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31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淡水鱼养殖浅谈.docx

淡水鱼养殖浅谈

淡水鱼综合加工期待突破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惟一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

但长期以来,淡水鱼加工非常薄弱,制约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优质淡水鱼的引进和繁育,淡水鱼的产量还会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见,如果不扩大淡水鱼的加工利用渠道,淡水鱼价格在目前走低的情况下还会进一步下滑。

  淡水鱼鱼肉的利用由淡水鱼和海水鱼肌肉各种成分的分析结果看,两者差别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单从营养功能看,淡水鱼取代海水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一般淡水鱼鱼片占鱼体总重的50%左右,是目前利用率最高、利用价值最大的部分。

  淡水鱼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我国的科研生产单位以及国际合作机构对淡水鱼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加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多年的研究,完成了对相当于中国淡水鱼产量80%以上的7种淡水鱼鱼糜的品质评定。

得出的结果是:

淡水鱼和海产鱼一样,不同鱼种的鱼糜具有不同的凝胶特性,但总体来看,产量较高的链鱼、青鱼、草鱼以及产量略低的罗非鱼完全适合用作冷冻鱼糜的原料。

由淡水鱼生产冷冻鱼糜或鱼糜制品的基本工艺为:

原料鱼———预处理———采肉———漂洗———脱水———精滤———绞肉———擂溃———成型———凝胶化———加热———包装———速冻———成品。

首先将原料鱼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污渍,然后去头去内脏并再次用清水洗去血污。

利用采肉机进行采肉,一般对淡水鱼采肉率不应太高,鱼糜的各项凝胶特性一般与采肉率成反相关。

  采下的鱼肉用漂洗液进行漂洗,去除大部分的水溶解蛋白,脱水、精滤后利用擂溃机擂溃,我国也有采用斩拌机进行擂溃的厂家,对鱼糜制品的凝胶性能影响不大。

建议采用真空擂溃机或真空斩拌机,这样得到的产品质地均匀,不含有大的气泡,在后期保存过程中也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变色、变味现象。

在整个工艺中,鱼糜制品的凝胶化是最为重要的步骤,现在一般采用两段加热法,即首先在较低的温度放置较长的时间,然后高温定型熟化。

鱼糜制品在原料选用上受鱼的种类、形体大小、组织结构的影响较小,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鱼可以相互搭配使用。

以鱼糜为原料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仿真蟹腿肉、仿真虾在国际市场有很大的销售市场,也是目前鱼糜制品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休闲食品的开发淡水鱼鱼肉可以开发成多种休闲食品,如鱼松、鱼柳、鱼片等制品。

以淡水鱼加工休闲食品(鱼粒)的简单工艺为:

淡水原料鱼———采肉———蒸煮———脱水———添加辅助原料———拌炒———压模成型———烘烤———冷却———包装———杀菌———成品。

鱼粒食品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休闲食品,目前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都有很大的销售市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的消费量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控制添加辅料的成分,加入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加工成强化食品或保健食品,特别是针对儿童营养失衡、少儿肥胖等现象开发的食品,预计会有很大的发展。

淡水鱼休闲食品除鱼粒外还有鱼松、鱼柳、烤鱼片、鱼卷、鱼肉串等产品。

  制备鱼肉浓缩蛋白由于鱼肉蛋白本身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资源,在人体中的利用率高于一般的植物蛋白、畜产蛋白等,因此利用淡水鱼为原料生产浓缩鱼蛋白或鱼蛋白肤,作为蛋白强化剂或风味料的填充剂都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浓缩鱼蛋白在我国研究已经比较多,有溶剂提取法、酶法、酸碱水解法等。

由于有机溶剂提取法多存在有机溶剂的残留或回收成本问题,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同样,酸碱水解法除制备饲料鱼蛋白外,应用的也不是很多,现在应用和研究较多的露水解法的一般工艺为:

原料鱼———预处理———采肉———绞碎———酶水解———灭醇———脱酸脱苦———浓缩———干燥———冷却———称量———包装———成品。

在酶水解法制备鱼肉浓缩蛋白的过程中,酶的种类、用量、酶水解的作用条件等都会影响产品的口感和色泽,由于水解中,硫水性氨基酸的暴露,苦味肋的产生,会使产品有一定的苦味。

