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066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docx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水文教案

水文

(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

1.水循环示意图

(1)主要环节:

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⑨植物蒸腾。

(2)分类:

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目前,人类对⑤环节影响最大。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相互补给关系图

(1)由图a可知,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

(2)图b中左图表示丰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图b中右图表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3.世界洋流分布简图(北半球冬季)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太平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

大西洋

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O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P厄加勒斯暖流、Q西澳大利亚寒流

1.水循环类型的判断方法

(1)看发生的领域:

主要看各环节是发生在海洋上或是陆地上或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

(2)看环节类型:

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3)看参与水量的多少:

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最少。

2.不同补给类型影响下的河流径流变化规律

(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3.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4.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大洋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大洋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3)南半球40°~60°海区——形成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1.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流域内的降水。

(×)

2.青海湖湖水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

3.城市中地面的大面积硬化会极大改变所在区域的下渗环节。

(√)

4.俗语所说的“井水不犯河水”充分反映了陆地水体的关系。

(×)

5.在山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调节山区河流的径流变化。

(√)

6.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能有效减轻城市的内涝威胁。

(√)

7.我国东部沿海降水多与流经我国沿海海域的暖流密切相关。

(×)

8.秘鲁渔场是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

(×)

9.三峡水库的建设可以改变长江径流的空间分布。

(×)

10.日本福岛的核泄漏污染的海水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沿海。

(×)

(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

   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

(1)~(3)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命题点睛] 联系生产、生活情境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着眼点。

本题通过对黄土高原某河流域降水的时间分布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的数据分析,有机地将水土流失问题与植被恢复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知识结合在一起。

视角独特、新颖,可充分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解题流程]

考查定位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落实人地协调观的素养培养目标

信息提取

信息①:

汾川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信息②:

2013年7月6次降水过程中,第5次降水形成的含沙量低,第6次含沙量极高

信息③:

表中显示前4次降水均无明显洪峰,而第6次降水量虽小,但洪峰的流量较大

信息④:

表中显示第2、3次与第5次降水量差不多,但持续时间不同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①可推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可保持水土,进而减少河水含沙量

(2)由信息②、③、④可知,经历前4次降水过程,土壤中的含水量已近饱和,因此下渗量会明显变小;此处从时间看第5次降水量较大,但历时较短,说明降水强度大故地表径流会迅速增大,而形成洪峰

(3)由信息①、②、③可推知,历经了多次降水之后,坡面径流的冲刷会将植被覆盖坡面的枯枝落叶冲走,导致土壤裸露,而短时较强降水会导致水土流失明显,含沙量增大

[尝试解答] 

(1)B__

(2)B__(3)D

1.巧用水循环环节分析自然要素的形成与变化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湖泊性质

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经过强烈的湖水蒸发之后就是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

(2)分析水土流失强弱

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有着直接关系。

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

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就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

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

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等。

2.水循环原理应用分析

水循环原理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原理,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又有不利方面,分析时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角度分析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2)从空间角度分析

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

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导致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

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导致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1.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

下图为某地下水库示意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图能直接体现出该地下水库的作用是(  )

A.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B.恢复湿地水量

C.有效阻止海水入侵D.缓解地面沉降

(2)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地下水库修建的影响最大的是(  )

A.蒸发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下径流

(1)C 

(2)D [第

(1)题,结合图示信息,该水库建在沿海地区,建库后大坝有效阻止了海水入侵,这是该图能直接体现出来的作用。

地下水库的建成可以增加淡水资源,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缓解地面沉降和恢复湿地水量有一定的作用。

(2)题,地下水库修建,地下水坝的建成阻挡地下径流汇入海洋,故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下径流。

]

2.(2019·高三·襄阳联考)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

T=W/(Q×86400)计算。

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m3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m3/s计。

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

下表所列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

(1)~

(2)题。

湖名

面积/km2

贮水量W/亿立方米

入湖流量Q/(m3/s)

洞庭湖

2820

173

10353

太湖

2420

44

195

滇池(昆明)

297

12

29

青海湖

4853

742

3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

A.洞庭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

B.贮水量越大,换水周期越快

C.滇池水循环最活跃

D.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最快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青海湖储水量最大导致面积最大

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储水量大

C.洞庭湖平均深度浅是因为泥沙淤积严重

D.洞庭湖换水周期长是因为入湖流量大

(1)A 

(2)C [第

(1)题,根据湖泊换水周期公式可知,洞庭湖在四个湖泊中换水周期最短,水循环最活跃,水体更新周期最快,A对,C、D错;贮水量越大,换水周期越慢,B错。

(2)题,根据“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可知,湖泊面积同时受储水量和深度共同影响,故A说法错误;根据湖泊换水周期公式可知,青海湖储水量很大、入湖流量小,导致换水周期很长,B错误;洞庭湖因入湖流量很大,导致换水周期较短,D错误;读表格可知,洞庭湖入湖流量很大,入湖河流搬运能力强,可能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导致湖泊泥沙淤积严重,使洞庭湖平均深度浅,C正确。

]

   河流的补给及水文特征

 (2019·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

(1)~(3)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题流程]

考查

定位

结合区域示意图,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运用综合思维,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信息提取

信息①:

黄河小北干流的河段范围是从黄河禹门口至潼关

信息②:

黄河小北干流的支流分布是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

信息③:

小北干流的主要特征是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堆积性游荡河道

信息④:

