有时。

④庵:

茅草小屋。

⑤荆:

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

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

敬佩。

⑧易:

交换。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汤:

_______

(2)以衾拥覆衾:

________

(3)负笈从师负:

___________(4)编茅为庵为:

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