据报道苦味肋的产生与水解度有较大的关系。

如何控制苦味肋的产生,如何掩盖苦味都是科研院所现在研究的课题。

  鱼头和鱼骨的利用淡水鱼的鱼头比较大,往往占到鱼体总重量的24%~34%,因此鱼头的处理不单单关系到产品的价格,也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虽然淡水鱼的鱼肉口感往往比海水鱼要差,但鱼头则有比较好的风味。

市场上某些淡水鱼鱼头的价格比鱼肉的价格还高。

淡水鱼鱼头作为营养滋补品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素有“一个鱼头三钱参”的说法。

首先鱼头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EN、DHA,这两类物质对儿童大脑的发育以及预防老年人的反应迟钝都有显著的疗效。

以青鱼的鱼头来讲,其粗脂肪中EPA、DHA含量分别为6.37%和7.29%,而海水鱼中的沙丁鱼、金枪鱼、鲑鳟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1.7%、1.3%、1.2%。

  利用鱼头鱼骨生产风味物质利用鱼头较好的风味,经过蒸煮、酶解、反应、过滤等工艺做成风味物质,可以直接作为调味料使用,也可以添加到酱油、鸡精中做成复合调味品。

其基本工艺为:

原料鱼头洗净去鳃———蛋白酶水解———洗涤———脱水———干燥———鱼骨粉高压蒸煮———过滤———离心———浓缩干燥———鱼油———成品。

该工艺是制备鱼骨粉、鱼头风味料的一个基本工艺。

同样在制备鱼头水解液时也会产生水解臭和苦味肋,要通过调节蛋白酶的种类、酶的添加量、酶解的工艺条件、料液比等控制水解过程;在水解结束后,要通过一个调配过程,添加其他风味料、强化美拉得反应等手段使最后的产品口感风味协调;在浓缩干燥过程中,为了减少风味物质在储存过程的损失,增长产品的保质期,多采用微胶囊化的方法。

  鱼骨粉补钙效用此鱼骨粉指用淡水鱼的中骨制备的鱼骨粉。

上海水产品加工技术开发中心和上海市东海制药厂对鱼骨粉进行了动物实验和孕妇临床实验,证明本产品对补充人体钙质的活性是很高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鱼鳞的加工利用鱼制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鱼鳞、内脏等下脚料,这部分下脚料占到鱼体总重量的10%~15%。

鱼鳞在我国很久以前就有入药的记录,具有滋阴养血,降低血清总胆固酵和甘油三酸酯的功能,可以替代来源稀少的龟胶,有效率在95%以上。

  胶原蛋白的提取胶原蛋白是鱼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为:

鱼鳞原料———清洗———酸处理———碱处理———清洗———缓冲溶液抽提———分离———提纯———干燥———成品。

首先将得到的原料鱼鳞清洗干净,放入稀盐酸溶液中浸泡,去除鱼鳞中的无机离子,然后用弱碱液浸泡中和。

捞出后用清水洗涤至中性,用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浸提液浸提(得到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浸泡完成后,经过纯化,再低温干燥。

如果产品用于化妆品或药用填充剂,应注意干燥的温度,最好采用冻干的方法;如果作为滋补品或食品的添加成分,对干燥的温度要求可以放宽。

有人研究胃蛋白酶可以使胶原蛋白的溶解性增加,但不对胶原蛋白起任何的水解作用,如果这个方法可行,可以代替长时间的碱液处理。

  鱼鳞酵解液的制备鱼鳞中的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制得的酶解液可用于调味品的生产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其基本工艺为:

原料鱼鳞———预处理———酸处理———清洗———加酶水解———灭酶———分离———浓缩———凝固———切片———干燥———成品。

加入不同类型的蛋白酶将鱼鳞中的胶原蛋白大分子进行水解,得到聚合度较小的多肤类和游离的氨基酸。

首先一些游离氨基酸和短肤本身具有拓味作用,水解液可以作为调味料的原料。

其次在水解过程中还会产生具有特定功能的功能肤,已经有实验证明,鱼鳞蛋白水解液具有抗氧化和降低血压、降低血液总胆固醇、抗衰老等功效。

淡水鱼配合饲料投喂技术

在养鱼生产中,饲料投喂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饲料的转化率及养殖效果,因此,掌握运用好饲料的投喂技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投喂量的确定