图示的小北干流河段示意状况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①③可知,黄河小北干流冲淤变化剧烈,说明河水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条件,而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则为冲淤提供了条件,因此而成为堆积性游荡河道

(2)由信息①④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中的河道狭窄,摆动幅度较小,说明两岸的岩性不易被侵蚀,河床的展宽受到制约,从而使其摆动范围受限

(3)由信息②④可知,渭河从黄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

因此,在主汛期,支流渭河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游与下(南)游河段的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

[尝试解答] 

(1)D__

(2)C__(3)C

1.巧判河流的补给类型

(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气候高寒,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④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多,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季高温多雨,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⑤济南地区的小清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①径流的变化随降水而变化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径流的变化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径流常年较为稳定、平缓,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④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2.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1)流量:

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或冰雪融化量与蒸发的关系、支流多少。

(2)汛期:

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3)流速:

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势条件有关。

(4)结冰期:

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5)含沙量:

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6)凌汛:

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

3.无定河,唐代这条河就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清浊无常”而有晃忽都河、无定河之名。

无定河流经毛乌素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在巴图湾至芦河口段,河床切入岩体20~30米,总落差131米。

古代无定河流域因生态环境恶劣让世人痛到无法流泪,人们无法给“无定”的河“确定”未来。

下图为无定河流域图。

据此完成

(1)~(3)题。

(1)唐代这条河就有晃忽都河、无定河之名的根本自然原因为(  )

A.降水变率大B.植被覆盖率低

C.土质疏松D.地势起伏大

(2)现在人们要给“无定”的河“确定”未来,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沙源区植树造林

B.沟壑区综合治理

C.建设水质监控网络

D.河源区打坝建库

(3)判断无定河巴图湾至芦河口段、米脂附近河段河水主要补给形式分别是(  )

A.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B.冰雪融水补给 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降水补给

(1)A 

(2)B (3)D [第

(1)题,晃忽都河、无定河之名的原因是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清浊无常,根本自然原因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

(2)题,人们无法给“无定”的河“确定”未来是因为无定河流域因生态环境恶劣造成的,故现在人们要给“无定”的河“确定”未来,可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整治,沟壑区综合治理。

第(3)题,巴图湾至芦河口段位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海拔低,无冰雪补给,故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米脂附近河段受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河流补给以降水补给为主。

]

4.(2019·海南高考地理)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

(1)~(3)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

(3)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森林B.草原

C.荒漠D.湿地

(1)D 

(2)D (3)B [第

(1)题,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

(2)题,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

第(3)题,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为半干旱地区,典型植被为草原。

]

   洋流及其影响

 (2018·海南高考·T19~20)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

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

据此完成

(1)~

(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

[解题流程]

考查

定位

借助海面蒸发量等值线分布图,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洋流的主要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信息

提取

信息①:

图示区域为我国近海,主题为海面年蒸发量分布状况

信息②:

等值线为海面等年蒸发量等值线,部分海域蒸发强烈

信息③:

图中显示我国东海海域直到日本群岛附近年蒸发量超过了2000毫米

信息④:

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①②③可知,图中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

(2)由信息③可知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综合信息④可知冬季该海域受干冷的西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而海面则受暖流影响,因此海气温差大,故蒸发旺盛

[尝试解答] 

(1)B__

(2)C

1.判断洋流寒暖性质的方法

(1)依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判断:

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为暖流,凸向较低纬度为寒流。

(2)依据洋流沿岸的环境特征判断:

中低纬地区的沿岸出现荒漠景观,说明受寒流影响;出现湿热的森林景观,说明受暖流影响。

(3)依据天气现象判断:

①热带海域受寒流影响多雾。

②高纬度海域受暖流的影响多雾。

③中纬度海域,夏季寒流流经多雾,冬季暖流流经多雾。

(4)依据海陆位置判断:

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

2.洋流判断中的应用技巧

(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南半球。

(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3)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

洋流呈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呈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

(4)洋流与等温线疏密:

洋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洋流背向流动处,等温线稀疏。

(5)洋流与渔场:

有渔场的海区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处,也可能有上升补偿流。

3.图解法掌握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

5.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

下图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

据此完成

(1)~(3)题。

(1)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B.向南

C.向西D.原地不动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1)D 

(2)B (3)D [第

(1)题,由图可判断该地是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区域,秘鲁鲲生长的环境是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因此应当寻找温度低的地方,丁地温度较低,适合秘鲁鲲的生长。

(2)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整体区域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

第(3)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可能大量死亡,世界大豆可能会减产,价格上涨。

]

(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

(2018·全国卷Ⅲ·T8)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1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D [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这个关键词。

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因”不符,A不符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B也不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并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C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加剧了湖水更新缓慢,所以由于湖水深度大可以致湖水的更新缓慢,D正确。

]

(2015·全国卷Ⅰ·T1~2)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2~3题。

2.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3.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2.D 3.B [第2题,树皮覆盖层位于最上层,远离根系,显然不是为了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最慢的是种植土层,因此树皮覆盖层不能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树皮覆盖层与其他各层都有水体净化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作用;树皮覆盖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第3题,雨水下渗后,密度较大的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净化过滤作用。

雨水经过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时下渗速度快,净化效果差。

]

探秘古老的灌溉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分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融水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地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1.结合坎儿井的分布,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其所在区域的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2.结合坎儿井的结构,通过综合思维分析其所在区域的水循环特点,评价此种水资源利用方式的优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阅读图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