  饲料投喂技术,首先是确定投喂量,既要满足鱼生长的营养需求,又不能过量,过量投喂不仅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且污染水质,影响鱼的正常生长。

因此,饲料投喂量的确定是投喂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1.日投喂量的确定:

在生产中,确定日投喂量有两种方法:

饲料全年分配法和投喂率表法。

①饲料全年分配法:

首先按池塘或网箱等不同养殖方式估算全年净产量,再确定所用饲料的饲料系数,估算出全年饲料总需要量,然后根据季节、水温、水质与养殖对象的生长特点,逐月、逐旬甚至逐天的分配投饲量。

②投喂率表法:

即参考投喂率和池塘中鱼的重量来确定日投喂量,(即日投喂量=池塘鱼的重量×投喂率,池中鱼的重量可通过抽样计算获得。

)此外,还应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可在7日左右对日投喂量进行一次调整,这样才能较好满足鱼的生长需求。

  2.次投喂量的确定:

对一些抢食不快或驯化不好的养殖鱼,一般用平均法确定每次的投喂量(即:

每次投喂量=日投喂量÷日投喂次数)。

驯化较好的鱼摄食一般是先急速,后缓和,直到平静;先水面,后水底;先大鱼,后小鱼;先中间,后周边。

每次投喂应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当水面平静,没有明显的抢食现象,80%的鱼已经离去或在周边漫游没有摄食欲望时,停止投喂,这就是所谓的“八成饱”,即养殖鱼80%的饱食量,八成吃饱,两成不很饱。

用此法确定每次的投喂量比较实际,它有如下好处:

(1)可靠性强。

由于鱼存量抽样存在误差,可造成日投喂量的计算误差,如实际投喂量与日投喂量相差较大,可能是计算的投喂量不准确。

(2)减少饲料损失。

掌握好“八成饱”的投喂原则,不仅提高鱼的食欲,且减少饲料损失,降低养殖成本。

(3)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鱼摄食过饱,饲料营养成份的吸收率低,消化不彻底。

若投喂量太少,鱼会因饥饿而不停觅食,影响鱼的生长。

实践证明“八成饱”时饲料营养成份的消化吸收率较好。

  二、投喂量与水质理化因子的关系

  影响鱼摄食的因素很多,如光线弱强,人类活动等。

但从水质理化环境分析,在水质环境良好的条件下,影响投喂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温和溶氧量。

  1.水温与投喂量:

鱼类是变温水生动物,水温是影响鱼类能量代谢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鱼类的能量代谢将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超出这个范围,其代谢又趋于下降,如鲤鱼(50克~100克)的摄食率在15℃时为2.4%,20℃时为3.4%,25℃时为4.8%,30℃时为6.8%,所以,在掌握好基础投喂率的前提下,日投喂量应根据水温的变化情况加以增减。

  2.溶氧量与投喂量:

水体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量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大小。

水中的溶氧含量高,鱼类的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也高;水中的溶氧含量低,鱼类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应,使摄食和消化率降低,并消耗较多的能量。

因此生长缓慢,饲料率低下。

据苏联学者B.符拉索夫测定溶氧与鲤鱼饲料消耗的关系(见表1),可见鱼类的摄食率随水体中的溶氧量增加而增加。

  三、投喂次数和投喂方法

  1.投喂次数:

投喂次数是指当日投饲确定以后,一天之中分几次来投喂。

这同样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和鱼类的生长。

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低;投喂次数少,每次投喂量必然很大,饲料损失率也大。

投喂次数主要取决于鱼类的消化器官的发育特征和摄食特征环境条件。

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多属鲤科鱼类的“无胃鱼”,摄食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有胃鱼类。

因此,对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等无胃鱼,采取多次投喂,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和提高饲料效率,一般每日投喂4次~5次,肉食性鱼类对食物有较好的储存能力,日投喂量应控制在2次~3次。

同种鱼类,鱼苗阶段投喂次数适当多些,鱼种次之,成鱼可适量少些;饲料的营养价值高可适当少些,营养价值低可适当多些;水温和溶氧高时,可适当多些,反之则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

  2.投喂方式:

配合饲料投喂一般有人工投喂和机械投喂两种。

一般人工投喂需控制投喂速度,投喂时要掌握两头慢中间快,即开始投喂时慢,当鱼绝大多数已集中抢食时快速投喂,当鱼摄食趋于缓和,大部分鱼几乎吃饱后要慢投,投喂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对于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人工投喂可以灵活掌握投喂量,能够做到精心投喂,有利提高饲料效率,但费时、费工。

大水面养殖最好采用机械投喂,即自动投饲机投喂,这种方式可以定时、定量、定位,同时具有省时、省工等优点,但是,利用机械投饲机不易掌握摄食状态,不能灵活控制投喂量。

 给鱼投喂饲料的目的是:

为饲养鱼类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最佳的生长、最佳的产量提供必要的营养需求,并尽可能减少给环境带来的废物,为最佳的利润支付合理的成本。

饲料良好的营养质量和物理性质是养鱼技术达到生产和经济目标的关键。

  用于养鱼的饲料质量须满足下列条件:

  1.饲料必须制成颗粒状或浮性的或沉性的。

  2.只能采用符合营养质量和物理性质的颗粒饲料。

  3.采用的饲料必须营养完全,包括完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以及补充的维生素C和油脂。

  4.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2—36%。

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价格较贵,但这是值得开支的,尤其是当鱼的平均体重为≥50克时。

  5.饲料的质量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饲料应该在制造后6周内用完,因为存放时间过久,其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物质会损失,并会受到霉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破坏。

  池塘鱼饲料的投喂

  1.池塘鱼类投喂饲料的目标是将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以规定的数量和投喂次数投喂鱼类,从而取得最佳的生产效果和效益。

  2.为使鱼类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之间平衡,每次投喂和每天投喂的最适饲料量应为鱼的饱食量的90%左右;如果投饲量只有饱食量的80%,其饲料系数会比较低,但生长比较慢;如果投饲量达到100%的饱食量,生长会好但饲料系数会比较大;如果投饲量超过鱼类100%的饱食量,就会污染水质,增加水质管理和无用饲料的开支。

  池塘中鱼类摄食饲料的数量主要与水温和鱼的平均体重有关。

  投饲料的方法很多,但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基本原则:

  a.开始投喂(最初几天)以3%的投饲率投喂(鱼体重的3%),当鱼能积极摄食后,鱼会在2—5分钟内吃完。

  b.有些鱼类,如沟鲶,平时通常在晚间摄食,应该训练它们在白天摄食。

投料的时间最好在上午8:

00到下午4:

00,或黎明后2小时至黄昏前2小时。

  c.每天投喂二次或多次一般是没有必要的,但将每天的投料量分成2—3份,间隔6—8小时喂一次,在某种情况下会使鱼生长快些,饲料系数会低些,对个体较小的鱼和罗非鱼及鲤鱼尤其如此。

  d.应该严格避免过量投饲,过量投饲的标志是在投饲后10分钟以上,还剩余的饲料未被鱼吃完。

当池塘中鱼类的现存量接近鱼载量时,过量投饲的问题尤应加以重视。

  e.每次投饲应将分配好的饲料量全部立即投入,不能分成小批量用手撒的方法一把一把地在几分钟内投完。

  f.每天投喂鱼类的饲料量是有限的,因为代谢废物所造成的污染会对水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饲料的购买和贮藏

  每次购买的饲料,应以能满足4—6周的需要量为好。

饲料应该贮藏在干燥、通风、避光和阴凉的仓库中,能防止动物和昆虫的侵扰。

  饲料系数

  饲料系数是有饲料的营养物质生产鱼的效率的一种评定标准。

它常受几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包括饲料的质量、饲料的用量、鱼的种类、鱼体的大小和水质。

  投喂尼罗罗非鱼、沟鲶和鲤鱼的高质量颗粒饲料,从15克养至500克,体重每增加1.0kg,其饲料用量应1.2kg—1.7kg。

当鱼长到较大规格时,其饲料系数会增大。

  饲料和投饲方面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营养(饲料)是养鱼管理中自始至终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因子,饲料的质量不能掉以轻心。

在购买和操作饲料时要特别加以注意,因为饲料和投饲的开支是养鱼生产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支出。

鱼类的摄食行为是鱼类健康状况的标志。

如果鱼类摄食积极,说明鱼类的健康状况良好,反之,说明健康状况较差。

  建议不使用自动投饵机,因为这要额外的设备开支,通常使用它们时饲料系数也会较高。

养鱼者应该经常观察鱼类的状况,鱼类摄食行为和水环境的总体状况,至少每天一次。

每次投喂鱼的饲料量应该称重,并记录下来。

如果给鱼吃的饲料量难以每天称重,那么可以用容量法(由体积与重量的换算关系确定)来估计饲料量,但每当饲料的品牌和类型更换时,应重新确定

  饲料的容量与重量的关系。

  沉性颗粒饲料比浮性颗粒饲料的价格便宜,可以用于池塘养鱼。

但浮性颗粒饲料较好,因为使用浮性颗粒饲料不易造成浪费,还便于养殖者直接观察到鱼的摄食行为和其它情况。

  如果饲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饲料质量的高低,那么用低价格的饲料养成一季鱼的开支会比高价格的开支要多。

调整饲料与养鱼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从饲料的价格方面加以考虑。

淡水鱼疾病防治:

弯体病

弯体病(畸形病)

  【病因】这种病大多发生于新开鱼塘中的鱼苗和鱼种。

其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1)由于池水中含有重金属盐类,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

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含量虽然微小,但很普遍,久经养鱼的鱼塘,其金属盐类大部分已溶解,含量极微,一般不会引起弯体。

但新开塘就容易引起此病。

  

(2)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如钙和维生素C等而产生畸形。

有时因寄生虫寄生(如黏孢子虫等)也会得此病。

  (3)胚胎发育时受外界环境或鱼苗阶段受机械损伤,都会促使鱼体弯曲变形。

  【症状】病鱼身体变曲,呈“S”形,有时身体弯曲成2-3个屈曲,有时只是尾部弯曲,鳃盖凹陷或嘴部上下颚和鳍条等都出现畸形。

病鱼发育缓慢、消瘦,严重时引起死亡。

  【诊断】诊断此病是先确定有否复口吸虫及黏孢子虫寄生眼球及脑部。

如排除以上两个因子再分析鱼池水质情况及饲料情况可以确诊。

  【流行情况】弯体病在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福建等地区新建的养鱼场都曾有出现,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

草鱼、鲢、鳙鱼和鲤鱼都可以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新开鱼塘,最好先养1-2年成鱼,以后再放养鱼苗或鱼种,因为成鱼一般不患此病。

  

(2)发病的鱼塘要经常换水,改良水质。

同时要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

淡水鱼冬季暂养效益高

由于淡水养殖是春放冬捕,往往导致冬季淡水鱼市场饱和,而春夏季淡水鱼上市较少,造成市场供应淡旺不均。

实践证明,进行淡水鱼暂养,既可调节市场,又能提高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淡水鱼暂养技术如下:

  暂养鱼选择:

暂养鱼最好是冬季滞销、春夏季畅销、且耐低温贮养的品种,如银鲫、鲢、鳙鱼是比较合适的品种。

这些鱼不仅耐低温贮养,而且在暂养期间还能增重。

暂养鱼的规格最好是接近上市的规格,一般为:

银鲫每尾100-150克,鲢、鳙鱼每尾400克左右,鳊鱼每尾150-250克,经过暂养增重,这些鱼都能达到市场畅销的规格。

  暂养鱼下池:

可利用冬闲鱼种池作暂养池。

暂养池清整后,施一定量的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水池施入人畜粪500-1000千克,以培养浮游生物,供暂养鱼摄食和冬季光合作用造氧。

暂养鱼下池前,应用3%--5%。

食盐水药浴5-20分钟。

暂养密度控制在每667平方米水面200-300千克。

暂养期饲管:

暂养期间,前期水温尚高,要适当投喂一些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商品饲料,以增鱼体内营养积累。

当水温低于5°C时,管理的重点是保水,增加池水溶氧,防止结冰后水位下降过多,造成缺氧和鱼冻晕、冻死。

天气晴好、温度高时隔几天喂一次饲料。

开春以后,天气渐暖,即进入正常投饵量随水温增高而逐渐增加,一般占存塘鱼体重的5%--10%。

整个暂养期间要预防水霉病、寄生虫病等病害。

淡水鱼白皮病的防治技术

白皮病又叫白尾病,为鲢、鳙鱼的主要病害之一,草、青鱼也有发生。

此病发生在饲养20-30天,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当年草鱼有时也可发现。

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现。

病情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病原:

黄惟灏(1981)提出白皮病的病原菌是鱼害黏球菌,并在试验体表完整的情况下,经过该菌液浸泡或浸养感染,均呈现出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

  王德铭等(1963)分离到白皮病的病原失白皮极毛杆菌,属假单胞菌种,大小为0.8微米×0.4微米,多数2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或双鞭毛,有动力;无芽胞,无荚膜;革兰氏阴性杆菌。

  流行情况:

此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各地鱼苗、苗种池,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尤其夏花分塘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体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使鱼体受伤时,病原菌乘机而入,暴发流行。

本病的病原体广泛存在于淡水水体中,由于水质污染,不注意施用了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病原菌更易滋生和繁殖,鱼体容易传染生病。

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死亡率可达45%以上。

  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致白背鳍基部后面体表全部发白。

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诊断 根据症状掌握要点诊断:

①背鳍以后至尾柄部分皮肤变白,镜检有大量杆菌存在。

鳍条,皮肤无充血,发红现象;②主要流行在鲢、鳙鱼的夏花鱼苗鱼种中。

  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①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②捕捞、运输、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要及时杀灭。

  ③夏花应及时分塘,在分塘前在池水中做好预处理。

  

(2)药物治疗

  ①同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

  ②全池遍洒漂白粉,全池泼洒的池水为1毫克/升-1.5毫克/升。

  ③全池遍洒二氧化氯,全池泼洒的池水为0.1毫克/升-0.2毫克/升。

  ④还可用二氧化氯浓度为20毫克/升一40毫克/升浸浴5-10分钟。

  ⑤还可用黄芩细磨成粉末拌饵投喂,鱼体计算投喂2克/千克,连服用4-6天。

淡水鱼嗜子宫线虫病的防治

 嗜子宫线虫病又称红线虫病,是由嗜子宫线虫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嗜子宫线虫。

在淡水鱼上寄生的常见种类有:

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鲤、红鲤、鲫,雌虫寄生在鳞囊内,雄虫寄生在腹腔及鳔。

鲫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鲫鱼的尾鳍。

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乌鳢、斑鳢的背鳍、臀鳍和尾鳍。

  现以鲤嗜子线虫为例,雌虫长10-13.5厘米,血红色,称“红线虫”,体表有大量隆起物,没有唇片和头乳突;食道细长,前端膨大成肌肉球,有发达的食道腺;肛门和阴门都萎缩,卵巢2个,位于虫体两端,成熟时体内大部分被粗大的子宫所占,子宫里充满卵和幼虫。

雄虫体长3.5-4.1毫米,体表光滑,透明无色;尾端膨大,有2个半圆形的尾叶,2根细长针形交接刺,引刺带中部呈枪托状,包住交接刺,引刺带仅有交接刺长的1/4至1/3。

胎生,成熟的雌虫钻破宿主的皮肤,钻出部分泡在水中,由于渗透压的关系,虫体不久就涨破,子宫也随即破裂,幼虫便进入水中,被中间宿主萨氏中镖水蚤等吞食,幼虫在体腔中发育,鲤吞食阳性水蚤而感染,幼虫钻到鲤体腔中发育,雌虫移到鳞下发育成熟。

  

(二)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l龄以上的鲤,鲫,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亲鲤因此病影响性腺发育,往往不能成熟产卵。

长江流域一带一般于冬季,虫体在鳞片下出现,但因虫体较小又不甚活动,所以不易被发现;到了春季水温转暖之后,虫体生长加速,从而使鱼致病。

在6月份之后,雌虫完成繁殖,鱼体表就不再有虫了。

黑龙江大龙虎泡的鲫鱼100%感染,最多的1条鱼上有27条雌虫寄生,常继发细菌病而死亡。

  (三)症状

  患病鲤、鲫的鳞片因虫体寄生而竖起,寄生部位发炎、充血,并常继发细菌、水霉感染,加重病情。

虫体寄生处的鳞片呈现红紫色不规则的花纹,掀起鳞片即可看见盘曲的红色线虫。

患病乌鳢、鲫鱼的鳍上可见红色线虫弯曲地钻在鳍膜间,这种情况对鱼的危害较小些。

  (四)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诊断。

但要注意,少量嗜子宫线虫寄生时不会引起鱼死亡。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灭池中的幼虫及中间宿主。

  

(2)不到疫区去购鱼种。

  (六)治疗方法

  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0.7克;同时在病灶处涂碘酒或l%高锰酸钾水溶液。

注意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